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微博上爆出一個消息,看完很心塞。
22歲姐姐因拒養2歲的弟弟被父母告上法庭,並且是父母勝訴。
山伯教育
針對這一消息,網友眾說紛紜。
有的說:剛畢業就帶小孩,以後怎麼嫁人啊?
有的說:只管生,不管養,這樣的人不配做父母?
有的說:長兄為父,長姐為母,既然當了大哥大姐,就應該有這樣的擔當。
但是,想想,之所以今天能發生這樣的事,還不是生二胎前父母對生活沒規劃造成的。
有句話說的好:不懂的規劃生活,你就會被生活規劃。
人生漫長,如果一味地被動順應生活,生活只會越過越糟。只有為自己的生活規劃好最優路線,按部就班的往前走,才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01 懂得規劃的父母,家庭更興旺
俗話說: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就是窮。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家庭的窮不是因為吃,也不是因為穿,而是因為對生活沒規劃,對未來沒計劃。
今年年初,因為疫情的緣故,好多企業都在裁員、降薪、停工。但安然一家卻過得從容不迫,因為她們夫妻倆自結婚以來每月都有自己的存錢規劃。
山伯教育
新婚之初,安然就跟丈夫商量好了,以後倆人的工資,安然的全存著,丈夫的分成三份,一份支付房貸,一份用於日常花銷和人情往來,一份存起來。
懷上大寶後,安然夫妻倆又合計著,以後能儘量少在外面吃飯,多在家裡做飯;還跟倆人各報了一門線上課程,安然的是新媒體寫作課,丈夫的是理財課。
現在雖然居家抗疫,沒了工資,但前幾年安然夫妻倆攢下的錢和理財賺的錢,足以使她們高枕無憂地享受著難得的長假。
窩家的時光,安然家不僅其樂融融,還財源不斷。老公理財,天天有睡後收入。安然寫稿子,月月也兩千塊左右的收入。
手有餘糧,生活不慌。
而這餘糧都是在之前的生活裡一天一天規劃出來的。
一個家庭裡的夫妻倆,對生活的規劃能力越強,他們的日子過得越安穩,越興旺。
興旺的家庭靠的不是運氣,而是規劃。
02 懂得規劃的父母,孩子更出色。
哈佛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曾指出:有計劃有規劃的父母,孩子未來成才的可能性會更大。
深以為然。
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這張白紙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全看父母的引導和規劃。
父母用教育規劃連接孩子的夢想,讓孩子在對的時間裡,做正確的事,進而才能遇見更好的未來。
前兩天,無意間翻看了草帽姐徐桂花的微博,被她的一雙兒女炫目倒了。
兩個孩子不僅學習成績優異,還會演奏鋼琴、二胡、葫蘆絲、薩克斯等樂器。
山伯教育
雖然說,孩子的成績都是他們自己辛苦努力換來的,但是,他們的每一步成長,不是得益於父母的「超前」規劃安排。
在兩個孩子一出生,草帽姐便對他們有了初步的教育規劃。後來草帽姐成名有錢了,便把他們都送進了貴族學校,還請了專業的音樂老師輔導他們。
13歲的女兒從小就參加了很多培訓班,苦練舞蹈和樂器。
曾在2018年的BOYA鋼琴藝術節決賽拿到了二等獎的成績。在參加了第八屆中泰國際青少年藝術盛典文化交流活動時,她表演的二胡曲目,博得滿堂彩。
從學二胡,到參加國際藝術交流活動,女兒的成長的每一步,都在草帽姐的規劃之中。
像草帽姐一樣懂規劃的父母,都會在孩子成長初期提前做好教育規劃,用心給孩子鋪就成長之路,這樣家庭出來的孩子,註定不會平庸。
同是草根出身的大衣哥朱之文,在一次採訪中,談及自己的一雙兒女,滿是無奈和遺憾。
兒子小偉之前很乖,學習也算努力。自從自己出名後,演出一場接一場,對兒子的學習也沒顧上,直至後來兒子對學習很不屑。
發現孩子有厭學傾向時,朱之文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但這時請家教、換學校等努力已經為時晚矣。
小偉14歲就輟學在家,整天遊手好閒,不是打遊戲就是看電視。大衣哥很後悔自己有錢後沒在教育上好好規劃孩子。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父母錯過了早起的教育規劃和引導,就再也回不來了。
德國作曲家貝多芬說,我不知道有什麼比教養一個孩子成人更神聖的職責了。
教育孩子是一個家庭裡最重要的事業,懂得規劃的父母,才會讓孩子呈現傲人的天賦,成長的更加出色。
03 懂得規劃的父母都做到了這一點
有心理學家曾指出,一個人的孩童時期,正是自控力匱乏和最順應天性的時期,這時期的他們往往需要父母的引導和規劃。
規劃是對未來做全面的計劃,對於孩子而言,父母對其做的教育規劃就是根據其自身特點和家庭的實際情況,在德智體美勞方面為其做的相關安排。
凡是優秀的孩子,其身後都站著一對懂得規劃的父母。他們深知孩子的人生藍圖是需要提前繪製的,精心規劃不一定能成功,但至少可以讓孩子每一步都走在靠近成功的路上。
山伯教育
我是理工科碩士,而老公卻是文科學霸,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倆沒少發生爭執。
老公覺得3-5歲是孩子的語言高發期,應該多報些語言發展方面的培訓班。而我覺得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很重要,要多報些這方面的興趣班。
由於孩子還上幼兒園,業餘時間是有限的,而且我倆在孩子興趣班上面設置的教育經費也是固定的,所以孩子的興趣班的課程一直沒定下來。
直到少年宮就要截止報名了,我倆才意識到必須做出決定了。
於是,在一個孩子熟睡後深夜,我倆就自己對孩子的教育目標,認真地深入地溝通了一番。
把對孩子未來的設想帶入到現在的生活裡,再通過現在對孩子的學習安排去對未來產生影響。
最後,我們敲定了孩子興趣班的三個課程,並制定出孩子學習過程中畏難情緒的應對策略
現在孩子的英語口語非常棒,去年12月還在省少兒英語口語大賽上獲得第二名的好成績;圍棋方面也有戰績,目前班裡同學沒有一個是他的對手。畫畫方面雖然中間產生畏難的情緒,但現在進步是肉眼可見的。
孩子在我倆的教育規劃下,按照既定的軌道成長的越來越好。而我倆看到孩子每一天的進步,工作起來也越來越賣勁。
寫在最後:
不想孩子稀裡糊塗地過一生,就要對他從小有清晰的人生規劃。
作為父母,或許你的經濟條件不允許你對孩子的成長有太多的興趣規劃,但你可以以身作則,在生活和學習方面引導和培養孩子養成好的習慣。
比如,身體力行,「拒絕」孩子過分接觸電子產品。
再如,跟孩子一起讀書,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
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在我們的期待下,慢慢成長,然後自己摸索、創造出自己喜歡的生活。
作者┃夢禾
來源┃山伯教育-專注禮育養育教育資訊
編輯┃丄學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