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VS低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

2021-03-06 醫伯來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福布斯「有史以來最具影響力的10大管理類書籍之一」。七個習慣分別為:

1、積極主動:be proactive

2、以終為始:beging with the end in mind

3、要事第一:put first things first;

4、雙贏思維:think win/win;

5、知彼解己: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

6、統合綜效:synergize;

7、不斷更新:sharpen the saw


這本《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曾是外企小夥伴不得不看的書籍。不過,多年的社會薰陶,我們似乎沒有能養成這些優秀的習慣,而是倒在了一些不良的習慣中。這一點可能你沒有意識到,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效率極低人士的七大習慣,望聞者足戒,與君共勉!

一事無成的人都是相似的,高效的人卻各有各的不同。

1缺席

百分之八十的成功來自於出席。

——伍迪•艾倫

更多的出席——這是在生活中你可以保證更多成功所做的最大也是最簡單的事情之一,無論是在你的社交生活中,你的事業上還是你的健康方面。如果你想要改善你的健康狀況,一個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事情就是在每次你該出席時出現在健身房裡。如果你每天都堅持寫作或繪畫,你就會快速的得到提高。如果你更多的出門你就可以遇到更多的新朋友。如果你參加更多的約會,你遇到心上人的機會就會大大提高。僅僅只是更多出席就會使你的生活大大不同。缺席只會讓你一事無成。

2拖拖拉拉

拖拉的症狀就不多提了。我最喜歡的 3 種擺脫拖拉的方法是:

1)吞食青蛙

也就是說在一天的最開始就完成那些最艱難最重要的工作。早上良好的開始會讓你一天都保持高昂的情緒和積極的動力。這通常會使你這一天都十分高效。

2)吃掉大象?

不要打算一口吃成胖子,這會使你感到過多負擔以至於產生拖延的念頭。把一項工作分為若干可付諸於行動的小步驟,然後僅僅關注第一步直到把它完成,接下來再繼續下一步。

3)說服自己

我發現這種嚮導型調整很有效。就在我花了 20 分鐘反覆默念在這幾天裡我都會十分高效之後,我就不再會陷入拖拉,或不停刷新那 5 個我喜愛的網站了。

3總做無關緊要的事

拖延症的症狀之一:忙於無關緊要的事。

為了提高效率你也許需要某種時間管理方法,它可以極為簡單,比如在一天的開始使用 80/20 法則。

80/20 法則,也就是帕累託法則,認為 80% 的收穫源自 20% 的努力。

所以為求高效,你應該將精力的大部分集中在少數重要的事情上。

當使用這個法則時你只需按優先順序寫下這一天你需要做的 3 件最重要的事情,然後從頭做起。即使你只能完成其中的一件事,你仍然完成了今天最重要的事情。

4無法停止思考

因為多慮而很少採取行動。陷於無窮的分析之中只會使你虛度光陰。行動之前加以思考是沒有錯的。做一些調查研究,制定一個計劃,探究可能存在的積極以及不利因素。但是強制性的反覆思考就會極度浪費時間。

在嘗試之前你沒有必要去從每一個角度檢查每一件事情,而且你也等不到一個最完美的做事時間,因為這樣的時間永遠也不會出現。

5過於消極

當你凡事都從消極方面考慮時,你的積極性就會被大大打擊。你會發現到處都是問題和錯誤,而這些問題是本不存在的,最後你的「有所作為」也不存在。

因此你幾乎一事無成。你向任何願意傾聽的人訴苦 (很多人並不想聽),抱怨你的工作、生活和領導有多麼差。你的生活取決於你如何看待這個世界,這已經成為一個能夠自我實現的預測。

對此的一個解決方法就是了解消極方面的限度,認識到你的消極思考並不是這個世界的真實寫照。然後不妨嘗試一些其他的角度。

6與世隔絕

人們很難去承認自己的想法不是最佳選擇,因此你越來越執著於自己的想法,變得閉目塞聽。這會讓你很難取得進步,比如說效率就會很難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認真思考改變人生的可能性都會變得很難。

顯然,解決方法之一就是打開心胸。開闊視野,從他人和自己的錯誤中汲取教訓,從書籍等資源中獲取知識。與任何事一樣,這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正如前面所說,對此我的建議就是認識到你的知識領域畢竟是有限的,而你做事的方式也會存在不足。那麼不妨就嘗試一下新事物吧。

另外我想要補充說明的就是: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盲目追求新的信息,否則你就會成為一個沉迷於自我幫助的人。

7信息過剩

信息過剩並不是說你過多的閱讀,我所指的是所有輸入信息的過剩。如果你讓所有的信息都湧進大腦,這當然會導致難於清晰思考,因為刺激源太多了。以下就是這種習慣可能會存在的弊端:

1)你所接受的一些信息也許會是消極的。媒體和周圍環境會因種種原因提供一種消極的信息。如果你沒有根據需要對信息加以選擇,也許你就會陷入消極之中,從而影響到你的所思,所感,所為。

2)這會使你急於追趕當今發生的事情,然而每時每刻都有十幾件事同時發生,想要追趕上它們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你的生活會因此充滿壓力。

3)如果你持續被信息轟炸,並且還試圖將所有信息分類,那麼你將很難做出決定並採取行動。就我個人而言,如果我得到過多的信息,就會造成某種形式上的癱瘓,一事無成。或者你會被這種習慣所困,終日急於忙碌在一些非重要的事情上。

為了可以集中精力,清晰思考並付諸行動,你就需要在吸取信息時更有選擇性。當你工作時儘可能的避免那些分散注意力的事物。關掉電話,斷開網絡,關上大門。你就會不可思議的發現,當你沒有每隔五分鐘就被打擾一次,沒有機會刷微信而拖延時,居然可以完成這麼多的事情。

最後,將這 7 個習慣總結一下,加深一分印象,離低效率就遠一步。

來源:網絡

【好消息】

醫伯來招聘網開通微信群組啦!在群裡和同行交流、求職、招聘應有盡有!還有紅包!

怎樣入群?

請加個人微信號:wangwei7653679 (註明:公司+職位+希望加入的群),通過認證後將進醫伯來招聘網全國總群、全國醫藥HR群。

廣告商務合作請致電:010-57458243 QQ:1608210922

—END—

「醫伯來招聘網」專注醫藥行業

求職招聘請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低效能人士的7個待辦清單管理習慣
    作為職場人士,待辦清單是再熟悉不過的事情了。檯曆、便利貼、筆記本、app等等,有各種各樣的媒介可以作為我們管理工作的工具。但時間長了我們會發現,清單是越來越多,但對工作效率的提升,並沒有什麼用。明明是一個好的時間管理習慣,為何在執行起來之後,卻反倒起了反作用,甚至成了自己的負擔呢?
  •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你有幾個?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你有幾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給出的答案是,當然不是!這本書的作者史蒂芬·柯維是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專家和領導力大師,曾被《時代周刊》評為「人類潛能的導師」。他在這本書裡,想要傳達的精髓就是:想要獲得真正的成功,就一定要平衡好產出和產能,這就是所謂的高效能。而維持產能的關鍵就是自我提升。
  •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這是你事業有成的途徑?
    本書簡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自1989年出版以來,已成為一部永恆經典、裡程碑式著作——高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長達30年,總銷量超過2500萬冊,在全球140個國家以40種語言出版,影響數億人打造卓有成效的人生。持續性的行為變革,需要個人和組織採取全新的思維方式,掌握和實踐更好的全新行為方式,直到習慣養成位置。
  •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第一章
    高能高效能人士的7的習慣:第1部分:重新探索自我1: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品德成功論提醒人們,高效人的生活是基本原則的,只有當人們學會並遵循這些原則,4.思維定勢的力量我講的含人類效能的許多原則是基本而首要的,而通往成功與幸福泛之四海皆準,不過我們必須先了解人類的思維定勢,以及如何實現思維定勢的轉換,才能真正了解這7個習慣。先前提到的品德成功認與個人為利潤的兩種典型的社會思維定式。
  • 再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各成長階段的習慣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1、積極主動:個人意願的原則2、以始為終:自我領導的原則>3、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4、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5、知彼解己:移情溝通的原則6、統合綜效:創造合作的原則7、不斷更新:自我提升和完善習慣的力量是慣性式的,它會融入血液
  •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你值得擁有!
    事情的重要性是大於時間性的,所以緊急與不緊急是時間管理的事,高效能的人會用少量時間處理的緊急、危機事件,將工作焦點放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上,來保持效益與效率的平衡。雙贏思維人人都能理解,但要把它培養成一種習慣,就需要正直、誠信、成熟、知足的品格和遠見灼識。有些人看事情多用二分法:非強即弱、非勝即敗。成人達己者則把生活看成是合作的舞臺,而不是角鬥場。
  • 忙碌不等於卓越,7個習慣改變一生-《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別人都很快的成長為卓越人士,而他還是原地踏步。史蒂芬·柯維博士曾經對世界上很多頂尖成功人士的工作和行為習慣進行了仔細的分析和研究,成功的總結出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七個習慣才是能將人變得卓越的重要所在。他也因此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人類潛能導師」。第一,積極主動的個人願景。
  • 高效學習,高效能人士的七個小習慣
    我無意識地瀏覽著,《高效學習·高效能人士的七個學習習慣》這本書突然出現在我的眼前。這正是我需要學習的東西,所以迅速地下單購買了。買回來後我花了一天時間來看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在日本以教授各種考試秘訣而著名的和田秀樹,他所倡導的學習習慣幫助了很多人實現了高效學習的願望。本文我總結了書中高效學習的七個習慣,希望能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
  •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由內而外地進行自我提升,受用終生
    成功的人生除了天賦和努力,也少不了優秀習慣的助力。習慣決定著我們的思維方式,決定著做事風格。說到底,每一個人都是多個習慣的集合體,正是這些大大小小的習慣決定了人們一生的軌跡。在這本《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中,作者史蒂芬·柯維總結了高效能人士必備的7個習慣。這7個習慣不僅有助於讀者向成為高效能人士更進一步,更是人生修煉的7大信條。
  •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01:如何對待一隻下金蛋的鵝
    作者史蒂芬·柯維在書中給了我們答案,今後10年、20年、50年甚至100年,《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依然有效,而且變化越徹底,挑戰越嚴峻,這七個習慣對人們越重要。這個史蒂芬·柯維那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被評為美國學界的「思想巨匠」,入選了「影響美國歷史進程的25位人物」,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人類潛能的導師」。這本書就是他的代表作《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
  • 高效能人士是如何做事的?他們都有這7個習慣,你也能學會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之所以是一部暢銷書,是因為讀者認為他在書中講的東西是有效果的,是對他們有用的。所以,即便在作者去世了好多年之後,這本書依舊暢銷不衰。這本書中說的很多原則,我是比較認同的,在讓我受益匪淺的同時,也讓我感覺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好書就應該跟大家一起分享,下面就跟大家聊聊這本書。
  • 速讀10本世界名著,品悟道理之《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
    另外購買此課程的讀者,可在第10節課,免費領取這10部世界名著的英文版概要資料:)每節課有兩部分內容組成:一、快速閱讀 二、品悟道理今日課程:速讀10本世界名著,品悟道理系列課程之第七部-《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 《高效人士七個習慣》哈佛研究:這7個習慣是撬動巨額財富的槓桿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作者史蒂芬·柯維,是哈佛管理學碩士,也是頂尖諮詢公司柯維創始人。經數年研究,發現成功人士身上都有7個共同習慣,這個發現與富蘭克林的觀點不謀而合。於是,史蒂芬·柯維結合自己的研究和工作經驗,把幾百位知名成功人士身上共同7個習慣,總結成為一本書,這本書就是《高效能人士七個習慣》。如果說富蘭克林先生的13個習慣難了點,那我們先建立可以幫助我們提升工作效率,和創造財富能力的7個習慣。
  • 第三次重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一、緣起我的發心:將自己的學習感悟分享給有緣人,讓大家更快判斷《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 博謙書苑 |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有人問:也嘗試過各種安排進度計劃的工具,雖有點幫助,仍不能高效而平和地工作?為什麼團隊仍然沒有凝聚力?為什麼結果還是意見不合就吵架,說話孩子也不聽?也不是學的不對,還有更深層的問題。這需要藉助知識的工具和落地實踐,來診斷我們工作生活中的一個個看似不經意又習以為常的習慣,背後運行的是怎樣的健身是強健身體的有效手段,讀書是升級思維的重要方式。所以,人一定要讀書。那麼,讀什麼書?怎麼讀書?學了如何習?如何結合自身落地實踐?
  •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養成這七個習慣你就離成功更進一步!
    我們都清楚,想要成功就必須要行動,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有時候決定了我們的命運!今天給大家分享一本書——《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作者是史蒂芬·柯維。他主張有識之士應該告別舊習慣。因為我們人的行為總是重複的,卓越不是一個簡單的舉動,而是一種好習慣。
  •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教你如何打造高效人生第一天
    這些大都是因為我們沒有好的習慣,接來的十天我們將共同學習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讓所有問題迎刃而解。史蒂芬柯維被《時代周刊》評為「影響美國歷史進程的25位人物之一」。「技巧」指導我們如何做「意願」促成我們想要做淺談7個習慣習慣一「積極主動」積極主動是採取主動為自己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的行為負責,並根據原則和價值觀,而不是情緒或者外在條件來下決定
  •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經典必讀)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被福布斯評為「有史以來最具影響力的10大管理類書籍之一」,美國著名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丨一本被書名耽誤的必讀好書!
    最近重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摘錄筆記若干。如果因為此書成功學的書名而錯過他就太遺憾了!這本書的起因與根源其實就是一句話:刺激與回應之間存在一段距離,成長和幸福的關鍵就在於我們如何利用這段距離。7個習慣很精彩實用,此為術。但在我看來,作者最後的內心獨白與故事更發人深省,也藏在最後為我們呈現,此為道。
  • 高效人士的7個壞習慣
    優秀到底是一種好習慣還是壞習慣?文 / 風裡_李峰    領導力測評師、培訓師、教練,香港大學心理學博士, 《五大品質:卓越領導力心理基因解碼》作者我們熟知《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但是,任何好的事物,都有壞的一面,習慣何嘗不是如此?那些壞的習慣,又何嘗不是優秀品質的必然行為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