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和一位朋友聊到:
你嚮往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當聽到這個問題時,你心中的答案是什麼?
或許會浮現出一些詞:
解脫壓力,受人尊重,
不論何種原因,
大部分人或多或少、或有意或無意地
開啟了「自我提升」之路。
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市場。
有人問:
也嘗試過各種安排進度計劃的工具,
雖有點幫助,仍不能高效而平和地工作?
為什麼團隊仍然沒有凝聚力?
為什麼結果還是意見不合就吵架,
說話孩子也不聽?
也不是學的不對,還有更深層的問題。
提升,是有步驟,有層次,
除了高度,還有廣度與深度,是系統性的,
就像電腦為了更好的工作,
需要系統檢測與修復,不斷地更新與升級。
如果沒有系統的檢測與修復,
所謂的「提升」,
只是單項技能、能力或知識的提高而已,
何談更新與升級呢。
這需要藉助知識的工具和落地實踐,
來診斷我們工作生活中的一個個
看似不經意又習以為常的習慣,
背後運行的是怎樣的
健身是強健身體的有效手段,
讀書是升級思維的重要方式。
所以,人一定要讀書。
那麼,讀什麼書?怎麼讀書?
學了如何習?如何結合自身落地實踐?
這些問題是讀書這件事的關鍵性問題。
也不僅是在已有的知識高度上繼續擴展,
更需要邏輯、思維與意識的更新升級,
底層代碼的重建。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這本書將循序漸進地帶你認識
1. 何謂「高效能人士」?
前面提到的「嚮往的生活」「理想的人生」,
是什麼樣的,如何到達?
用作者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
的語言概括即是:高效能,
意思是「產出與產能」的平衡與高效。
一個農夫無意間發現一隻會生金蛋的鵝,不久便成了富翁。可是財富卻使他變得更貪婪更急躁,每天一個金蛋已無法滿足他,於是他異想天開地把鵝宰殺,想將鵝肚子裡的金蛋全部取出。誰知打開一看,鵝肚子裡並沒有金蛋。鵝死了,再也生不出金蛋。我們會希望產出越多越好,
但卻往往忽略了產能,
很多人不知道產出和產能的平衡
是一項自然法則,
就像那個農夫一樣,
親手殺死了下金蛋的鵝,
一旦產能消失,產出也就不見了,
所以效能的關鍵就在於產出和產能的平衡,
切忌「殺雞取卵」。
實則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處處存在。
高效能人士就是遵循
產出產能平衡的自然法則,
人的習慣就像電腦的自動執行程序,
總以條件反射的速度
來解決一個個似曾相似的事件。
習慣總是先於思考就開始行動了,
所以說習慣很重要,好習慣要培養。
如果要舉例,好習慣是數不盡的,
而為我們的人生指點光亮的習慣卻不多。
這就如作者
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所說:
「確實是我寫的這本書,但這些準則卻早在我之前就廣為人知,這更像是自然法則,我只是把它們整合在一起,通過梳理分析,為人所用。」蘋果電腦和微軟作業系統出現以前,
很少人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電腦,
因為沒有簡單易用的用戶操作界面,
沒有滑鼠指針,沒有人性化的圖標,
也沒有層疊的多對話窗口,
更別想觸屏功能了。
但是,Macintosh和Windows出現後,
終於令普通大眾體驗了小小晶片的威力。
與此類似,自然法則、真理與智慧,一直存在,卻缺少一個連貫、方便使用的系統,而不能有效連接和應用。就像一套簡單易操作的個人效能的「Windows」系統,這也是這本書跨越時間、國界和行業,應用之廣泛的原因。
既有自我修煉與成長,又有社會成長。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帶給參與者
經由實踐而帶來的可持續性改變。
也就是說,實踐很重要,為什麼呢?
知識可以學而得,從「知」到「行」,
需要習而得,修而得。
就像一棟房子漏雨了,修繕是第一步,
不修只往裡面裝東西,豈不越來越嚴重?
將會有落地實踐的功課。
其中,又會藉助輔助工具《復盤》
來指導如何實踐。
如何復盤,
如何下載與啟動復盤的思維與意識,
這將直接提取《復盤》一書中的精華要點,
與書友分享並應用。
這也是此讀書會的福利之一。
為了方便不同書友的需求,
將採取線上與線下兩種方式,
一期讀書會,就是完整共讀一本書。
含飲品、茶點、純素午餐如您的企業有員工文化建設需求,或者您身邊有熱愛學習成長的朋友圈,可專門為您的團隊、群體根據人數和時間量身定製,具體請掃描下方二維碼諮詢工作人員。報名:先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填寫報名信息,再長按以下二維碼進行報名,以繳費成功為確認報名。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原作者。
在此深表敬意,如有疑問請聯繫我們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