走出抑鬱症依靠藥物是暫時的,完善人格才是核心

2020-12-02 阿爾法心理研究所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文/老K

前段時間,很多朋友和我抱怨自己抑鬱症接受藥物治療後總是反反覆覆,而且每次看精神科醫生好像人家根本不願意聽自己訴說痛苦,沒幾分鐘就草草開藥結束,對此非常煩惱。

說到這裡,我想說精神科醫生並非心理諮詢與治療師,這兩個職業的分工有所不同。精神科醫生主要從生物學角度來理解抑鬱,所以平時區區幾十塊的掛號費自然只是醫生門診診斷和治療服務並非心理諮詢,而且當下精神醫療資源也很緊張,所以時間方面就有限,不過大家放心,只要這個醫生靠譜還是可以得到正確的判斷與藥物治療。

經驗表明,抗抑鬱藥物治療的應答率大約是80%,有效率大約是60%。也就是說,大約40%的患者,用藥是無效的。這還不包括誤診、用藥不當、患者缺乏服藥依從性等情況。

除此之外,我還想說關於抑鬱症的治療除了藥物治療外,自我完善人格也非常重要。就像《情緒自救》這本書中:作者認為抑鬱症患者除了服用抗抑鬱藥物外,也必須注重心理認知的改變

關於抗抑鬱藥物治療,我們需要明白它的治療原理,我在之前很多文章都有提到。人類最初發現抗抑鬱藥物是叫異煙肼,這個並非治療抑鬱症而是結核病的。但隨著治療人們發現患者會出現欣喜的現象,後來慢慢各種抗抑鬱藥因此而誕生。

後來人們發現這些藥物第一能改變症狀,第二能夠改變人們大腦某些神經遞質,於是人們猜想抑鬱症和某些腦神經遞質有關。

可這只是現象描述層面,具體怎麼改變,發生機理等等還不清楚,況且抑鬱症的成因實在複雜絕不是任何一種成因說就能全部概括的。慢慢隨著心理學和精神病學的發展,有學者發現抑鬱症的成因絕不僅僅如此,有提到:「抑鬱障礙的一元論觀點相當直接易懂,但現在到了必須拒絕這種單一理解方式的時候了」(Parker, 2000)。「

美國精神病學專家弗朗西斯·馬克·蒙迪莫(Francis M. Mondimore,MD)和派屈克·凱利(Patrick Kelly,MD)在權威著作《我的孩子得了抑鬱症:青少年抑鬱家庭指南》裡是這樣說:

「我們的精神世界受到生物學因素和心理學因素的相互影響,這種內在關係很難理解,也很難梳理開來。一者會影響另一者,可能具有複雜的相互作用機制,加工過程和影響作用交織在一起,想要分開恐怕是徒勞罷了。」

我之前多次提到,抑鬱症治療中藥物很重要,但是僅僅只靠藥物可能非常困難,因為藥物只是幫助我們緩解痛苦回復到臨床治癒目標而已。最終你如果想要戰勝抑鬱還需要療愈內心世界以及完善我們的人格。

因為同樣經歷一件事,有些人就沒事,有些人就一蹶不振。其實這都是人格造成的。

「一個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運」,這是古希臘哲人赫拉克特利的經典之句。人格是一個人生活成敗、喜怒哀樂的根源;樂觀決定幸福人生,堅韌決定成功人生,希望決定有效人生。

只有當一個人把自己的人格和認知完善了,抑鬱症才有可能達到「徹底治癒」的,這樣才不害怕未來出現的反覆,因為有一個堅韌的人格底子給自己支撐。

在解決這個問題中,心理方面的建設非常重要,希臘聖城德爾斐神殿上的有一句著名的箴言,「認識你自己」。我們通過學習人格有關的知識,去對自我有進行深刻地洞察,可以是對成就的全新體驗,也可以是一個改變自己的決定。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優質心理學和心理成長社區,這裡會每日分享優質心理學和精神衛生知識,大家一同成長討論吧!)

藥物治療能保證你這次舒服,但是下次遇到挫折呢?下下次呢?你不可能祈求上天只給你一次糟糕的人生體驗,所以藥物治療的同時心理建設與完善人格同等重要。

當你人格完善了,認知改變了,也許未來看待事物的方式發生本質區別,你的人生也都不一樣了。


⭐️更多心理療愈文,可以參考我的學習經驗:

相關焦點

  • 抑鬱症:藥物只是幫助我們暫時緩解,治癒還得靠我們自身的努力
    文/阿秋(心理諮詢師、中西醫結合治療師)不要過度依賴藥物,藥物只是暫時幫我們緩解一些症狀,僅此而已!它暫時不再使我們更痛苦下去,但是,真正的療愈和治癒,是需要我們自己改變自己錯誤的認知、思維方式,如果你不能調整這些,那麼後面遇到打擊你的事情,你是不是又要抑鬱了?又抑鬱了難道又去吃藥?有過一次這樣的經歷,我想已經足夠了!
  • 《走出抑鬱症》:抑鬱症很可怕,但能救你自己的,只有你自己
    產生抑鬱症的真正的內因、或者說本質因素是一個人的人格特點。國內精神分析專家曾奇峰認為:從深層心理學上說,在抑鬱症患者的人格結構中,有一個嚴厲的懲罰者,這個懲罰者會時時監控他或者她的言行,一旦出現哪怕一點點過錯或者失誤,這個懲罰者就會以極其嚴厲的方式實施制裁和譴責。抑鬱症患者的自責自罪、自我價值感低下、活力降低,都來自這樣的自我攻擊。
  • 心理學家:抑鬱症不能依靠吃藥,做好這五個方面也可以自我康復
    抑鬱症就是長期自我忽視或自我壓抑的「物極必反」的結果。心理學上講,抑鬱症患者的人格通常是有缺陷的,如果這種人格缺陷沒有得到完善的話,那麼,抑鬱症患者吃再多的藥,也只能是一種症狀的暫時控制。對於抑鬱症,作為一個心理諮詢師從客觀上來說,在症狀嚴重的階段是需要藥物介入的,畢竟藥物可以快速地改善症狀,補充腦神經遞質。但是,從根本上來說,抑鬱症患者是必須要改變過去的性格特點的。
  • 抑鬱症:治療嚴重的抑鬱症除了藥物以外,這些手段才是康復的關鍵
    告訴你患者的大腦是非常清楚的,邏輯思維也很清晰,抑鬱症不是傻子、不是瘋子、更不是精神分裂症,請不要帶著有色眼鏡看他們!他們唯一的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痛苦,你這會還認為是簡單的心理問題,那就太無知了!既然抑鬱症已經上升到了病症,那麼就需要科學應對地去治療了,比如:藉助必要的藥物治療。
  • 走出抑鬱症的最好方法
    相遇是緣,點右上角關注作者後閱讀▲我是一名剛剛走出中度抑鬱症折磨的人,徹底擺脫病困,獲得了真正的健康和發自內心的喜悅,有著重生的感覺!如今的生活充實快樂,充滿信心和活力,我沒有停止學習,能量狀態一直在提升中。能量狀態的提升是治癒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等心理問題的最好方法!
  • 為什麼抑鬱症容易反覆復發,3個方法教你走出抑鬱
    患有抑鬱症的朋友都知道抑鬱症最煩惱的問題是復發。 那麼,究竟為什麼要用了九牛二虎的力量才治療好的抑鬱症會反覆復發呢?3.他們沒有改變他們的認知和完善他們的人格。 經驗表明,抗抑鬱治療的有效率在80%左右,藥物有效率在60%左右。也就是說,約有40%的患者,用藥無效。這不包括誤診、用藥不當、用藥依從性不足等。 抑鬱症患者除了服用抗抑鬱藥物外,還應注意心理認知的變化。 那麼什麼是認知改變?
  • 走出抑鬱症後,堅持這3點,我5年沒復發!
    後來無奈去精神科,醫生也建議我先做心理諮詢,於是我每周接受兩次心理諮詢,大概持續了2個月,可問題是焦慮問題緩解很多,可強迫和抑鬱問題突如其來,無奈之下我只能接受藥物+心理的結合治療。一開始藥物的副作用讓我手抖,最嚴重時吃飯都有點困難,這個時候父親建議我堅持藥物治療,最終我在2016年初康復,但我一直保持心理諮詢,後來考取心理諮詢師,至今沒有復發,我總結了這幾點給你們一些啟示,希望你也可以做到!
  • 抑鬱症首選藥物 抑鬱症是聰明病 面對抑鬱症我們要如何做
    抑鬱症首選藥物 抑鬱症是聰明病 。抑鬱症是以持續且顯著的情緒低落為特徵的一種心境障礙。目前常用的抗抑鬱症首選藥物有: 1. 傳統的三環類抗抑鬱藥,如阿米替林、多慮平等。
  • 如何不吃藥走出抑鬱症?心理學家:堅持這種練習就能走出抑鬱症
    如何不吃藥走出抑鬱症?心理學家:堅持這種練習就能走出抑鬱症有很多抑鬱症患者會問,有不用吃藥就可以治好抑鬱症的方法嗎?答案是一定的,從根本上來說,抑鬱症是不健康的心理模式造成的,進一步來說,是長期不健康心理模式下所積累的負面情緒的爆發,這種情緒的爆發不是病理性的症狀表現,而是心理性的失衡表現。吃藥治療抑鬱症更多是起到症狀抑制效果,但藥物是無法改變患者的思維(心理)模式的,而,如果抑鬱症患者看待事物的思維模式不改變,他(她)得抑鬱症就不可能完全康復。
  • 大部分走出抑鬱的人,Ta都做到了這兩點
    有些人總是抱怨為什麼自己的抑鬱症不好,但回想起來,這些抑鬱症患者總是希望在恢復期能天上掉餡餅。幻想抑鬱症可以用一些特殊的藥物來解決,但事實是,走出抑鬱症,無論是藥物還是自救,大多數都需要經歷無數次的試錯,而痛苦是大多數抑鬱症患者必須經歷的。  據觀察,抑鬱的朋友只要能有意識地改變自己,半年以上就可能康復。
  • 那些從抑鬱症走出來的人,都有這2個特徵
    文/老K 有些人總是抱怨自己的抑鬱為何好不了,但回顧來看,這些抑鬱症患者在康復期間總是希望天上能掉餡餅。幻想抑鬱症可以通過某種特效藥解決,可事實就是走出抑鬱症無論是藥物還是自救大都需要經歷無數次的試錯,其中的痛苦是大部分抑鬱症患者必須經歷的。
  • 那些從抑鬱症走出來的人,都有這2個特徵
    幻想抑鬱症可以通過某種特效藥解決,可事實就是走出抑鬱症無論是藥物還是自救大都需要經歷無數次的試錯,其中的痛苦是大部分抑鬱症患者必須經歷的。根據我的觀察來看,只要抑鬱症朋友能夠有意識的行動改變自我,可能半年以上就能康復。
  • 認識心理健康,完善抑鬱症篩查和評估,搭建抑鬱症心理測評系統
    因為我相信來到心理門診、心理諮詢室的人,他們只是暫時受困,暫時需要幫忙,他們也會因為目前所面臨的這些困難,變成比之前更加堅韌的人。我個人其實很反感用「病理化」的視角去看待來求助的人。因為很多家屬總是愛問我,我的某某某是不是有心理問題?甚至有來訪者問我,老師,我是不是有心理問題?我是不是得了抑鬱症?我一般回答都是沒有。因為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
  • 心理學家:走出抑鬱症其實並不難,堅持這四種方法就行了
    心理學家:走出抑鬱症其實並不難,堅持這四種方法就行了抑鬱症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軀體症狀,如;睡眠障礙、乏力、食慾減退、體重下降、便秘、腸胃功能失調、身體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慾減退、陽痿、閉經等。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不僅要承受精神折磨的痛苦,還要承受這軀體症狀的痛苦,身心兩者的交互作用的痛苦更是令抑鬱症患者苦不堪言,平常人難以理解,這也就不難理解抑鬱症患者為什麼經常會產生輕生的想法。西醫上,把抑鬱症認為是一種疾病,是因為神經遞質的減少進而造成了情緒的紊亂,如;抑鬱、焦慮、恐懼等症狀。
  • 李連杰小女兒抑鬱症復發,是什麼原因導致抑鬱的反反覆覆
    看到這裡,李連杰女兒經歷的復發是抑鬱症最麻煩的一點,很多人傾盡全力好不容易走出抑鬱,可復發會嚴重打擊抑鬱症患者再次康復的決心。為何抑鬱症總是復發關於為何抑鬱症容易復發,其實原因很多,也沒有統一答案。但據我所知,很多抑鬱症患者吃藥幾個月感覺症狀好轉之後因為害怕花錢或者藥物依賴性而擅自斷藥,這其實是很多抑鬱症患者復發的重要原因。醫生多次強調,抑鬱症服藥一定需要足量足療程,這不是隨便給大家的建議,所以建議還是要謹遵醫囑為好。
  • 抑鬱症與內傾-外傾人格的關係
    內傾和外傾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人格維度。這也是艾森克人格量表中的一項指標,反應人對外界環境、人際交往等反應性。外傾的人性格外向,好交際,渴望刺激和冒險,情感易於衝動。內傾的人性格內向,好靜,富於內省,除了親密的朋友外,對一般人緘默冷淡,不喜歡刺激,喜歡有秩序的生活方式,情緒比較穩定。
  • 勇於成功走出抑鬱症
    抑鬱症的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自我治療,心理治療等其它方法的配合可以提高療效。常見的治療方法有5種,分別是自我治療、心理治療、藥物治療、中醫治療和聯合治療。自我治療(調節情緒的6個方法)1.運動法 運動能幫身體分泌快樂的多巴胺激素。如跑步、單車、遊泳、羽毛球等有氧運動是最佳選擇,建議堅持每周鍛鍊5次,每次 20分鐘。
  • 我是如何陪伴閨蜜走出抑鬱症的?
    我對抑鬱症有限的知識限制了我的想像。在我的認知裡,抑鬱不過是心情不好,藥物也能讓人心情好起來?世界上還有這種藥?從病房出來,我思忖良久,我要和抑鬱症來場你死我活的爭奪戰,把閨蜜奪回來。我開始大量閱讀關於抑鬱症的文章,才發現自己真的對抑鬱症都不了解,甚至對它存在誤解。
  • 90後小夥通過跑步領悟人生,並走出抑鬱症(真實故事)
    但是隨著我們吃飯的過程中,我了解到,這個男生是單親家庭長大,很早就患上抑鬱症,曾經吃過無數藥物,甚至有些時候,我覺得他比有些醫生都懂抗抑鬱藥物的原理。我問他:「多久了?你抑鬱多久。」他回答:「兩年,吃了一些藥,會很嗜睡,不過,快好了。」
  • 抑鬱症靠吃藥還是可自愈?我採訪了7位患者,分享走出抑鬱的方法
    有些人認為只有藥物治療才能治好抑鬱症,甚至需要終身服藥來控制病情。「藥物治療」好像已經成為了政治性正確以及走出心理疾病的必要條件。我的重度雙相情感障礙史長達三年,拋開消極心態帶來的痛苦,軀體症狀的嚴重程度也讓我難以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