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芳齋 武漢唯一還在老地方的老字號老餐館

2020-12-19 武漢三鎮吃喝玩樂

近來,我坐車來中山大道大智路,又見到蘇浙風味的老字號五芳齋。在武漢,眾多的飲食界老字號不是停業,就是異地搬遷,能夠堅持至今不變位置的恐怕只有五芳齋了,離它幾百米遠的老字號小桃園雞湯也改名換姓了。

「五芳齋」得名於清道光年間,創始人姓沈,浙江吳縣人。起初沈氏在吳縣齊門外開了一家甜食鋪,以玫瑰、桂花、蓮心、薄荷、芝麻等五種蘇州人愛吃的東西作為原料,製作桂花圓子、赤豆糖粥焐酥豆、蓮心羹、冰雪酥、玫瑰糕等甜食小吃。沈氏膝下生有五個女兒,分別取名玫芳、桂芳、蓮芳、荷芳和芝芳,恰好和店裡常用的原料在字面上有相通之處,街坊鄰居就開玩笑地稱他的店叫"五芳齋"。沈氏老闆乾脆將錯就錯,正式將店鋪取名"五芳齋"。這就是五芳齋名字的由來。

「五芳齋」粽子於1921年問世。當時以彈棉花為業的浙江蘭溪人張錦泉,在春夏季彈棉花生意清淡之時,於嘉興北大街孩兒橋堍設攤賣粽子。他的粽子外形較為別致,沿用了蘭溪一帶四角交叉立體長方枕頭形,加上選料、製作考究,風味獨特,招徠了很多顧客。十多年後,張先生召集了幾名蘭溪老鄉,在嘉興當時最熱鬧在張家弄6號,租間門面開了首家"榮記五芳齋"粽子店,經營火腿雞肉粽、重油夾沙粽。

數年後又有兩個嘉興人馮昌年、朱慶堂在同一弄裡開了兩家"五芳齋"粽子店,三店分別以"榮記"、"合記"、"慶記"為號,並在粽子的選料、工藝等方面展開激烈競爭,使粽子技藝日趨成熟,並形成了鮮明的特色--"糯而不糊,肥而不膩,香糯可口,鹹甜適中",成為名揚江南的"粽子大王"。

1946年,江蘇南通人倪錦財以跑船為生,落腳漢口,就在一家大戲院旁租了一間30平方米的小房子,開了一家小吃店,取名「上海五芳齋」。考慮起步較晚,資本較少,倪錦財為了打開局面,就將江南寧波的特色小吃湯圓作為該店的經營品種。

武漢人的口味雜,包容性強,寧波湯圓他們也喜愛,那油香四溢,糯而不粘,甜爽適宜的口感,逐步受到武漢人的歡迎。不僅如此,該店還將單一的黑芝麻蓉加白糖、桂花、豬油做的甜芯發展到鹹甜俱佳達幾十種風味,成為武漢的特色名優小吃。

上海五芳齋紅火後,原有小店已嫌擁擠,老闆只得搬遷到中山大道1171號,以擴大經營,成了一家專營寧波菜的餐館,而且當其他寧波餐館逐漸消退時,唯有「上海五芳齋」維持下來。

解放後,五芳齋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轉變。1966年曾一度改名為「紅衛飲食部浙味餐館」,1979年恢復舊名,稱「五芳齋酒樓」。1983年五芳齋酒樓進行改造,由原來兩層樓擴建成5層樓,營業面積達1300平方米,可以同時接待540人進餐。

擴建後的五芳齋酒樓煥然一新,具有現代規模,集飲食娛樂為一體,格調高雅,環境舒適。一樓大廳供應風味小吃,有「寧波湯圓」、「板油豆沙粽」、「寧式鱔糊」、「蘇式糕團」、「蘇式湯包」、「三鮮蒸餃」、「奶香小白兔」等50多個品種,還批零經營速凍食品。二樓經營火鍋,品種全,花樣多,口味各異深受顧客青睞。三樓供應風味小炒。四樓供應酒席包桌。五樓供應高檔喜宴,配有歌廳、舞池等。

2001年,為了爭奪誰真正擁有「五芳齋」的商標,嘉興五芳齋將武漢五芳齋告上武漢市中級法院,起訴武漢五芳齋不正當競爭和商標侵權。就在庭審期間,武漢五芳齋對浙江五芳齋口頭提出反訴。官司的結果是武漢五芳齋酒樓不再在其生產、銷售的粽子、元宵等食品上使用原有的包裝物;武漢五芳齋向原告支付經濟補償費31476元;嘉興五芳齋自願放棄其他訴訟請求。但在市場上沒有永恆的「敵人」,嘉興五芳齋如今每年生產2億多隻各類粽子,暢銷國內外,而武漢五芳齋基本上還停留在手工作坊的階段。

2001年的那場官司,卻讓兩家的市場都受到限制。在此情況下,嘉興五芳齋主動向武漢五芳齋伸出橄欖枝。嘉興五芳齋投資6500萬元控股武漢五芳齋,其中1500萬用於改善武漢五芳齋的經營門面和銷售網絡,另5000萬則在江岸區城鄉接合部建一座食品加工廠,生產「五芳齋」產品。

2017年中山大道五芳齋店堂內

五芳齋酒樓目前已發展成為集餐飲、食品加工、商業貿易、汽車運輸等為一體的具有現代化管理規模的新型企業,批量生產經營的五芳齋速凍湯圓系列、真空保鮮粽子系列、蘇式糕團系列等。1990年湖北省名優小吃大賽中,其主導產品「寧波湯圓」、「板油豆沙粽」、「蘇式糕團」一舉奪得省商業廳授予的三塊金牌。

這些已成為武漢市乃至湖北省知名品牌和名優產品。近幾年來,為拓寬經營市場,擴大銷售,該店獲獎品種五芳齋湯圓、粽子、宮廷飯等進入武漢及周邊城市100多家大小超市,在同類產品中屬於暢銷產品和質量信得過品牌。該店還先後榮獲省商業系統「先進企業」、「消費者滿意單位」稱號,武漢市政府授予的明星企業稱號,國內貿易部授予的「中華餐飲名店」、「全國綠色餐飲企業」, 並連續四年兩屆獲得湖北省著名商標、省消協「放心消費十佳單位」等。

五芳齋啟示我們,商業老字號既要堅守,又要創新,不斷開拓進取,才能再創輝煌。

打撈江城記憶 鉤沉三鎮往事

中山大道五芳齋,每年元宵排隊買湯圓成為漢口街頭一景

來源 人文武漢

相關焦點

  • 五芳齋湯圓
    五芳齋湯圓,武漢十大名小吃之一,現已成為武漢市乃至湖北省知名品牌和名優地產品。五芳齋是武漢的老字號,地處武漢中山大道713號。在湯圓、粽子市場,品牌號召力極強,處於相對壟斷的地位。該酒店被授予「中華老字號」、「中華餐飲名店」、「全國餐飲綠色食品企業」等稱號,該酒店的湯圓、粽子被評為「中國名點」,而其商品商標,也曾連續兩年被評為「湖北省著名商標」。
  • 五芳齋:老阿姨就不能發神經了嗎?
    作為觀眾的你也會感到不可思議,這居然是環時互動為老字號五芳齋做的廣告。提起五芳齋,「老字號」這樣的標籤除了能帶來厚重的歷史感,多少還會給你傳統和一本正經的品牌印象。比如全聯超市曾經連續好幾年在農曆的中元節推出「見鬼」主題的營銷,和五芳齋的相似之處,在於都是用素人面孔的演員出鏡,用職業身份和具有反差感的場景產生幽默。對於以粽子為主要產品的老字號五芳齋來說,它想做的事情是變年輕。
  • 嘉興十大老字號餐廳,難忘老味道
    小編走過繁華現代,走進熟悉的街道,為你盤點嘉興的十大老字號餐廳,找尋老嘉興的味道。五芳齋:建國南路總店蝦仁燒麥推薦理由:說到粽子肯定就想到了五芳齋,歷史悠久,且是嘉興的老品牌了。現在不僅僅只有粽子,還有各種小吃,在嘉興是不可或缺的一家老店了。
  • 「地道武漢味 福滿人團圓」五芳齋春節新品亮相武漢
    記者:黃樾 嘉琪提起五芳齋,武漢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今天,「地道武漢味 福滿人團圓」五芳齋春節新品發布在漢舉行。作為武漢久負盛名的老字號品牌,五芳齋在江城人民心目中有著特殊的地位,是武漢市民耳熟能詳的「湯圓大王」,此次春節新品發布來到「英雄之城」武漢,也是五芳齋集團新年新戰略。五芳齋集團董事、浙江五芳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煒介紹:「我們對武漢有著深厚的感情,2014年浙江五芳齋和武漢五芳齋聯姻了,然後成為了一家。
  • 用「一本正經沙雕風」賣鹹鴨蛋,老字號五芳齋是怎麼變年輕的?
    廣告片從表現手法到文案創意,可以說與以往老字號中規中矩的宣傳片都很不相同。不過,這個看上去有點「沙雕」的廣告片,其來源則是兩支符合老字號傳統調性的、一本正經的廣告,一個介紹了五芳齋鹹鴨蛋的產地、工藝,另一支則把鹹鴨蛋與家人的情感記憶相連接。
  • 德州扒雞、五芳齋……百年老字號紛紛湧向A股!幾家歡喜幾家愁
    此外,一年賣2700萬把剪刀的張小泉近日已向深交所創業板申請上市;300歲的德州扒雞、100歲的五芳齋等一批老字號也傳出「排隊」遞交A股上市申請的消息。在A股市場,有不少老字號企業,如156歲的全聚德、180歲的恆順醋業、350歲的同仁堂、500歲的廣譽遠和眾多千年歷史的白酒品牌。
  • 【口碑TOP10】武漢十大餐飲「老字號」
    武漢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也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飲食文化,面對諸多傳承已久的中華餐飲「老字號」,如無一一嘗過,你怎好稱自己為一個正宗的吃貨?NO.1 瓦罐雞湯武漢熱乾麵與山西的刀削麵、兩廣的伊府麵、四川的擔擔麵、北方的炸醬麵、陝西的臊子麵並稱為中國六大名面,是武漢地區的傳統小吃之一。蔡林記是一家經營熱乾麵系列小吃為特色,近百年的老字號小吃麵館。
  • 武漢老餐館打卡:味可能變了,但感覺依舊沒變!
    武漢有很多年代比較久的美食店,不管是武漢本地人也好,還是外地人也罷,都會比較偏向這些老字號美食店,雖然可能不是以前那個味了,但留下的記憶卻很深刻。那麼武漢老字號美食都有哪些呢?老萬成武漢市百年老字號,主營酸梅湯。老萬成始創於1910年,是由四個股東共同投資9000多大洋開辦起來的。老武漢人都覺得「老萬成」與「酸梅湯」就是一個意思」,因為老萬成就是做酸梅湯的,而且其實際製作酸梅湯有100餘年歷史。
  • 大武漢的中華老字號,你知道幾個?
    五芳齋的湯圓;四季美的湯包;福慶和的牛肉麵;老通城的豆皮;小桃園的雞湯......咱大武漢的老字號你知道幾個?據老員工回憶,最鼎盛時,老會賓每天營業額高達法幣六、七千元。解放初期,生意進一步興隆,遂至江漢路與中山大道交會之處建築起四層大廈,由小吃店發展成為大餐館,四季美小籠湯包因而馳譽遐邇。
  • 嘉興老字號你能認出幾個?超過5個算你是老嘉興人!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期,經營了半個多世紀的「杏花村」小吃店和建國路上其他老店一樣,在城市建設的新貌中消失了。五芳齋「五芳齋」得名於清道光年間,創始人姓沈。沈氏膝下生有五個女兒,分別取名玫芳、桂芳、蓮芳、荷芳和芝芳,恰好和店裡常用的原料在字面上有相通之處,街坊鄰居就開玩笑地稱他的店叫"五芳齋"。沈氏
  • 仿效老字號迷惑消費者 老鴻盛等湯包館連鎖大多為單幹戶
    圖片來自網絡今年1月,袁先生在一家老鴻盛湯包館辦了貴賓卡,誰料2個月後,這家聽上去像老字號的湯包館卻已關門。而其他老鴻盛湯包館稱「和我們沒關係」。袁先生投訴3個多月退卡無門。最後,他找到位於西康路379號的一家「老鴻盛湯包館」,但對方表示:我們和那家店沒有關係,對不起!不管老鴻盛霍山路店關門,可以尋找老鴻盛「總店」發起訴求嗎?令人意外的是,記者在網上搜索了一番,並未找到「總店」相關信息。據大眾點評網上海地區數據,以老鴻盛命名的餐館有約10家。記者首先撥通了西康路379號店。該店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我們和霍山路店沒有一丁點關係!
  • 五芳齋,一家網紅粽子店的營銷術
    特別是作為一家主營傳統食品的傳統老字號,五芳齋與潮流共舞的速度如此之快,仿佛一夜之間從小家碧玉變成了朋克少女,多少會被質疑是否步子邁太大。 五芳齋廣告畫風的變異,直接原因是他們在2017年開始與廣告公司環時互動合作。
  • 老字號上路新零售:北冰洋全球賣東北大板,五芳齋推私人定製
    此前阿里研究院發布的《2016年度中華老字號電商百強排行榜》顯示,北京有16個品牌入圍老字號電商百強榜,僅次於上海和浙江,位列全國第三。老字號通過與熱衷網購的海量年輕消費者互動,煥發出新活力,不僅再次擦亮了招牌,也打造出醒目的「城市名片」和「中國名片」。
  • 五芳齋:跨越近百年 最好的滋味是耐人尋味
    總有一種味道能勾起我們心底的回憶,帶給我們滿滿的感動,讓人回味無窮,比如有著近百年歷史的中華老字號「五芳齋」。1、始於清朝的「五芳齋」相傳,「五芳齋」得名於清朝道光年間,創始人姓沈,因為膝下生有五個女兒,分別取名玫芳、桂芳、蓮芳、荷芳和芝芳,恰好店裡面的原料在字面上有共通的地方,於是,沈老闆就將粽子店鋪取名為「五芳齋」。
  • 大數據解讀1128家中華老字號:最「老」2279歲 六成和吃相關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大數據解讀1128家中華老字號:最「老」2279歲,六成和吃相關,最值錢是它!國潮風起,曾經的老字號企業再獲關注。它們是時代的積澱,也是城市文化的魅力所在。老字號企業:我還很年輕據21數據新聞實驗統計,1128家「中華老字號」年齡加總高達17.7萬歲,最老的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迄今已經2279歲,即河南的汝陽劉毛筆。平均年齡也有157歲,1128家老字號中百年老店就有616家。
  • 青海十大老字號美食 青海老字號餐館 不吃後悔的青海老字號
    青海十大老字號美食 青海老字號餐館 不吃後悔的青海老字號青海是人們經常光顧的旅遊大省,提到旅遊就離不開吃,那青海的老字號美食有哪些?青海老字號餐館都躲在哪些地方呢?本文為大家帶來了青海十大老字號,如清真益鑫羊肉手抓館、馬忠釀皮、德祿酸奶、泉兒頭雜碎、門源奶皮等,這些青海老字號都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長盛不衰,面對青海美食不知從何吃起,不如試試這些青海老字號吧。
  • 疫情下的老字號餐廳,翻身太難!
    新梅園圓通素食城坐落於車水馬龍、熱鬧非凡的車公廟,街巷對面是經營各種燒烤、火鍋餐館的美食城,人流量十分龐大,但相應的,租金也不便宜。一來素食與同區的各色美食相比,競爭力不足,二來素食自助利潤太薄,長久以來,新梅園實在難以做到收支平衡。駐留在現場的員工告訴筆者,受到這次新冠疫情影響,公司面臨著巨大經濟壓力。
  • 史上最全武漢老字號美食大盤點,有你惦記的嗎?
    武漢有很多年代比較久的美食店,很多吃貨都會光顧這些老字號美食店。那麼武漢老字號美食有哪些呢?下面讓我們具體來看看吧!老武漢來買德華包子是十個二十個地買,在德華樓是尋常事。「年糕」分水磨、桂花、黑米三種,有長條狀的,也有切成片的,切片年糕比條狀的價格高0.5元。還有禮盒包裝的。德華年糕煮而不糊、炒而不粘,吃起來軟糯、唇齒留香。逢年過節送禮自用,彩頭好—— 年糕、年高。過年前後,德華樓排起長龍買年糕的情形,蔚為壯觀。
  • 99歲五芳齋的新潮心:養生粽巧克力粽 你見過嗎?
    有演繹經典懷舊風的,有主打硬殼科技風的、還有賣弄「反差萌」風的……99歲的老字號儼然成了一個「老頑童」,在傳統與現代間來回跳躍,自信而自如。近日,記者與「體驗官」王暉一起,走進五芳齋,看這個老字號如何「永葆青春」。
  • 大數據解讀1128家中華老字號:最「老」2279歲,六成和吃相關
    老字號企業:我還很年輕據21數據新聞實驗統計,1128家「中華老字號」年齡加總高達17.7萬歲,最老的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迄今已經2279歲,即河南的汝陽劉毛筆。平均年齡也有157歲,1128家老字號中百年老店就有616家。有一部分「中華老字號」雖然創立公司或者建廠時間不長,但傳承的工藝、手法等也有上百年、甚至上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