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朗朗媽媽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性格開朗與否,內向與否,往往會關係到一個人的人際關係來往。這是因為在許多人眼中,開朗大多是「聰明」的象徵,而「內向」會成為不善於表達、愚笨的代表。
殊不知,在這些內向性格的孩子當中,也有開朗孩子所不具備的能力,對此,家長需了解。
鄰居鵬鵬平常不愛說話,但是他非常喜歡思考,有事沒事的時候就會坐在電腦前面查資料。
他喜歡研究機械原理,像許多男孩子一樣,會把家裡的汽車、遙控器等拆了又裝,裝了又拆。
就是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下,他慢慢的開始了解專業的知識,最終以突出的物理成績,進入了不錯的學校學習。
開朗的孩子思維活躍,內向的孩子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究竟要不要開導自己那內向不已的孩子呢?
從剛才的問題就可以看出,內向並不代表著孩子不思考,恰恰是不言不語的沉著,給了人更多的思考力量。
內向孩子也有潛在優勢,家長先了解下這些方面,讓孩子轉劣勢為優勢。
性格不會決定一個人聰明不聰明,而是思考力的高低,讓人變得有能力。
之所以家長們普遍認為,性格外向的人發展機會多,而性格內向的孩子大多沒有好的收穫,是因為成年人太關注於人際關係的作用。
上學的時候要和老師同學處好關係,上班的時候要與同事友善來往。我們並不否認「人」帶來的成長和好處,但是太過於追求該層面,便會偏離原本的軌道。
此外,社會環境的影響也讓我們更喜歡那些活潑開朗的人,比如看見鄰居會問好,見到熟人會打招呼等。
家長總覺得內向孩子不好,實際上,都是自己的心理在作祟,真正優秀的孩子,即使性格內向,也會變成他人學習的榜樣。
1、思維縝密,「想的多」
不難發現,性格外向的人都比較心直口快,想到什麼就說什麼,表現欲非常強烈,但是表現的同時,也會伴隨著衝動的情緒。
因而,相比於這些性格外向的孩子來說,內向的孩子往往會經過更多的思考,在思維上更加縝密,不會因為一時的想法就下判斷,而會經過更多的邏輯分析,從多個方面入手考慮。
2、邏輯性強,肯鑽研,「想的深」
大多數知識與內容的學習,都需要一份沉著而冷靜的思考狀態,如果整個人處於非常活躍的思維狀態的話,那麼很難有機會沉下心去深入地思考某個問題。
簡單來說,孩子學習的時候都需要「安靜」的狀態,這是因為「安靜」可以幫助人更加投入。
所以,在這些內向的孩子當中,他們往往可以藉助這份「安靜」梳理知識,強化內在邏輯性。
1、接受孩子的性格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家長想要讓孩子有一個更好的未來發展方向,不因性格問題影響其發展的道路,就需要看到其中的利弊影響,做出選擇並加以改變,這樣才是最適合孩子的發展道路。
所以,家長們要想引導孩子把內向的性格轉化為孩子自身的優勢,這樣他才會任認可自己,能夠得到父母更多的支持與關注,進而敢於面對困難,戰勝困難。
2、重視孩子其他方面的培養
與其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能歌能舞,在藝術上有很大的天賦和特色,倒不如著眼於自家孩子的興趣愛好,發掘他們的藝術細胞、運動細胞等。
性格內向並不能限制一個人發展的步伐,我們可以藉助孩子較強的思考力,幫助孩子提高其他方面的能力。
這樣一來,孩子的自信心會增強,對自我的接受程度隨之提升,都說自信的人最「美」,你的孩子也可以收穫這種美。
3、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
內向不等於一個人的低表達能力,只是由於表達欲比較低或者其他方面的影響,才使得孩子話比較少。
因而,我們需要培養孩子較強的表達能力,不一定要口若懸河,但是恰當的說明自己的觀點,這是有必要的。
內向孩子也有潛在優勢,家長把內向性格轉化為優勢,才是更好的選擇。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朗朗媽媽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