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緣起
我的發心:將自己的學習感悟分享給有緣人,讓大家更快判斷《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否適合自己?更快取得一些基礎進步,實現良性循環。少走一些彎路。
我的學習成本:學習該書時間跨度12年,曾先後3次集中多遍認真學習(第一次購買的時候;史蒂芬.柯維逝世那年,看到《商業評論》曾匯聚一冊圖書專門紀念他;2021年初),每次都花了幾十小時學習。自己曾購買超過30本該書贈閱他人。
二、方法論(自己的大體方法結構,不同的書有所區別,分享大家):
第一步、抄7遍七個習慣原文28個字:「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最好能很自然順序背下來;對七個習慣的整體邏輯框架也比較清晰;或者讀30遍,對於好文章或精華片段讀30遍也是應該的,建立親切感。
第二步、用自己的話將核心內容串起來。有些人喜歡用故事,有些人喜歡用理論,有些人喜歡用某一件熟悉的事情類比,因人而異。
第三步、拓展自己感受,同核心內容相關聯,同自己當下目標相關聯。關鍵是真切感受而不是理論的高大上,也不是事件多麼偉岸,點點滴滴真情實感最重要,自己當作日記寫下來就是,別人喜歡一部分就分享一部分;自己能看到文字就樂一樂就好了。(寫到這裡,自然而然流出來的文字: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第四步、向同行者學習。這個時代最殊勝的一個方面就是:可以很方便、很低成本的獲得很多好的文章、音頻、視頻(順便找到了同行);當然找準方向、找準人後花點錢效率會更高、效果會更好。
今年重新學習有兩個出發點:其一、將自己的庫存書籍做一次「清理」;其二、將自己喜歡的書籍寫寫讀後感,分享出來,利己利人。
自己曾有個心結,既然要寫,就應該寫的自己比較滿意才行,過於突出原創或價值。直到有一天看幻獅王老師文章有了新感悟:將其他人寫的好的推薦出來也是收穫滿滿,自己有收穫,他人也有收穫。
一本書、一篇文章找到一句話或一個理念的共鳴就非常值了。
【幻獅王著作】能得一句真教言,百世千生用不盡
因此查看書評、查看相關文章、查看視頻就是成為寫讀後感的一項基本工作(經常放在自己的框架初步擬好後實施)。
看到王達峰先生的視頻時莫名的感動,這個方法對了,就應該這樣;第一時間分享給一些朋友。
第五步、實踐行動。沒有輸出就沒有有效輸入。
三、思與悟(對應學習習慣的第三、第四方面):
習慣一、積極主動
你擁有選擇的權利,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要覺察自己的語言模式,比如「不得不」;我選擇開會的理由...,我選擇用心提升自己我的理由...;我不得不來聽課。(王達峰老師的視頻中有精彩描述)
語言模式配合NLP前提假設「凡事至少有三個解決方案」,或許更好些。
自己很喜歡辛立洲老師文章中轉述的三無私心態: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應該效法天、地、日月一樣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沒有任何偏差,沒有任何藉口。
如何擴大刺激到反應之間的距離?
其一、遠離不良刺激(太多不良刺激容易麻木或低效,遠離一些不良刺激是基本原則);
其二、拉伸距離(刻意讓自己慢一點回應,若條件允許用四項天賦過濾一遍,很多時候無法如此理性);
其三、轉變認知(心理學知情意行,ABC法則已經闡述很深刻了;若進一步需要對「信為道源功德母」有更深的體悟,言語道斷或無法透過語言大家獲得共同的受益);
其四、確立一個基本停靠點;對方做出不利的自己地方準備行動時,要知道很多時候是源於誤解;重大決定要同當事人確認;凡遇我者必轉化;本尊法;凡所有相都是好相一切都有利於我。
影響圈vs關注圈,霧霾天、追女神等精彩內容王達峰老師視頻中有詳細描述。
看到「積極主動」我的第一反應:馬上浮現出弗蘭克在猶太集中營的故事,他靠此活下來;他見證不少猶太同胞將自己最後一片麵包留給他人,坦然接受死亡。
習慣二、以終為始
01先清晰目標再行動
說明:
smart標準,請大家百度。
李宗仁先生的一句話:如果我們是從80歲活到0歲,而不是從0歲活到80歲,我們當中的大部分人,都會成為偉人。可惜不是。
倒果為因,涉及佛法修持,不交流。
DO Being Have,教練技術的一個方法,見面有緣者可以交流。
視覺化,成功學及《秘密》等書籍已詳細闡述,好東西還管什麼出處,拿來用就是。
心想事成的秘密,我很喜歡張德芬老師的一本書《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喜歡的人買來看看,或許哪一天會寫寫分享文字。
為何自己的使命宣言遲遲不能完成?40多年的短板或心結在何處?若沒有使命宣言怎麼辦?做好階段性目標,儘量做好就是,不宜眼高手低,不宜用未來不明確的使命宣言來「評判」當下的目標。
02二次創造
心智創造先於實際創造,心智創造與實際創造一樣重要。(王達峰老師視頻有具體案例)
大腦無法區分想像和實際發生的差別。
佛家的觀點:欲界天人就是心想事成。
習慣三、要事第一
您對什麼事情有興奮感?華為成功就是物質、精神兩方面激勵的成功,讓十幾萬知識分子有持久的興奮感,真心奮鬥而不糾結在996,真的不容易。
四代時間管理方法:便籤條-日程表-輕重緩急(以事為主)-(以人為主)效能比效率更重要,管理一個人的能量(狀態)比管理一個人的時間更重要,在未來及現在之間平衡。(王達峰老師視頻有些具體案例)
如何改變疲憊的狀態?(大多數人的現狀:每天忙90%重要緊急+10%不重要不緊急,必然疲憊。)
我喜歡爬山理論,選擇一座具挑戰的山峰,努力登上頂峰,當您一覽眾山小的時候一定能量滿滿,若您半途而廢一定身心疲憊。
習慣四、雙贏思維
自己對王達峰老師對捨己為人的解釋異常震撼,這就是過去七年自己最大的困境所在。超過自己能力或自己目標範圍去幫助他人或投資,其實不是在幫助別人,而是在幫助自己內心深處的某個「我慢」及「利益」。此處密密密,您支付再多的錢也不能分享。我要牢牢記住幻獅王老師的生命體悟(因為一位老朋友口不嚴,準確預測他人命運變成自己的「亡命走天涯」),我對此有兩次生命真實體驗,一次是看電影,一次去做火供。
幻獅王著作 第二節 快,快回到西藏去
沒有對錯,任何事情的發生一定有其因與緣,有失必有得。忍不住摘錄一點原文:
「一個雙贏思維的人有三種個性品格:正直、成熟及富足心態。這些個性特質展現出值得被信賴的印象。
正直:正直的人忠實於他們的感受、價值觀及承諾;
成熟:成熟的人用勇氣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用關照的心態看待他人的想法及感受;
富足心態:有富足心態的人相信世間有足夠的資源,人人得以分享。
習慣五、知彼解己
傾聽的五個層次?忽視聽、假裝聽、選擇性聽、留意地傾聽和同理心式傾聽。
什麼場景需要同理心式傾聽?什麼場景自傳式回應也有效?請大家直接閱讀「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引述一段商業評論對柯維先生的採訪:
《商業評論》:怎麼做才能讓他們感覺得到理解呢?
柯維:你必須重複他們的觀點,直到他們認為你確實理解了他們所說的話為止。除了觀點,你還必須理解並重申他們觀點背後的情感,直到他們可以對他們自己說,我感到自己從未這樣被理解過。
要知道,大多數人都不能感受到充分的理解,他們總是感到被他人評判,拿來比較,甚至遭到他人的拒絕。
一旦你真正理解了他人,他人也感到了理解,你們會很有創造力,進而在互動中創造出第三種解決方案,這個方案可能優於最初任何一方提出的方案。
光同理心式傾聽就夠了嗎?
現在能說的人太多了,不僅僅能說,他們還能自圓其說並竭盡全力說服別人接受,因此需要對交流對象分類。今年第一篇文章就自己老師結構(師父、導師、師傅、老師)及行動模式進行了闡述。
萬眾創富,個十百千萬億行動計劃
對於導師和師父光同理心式傾聽是不夠的,還需要加無條件先記下他們的教導,細細品味他們的教誨,創造條件實踐他們的教誨。
如何對彼此間的關係進行分類?柯維先生用的工具是情感銀行;我比較喜歡付遙老師的人際關係四層次:認識、約會、信賴、同盟。
習慣六、統合綜效
堅信有第三種選擇,只有一種方案容易走進死胡同,只有兩種方案容易左右為難,三生萬物。
如何實現第三種選擇?請參考前一個標題下:《商業評論》與柯維先生的對話。
多看作者的真知灼見,據此邀請大家多看幾遍書籍,大師就是大師。(寫到這裡又浮現一位老師,雖然記不住他的名字,但記住他的觀點:不要看「編」的書籍,主編就是主抄;要看「著」的書籍;有一定參考價值,老師本來就是應境教誨而已,不要苛求,更不要同場景外的人爭辯對錯。)
堅信最重要!聖賢教導我們:信為道源功德母。
習慣七、不斷更新
我很喜歡西方作者的原著,他們會給出具體的內容,基本上是實操性質的。柯維先生有關生理、心理、精神、社會情感四個方面更新真的有很多經典之處,不能摘抄了(理由有二:其一、文章會變得更長,可讀性再次下降;其二、會影響讀者讀原著的時間或機會)。
我更喜歡用傅佩榮先生的框架(身心靈)來代替柯維先生的四大更新。
我曾為此糾結了好長時間:為何柯維先生用4個方面,而傅佩榮先生用3個方面來總結?兩個人都是大家,他們的理論都能自圓其說。
這次學習才想通了,思想通達最重要,感覺真的很舒服。
四個方面=自己的身心靈(3)+幫助他人實現身心靈提升的情感銀行存款(1,及社交情感)。
傅佩榮先生身心靈框架相當完美(我自己喜歡而已),因為心有三個功能:知情意,對應IQ、EQ、AQ,同現代知識體系及傳統智慧無縫對接。
所有大家們(大家和經典著作是一一對應的,大家必有經典著作,若有一篇經典著作必成大家)的更新建議,直接拿來使用即可,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同自己最投緣的即可。
四、一些個人感悟
1、習慣的重要性
習慣,類似習性反應,類似習障,類似於密緣起。
覺察自己及他人的第一反應,可以看到未來命運;據此有自覺修養可以改命,真實不虛。(柯維先生習慣三方面:知識、技能和意願相當不錯;從原則、思維、流程三個方面解析習慣相當有效)
2、符號內化序參量機制
辛立洲恩師的原創,已在公眾號完整分享。RIA(拆書幫)的方法是其基礎應用;柯維先生的三人教學(掌握、擴展和應用)同RIA幾乎一致。
大學一位老師的教導:對數學定理要牢牢記住,標準就是晚上睡的迷迷糊糊被人吵醒後還能準確記住。
曾聽過有老師講過內化成壁的方法論,我還是最認同符號內化序參量機制(理解內化-虛擬推演-發現規律-情感內化)
3、人類的四項天賦
人類的四項天賦:自我意識(另有一本書翻譯為自覺)、想像力、良知和獨立意志;是人類認知本能的組成部分,這點請留意;人有兩大本能:生存本能和認知本能,兩個相互影響。
您若再結合荀子的「氣生知義」(人的結構),將會更好玩。
獨立意志同實修「力」成就息息相關;
想像力同人工智慧的反事實的因果推理息息相關;(近期看《為什麼-關於因果關係的新科學》很入迷也很興奮,圖靈獎獲得者寫的科普著作)
自我意識請聯繫李嘉誠先生的「建立自我和成就大我」,自我意識請聯繫聞毅老師的託付心態(反面);
良知就是大道的自然呈現,儒釋道三家分別呈現的視角不一樣,想進一步了解的請學習潘麟導師相關著作。
4、四步加持的新應用
如何改命?需要改變認知、思維及行動,四步加持是一個非常善巧的方法,其在培訓、輔導、個案諮詢、社會工作中的應用:
其一、找到對方的最重要最緊急的事項;若沒有找到您無法或較難幫助他;找的過程是雙方互動的過程,沒有將幫助的義務交付給您,很難真正幫助到對方。
其二、找到對方思維等底層框架的方面的現狀,化空框架,讓對方走出來。
其三、轉化認知,建立新的大框架。
其四、實際行動,獲得真實成果。
自己的四步加持來自幻獅王老師的著作,在微信公眾號中已單獨介紹。
共享四步加持法,同樣的做法更多的收穫
五、新年,新嘗試
每一位有緣人都要實現健康富足大圓滿,知識將逐步免費化,而服務收費將層級化。
假如您對本文感興趣,又想獲得作者的諮詢服務,請您掃碼支付31元,對應服務項:
三次書面服務:電子版諮詢2次,每次限1個問題,服務提供方回復能回復的內容,因為有些內容服務方可能也不清楚,有些內容服務方不能說;共享其他人願意分享的問題及應境回復。(請慎重考慮後再支付)
我的所有感悟已和盤託出,交流也在這些框架下交流些個性問題而已,請慎重。您能照做才有效果。
若您只是想切磋交流請不要掃碼支付,因為我沒有辦法幫助您,我也不願意花時間去交流正確與否。
寫文章只是真實記錄自己的感悟或感悟線索,謝謝您的閱讀。
願您健康富足大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