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鏡曉嫻
很多人想改掉壞習慣,多次未果,以為自己沒毅力。其實不是你沒毅力,而是方法錯了。壞習慣很難被消除,改掉壞習慣的正確方法是:用好習慣替代壞習慣。
比如,著名作家富蘭克林,他不僅會5國語言,學畫畫還學成了畫家;空閒時跑去搞發明,結果發明了避雷針;更牛的是他還參與了美國獨立宣言的起草,成為了思想家,科學家。
你說人這短短一生,做成一件事都不容易,而富蘭克林竟然獲得這麼多成就,真不是人是神啊,但富蘭克林卻說自己所獲得的成就,是源於年輕時養成的13個好習慣。
富蘭克林在79歲時回顧一生所取得的成就時說:「年輕時因為缺乏自我約束,很長時間連工作都找不到,但我渴望成功,經思考發現成功的關鍵在於是否擁有好的習慣,於是我總結出成功所需要的13種好習慣,把他們作為目標替代身上的壞習慣,而我一生的成就,正是受益於這13個好習慣。」
富蘭克林認為某段時間只專注改變一種壞習慣是有效的,他經過一年多的時間,一個星期只專注用一個好習慣替代掉一個壞習慣。經過一年多的訓練,就建立13個習慣形成一套新的行為模式,成為一個非常自律的人。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作者史蒂芬·柯維,是哈佛管理學碩士,也是頂尖諮詢公司柯維創始人。經數年研究,發現成功人士身上都有7個共同習慣,這個發現與富蘭克林的觀點不謀而合。
於是,史蒂芬·柯維結合自己的研究和工作經驗,把幾百位知名成功人士身上共同7個習慣,總結成為一本書,這本書就是《高效能人士七個習慣》。
如果說富蘭克林先生的13個習慣難了點,那我們先建立可以幫助我們提升工作效率,和創造財富能力的7個習慣。
習慣001、把精力聚焦在能掌控的事情上,即積極主動
怎麼才算積極?才算主動?積極主動的習慣指的是用行動和結果影響別人,而不是用嘴。關於積極主動書中有兩個概念。
第一個概念是影響圈,什麼是影響圈?就是你可以掌握的事情,比如你吃什麼、做什麼事、跟誰過日子等等,你的行動直接可以影響結果,這就叫影響圈。
第二個概率是關注圈,什麼是關注圈?就是你做再多努力控制權也不在你手上的。比如你想孩子學習好,想愛人更愛你,這些事情你是無法掌控的,只能潛移默化通過行動去影響,這就叫做關注圈。
解決方案:多做影響圈的事,少做關注圈,訓練自己把注意力放在影響圈上,做用自己行動就能產生結果的事情。
習慣002、萬事先有預演再去具體執行,即以終為始
什麼是以終為始的習慣?簡單說就是把你設定的終點,在大腦中模擬操作一次,然後分析可能獲得的幾種結果,選擇一種成功率最高的去做,如果覺得成功率都不高,放棄也是一種好的結果。
很多人做事半途而廢,並不是說能力不行,而是沒有在做之前分析事情可能遇見的問題,以及沒做過可能產生幾種結果的預測。所以,當事情實際效果不如自己所想時,就不想幹了。
解決方案:做一件事情前,先用清單模式,把執行方案做一個流程,流程越詳細成功概率越高,然後分析可能遇見的問題,以及遇見問題後的解決方案,推算出可能產生的結果。結果都不好放棄也是贏。
習慣003、先做影響未來發展和財富的事,即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說的其實是時間管理習慣。時間管理最著名的是時間管理4個象限:
第一個象限是重要不緊急的事。指的是你做了這件事,對當下沒有影響,但對未來財富和發展有重大影響的事。比如閱讀、學習某個技能等等。
第二個象限是重要又緊急的事。比如你上班,不上班會被老闆開除沒飯吃;不上廁所會被憋死;不管孩子孩子會學壞等等。這些對當下和未來都有影響的事情,就叫做緊急又重要的事情。
第三個象限是不重要且緊急的事。比如電話響了,比較急,但是你不知他重要不重要,但80%屬於不重要,晚點結也不影響結果,如果別人真的著急,也還會再打給你。還有發郵件、一些突發事件等等。這些不影響你個人發展的就叫做緊急不重要的事。
第四個象限是不重要不緊急的事。如娛樂、八卦、閒操心等等。比如王寶強婚變的事情,你知道不知道對你真的沒太大影響,這種就叫不重要不緊急的事。
如果我們想改變自己的命運,提升自己創造財富的能力,我們就需要把精力放在第一和第二個。
解決方案:為了養成做重要不緊急的事,我們可以把重要不緊急的事情,分成若干個小單元,再給小單元獎勵,刺激大腦興奮養成習慣。
習慣004、用共贏思維替代你贏我贏模式,即雙贏思維
雙贏思維這個習慣比較好理解,但人性使然,人的好勝心總是喜歡自己比別人強,贏了別人然後就開心了。
而雙贏思維是,無論你是銷售產品,還是交朋友,都需要讓大家都是贏家,關係才能長久。因為這個世界上,所有的關係從本質上而言都是價值交換。
解決方案:做事的時候,不要想著我贏思維,在做事之前,先問自己一句:「什麼樣的結果是皆大歡喜的?」我們做一件事不是為了誰能贏,而是為了能解決問題。
習慣005、在對方立場考慮需求解決問題,即知彼解己
知彼解己這個習慣有點複雜,簡單說就是你要先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先去感受對方的情緒,分析對方的需求,然後在根據自己的能力、資源和背景,給出一個你力所能及的解決方案。千萬不要跨出自己能力圈做任何承諾,對你不僅沒有幫助,而且讓讓你失去誠信,同時你自己也會非常累。
比如,有人找你幫忙,對能幫上忙的不是你自己,而是你的朋友,你應不應該幫忙呢?80%是最好不要,因為整個過程不受你的意願控制,好與不好你會很難做,搞得不好兩個朋友都沒了。
解決方案:解決任何問題先調查對方背景,及收集所有信息資料,搞清楚對方真正目的,再根據自己的能力和經驗及資源做匹配,預測成功率高的去做,成功率低的儘量不做,但要告訴對方為什麼不做。
習慣006、以我們思維共同解決問題,即統合綜效
統合綜效的習慣指的是不要一個人想辦法解決問題,要動員有關人員一起頭腦風暴,一起來解決問題,儘量讓對方參與解決方案中,這樣就把對方原來是對立面的,變成統一戰線的戰友,然後再找出最合適的解決方案。
比如,你想解決一個人上班總是遲到的問題,如果你給出解決方案,效果一定不太理想,做的好不是你的功勞,做的好全是你的責任。但如果你讓他說出解決方案,那麼他會努力的去做。即把你的意願通過對方口中說出來,就叫做統合綜效。
解決方案:引導對方幫助你一起解決問題,然後給出暗示,讓對方說出你的解決方案,最後把功勞給對方,就會事半功倍。
習慣007、像蘋果手機更新換代不斷升級大腦,即不斷更新
不斷更新這個習慣是比較好理解的。比如蘋果手機,如果不更新系統,可能就會被淘汰。所以不斷更新基於個人習慣而言,指的是我們的知識體系需要不斷的更新。
如果一個人的知識點還停留在20年以前,你認為他的發展是否會順利呢?一定不會,因為時代變化和發展趨勢,用需要的知識點一定是不同的。
解決方案:根據你的工作和時代發展趨勢,以及對未來趨勢預測,找到相關的書籍,把相關的知識點納入你的知識體系,且要每年更新一次到兩次。如果你沒有知識體系建議你現在就開始建立。
你有什麼樣的習慣,就會是什麼樣的人,就會擁有什麼樣的人生。一個不自律的人很難長期持續做一件事情,自然就很難成功,所以優秀是一種習慣。
你一定見過很多人做什麼都很出色,為什麼呢?我們都會認為,這個人真厲害,這麼有毅力。其實出色對於這個人而言,是一種把任何事都要做好的一種習慣。所以只要他選擇做的,基本都會做到很好,這就是習慣的力量。
哈佛管理學家史蒂芬柯維認為,只要你能養成以上7種習慣,那麼你不用刻意追求財富,財富會主動來追求你。想想你羨慕和崇拜的都是哪些人,問問自己為什麼會羨慕,可能會激發你養成7個習慣的動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