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孩子的心」系列: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讓我們更懂孩子的心

2020-10-03 閒書碎片

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讓我們更懂孩子的心

很多朋友向我諮詢:「我的孩子性格特別內向,該怎麼辦?」還有人說:「我自己性格內向,我的孩子也內向,我特別不希望他這樣。」

我不明白為什麼大家對內向這麼排斥,《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的作者蘭妮博士是美國當代重要的內向性格研究專家。

那麼,內向和外向是存在的嗎?會不會是我們大腦想像出來的一種感覺?因為所有人在某些時刻都可能覺得自己是一個內向的人——我覺得自己是個內向的人,可別人說樊老師肯定是外向性格。

內向跟外向到底有沒有準確的界定?蘭妮博士閱讀了數千份心理學、生物學和神經科學方面的材料,還採訪了數百位內向的人,發現內向和外向的概念的確是存在的。只不過,內向和外向不總是非此即彼,很多人同時擁有內向和外向兩種氣質。

為什麼內向的人不喜歡自己的內向,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繼續內向?這個很長時間以來的誤解,來自20世紀所謂最偉大的三個心理學家之間的紛爭,這三個人是弗洛伊德、榮格和阿德勒

榮格、阿德勒和弗洛伊德本來在心理領域一起進行合作研究,後來三個人不再和睦,最有影響力的弗洛伊德對另外兩個人憤憤不平。因為榮格和阿德勒都是內向的人,弗洛伊德便開始貶低內向,把內向的定義扭轉為「過分以自我為中心」等。今天,我們很多家長都為孩子的內向擔憂,都覺得這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甚至非得把一個內向的孩子推到臺前去演講。如果不會演講,必須得練,非得讓一個內向的人變成一個看似活潑、外向的人,這種教育方法會帶來特別多的傷害和失誤。

《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讓我們學習到,如果自己的孩子是內向的,我們應該如何發揮內向的優點,而不是把他改變成外向的人。


判斷內向與外向的標準

判斷一個人是外向還是內向最重要的標誌,是要看他獲取、消耗、保存能量的方式

  • 外向的人越玩越帶勁兒,人越多越開心,只要熱鬧就會覺得充滿了能量;

內向的人在人多的環境下會覺得越來越累,他需要自己在一個安安靜靜的地方休息一下,安靜一會兒,才能夠逐漸補充上能量。

  • 內向的人是來自安靜,來自獨處。
  • 外向的人所獲得的信息交流和能量恢復,都來自社交和與他人的互動;

一個人到底是不是一個內向型的人,有如下的問題可以引導和驗證:我參加完刺激性活動後渾身是勁兒,還是在大多數時間裡藉由安靜地思考來恢復精力?

如果一個孩子在壓力面前表現出退縮,他很有可能是偏內向的孩子。反之,如果你的孩子精力充沛,總想到外面去玩,不管有沒有人和他一起,他就很有可能是外向的孩子。

從成人的角度分析,在一個人休閒的時候,他是想拿起手機叫朋友來玩,還是想自己靜靜地看會兒書或者是散散步,這是內向和外向一個很重要的區別。

從生理的角度來看,內向與外向也大為不同。

多巴胺作用於交感神經,醒著的時候,交感神經控制我們的行為,休息的時候,就切換到了副交感神經。


內向的人和外向的人的區別在於:

  • 內向的人更多地使用能夠讓我們減速和休息的副交感神經,神經遞質是乙醯膽鹼
  • 外向的人更多地使用能夠讓人加速和戰鬥的交感神經系統,神經遞質是多巴胺

又如大腦的區別,人類的大腦有四個主要的功能區域,相互獨立、彼此配合,分別為:大腦前葉、大腦後葉、左腦、右腦。

從大腦前葉和大腦後葉的區別來看,內向孩子的大腦前葉更加活躍,外向孩子的大腦後葉更加活躍。在左、右腦之間,每個孩子都有佔優勢的一部分:

  • 內向的孩子,左腦佔優勢,孩子就更有邏輯性,更注重思考
  • 外向的孩子,更愛玩、愛交朋友。外向的孩子善於表達、社交,與很多人混得很熟,因為他的知覺和情感的系統比較發達。

我在教孩子學說話的時候,發現了孩子之間的不同。小朋友學說話有兩種學習方式:有的小朋友說一個字後再說一個字,說很多不連貫的話,有的小朋友則總是說連貫的話。

我兒子如果沒有把一句話組織得非常完整,他就不說話。他喜歡想,想半天后,如果說不準,就停下來又想半天,一直到大腦裡組織出一句完整的話後,他才會全部說出來,是一個完整的意思。

我判斷他有點兒偏內向。

還有一個標誌性的事情是他在幼兒園時,一次過生日,我們把小朋友都請到家裡來玩。小朋友們玩得很開心,把我們家鬧翻天了。嘟嘟一個人跑到房間裡哭了,他說:「他們為什麼還不走?他們太鬧了,我受不了。」

這從生理原因讓我們看到內向和外向的不同。當然,沒有所謂的優劣。


對內向孩子的理解與愛

蘭妮博士致力於研究內向,她分析內向有如下優勢:擁有豐富的內心生活,懂得停下來品味生活,熱愛學習,善於創造性思維,擅長藝術創作,情商高,精通談話,樂於自處,謙虛,容易養成健康的習慣,是好公民,珍惜長期的友誼。

我覺得這提醒我們意識到內向的人有很多優點。當然,這不是絕對的,同樣的優勢,外向的人身上也會有。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外向型的人看起來會更容易適應,人和人的交流變得越來越多,內向的人看起來似乎要慢一點兒。這就需要家長幫孩子創造一個「耐寒區」,給內向孩子提供生長所需要的成長要素。

  • 第一,確保家長與孩子的關係密切。家長不會強迫孩子成為一個他不願意成為的人,不會因為孩子總躲在人身後而憂心和焦慮,而是知道人和人是不一樣的。
  • 第二,要教他行事符合自己的氣質。幫孩子分析「哈利·波特」系列書中的人物角色:有人特別外向,愛開玩笑,經常組織大家聚會,甚至會為了團隊犧牲;還有人不愛說話,性格內斂。但是,無論是內向還是外向,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氣質去生活。
  • 第三,與孩子建立一種靈活的關係努力去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和潛能。當他的才能受到鼓勵,孩子就能充分發揮潛能。
  • 第四,要給孩子創造一個恢復精力的場所。這樣,當孩子需要安靜時,就能夠有一個人獨處的時間和空間了。

以上可以幫助孩子創造「耐寒區」。不要總講道理,因為內向的孩子本身就容易思慮過度,太多的道理會讓他變得非常焦慮。

也不要總反駁孩子,不要跟孩子展開大量辯論,更不要輕視或者忽視他的需求和感覺

要做的事是承認他的感受,跟他換位思考。今天處理不了的問題,可以約孩子下次再做。如果給孩子造成了傷害,應該向他表示歉意。

理解內向的孩子,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內向孩子很容易產生內疚和恥辱感。一定程度之內,會幫助孩子糾正錯誤的行為。如果內疚感和恥辱感過多,則造成傷害,導致孩子的行為扭曲或者深度自卑,以及自尊水平大幅下降。

建議糾正內向孩子的錯誤時,稍微說一下就好了。

比如,孩子在家裡練吉他,吵得你睡不著覺,如果是一個內向的孩子的話,你可以跟他說「媽媽真的有點兒頭疼,我希望能夠安靜一下」,就這一句就好。

如果要想阻止一個外向的孩子,可能真的需要父母花很大的力氣,因為孩子能量很強、停不下來。

這一點我特別有感觸。我帶著嘟嘟去博物館,那時候他三四歲,很愛跑。我發現他影響到了別人,只需要看著他說:「噓。」就做這一個動作,他就立刻非常認真地看著我點點頭,安安靜靜地跟在我後邊。

在對內向孩子的看護和飲食調配上,也跟對待外向的孩子不同。

  • 內向的孩子不喜歡變化的環境,你突然把他帶到一個特別嘈雜的宴會,他會特別不舒服。所以,在變化之前,要提前明確地告知孩子。

比如說:「今天晚上,咱們要參加一個活動,大概需要一個小時,活動的安排是這樣的……」要儘量多地讓孩子參與到對這個活動的預判和想像中。活動之中,要多去觀察孩子是不是累了,是否需要安靜或者需要你去陪他。

  • 不要逼著孩子吃東西

我太太小時候被迫吃了她不願意吃的食物。到現在,她一想到這個食物,依然無法接受。

家長不要在食物問題上和孩子較勁兒,世界上的食物種類那麼多,少吃一兩樣,根本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

我們會因為這件事發脾氣,其實對身體不好,對心理關係也不好。所以,內向的孩子可能會有挑食這個狀況,家長應避免捲入食物的爭鬥中。

  • 要給他足夠的睡眠時間。內向的孩子很需要在睡眠中吸取能量,也普遍需要一個安慰物——一個小被子、一個小毯子等,或者是揪著媽媽的衣角入睡。

作者請內向孩子的父母謹記:對於一個明顯羞怯和不自信的內向孩子來說,嚴厲的對待——包括過分嚴厲的管教——必然會失敗。這有兩種可能,一是內向的孩子變得不與他人交流,極其內向的孩子甚至變得孤僻。他放棄自己的能力,說反正自己什麼也做不了,內疚感爆棚。還有一種可能是叛逆,他去做很多出格的事,成為反面教材。

享受孩子獨特的氣質

家庭成員的性格是有很大差異性的,不是內向的家長一定會生出內向的孩子。即便同一對夫妻有三個孩子,三個孩子的性格也都不同。

不同並非缺陷,家長千萬不要把內向孩子和外向孩子去錯誤比較,這會給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心理負擔。關鍵詞是享受。無論孩子是內向還是外向,家長都要享受引導這個孩子長大的過程,要珍惜家裡的每一個人。

對家庭裡的內向孩子來說,調動他的好辦法就是讓孩子幫忙,讓孩子分擔一些家務,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為這個家所做的貢獻,他會覺得非常開心。

還可以跟孩子討論某一個問題,徵求他的意見。

在我家,我可以和嘟嘟聊起家庭存款的事項,邀請他參與家庭的經濟管理。他從中了解錢是怎麼賺回來的,應該如何分配。甚至連家中老人生病住院了,我都會告知他,讓孩子參與到整個家庭的活動中。

這給他建立了責任感和自信心,他知道自己在家庭中很受重視。

還有,可以和孩子討論另一個孩子的問題,而不是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比如,妹妹不願意去幼兒園,父母就可以和哥哥探討,大家怎麼做可以幫助妹妹,這也會讓孩子產生主人翁的責任感。

當然,還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家長跟孩子講一講自己小時候發生過什麼事,孩子會特別樂意聽。在我的記憶裡,關於我父母年輕時的故事都是我小時候聽的,這幾十年他們都沒有再說過這些事。我父母在我出生前的經歷,在我腦海中是一幅一幅的畫面。因為這是一個大系統,會讓一個孩子覺得自己的生命跟一個更大的系統連接在了一起,這樣宏大的感覺對所有的孩子來說都會是件禮物。


這本書中特別關愛面臨父母離婚的內向孩子,因為孩子們有一個共通的特性,就是自我歸因,他會覺得父母離婚是自己造成的

當然,離婚是我們每個人所擁有的權利,但是在離婚的時候,怎樣能夠減少對孩子的傷害呢?我認為要著重講一下離婚的情況下,怎樣能夠給予孩子穩定感。

  • 第一,不要讓你的內向孩子被迫夾在你和配偶之間,非得讓他認同你們當中某一個人的感受。實際上,孩子認同的是父母兩個人,他忠於兩個人。
  • 第二,要理解內向孩子的反應較慢,他們需要時間處理這個變化。在與前夫(前妻)的爭執中,表現得姿態高一些,他長大以後會因此而尊重你。孩子雖然不說什麼,但他都看在眼裡。如果兩個人為了一點兒財產撕破臉,天天爭吵,會給孩子心裡留下很深的陰影。
  • 第三,可以與孩子討論離婚這件事,在孩子的年紀稍微大一點兒,確保孩子不會認為父母離異是他的錯的時候。
  • 第四,詢問孩子的感受和煩惱,確定問題所在。比如說:「你晚上到爸爸那兒時,咱們可以通一個電話。」要告訴孩子,如果他不高興的話,就要講出來。
  • 第五,儘量保持每天的生活規律。內向的孩子不喜歡變動,在兩個家之間頻繁改變生活,會給他們造成壓力。
  • 第六,用帶有卡通貼紙(針對年紀小的孩子)或附有便條的日曆,來為孩子標明近期的安排,包括旅行、學校活動、預約就診,以及其他一些父母雙方都應該掌握的信息。
  • 第七,告訴孩子,雖然你知道他希望父母複合,但這種情況是不會發生的。讓他理解這件事情,否則,孩子心中永遠有期待,總在給父母創造機會,甚至他會裝病,需要爸爸媽媽一起來照顧他。如果以後確認父母不能複合,孩子會更加難過。
  • 第八,不要叫內向的孩子監視你的前妻或者前夫。比如,千萬不要對孩子說:「你爸爸是個壞人,你替我懲罰他。」
  • 第九,提醒孩子,每個人早晚都會適應變化,一切都會好起來。

我還建議,在家庭中帶孩子的老人能夠深入地了解孩子的不同,讓他們互相交流,把家族故事傳承下來。多一個人愛孩子,總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重要的是讓老人學習起來,理解人和人是不一樣的。如果不學習,他可能真的希望孩子長成自己想要的那個模板,對孩子提奇怪的要求。

有一次,我見到一位奶奶批評孫女玩滑梯,奶奶好兇,對著孩子大罵。我觀察到小女孩完全無動於衷,像根本聽不見奶奶的聲音一樣,接著玩滑梯,面無表情。實際上,雙方都很痛苦:小女孩已經開始學會麻木了,而奶奶已經陷入了習慣性批評。

家長的學習和進步是非常重要的事。

內向的孩子上學的時候,家長需要跟老師之間有更多的互動,可以單獨與老師溝通,讓老師把學校的紀律準確、明確地告訴孩子。

孩子創造更多的社會交往機會,讓孩子能夠深度交友。內向的孩子交朋友跟外向的孩子不一樣,就是他不會馬上和很多人突然變得很熟,但是內向的孩子一旦跟某個人成為好朋友以後,他會非常珍惜,兩個人會成為一輩子慢慢走下去的「發小」。

家長還要多留心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內向的孩子有時候會在學校裡被人欺負,因為外向的孩子更容易找到夥伴,更容易適應一個團體,內向的孩子則不同。

比如《矽谷鋼鐵俠》裡改變世界的埃隆·馬斯克,他小時候總被人欺負,思考問題時極其深入,愛讀《大英百科全書》。

內向孩子的父母要和老師溝通起來,請老師及時反饋,更好地呵護孩子


幫助挖掘孩子的潛質

從學習環境來說,我們要注意如下事項:

  • 第一,我們要幫助孩子找到屬於他自己的節奏。

當他慢慢找到了節奏感,發現自己就算比別人慢一點兒,也能夠把事做得很好時,他就有了自信。

這份自信是來自他對節奏感的把握。

  • 第二,要給他足夠寬鬆和包容的環境。

生活中大量的悲劇都來自家長有著非常不切實際的希望,希望自己的孩子長成別人家的孩子。這樣,問題就來了。我想告訴大家,事實上,就算你的孩子在某個時刻長成了別人家的孩子,你還會繼續希望他改變,希望他如果再怎麼怎麼樣一點兒就更好了。家長的貪心是「無與倫比」的,事實上,永遠不會停下來。沒有人說「我的孩子現在已經最好了,我已經非常滿意了」。

懂得滿足太難了,這源於每一個家長內心不斷湧動的焦慮情緒。讓孩子上各種輔導班根本不是為了把孩子培養得更好,而是為了緩解家長的焦慮。

要把滿足家長的自尊心、滿足家長的對比欲望、滿足家長焦慮情緒的這些東西,改成沉浸式的、漫步式的教育。沉浸式、漫步式的教育是寬鬆、包容,是尊重孩子自己的節奏,讓孩子知道這件事應該怎麼做,給他創造更多自己思考的機會,所以慢慢地,孩子真的會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 第三,要了解內向孩子的課堂陷阱。

嘈雜的環境對內向孩子來說是一個陷阱。

我曾經做過一個紀錄片,叫《世界的孩子》。我們去看了美國的很多學校,學校的風格完全不一樣,有的學校會給孩子獨立的時間和空間,有的學校總是那麼熱鬧,適合那些外向的、願意排名的、願意跟別人比拼的孩子去加入。

所以,家長幫孩子選學校的時候,要看這個學校是否適合一個內向的孩子發展自己。

誤解也會傷害到內向的孩子。有的學校的老師對內向的孩子缺乏理解,他們覺得內向的孩子不容易接近,覺得他們叛逆、不合群、自私自利、不善於溝通等。

  • 第四就是內向孩子被忽視。

比如,大家的節奏和內向的孩子並不同,久而久之,他們得到的關注就更少了。

從交友方面來說,內向的孩子希望長期地、深入地交流,但在過程中有可能遇到挫折,因為他們對於友誼的質量要求很高。


內向的孩子容易面臨欺凌,家長要學會觀察。例如,孩子有如下表現:

  • 長期心情低落,或者異常煩躁;
  • 在校期間,經常發生異常的狀況;
  • 總是丟東西或者衣服總是有破損;
  • 沒吃東西,經常餓著肚子;
  • 做噩夢或者尿床;
  • 身上有原因不明的擦傷或者淤青;
  • 經常生病;

……

這些狀況孩子雖然沒有講,或者在情緒上沒有過多反映,但都有可能是他在學校裡遇到了解決不了的問題

此時,父母需要安慰他,可以告訴他有的孩子脾氣不好,就是非常討厭,或者說「我知道你傷心了,但是事情已經過去了」

要理解孩子的感受,不要說「你為什麼不打回去,你怎麼沒有自己的辦法」。孩子被別人欺負了以後,不要再去責怪他,再去責怪他就是進一步欺負他。

我們應該採取更多的行動來幫助孩子。

  • 第一,要給孩子做榜樣。那些在家裡目睹暴力和攻擊的孩子,很有可能會成為施暴者或者受害者。

如果父母在家裡用言語辱罵或者諷刺孩子,孩子在學校裡也會跟別人出現類似的情形,很有可能會讓別人再罵他。這就是在家裡習慣了這種角色,到學校他可能會扮演這樣被欺負的角色。

  • 第二,向孩子說明,單憑自己的力量,是無法解決這一問題的。對於那些壞孩子,最有威懾力的還是大人。你需要讓他儘快去尋找大人的幫助,無論是找老師還是找家長。
  • 第三,如果見到欺負人的行為,你要立刻上前制止,你必須挺身而出

蘭妮博士還提出,家長可以做的防備工作如下:

讓孩子學會辨認誰是恃強凌弱的「壞孩子」。凡是那種喜歡挑釁、戲弄、威脅等方式的人,要遠離他們。因為,他們很有可能是欺負人的「壞孩子」。

  • 跟孩子說,你知道有些孩子喜歡欺負人,所以沒必要對每個人都友好。有的人,你就是要跟他劃清界限,或者你就是要反抗他。
  • 跟孩子講,任何欺凌行為都是絕對不能容忍的,只要發生就要告訴大人。

確保孩子要有一兩個好朋友。

  • 跟孩子說有些欺凌是因為嫉妒,你的成功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是一個失敗者。當孩子表現得很好,如某門成績非常棒、得了獎的時候,那些嫉妒的人有可能會欺負他。
  • 向孩子描述,好朋友會如何對待你。那些欺負你的人只不過是想居高臨下,而不是想成為你的好朋友。
  • 告訴孩子不要理會那些「壞孩子」的粗魯語言、表情和手勢,以免傷害自己的自尊。
  • 告訴孩子躲開欺負別人的孩子。如果有人欺負他,他可以去警察局或者其他有大人的場所尋求幫助。
  • 讓孩子學習空手道或者參加其他自我防衛的培訓班,逐漸建立自信。受過這些體育訓練的孩子,他容易走得穩,坐得直,看上去自信。敢於直視挑釁者眼睛的孩子,不大容易成為「壞孩子」的欺凌目標。
  • 在家裡,通過角色扮演來練習被欺凌的時候應該怎樣應對。要讓孩子能夠直視對方的眼睛,同時堅定地說「走開」「放手,不然我就要告訴老師了」。告訴孩子不要不敢喊叫,喊出來,不要怕。
  • 如果孩子受到欺凌,要把這件事告訴校長,因為學校一般都會有專門的處理辦法。
  • 告訴孩子被人欺凌的時候,到公眾場所去,這樣有助於滅掉「壞孩子」的囂張氣焰。
  • 還要告訴孩子,被驚嚇到了沒有關係,只是一定不要當著欺凌者的面哭,最好是安靜地走開。
  • 在孩子回家的路上,或者等他下公共汽車以後陪陪他,和他愉快地聊天,「壞孩子」不會欺凌經常得到父母關愛的孩子。

有時候,孩子在學校裡經歷的這些事情真的是出人意料。我們應該下足夠的功夫,來幫助容易被欺負的內向孩子。

《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把一個內向的孩子所需要的方方面面講得很清楚。一個內向的孩子到底需要什麼,核心是愛,是時間

你要拿出時間來陪伴他,因為「愛」不是一個空泛的詞。有時間才能夠表達愛,你要用更多的時間關注他,給他信任、穩定、信心,適應他的慢節奏,給他鼓勵和快樂。

相關焦點

  • 《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內向不是問題,3招幫助孩子成長
    孩子的媽媽看著我,無奈地說:「這孩子,好象有些內向,怎麼辦?」媽媽的言下之意是內向的性格不太好,希望孩子能更活潑一點。不僅僅是這個孩子的媽媽,在絕大部分人的意識中,「活潑開朗」都是一個優點,而內向,卻不太招人喜歡。
  • 孩子沉默寡言?父母了解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鼓勵孩子愛上表達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一些人多的場合,比如親戚、朋友聚會,父母常常會叫孩子出來表現自己。會講話、嘴巴甜的孩子更討人喜歡;而嘴笨、不愛講話的孩子一般都很害羞,不愛出風頭,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 孩子沉默寡言?父母了解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鼓勵孩子愛上表達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一些人多的場合,比如親戚、朋友聚會,父母常常會叫孩子出來表現自己。會講話、嘴巴甜的孩子更討人喜歡;而嘴笨、不愛講話的孩子一般都很害羞,不愛出風頭,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 孩子太內向怎麼辦?內向孩子也有潛在優勢,家長知道嗎?
    文 | 小鴻兒爸爸(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性格沒有好壞之分,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都需善待。性格內向的孩子更不應該被偏見,家長應該發揮其潛在優勢。其實並不是這樣,在內心的孩子中也有許多潛在優勢,只是家長們沒有看到。二、內向孩子也有潛在優勢1、豐富的內心孩子們也許不會在所有人面前表達自己,但並不代表他們沒有想法。
  • 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
    我們會有一種天生的傾向於這一側或是那一側的偏好。如果我們更傾向於外向的一側那我們就是外向的人,傾向於內向一側就是內向的人。有人偏外向一側的多些,那麼他的外向性就明顯些;有人偏內向的多些,那麼他的內向性就明顯些。同樣,也會有人正好處在這個連續體的中間,也就是他的偏向各佔50%。
  • 《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挖掘內向娃的潛力,是父母的責任
    關於孩子內向性格這一問題的分析,我曾經拜讀過一本名為《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的作品,家長們如果有需要可以找來看看,這是題外話。《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一書裡,所有關於內向孩子的疑惑都能找到解答。首先,該書作者馬蒂·奧爾森·蘭妮很明確的告訴我們:內向和外向,本就是性格特質的不同,並沒有好壞之分。
  • 《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性格不分優劣,只有不同
    《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這本書告訴我們事實並非如此。作者馬蒂·蘭妮認為內向性格與外向性格本身並無優劣之分,擁有內向性格的人並不像傳統意義上認為的那樣具有諸多缺陷。馬蒂·蘭妮是一位心理學博士,也是當代美國最重要的內向個性研究權威之一。在《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一書中,馬蒂·蘭妮與讀者一起探究如何判定一個孩子是否為內向性格、如何欣賞他們潛在的優勢以及如何培養內向性格者的自信並幫他們創造美好的未來生活。
  • 孩子性格內向,該不該開導?內向孩子也有潛在優勢,家長先了解下
    開朗的孩子思維活躍,內向的孩子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究竟要不要開導自己那內向不已的孩子呢?從剛才的問題就可以看出,內向並不代表著孩子不思考,恰恰是不言不語的沉著,給了人更多的思考力量。內向孩子也有潛在優勢,家長先了解下這些方面,讓孩子轉劣勢為優勢。
  • 愛孩子,請先讀懂孩子的心
    樊登的《讀懂孩子的心》分享了一些育兒書籍中重要的教養規律,以及作者自己在親子教育中的心得體會。我們給孩子「無條件的愛」,不是控制孩子,也不是毫無邊際地放縱孩子,而是讀懂孩子的心,並與孩子一同成長。二、懂孩子、尊重孩子 讀懂孩子的心,要尊重孩子
  • 孩子性格內向,不願說話怎麼辦?4P法讓你發現內向孩子的優勢
    ,就會發現內向孩子的性格暗藏著一種潛在的能量。「你看看誰誰家的孩子,人家多懂禮貌多能,你就知道躲。」坑二:強調聽媽媽的話,忽視孩子自己的想法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父母越發重視孩子的教育。從胎教、早教到各種補習班,父母把孩子安排的明明白白的,為了給孩子更好的陪伴、更全面的愛許多媽媽放棄職場,當起了全職媽媽。不管是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媽媽,愛孩子的心都是一樣的。
  • 內向的孩子其實更擅長社交,我們需要清醒認識到內向孩子的優勢
    ,我們需要先了解內向孩子的優勢。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內向的人腦前額葉皮質裡面的灰色物質更大更厚,這片區域主要控制抽象思維和做決定,所以內向性格的人會更傾向於思考周全之後,才會採取行動,這導致外表看起來,內向比外向總是慢熱很多。
  • 如何讀懂孩子的心
    2020年10月13日 星期二 晴下午北三醫院生殖中心工會請著名心理諮詢專家韓三奇老師來給我們講了一節《讀懂孩子的心》的課,韓老師是心理諮詢師評審鑑定委員會委員,中國第一批獲得國家職業資格認證的心理諮詢師。清華大學心理諮詢中心認證心理諮詢師,並長期兼任清華大學心理諮詢中心、中央財經大學心理諮詢中心等首都多所著名高校臨床心理諮詢專家,深受學子歡迎。
  • 《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比爾•蓋茨告訴你,擺脫負面影響很重要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為《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的書,作者是美國心理學博士馬蒂·奧爾森·蘭尼。作為當代最重要的內向性格權威之一,馬蒂·奧爾森·蘭尼讓我們了解內向孩子和外向孩子的差異在哪裡,家庭環境給內向孩子帶來哪些影響,父母該如何幫助內向孩子在外向世界中找到自己的潛質。
  • 被低估的內向性格優勢:性格內向的孩子,這4方面會更優秀
    導讀:被低估的內向性格優勢:性格內向的孩子,這4方面會更優秀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被低估的內向性格優勢:性格內向的孩子,這4方面會更優秀!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讀懂孩子的心》  讀書筆記三
    雲朵號原創可以說為人父母是世界上最容易的職業,因為孩子一生下來我們就自動成為父母了;為人父母又是最難的職業,估計很少有父母認為自己完全勝任該工作,是很優秀的員工。如果需要持證上崗,又有多少父母能拿到合格證呢?我養著兩個孩子,深感養娃不易,想做好媽媽很難,想養出健康陽光可愛的孩子就更難了。
  • 看到孩子讀懂愛:天使之心家排沙龍
    歡迎參加看到孩子~讀懂愛:天使之心家排沙龍一:1、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給到孩子最直接最有力的幫助?2、如何給到孩子恰如其分的支持和滋養?3、孩子做作業磨蹭、厭學、偏科、成績差……4、孩子沉迷遊戲、內向、叛逆、離家出走……5、孩子不願與父母溝通,脾氣暴躁、焦慮、鬱抑、甚至有自殺傾向……6、孩子自閉、多動症、癲癇、患重大疾病……7、孩子大齡不婚不嫁……孩子的這些問題讓我們父母頭痛、揪心卻又束手無策!
  • 孩子內向是性格缺陷?家長別再亂「貼標籤」,三點優勢助力成長
    然而,這裡我們不妨思考一下,孩子內向就是性格缺陷嗎?難道內向的孩子就一定不如外向娃?家長別給內向孩子「貼標籤」,「真內向」or「假內向」必須搞清楚在心理學上,氣質沒有好壞之分,是與生俱來、不易改變的。其中,多血質和膽汁質的孩子性格偏外向,黏液質和抑鬱症的孩子性格偏內向。
  • 聽懂孩子的話,讀懂孩子的心
    接下來的時間,就給跟大家來溝通,關於教育孩子的一些技巧和方法。我們今天的話題就是和孩子溝通,共情。所以我們今天的主題就是 :聽懂孩子的話,讀懂孩子的心01讓孩子精力充沛的共情技術我們在生活當中,都有自己的朋友、兄弟、閨蜜。當他跟你成為知己的關係,並且關係非常緊密的時候,他讓你做什麼事情,你是不問理由的,對吧?其實每個孩子和父母之間,都是患難之交,乃至生死之交。
  • 懂感恩的孩子未來更幸福,培養孩子的「感恩心」,從小事做起
    懂感恩的孩子付出了很多,雖然身體上也會疲憊,時間上也會花費,但是在未來,他們一定比那些不懂感恩的人更幸運。懂感恩的孩子更受歡迎。這幾個留學生給人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在留言中全是讚美之詞,很多網友表示,像這樣的留學生回國,我們肯定是歡迎的,我們不歡迎的是那些不懂感恩,回來要求特殊待遇的人。所以懂感恩的孩子更受歡迎,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有人願意伸出援助之手。正可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懂感恩的孩子更有前途。
  • 樊登《讀懂孩子的心》讀書筆記
    內容實用、實用、更實用,樊登讀書快速崛起的秘密,在於樊登能精準把握什麼樣的內容對讀者最有實際作用,本書一以貫之。適合中國家長人手一本,深入淺出,接地氣,涵蓋孩子成長所有關鍵點,從學習到性格到情商,幫家長全面掌握孩子成長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