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怎樣才能每天收到這種文章呢?
答:點擊上方藍字信仰微刊關注即可
In nomine patris et filli et spiritus Sancti.Amen.Kyrie, eléison.Christe,eléison. Kyrie, eléison.Ut Ecclésiam tuam sanctam regere et conservare dignéris.Ut domnum Apostolicum et omnes ecclésiasticos ordines in sancta religióne conservare dignéris.Te rogamus, audi nos.
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 阿門.上主,求禰垂憐.基督,求禰垂憐.上主,求禰垂憐.求主管理和保存他的聖教會.求主保護教宗及教會各級神職人員.求主俯聽我們.
祂曾說過:「我是世界的光,跟隨我的,決不在黑暗中行走,必有生命的光。」「我來,是為叫你們獲得生命,且獲得更豐富的生命。」
目 錄
一、基督宗教的含義
二、耶穌怎麼又被稱為「基督」,「基督」是什麼意思?
三、天主教信仰的來源:是《聖經》和聖傳。
四、天主教的經典《聖經》
五、天主教的基本教義
六、天主教的神學
七、信理神學的內容
八、天主教的規、誡
九、天主教的禮儀和主要節日
十、天主教傳入中國的簡史
十一、澄清
1、布魯諾問題
2、天主教是瑪利亞教嗎?
附:我們為什麼要加入天主教?
結束語
一、基督宗教的含義
在社會上原來通用的是「基督教」一詞,凡是相信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所有教派,合稱為基督教。
基督教有三大支派和一些小支派,都有各自的名稱:天主教(在西方稱為羅馬公教Catholic)、東正教(在西方稱為正教Orthodox)、新教(在西方稱為抗議宗Protestant)。新教中又有路德宗、聖公會、長老會等分支。
新教傳入中國之後,由於「抗議宗」這一名詞不易被國人所理解,於是取名為「耶穌教」,後又以「基督教」自稱。這樣,在學術界中在使用「基督教」一詞時,尤其在翻譯時常常出現混亂。為了避免混亂,近年來學術界新創了「基督宗教」一詞。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教以及一些小教派。
基督宗教,於公元一世紀上半葉,由猶太人耶穌所創立,後傳至地中海東部沿海各地,公元四世紀成為羅馬國教。1054年,基督宗教分裂為羅馬公教(即天主教)和東正教。1517年,新教又從羅馬公教中分裂出來。
基督宗教誕生於猶太(今巴勒斯坦),她繼承了希伯來人的宗教精神,當她傳至希臘、羅馬時,吸收了希臘人的哲學理性精神和羅馬人的法律精神。基督宗教把這三種精神融合形成基督教文化。這種文化大大優越於當時還是蠻族的日耳曼、斯拉夫等民族,因此使基督宗教傳遍整個歐洲。
基督宗教形成基督教文化後,仍保持著善於適應其他文化的特點,因此漸漸傳遍世界各大洲,教徒目前分布於一百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總人數在二十億以上,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其中天主教在十億以上,新教約七億,東正教約三億。
(註:由於「基督宗教」一詞使用時間不長,尚未普及,許多人仍沿用「基督教」一詞。這詞有時是廣義的使用,即指「基督宗教」,有時是狹義的使用,即指基督新教。希望讀者在閱讀時,注意分辨。1517年前,在西歐基督教一詞,就是指天主教。)
二、耶穌怎麼又被稱為「基督」,「基督」是什麼意思?
基督的希臘文是Christos,系希伯來文Mashiah的轉譯,漢譯為「默西亞」,意為「受敷油者」,指天主敷以聖油派其降臨世界的救世主。信徒尊耶穌為基督,常與之連用,耶穌是本名,基督是專用的尊稱。
三、天主教信仰的來源:是《聖經》和聖傳。
「《聖經》是天主的話,受聖神默感而寫成;而聖傳則把主基督及聖神託付給宗徒們的天主聖言,完全傳授給他們的繼承者,使之借真理之神的光照,用自己的宣講,將自己的話忠實地保存,陳述並傳揚下去。」(啟示9#)
《聖經》是天主教信仰真理的源泉和依據,但耶穌的道理和事跡並不都記在《聖經》上(參若廿30),有一小部分就是以口傳的方式流傳下來的。這些道理和事跡,由教父和聖師們記載下來。這就是聖傳或稱傳承。傳承還包括初期教會的宗教生活、禮儀等,因為這也是耶穌和宗徒們所行的。
《聖經》和聖傳,是在作為天主子民的教會中產生出來的,沒有天主子民的教會,就沒有《新約聖經》:猶如沒有猶太民族,沒有《舊約聖經》一樣。另外,教會也負責保管、研究、體驗等促進對《聖經》、聖傳的進一步了解,使之成為活生生的天主聖言。這就是教會訓導。教會訓導通過教宗、主教們的宣講、大公會議的教導、天主教法典的規定等傳遞《聖經》和聖傳,以保證其不會錯誤。所以,聖傳也是天主教信仰的源泉和依據,使天主教具有區別於其他基督宗教派別的基本特色。
四、天主教的經典《聖經》
聖經分《舊約》和《新約》二大部分。這些書稱之為「約」,因為其中心思想是:天主為救贖人類與人類所立的盟約。天主與以色列民族在西乃山上所立的盟約,稱為《舊約》,聲言天主是以色列獨一的真神,而以色列入是天主的選民。由於以色列入屢次背約,不斷犯罪,天主為救贖世人,差遣自己的聖子耶穌降世,用自己的生命鮮血訂立了一個新而永久的「盟約」,救贖世人背逆天主的罪,使天主與人類重新和好。耶穌降世標誌著「舊約」已完成其歷史使命,他所訂立的盟約稱為「新約」。(更多信仰內容,請加微信:xywk2020)
《舊約》有四十六卷(基督教為三十九卷),《新約》有二十七卷。合計七十三卷。這些書總稱為《聖經》是為表示這些書所具有的特別地位和神聖權威。書中所記述的一切,是人類信仰及道德的大經,又為人類立身經世的大道。
聖經是二千年前的文獻,現在的世界與二千年前已大不相同。怎麼樣讓《聖經》上的話來指導現代人的生活,讓現代人有能力戰勝所面臨的挑戰,這就有了解釋《聖經》的必要性。即使是現代的文獻,例如中國的憲法,是一部相當明確的文獻,也需要以人大的權威來釋法,否則社會就會混亂。《聖經》也是一樣,如任由個人去解釋,結果必然會產生混亂。
對《聖經》的解釋,基督教認為每個基督徒都有解釋權。結果造成了基督教宗派林立的混亂局面。這種分裂的狀況,相信不是耶穌的意願。
天主教承行耶穌的教導,相信耶穌把訓導權交給了教會。「誰聽你們,就是聽我」。正是為避免分裂,基督建立了教會,立伯多祿為他在世的代表,現在則是接伯多祿位的羅馬教宗,在聖神引導下,正確解釋《聖經》,在真理和錯誤之間作出裁決,使人們有正確的方向,避免教會的分裂。惟有如此,二千年前寫成的《聖經》——生活的天主聖言,才不是死的文字,而仍能給人生命的活力。
五、天主教的基本教義
基督宗教各派一致接受的是《使徒信經》和《尼西亞信經》。
《使徒信經》的全文如下:
我信全能的天主父,天地萬物的創造者。我信父的唯一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我信他因聖神降孕,由童貞瑪利亞誕生。我信他在比拉多執政時蒙難,被釘在十字架上,死而安葬。我信他下降陰府,第三日從死者中復活。我信他升了天,坐在全能天主父的右邊。我信他要從天降來,審判生者死者。我信聖神。我信聖而公教會,諸聖的相通。我信罪過的赦免。我信肉身的復活。我信永恆的生命。阿們。
六、天主教的神學
神學是對信仰內容作系統性、理論性的闡述,它立論的出發點是根據天主的啟示,包括聖經和聖傳,並借用哲學的推理對其信仰作出論證。換言之,神學是「信仰尋求理解」(Fides quaerens intellectum)。(安瑟莫語)神學的範圍很廣,最主要的是信理神學和倫理神學。
七、信理神學的內容
信理神學或稱教義神學是基督宗教神學的主體,內容很多,今選重要的介紹如下:
〖 1、天主論 〗
證明天主的存在,討論天主的屬性:天主是自有永有、無所不在、全能、全知、全善、無限公義、無限慈愛、三位一體(天主只有一個,但包含有三位:聖父、聖子、聖神)的天主。天主最根本的屬性是「愛」,因此,基督宗教的核心是「愛」。
證明天主存在的論證很多。
①、從因果律論證天主的存在: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有一定的原因,從一個作為「果」的事物上推知另一個作為因的事物,如此因又有因,一直推上去,必有第一因。這個第一因就是神(天主)。
②、從事物的運動證明天主的存在:萬事萬物都處在運動中,每一事物的運動都由其他事物所推動。這樣推下去,最後肯定有一「不被推動的推動者」天主。
③、從宇宙的存在證明天主的存在:宇宙萬物都不是自有的,而是偶然的,依附他物而生的。偶然存在的背後,必有必然的存在作為依據。這位必然存在者,就是造物主天主,他是自有的實體。
④、從宇宙的精密秩序證明天主的存在:宇宙萬物呈現著井井有條的秩序,其結構是如此精密和諧,從此可以推斷出宇宙間必有一位至高智慧的存在,是他在設計並控制這種秩序。這種論證可以運用天文、地質、生物、化學、物理等自然科學成果,作為肯定宇宙「和諧性」的佐證。宇宙所呈現的和諧秩序,表明必有一位宇宙的「創造者」或「設計者」按既定的目的作著安排。這位創造者或設計者就是天主。
〖 2、基督論 〗
自從人類的始祖亞當犯罪以後,人類失去了天主的親情和永遠的幸福,這就是所謂的原罪。天主憐憫人類的不幸,預許救主來解救他們脫離罪惡。在整個舊約時期,天主逐步準備他的救世計劃;時期一到,天父就派遣他的聖子,因聖神降孕,由童貞瑪利亞降生成人,他就是耶穌基督。耶穌是真天主,亦真是人;他來到人間是為完成救人的使命,領導人類與天主重歸於好。耶穌首先以言以行給人宣示天父的慈愛,最後以自己十字架上的死亡和光榮的復活,賠補了人類的罪惡。使人能恢復與天主的和平,能稱呼天主為父,分享天主聖三(聖父、聖子、聖神)的內在幸福。
〖 3、恩寵論 〗
耶穌為我們在十字架上完成了救贖工程(客觀上),我們(主觀上)如何獲得耶穌的救恩呢?我們獲得耶穌的救恩,是出於天主的大愛,是天主無條件,不索代價的恩賜,人的任何功德和善行都配不上天主的大愛和恩寵。是天主採取主動,激發我們自由地與恩寵合作。但恩寵決不摧毀自由、而是成全自由,使我們自由地回應天主的召口嶼恩寵合作,相信耶穌,認罪悔改,因水和聖神領洗.重生而得救,成為天主的子女,分享天主的生命。這就是天主的恩寵。
〖 4、教會論 〗
「教會」一詞按希臘文,有「召喚而來的集會」之意思,是指天主以聖言所召集的會眾,恭聽天主的發言,通過信德和洗禮,組成天主的子民,他們受了基督聖體的滋養,本身成了基督的身體。教會是天主的子民。這表示在教會內職務分工各有不同,但所有的信徒在天主面前是一律平等的。教會又是基督的奧體。這表示基督信徒與基督,以及信徒彼此之間,猶如一個身體的各肢體,彼此相聯而成為一個有組織、有生命的整體。因此,信徒必須彼此相愛。這教會是由耶穌基督所建立的。耶穌召選了十二使徒,立伯多祿為使徒之長,與接受福音的信徒,共同組成一個團體,這就是最初的教會。以羅馬教宗為首的主教們,繼承經伯多祿為首領的使徒們,世代相傳,直到現在,以至世界末日。
教會的使命,就是繼續基督傳教救人的工作,使人認識唯一的真天主,和他所派遣來的耶穌基督,成為天主的子民,基督的奧體。
教會裡面有聖職人員和平信徒之分。聖職人員亦稱聖統,借基督所接受的訓誨、治理、聖化三種權力,在聖神的幫助下,執行神聖的使命。平信徒在領洗及堅振時,接受了基督的傳教使命。「信徒在人間要像世界的靈魂一般」(教會38#)。信徒要在自己生活的一切環境中和一切階層中,作為地上的鹽、世上的光。天主教的組織結構的特點是以聖統制為基礎的,全世界統一的,在羅馬教廷之下設立教區和本堂區的教會團體,分別屬於各個不同等級的專職的聖職人員,如教宗、樞機、總主教、主教、神父、執事等領導和管理,與平信徒一起組成普世性羅馬天主教會。
〖 5、聖事論 〗
恩寵是天主白白賞賜的,但人應自由合作,並且通過聖事去領受。聖事是什麼?是耶穌親自建立並交給天主教會去施行的有形的禮儀,為表明並賦給聖寵與善領聖事的人。
聖事有七件:
(一)洗禮。是入教的儀式。洗禮儀式的核心,是施洗者在領洗者的頭上倒水,同時念以下的經文:「(聖名),我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你授洗。」領洗者通過明認信仰和悔罪,就能赦免罪過,成為天主的子女和教會的一份子。領洗之後,要活出基督徒的生活,死於罪惡,活於天主。
(二)堅振。堅振由主禮人在領受過洗禮的信徒頭上按手,並劃十字,敷以聖油,同時念:「(聖名)請藉此印記,領受天恩聖神。」堅振是領受聖神,使領受者的天主子女的生命更為圓滿,信仰更為堅強,做耶穌的勇兵,為耶穌作見證,傳天國的福音。
(三)聖體。在彌撒中領受祝聖過的麵餅或葡萄酒,就是領受耶穌的聖體聖血,使領受者的生命與耶穌的生命緊密結合,獲得他豐富腮寵,有力量與罪惡抗爭,克服人生旅途中的各種障礙,勝利地抵達永生的天上家鄉,同時還意味著信徒的共融和教會的合一。
(四)修和(告解)。是為赦免信徒在領洗後所犯的罪。人犯罪是故意拒絕天主的愛,是忘恩負義、背棄天主,自動斷絕與天主的父子關係。但天主常耐心期待罪人的悔改,樂於寬恕悔改的罪人,因此建立了告解聖事。罪人必須真誠痛悔,真心定改,然後到神父前告明配的罪,神父便念赦免經,代表耶穌寬恕告罪者。告罪者還須做神父所罰的補贖。
(五)聖秩(神品)。是教會晉升聖職人員的莊嚴儀式。由主教主禮。基督借著「聖秩」,賦與一些人特殊的聖寵和神權,領導天主的子民,並特別為他們服務。
(六)婚配。指信徒在教堂內由主教或神父主禮,以教會規定的禮儀宣告男女雙方正式結為夫妻。天主借婚配聖事,賜予夫妻特殊恩寵,聖化夫妻的愛情,使能妥善教養子女,組成神聖的家庭,成為基督奧體的活細胞。
(七)病人傅油(終敷)。由神父或主教為患重病和面臨死亡危險的信徒抹油祈禱,使身體減少痛苦、靈魂得救。基督借教會及敷油聖事,給病人特殊的扶持與安慰。
信理神學中,還有啟示論、救恩論、聖母論、末世論等,不再細述。
八、天主教的規、誡
1、天主十誡
(一)欽崇一天主在萬有之上。
(二)勿呼天主聖名以發虛誓。
(三)守瞻禮之日。
(四)孝敬父母。
(五)勿殺人。
(六)勿行邪淫。
(七)勿偷盜。
(八)勿妄證。
(九)勿願他人妻。
(十)勿貪他人財物。
以上十誡總歸二者:愛天主在萬有之上,及愛人如已。
2、聖教四規
(一)凡主日及所有停工瞻禮之日,該參與全彌撒。
(二)遵守聖教會所定大小齋期。
(三)該妥當告解並善領聖體,至少每年一次。
(四)當盡力幫助聖教會的經費。
九、天主教的禮儀和主要節日
〖 1、基本禮儀 〗
在聖事論中所講的耶穌所立的七件聖事,都要以外在有形的儀式,去表明並賦給肉眼看不見的聖寵給善領聖事的人。這些外在有形的儀式就成為天主教會的基本禮儀。聖洗、堅振、聖體、修和(告解)、聖秩(神品)、婚配、病人傅油(終敷)七件聖事都有其特定的禮儀,上面已經介紹過。
人們到教堂裡來經常看到的禮儀是彌撒聖祭。彌撒聖祭是耶穌在最後晚餐中建立的真正祭獻,它以不流血的方式活現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祭獻,是向天主聖父獻上的最崇高敬禮。彌撒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聖道禮儀」,包括懺悔禮、讀經、講道和大祈禱。第二部分是「聖祭禮儀」,包括奉獻餅酒、成聖體和領聖體。彌撒聖祭是教會生活的頂峰與泉源。借著祝聖,餅酒發生實體轉變而成為基督的體血。生活的、光榮的基督,他的體血、連同他的靈魂和他的天主性,真正地、真實地、且實體地臨現於祝聖過的餅酒形下。我們領了聖體之後,我們住在耶穌內耶穌住在我們內,使我們與耶穌心連心、使我們在基督內聖化、使我們有力量戰勝罪惡、跋涉今生的旅途,勝利地抵達天上的家鄉。耶穌向我們保證了「那吃他的肉,喝他的血的人們,必得永生」。基於以上的理由,彌撒的禮儀顯得莊重神聖,在大節日則以隆重的方式舉行。一般來說,除病人傅油(終敷)外,其餘五件聖事,常在彌撒中施行。
〖 2、主要節日 〗
①、聖誕節
是紀念耶穌基督誕生的節日,就是紀念天主第二位聖子為救贖人類,揀選童貞聖母瑪利亞,降生為人的節日,每年12月25日舉行。12月24日晚間為聖誕夜,就開始慶祝。慶祝活動豐富多彩,包括唱聖誕歌曲、裝飾聖誕樹、搭馬槽、聖誕老人給兒童送禮物、聖誕夜大彌撒等。一千多年來聖誕節已被全世界大多數人所接受,它不僅是天主教的重要節日,在歐美一些相信基督宗教的國家中已經成為一個全民的節日。
②、復活節
是紀念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死後第三日光榮復活的節日。這一節日是教會中最大的節日,因為耶穌甘願擔當我們的罪而死,表示了他對我們的大愛,耶穌的光榮復活表示他打敗了魔鬼、戰勝了死亡和罪惡,給人類帶來了超越的生命。因此對這一節日慶祝特別隆重。節日期間,各教堂燈火輝煌,樂聲悠揚,展示出基督的復活帶來了春天和欣欣向榮的生命。兒童們也常以復活彩蛋等形式舉行娛樂活動。
十、天主教傳入中國的簡史
在唐朝時,基督宗教的聶斯託利派傳入中國,被稱為景教。它發展了少量信徒,修建過教堂,但很快就消失了,留有在西安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存世。元朝時,景教再次傳入中國,羅馬天主教也傳入中國,兩教被統稱為「也裡可溫教」。當時信徒已發展至數萬人,在元大都也建有教會團體和教堂。1294年受教宗尼各老四世派遣來華擔任教廷使節的義大利人、方濟各會士若望·蒙高維諾於1307年被教宗任命為大都的總主教,他在華長達34年。但因傳教士只重視在蒙古人中傳教,沒有建立鞏固的社會基礎,所以元朝滅亡後,也裡可溫教也消失了。
明末,義大利人利瑪竇來華傳教,採取尊重並吸取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教新方法,得到中國皇帝和士大夫階級的歡心,他還把介紹西方先進科技知識作為傳教的輔助手段,終於使天主教在中國立住了腳。利瑪竇和他的同道們把基督宗教信奉的「神」譯為中國傳統宗教觀念中已有的「上帝」、「天」、「天主」,最後由羅馬教廷定名為「天主」。這就是羅馬公教在中國被稱為「天主教」的由來。
十一、澄清
1、布魯諾問題
在《火刑》(高中語文課本第一冊)自讀提示中,開頭就說:「義大利著名科學家、思想家喬爾諾·布魯諾生活的時代,正是以羅馬教皇為首的天主教統治的時代,他們用極其殘酷的刑罰摧殘堅持科學維護真理的科學家、思想家,布魯諾就是其中的一位殉道者。」
天主教會真的反對哥白尼學說嗎?1530年左右,哥白尼將他的成果寫成論文,並發表了題稿。「教皇克力門七世表示讚許,並要求作者將全文發表。」直到1616年,由於路德教派的極力反對,由紅衣主教柏拉明宣布,哥白尼學說是「錯謬的和完全違背聖經的。」哥白尼的書在未經改正之前,不許發行,但這個學說可以當作一個數學假說來講授。而且「.停刊的命令一直沒有得到教皇的批准」(W.C.丹皮爾:(科學史)175頁,商務印書館),也就是說,1616年以前,天主教會沒有明令禁止「宣揚」和「宣播」哥白尼學說。怎麼可能以這樣的理由,在1600年將布魯諾燒死呢?
天主教會為什麼要燒死布魯諾?
在W.C.丹皮爾著的《科學史》176頁有這樣一段:「布魯諾是熱忱的泛神論者,公開攻擊一切正統的信仰。他受到教會法庭的審判,不是為了他的科學,而是由於他的哲學,由於他熱衷於宗教改革:他於1600年被教庭燒死。」
1991年4月,由知識出版社,新華書店經銷的一本天文學專著《當代國外天文學哲學》,該書第五部分有署名李家焱譯、卡毓麟校對的F.J.蒂普勒著的《地外智慧生物概念簡史》一篇長文(260-278頁),文中對布魯諾的評論是這樣說的:「人們通常認為,布魯諾是科學的殉道者,因為他第一個起來為哥白尼的太陽中心學說辯護,後來燒死在火刑柱上。然而,他為哥白尼辯護不是出於科學的理由,而是出於宗教的原因。實際上,他輕視哥白尼的嚴密數學推理,而僅僅熱衷於用哥白尼的學說去攻擊基督教的某些基本信條。布魯諾被判處死刑,是由於他對基督教進行了令人難以理解的攻擊,而不是由於他信奉世界多元性或為哥白尼進行了辯護。布魯諾遠遠不是科學的殉道者,而實際上是損害了科學,因為他所掀起的那場暴風雨使得宗教權威把哥白尼體系和反基督運動聯繫在一起。事實上,這也是伽俐略受到教廷裁判的一個主要因素。」
至於教會對他的叛徒和破壞分子施以火刑是否違情悖理,則是另外一個問題。我們知道社會是不斷進步的,古代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和現在大不相同。用今日的眼光去評斷古人的行為是不合辯證法的。這裡有兩點值得注意的:一是古代世界各國的刑法,以今天的眼光看,都是較殘忍的。就拿中國來說,古代除了五刑之外,還有刖(yu色:砍腳)、醢(h6i:剁成肉醬)、烹(p6ng:煮),以及車裂、腰斬、炮烙之刑,特別是萬剮凌遲等極殘酷的肉刑。歐洲以火刑最為殘酷;但若比起千刀萬剮的凌遲刑來,就顯得輕多了。另外,歐洲一般來說,一人做事一人當,而中國還有滅九族之刑。二是中古歐洲是一種政教合一的社會,擾亂教會就等於擾亂整個國家社會。倡導邪說,造謠毀謗,都構成破壞社會秩序之罪。布魯諾邪說,攻擊教會,造成社會動亂,理應受到懲處。就如中國出現了邪教擾亂社會治安之後,政府就要把它取諦,違抗者就要法辦,是同樣的道理。
2、天主教是瑪利亞教嗎?
基督教的兄弟姐妹常說:「基督教拜上帝、拜耶穌,天主教拜瑪利亞,天主教是瑪利亞教。」這種歪曲的宣傳,使教外人也信以為真。因此有澄清的必要。
(一)天主教拜天主,也拜天主第二位降生成人的耶穌和天主第三位聖神,並不拜聖母。天主教最注重的崇拜禮儀是彌撒聖祭,在彌撒中欽崇天主,向他俯伏朝拜,承認他是至高無上的造物真主,世界屬於他,整個人類也屬於他,因此偕同耶穌,把自己及自己的一切以及一切崇敬都奉獻給天父。
(二)天主教也尊敬、恭敬、光榮、讚美聖母及聖人聖女們,因為天主在他們脆弱的人性上完成救恩大事,天主借著他們令人驚奇的信仰,給我們提供了傑出的榜樣,也因他們的見證和轉求,賜給我們的信心,從事人生的戰鬥,不致失敗,並同他們一樣獲取的榮冠。
(三)我們對聖母的敬禮的性質,在「聖母經」中正確地表達了出來,聖母經上半段,是以聖經上的話讚美聖母,「萬福瑪利亞,你充滿聖寵,主與你同在,你在婦女中受讚頌,你的親子耶穌同受讚頌。」(路1:28—42)。相信基督教的兄弟姐妹,既然相信聖經上的話是不會錯的,也不會反對的吧!聖母經後半斷是求聖母為我們轉求代禱:「天主聖母瑪利亞,求你現在和我們臨終時,為我們罪人祈求天主。阿們。」基督教的兄弟姐妹,常常彼此說:「某兄弟,某姐妹,請為我代禱。」我們罪人尚且可以彼此代禱,聖潔的聖母,難道不可以為我們代禱嗎?
(四)我們天主教徒的祈禱,首先是向天主父、子(耶穌)及聖神。其次才是向聖母、聖人、聖女們祈求,請他們為我們轉求代禱。聖母轉求代禱的作用是無可否認的,在若望(約翰)福音第二章1—11節加納婚宴中充分地顯示出來,耶穌在聖母的轉求代禱下,把普通的水變成了美酒。
附:我們為什麼要加入天主教?
一、因為天主教使我們認識人生的終檢意義,自古至今,人們常向人生從何而來?死往何處去?人生有何價值?有何意義?這些問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天主教給了我們正確的答案,使我們獲得人生的真理,不再感到人生的空虛、彷徨,而體驗到生命的充實、豐富。
二、因為天主教是耶穌基督所建立的真宗教,天主教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可以上溯到耶穌本人,得到了耶穌的真傳,其它基督宗教的派別就沒有這個特點了。
三、因為天主教帶給我們天主的福,使我們獲得心靈的平安與喜樂,我們通過讀聖經、領聖事、聚會、祈禱,就能得到一個新生命,成為天主的子女,生活在天主的愛裡,體驗自上天而來的平安與喜樂。
四、因為天主教使我們生活聖潔,且能堅忍不拔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境遇。虔誠相信天主的人,天主就會賞賜他智慧、勇氣和力量,能使他戰勝各種誘惑,度一個聖潔、高尚的生活,
不會再被罪惡所奴役,而能堅強地面對生活中的成敗得失、挫折、痛苦。能超越生老病死,即使處在極度困難的境地,也能在天主的助佑下,滿懷希望、心神堅強地走向未來,使一切變得更好、更美、更善、更真。
五、因為天主教會這個愛的大家庭,會給我們各種幫助。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總是痛苦多,歡樂少。在教會內,有許多相親相愛的兄弟姐妹,有許多知心朋友,在遇到困難時,他們會真誠地幫助我們。當我們彷徨無助時,可向神父、修女、熱心明智的善良兄弟姐妹主教,得到他們的指點、安慰和鼓勵。患難時,兄弟姐妹會來探望、祈禱、服務。生活極度困難時,兄弟姐妹也會盡力幫助,分擔憂苦。力喜事、喪事等,有教會的幫助,就能力得既隆重又節約。
六、因為加入天主教能得到天主的恩寵,他會降福我們的家庭,克服種種的困難,使夫妻恩愛和睦,尊老愛幼,妥善教養自己的子女,從而成為幸福美滿的家庭。因為相信天主教,有利於社會的安定,一位經常來教堂過主日、聽道理的天主教友,就會恪守教規,成為熱心教友和國家的優秀公民,遵紀守法,勤勞誠信。天主教徒聚居的地方,社會風氣就比較好,犯罪率比較低,這是社會上一致公認的事實。(更多信仰內容,請加微信:xywk2020)
七、因為相信天主教有利於國家的文明建設。二千年來,天主教會培養了大批的聖人、聖女、慈善家、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企業家等各類社會精英。歷史上,天主教曾將野蠻民族的西歐造就成為現代文明的歐洲,如意、法、德、英等國。現在也一定能把教友們培養成愛主愛人、勤勞誠信的人士,培養出社會的精英,在各自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為祖國的文明建社作出應有的貢獻。
八、因為加入天主教能領悟生命的真諦,使我們成為善良的、恪守教規的、一生嫌愛心、傳福音的教友,死後一定能升天堂、享永福。即使冷淡的教友,只要能在死前真心懺悔,與天主和好,死後也可升天享福。有了這樣的信心,極大多數的教友都能安詳地善終,這是許多人都熱切嚮往的事。
尚未加入天主教的朋友們,我們衷心希望並熱烈歡迎你們也來加入天主教會愛的大家庭,使自己的人生有意義、有價值,也獲得相信天主的益處。
「人縱然賺得了全世界而賠上自己的靈魂,為他有什麼益處?人還能拿什麼作為自己靈魂的代價?」
結束語
人們不講道理、思想謬誤、自我中心,不管怎樣,總是要愛他們。如果你做善事,人們說你自私自利、別有用心,不管怎樣總是要做善事。如果你成功以後,身邊儘是假的朋友、真的敵人,不管怎樣總是要成功。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遺忘,不管怎樣總是要做善事。誠實與坦率使你易受攻擊,不管怎樣總是要誠實與坦率。你耗費數年所建設的可能毀於一旦,不管怎樣總是要建設。人們確實需要幫助,然而如果你幫助他們,卻可能遭到攻擊,不管怎樣總是要幫助。將你所擁有最好的東西獻給世界,你可能會被踢掉牙齒,不管怎樣,總是要將你所擁有的東西獻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