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這是你事業有成的途徑?

2020-10-19 朱子專欄

兩種能夠直接掌握人生的途徑:

第一,做出承諾,並信守諾言;

第二,確立目標,並付諸實踐。

本書簡介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自1989年出版以來,已成為一部永恆經典、裡程碑式著作——高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長達30年,總銷量超過2500萬冊,在全球140個國家以40種語言出版,影響數億人打造卓有成效的人生。

持續性的行為變革,需要個人和組織採取全新的思維方式,掌握和實踐更好的全新行為方式,直到習慣養成位置。而一旦變革成功,將成為個人持久的核心競爭優勢,最終演化為組織的終極競爭優勢——這就是「七個習慣」的力量。

這本書為什麼重要 

今天去見客戶,帶點湖南黑茶。

他山東人能力很強,人脈資源,但一直做傳統事情,對拿代理也是沒把握,估計昨天晚上也是思考了一個晚上,見到了我,是滿滿的問題和我交流。我直接說了我心裡的那點東西,他聽了邊給我拿煙,邊倒茶。

每天我們都會遇到各種類型的人,你沒有聽明白他們在說什麼,你有沒有思考對方在思考什麼?你有沒注意對方在關注什麼?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教我們看到問題背後的原因!

本書作者史蒂芬·柯維,就曾與他的妻子桑德拉深受一個問題的困擾——他們的兒子學習成績很差、與同學交往並不成熟,不僅如此,由於身材瘦小,他總是打不好棒球,引來周圍人的嘲笑。

起初,柯維夫婦也嘗試像其他「完美父母」一樣,拼命鼓勵孩子,不論孩子表現得有多差,他們都會跟他說:「加油,孩子,你辦得到!」然而,孩子卻實在不擅長打棒球,鼓勵變成了一種高要求,讓孩子更加牴觸、難過、想要放棄。

經過反覆思考,柯維夫婦決定改變自身對問題的看法,與其要求孩子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不如放棄比較,多欣賞孩子的優點,相信他有能力對付人生的種種挑戰。這種信心傳達給了孩子,促使他以自己的速度與步調發揮出了潛能,變成了一個優秀的人。

而這一經歷,使得柯維開始思考,如何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經過提煉與實踐,他得出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唯有從自身做起、從內心認同思維方式、品德操守和動機的改變,你才能真正改變,獲得成功和幸福。

 怎麼做到從被動人格變主動人格?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什麼?

亞里斯多德說過的:「人的行為總是一再重複,因此卓越不是一時的行為,而是習慣。」

習慣一:積極主動


積極主動的人絕不淺嘗輒止,他們知道要為自己的抉擇負責,做出的選擇總是基於原則和價值觀,而不是基於情緒或受限於周圍條件。相反,消極的人不願意為自己的抉擇負責,他們總覺得自己是周圍環境、過去、他人的行為的受害者,不把自己看作是生活的主人。


習慣二:以始為終(先有目標後有行動)


個人、家庭、團隊、組織通過創造性的構思來設計自己的未來,他們對於任何項目,無論大小,也不管是個人還是團隊的,都下決心完成。他們確立並獻身於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則、人際關係和目標。相反,低效能人士缺乏個人願景、沒有目標,只會隨波逐流,找不到生活的意義。


習慣三:要事第一


以要事為先的人總是按照事物重要性的順序來安排生活並付諸實踐,無論情勢如何,他們的生活總是遵循自己最珍視的原則。相反,低效能人士習慣於先做不重要的事,總被各種瑣事纏繞,被緊迫的事務弄得團團轉。


習慣四:雙贏思維


有雙贏思維的人能在交往中尋求雙方獲利、互相尊重。他們基於到處是機遇和富足的心態,基於「我們」而不是「我」來進行思考。他們總是通過向情感帳戶存款來建立與他人的互信關係。相反,低效能人士抱著匱乏心態,把生活看作是一場零和遊戲,陷入對抗的心理。


習慣五:知己知彼(先理解別人,再爭取別人的理解)


當我們懷著理解對方的想法,而不是為了回答對方問題的心態去聆聽時,我們就能進行真正的溝通並建立友誼。這時再坦述己見、爭取理解就很自然,也容易多了。理解別人需要的是體諒,而爭取別人理解需要的是勇氣。效能在於這二者的平衡或適當的結合。而低效能人士呢,常在沒有理解對方的時候就先講述自己的觀點,不對問題做出客觀診斷就盲目開出處方。


習慣六:綜合統效


統合綜效的人與對方合作,尋求變通後的第三種方案。不是我的,也不是你的,而是第三種更好的解決方案。統合綜效的基礎是尊重、讚賞甚至慶幸彼此間的差異,它是某種創造性的合作,1+1=3或者更多。低效能人士則試圖在自己的形象中克隆他人,把雙方的差異看作是威脅。


習慣七:不斷更新(磨刀不誤砍柴工)


高效能人士會不斷在生活的四個方面——身體、社會/情感、智力、精神更新自己,這將增加他們實踐其他有效習慣的能力。而低效能人士沒有自我更新改善的計劃,最終將失去競爭力。

當我們焦慮時就要提醒自己是不是在關注圈裡了

我們人生中有一個影響圈和一個關注圈,影響圈在中間,外面是關注圈,影響圈就是你做了事,力所能及可以改變的事情,關注圈是你只能評論,發表意見,只能生悶氣,無法改變的東西。所以一個積極的人應該把經歷放在影響圈中做事,如果你天天焦慮,天天痛苦,天天抱怨,天天指責,天天找藉口,這都是在關注圈下功夫,你的影響圈就會變得越來越小。

範仲淹年輕時在開封念書,有一天皇帝來視察,大家都跑出去看,範仲淹在那寫字,旁邊人說,皇帝在外面,你怎麼不去啊,範仲淹說我今天要是書讀得不好,見了皇帝也沒用,我今天要是認真讀書,總有一天他會見我。對於範仲淹來說讀書就是影響圈,所以他們那一班同學只有範仲淹做到副宰相,天天見皇帝見得想吐,這就是影響圈和關注圈的區別。

人的習慣就像電腦的自動執行程序,總以條件反射的速度來解決一個個似曾相似的事件,所以我們說習慣重要,是指它總是先於思考就開始行動了。

如果你想做成事業,就要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學會說「不」,優先要事,不卑不亢地拒絕別人,在緊急與重要之間知道取捨。

相關焦點

  •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你有幾個?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你有幾個?職業、家庭、成長是否真的有所謂的天花板呢?《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給出的答案是,當然不是!這本書的作者史蒂芬·柯維是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專家和領導力大師,曾被《時代周刊》評為「人類潛能的導師」。
  •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VS低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福布斯「有史以來最具影響力的10大管理類書籍之一」。
  • 高效能人士是如何做事的?他們都有這7個習慣,你也能學會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之所以是一部暢銷書,是因為讀者認為他在書中講的東西是有效果的,是對他們有用的。所以,即便在作者去世了好多年之後,這本書依舊暢銷不衰。這本書中說的很多原則,我是比較認同的,在讓我受益匪淺的同時,也讓我感覺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好書就應該跟大家一起分享,下面就跟大家聊聊這本書。
  •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你值得擁有!
    事情的重要性是大於時間性的,所以緊急與不緊急是時間管理的事,高效能的人會用少量時間處理的緊急、危機事件,將工作焦點放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上,來保持效益與效率的平衡。雙贏思維人人都能理解,但要把它培養成一種習慣,就需要正直、誠信、成熟、知足的品格和遠見灼識。有些人看事情多用二分法:非強即弱、非勝即敗。成人達己者則把生活看成是合作的舞臺,而不是角鬥場。
  • 忙碌不等於卓越,7個習慣改變一生-《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史蒂芬·柯維博士曾經對世界上很多頂尖成功人士的工作和行為習慣進行了仔細的分析和研究,成功的總結出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七個習慣才是能將人變得卓越的重要所在。他也因此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人類潛能導師」。第一,積極主動的個人願景。
  •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第一章
    高能高效能人士的7的習慣:第1部分:重新探索自我1: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品德成功論提醒人們,高效人的生活是基本原則的,只有當人們學會並遵循這些原則,4.思維定勢的力量我講的含人類效能的許多原則是基本而首要的,而通往成功與幸福泛之四海皆準,不過我們必須先了解人類的思維定勢,以及如何實現思維定勢的轉換,才能真正了解這7個習慣。先前提到的品德成功認與個人為利潤的兩種典型的社會思維定式。
  • 高效學習,高效能人士的七個小習慣
    我無意識地瀏覽著,《高效學習·高效能人士的七個學習習慣》這本書突然出現在我的眼前。這正是我需要學習的東西,所以迅速地下單購買了。買回來後我花了一天時間來看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在日本以教授各種考試秘訣而著名的和田秀樹,他所倡導的學習習慣幫助了很多人實現了高效學習的願望。本文我總結了書中高效學習的七個習慣,希望能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
  • 高效人士的7個壞習慣
    優秀到底是一種好習慣還是壞習慣?文 / 風裡_李峰    領導力測評師、培訓師、教練,香港大學心理學博士, 《五大品質:卓越領導力心理基因解碼》作者我們熟知《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但是,任何好的事物,都有壞的一面,習慣何嘗不是如此?那些壞的習慣,又何嘗不是優秀品質的必然行為表現?
  • 再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各成長階段的習慣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1、積極主動:個人意願的原則2、以始為終:自我領導的原則>3、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4、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5、知彼解己:移情溝通的原則6、統合綜效:創造合作的原則7、不斷更新:自我提升和完善習慣的力量是慣性式的,它會融入血液
  •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向個人成功邁進
    在宇信學創社開啟通用能力學堂公開課的報名通道後,系列課程已獲得了全國各地宇信小夥伴的高度關注~2021年5月14日,《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公開課在北京正式和大家見面啦!想知道如何成為一名高效能人士的話?先回答小編的兩個靈魂拷問吧靈魂拷問1.0:你的老闆因為你同事負責的一份報告紕漏而責備你。
  •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01:如何對待一隻下金蛋的鵝
    作者史蒂芬·柯維在書中給了我們答案,今後10年、20年、50年甚至100年,《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依然有效,而且變化越徹底,挑戰越嚴峻,這七個習慣對人們越重要。這個史蒂芬·柯維那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被評為美國學界的「思想巨匠」,入選了「影響美國歷史進程的25位人物」,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人類潛能的導師」。這本書就是他的代表作《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
  •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養成這七個習慣你就離成功更進一步!
    我們都清楚,想要成功就必須要行動,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有時候決定了我們的命運!今天給大家分享一本書——《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作者是史蒂芬·柯維。他主張有識之士應該告別舊習慣。因為我們人的行為總是重複的,卓越不是一個簡單的舉動,而是一種好習慣。
  • 高效能人士的2個習慣:以終為始與要事第一
    從題目,你也許已經猜出本文的主要內容了。沒錯,本文是我閱讀《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以下簡稱《7個習慣》)的一點讀書心得。沒看過的朋友,可以把本文當作《7個習慣》的導讀,【強烈】推薦這本書;看過的朋友,也不妨讀下去,文中有一些我個人的思考,應該能給你新的啟發。這是一本久負盛名的著作。在它的封皮上,寫著「在美國,此書影響力僅次於《聖經》」。
  • 《高效人士七個習慣》哈佛研究:這7個習慣是撬動巨額財富的槓桿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作者史蒂芬·柯維,是哈佛管理學碩士,也是頂尖諮詢公司柯維創始人。經數年研究,發現成功人士身上都有7個共同習慣,這個發現與富蘭克林的觀點不謀而合。於是,史蒂芬·柯維結合自己的研究和工作經驗,把幾百位知名成功人士身上共同7個習慣,總結成為一本書,這本書就是《高效能人士七個習慣》。如果說富蘭克林先生的13個習慣難了點,那我們先建立可以幫助我們提升工作效率,和創造財富能力的7個習慣。
  • 博謙書苑 |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這需要藉助知識的工具和落地實踐,來診斷我們工作生活中的一個個看似不經意又習以為常的習慣,背後運行的是怎樣的健身是強健身體的有效手段,讀書是升級思維的重要方式。所以,人一定要讀書。那麼,讀什麼書?怎麼讀書?學了如何習?如何結合自身落地實踐?
  •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教你如何打造高效人生第一天
    你有沒有每天工作的時候總是先做無關緊要的「小事」?你有沒有在生活和工作中總是被其他鎖事牽著走?你有沒有覺得現在的薪資並不是你理想的?你有沒有在而立之年仍然想著換份工作?這些大都是因為我們沒有好的習慣,接來的十天我們將共同學習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讓所有問題迎刃而解。史蒂芬柯維被《時代周刊》評為「影響美國歷史進程的25位人物之一」。
  •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由內而外地進行自我提升,受用終生
    成功的人生除了天賦和努力,也少不了優秀習慣的助力。習慣決定著我們的思維方式,決定著做事風格。說到底,每一個人都是多個習慣的集合體,正是這些大大小小的習慣決定了人們一生的軌跡。在這本《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中,作者史蒂芬·柯維總結了高效能人士必備的7個習慣。這7個習慣不僅有助於讀者向成為高效能人士更進一步,更是人生修煉的7大信條。
  • 速讀10本世界名著,品悟道理之《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
    另外購買此課程的讀者,可在第10節課,免費領取這10部世界名著的英文版概要資料:)每節課有兩部分內容組成:一、快速閱讀 二、品悟道理今日課程:速讀10本世界名著,品悟道理系列課程之第七部-《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 【一本好書】《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當我困惑時,我總希望有一段話或者一本書能解開自己的心結,《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就這樣呈現在我的眼前。耳機裡的廣告介紹這本書時,我以為它無非就是一本成功學,它的名字只一聽便讓人煩惱不堪。但是當我認真聽了三遍音頻後,我決定買下它,並抱著激動的心情用10小時左右的時間將它看完。正如音頻所言,書籍的作者史蒂芬.柯維先生是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講故事。
  • 成功人士的六個習慣,學會你也是成功人士
    有句話說得好:「性格決定命運,而性格的養成是習慣積累而成的!因此,要改變命運,先從改變自身的習慣開始!」成功人士的成功絕不是偶然的,是與其自身的勤奮、人脈、運勢等因素分不開的。本文試著從其習慣的角度做一下探討,以期以小見大,可以得窺其成功的奧秘,能為我等帶來些許幫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