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好處太多了,小學老師這麼說,中學老師這麼說,大學老師這麼說,回頭上班了,領導上司還這麼說!
什麼讀書可以增加知識,可以提升職業能力,可以激發靈感和動力,可以提高記憶力……
但是讀了這麼多年的書,卻一直沒有得到最好的效果。
一天看到比爾蓋茨談論讀書的問題時,恍然大悟,讀書或者閱讀本身並不能讓你成為更好的人,有時候就算你一年讀了52本書,卻可以一點改變都沒有,除非你知道讀什麼,怎麼讀。
閱讀能讓你接觸到全世界最聰明的大腦。讀什麼,怎麼讀,這兩樣東西才是改善你的生活品質,提高你的思維能力。
1、做旁註
比爾蓋茨就一直都致力於將新知識與自己已經知道的東西聯繫到一起,融會貫通。如果他不認同書中所寫的文字,他會做出更多的旁註:
如果我對書裡面的東西不認可的話,有時候反而會花很多時間的去看那本書,因為我在空白處東西太多了。實際上這有點令人沮喪。你就不能說我同意的觀點嗎,這樣我就能讀快點啦。
網易蝸牛讀書,就有一個功能是批註,這個批註完全可以讓你一段時間後,在翻看這裡,還能清晰明白當時你看到此時想到的、學到的知識!提醒功能無疑了。
2、做筆記
做筆記,上小學的時候,老師就教我們,要做筆記,記得還做過錯題集,做筆記的方法網上非常多,這裡就不一一說了,但是有一點,這裡要強調,筆記要常翻開看,而不是記完筆記,就完事了。
3、聯繫作者
如今,任何一本書,作者很可能會留下他的微信公眾號或者微博帳號,你都應該對書報以質疑的態度,聯繫上作者,把你的觀點告訴他,至於作者是否回覆你,這個不重要,太關注作者的回覆,會讓你多少有點失控乃至瘋癲,所以不要把作者一定回覆你作為你的獎賞。
而是回過頭來,多層次或者多角度去連結你特別喜歡這本書的作者,關注他的微信公眾號,參加他的訓練營,加他的微信機器人,輸出你的觀點,最終會得到作者的關注。
4、怎麼才能把你面前的文字跟自己的經歷聯繫起來?
看到書裡一些案例、故事,有時候覺得在哪裡看過,有時候覺得匪夷所思,更甚覺得作者講的故事,完全就是在說自己。
有了貼切的感悟,把書裡的一些文字,從不同角度解讀、揉碎、拼接、縫合,最終,成為自己的文字,自己的故事。
如果非要什麼公式來講,我覺得追問和反思經驗、分析和整理信息、內化和應用(這三點,我們下回再講)最合適了。
為你買的書負責任,就像你生了孩子一樣。
比爾蓋茨的第二條原則很簡單:
把書讀完,一頁一頁翻完。他說:「看到最後是我的原則。」
當然,是把好書讀完。
那麼,怎麼選擇好書了?
其實,網上已經有好多種方法了!
我這裡介紹一個,比較簡單直接的,就是把你所在行業領域裡大咖推薦的書,篩選一遍,這樣不但可以節約你篩選書的時間,也能很清楚大咖們都是從什麼地方學到什麼,而提升思維認知及成為大咖的。
每個領域的大咖,都會喜歡給大家分享一些書單!這是一種篩選書籍的捷徑,也是非常有效的成長路徑。
比爾·蓋茨說:
如果要看書的話,你希望每次能坐下來一個小時。每天晚上我都要讀書,每次讀1個小時多一點,這樣我才能夠把手頭的書啃下去,取得一些進展。
比爾蓋茨為了能夠專心讀書,每次閱讀的時候都鎖定一個小時專門用來讀書。
其實,無論你一天給自己預留多少時間,這些時間必須是不受打擾的,這樣你的注意力才不會錯付。
利用好你自己的注意力,將會事半功倍。
相信讀者朋友們,在網上看過不同觀點的改善閱讀,提高讀書方法論的文章,我這裡說一點,不要為怎麼做而感到煩惱,只要按照自己的節奏去享受方法的樂趣,適合你的就保留,不適合的就放棄,不必一根筋。
選擇一兩種新的閱讀習慣,讓它給你帶來收穫的喜悅,比如職場上的認知誤區的解惑,職業發展的上升,財富的倍增。
歡迎關注,有更多關於職場懶人系列的實用乾貨,比如漲工資系列、漲技能系列、提升認知系列、賺錢門道系列、效率至上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