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
森林覆蓋率39%成功創建省級園林城市
資陽市縣兩級黨委政府成立了環境保護委員會,明確了環境保護工作職責分工,出臺了《資陽市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資陽市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施方案》《資陽市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辦法》,夯實了工作基礎。
編制《資陽生態市建設規劃(2007-2020)年》和雁江區、安嶽縣、樂至縣生態縣(區)建設規劃,生態創建有序開展。實施綠化全市行動。截至2016年,森林覆蓋率達到39.0%,綜合治理水土流失553平方公裡,修復生態面積1.38萬畝,2016年成功創建省級園林城市。
「十二五」期間,資陽市超額完成節能降耗任務。全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25.8%、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降幅41.7%、二氧化碳排放累計下降37%。關閉高汙染、高耗能企業32戶,淘汰水泥376萬噸、機磚9140萬匹、鋼鐵76萬噸、皮革11萬張、玻璃100萬箱。淘汰「黃標車」老舊車11830輛,連續三年完成省政府下達的黃標車淘汰目標。
針對畜禽養殖汙染突出問題,制定實施三年整治工作方案(2015—2017),全市共投入財政資金8000餘萬元,推進解決養殖汙染突出問題,分別在2015年和2016年完成了23+8和62個重點整治任務,部分區域環境汙染嚴重局面得到一定改善。
問題:
1
部分環境質量指標下降
資陽市環境質量,特別是水環境質量形勢嚴峻。地表水河流監測斷面水質、資陽市幸福村出境斷面水質、城鎮飲用水源地水質和鄉鎮集中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2015年、2016年連續兩年未完成省政府下達的環境空氣品質目標。
2
環境保護主體責任落實未完全到位
部分領導幹部未釐清各級政府、部門的環境保護具體職責,還存在「環保工作就是環保部門的工作」的慣性意識。行業主管部門重經濟發展輕環境保護情況較為突出。
一些行業主管部門對環境保護職能認識不到位,重視不夠,在生活汙水處理設施、生活垃圾處置管理、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飲用水源保護、農業面源汙染控制、建築施工揚塵控制、車輛運輸揚塵控制、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建築垃圾處置管理、醫療廢物處置管理、工礦企業跡地環境恢復等工作上主動作為不夠,未能嚴格落實「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的監督管理職責,履職盡責不到位。
3
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滯後
2016年底全市城鎮常住人口101.8萬,測算需配套生活汙水處理能力15.3萬噸/日,但現有處理能力僅9.3萬噸/日,缺口較大。管網建設不配套、城鎮汙水收集率低、雨汙分流不徹底,海天汙水處理廠進水濃度偏低,雁江城區大量生活汙水收集後未經處理直排九曲河,沱東新區汙水處理廠因管網問題無法投入運行。
全市汙水處理廠汙泥含水率普遍偏高,且未對汙泥進行統一規範化集中處置。全市115個鄉鎮僅建成13個生活汙水處理設施,日處理能力0.4萬噸。已建成投運的汙水處理設施運行效果不佳,鄉鎮汙水處理廠運維管理缺失,專業技術人員缺乏,管理人員由村幹部兼任。全市8個工業園區,應配套建設的汙水處理廠均未建成。園區企業生產、生活廢水自行處理後進入城市生活汙水處理廠或直排。
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嚴重不足,配套設施滯後。資陽市生活垃圾填埋場已填埋240萬立方,遠超160萬立方的設計庫容,滲濾液處置設施還未建成;安嶽縣滲濾液處置設施停用,導致大量滲濾液囤積;樂至縣生活垃圾填埋場長期超設計能力接收處置垃圾,導致滲濾液處置設施處置能力不足;鄉鎮生活垃圾處理不規範,普遍存在手續不齊、無防滲措施、未對滲濾液進行處置等問題,環境風險隱患大。資陽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建設項目2012年建設完成,一直閒置,至今未進行環保竣工驗收。
4
大氣汙染控制不力
渣土車拋灑滴漏現象突出、道路積塵嚴重,2016年城市道路機械化清掃率僅70.0%。建築工地無防塵抑塵措施,普遍存在施工出入車輛衝洗設施不完善,工地裸土不覆蓋、覆蓋不全面、施工場地未降塵溼法作業等問題。
秸稈綜合利用基礎差,禁燒落實責任不落實,宣傳不到位。2016年5月因大面積焚燒秸稈導致環境空氣品質急劇惡化,出現了較長時間的重汙染天氣。渣土消納場、砂石場等普遍沒有採取圍擋、防風網等抑塵降塵措施,露天堆場灰粉裝卸作業未採取灑水噴淋等抑塵措施。磚瓦廠、小作坊汙染問題突出,工業廢氣無組織排放嚴重。
5
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執行不力
目前全市僅《資陽市城市總體規劃》《沱江流域資陽段工業發展規劃》按要求開展了規劃環評,其餘均未按要求開展規劃環評。樂至縣中天工業園區、資陽經濟開發區未開展規劃環評,所有規劃實施超過五年的工業園區均未完成跟蹤環評;2011年至2016年,全市345個政府投資項目僅127個履行環評手續。
截至2016年底,資陽市違法違規項目清理整頓進度未達要求。督察發現,城南工業園區及資陽經濟開發區內,12家企業未取得環評批覆、101個項目未完成環保驗收,但均未納入清理整頓名單,其他工業園區也存在類似情況。
部分自然保護區內存在違法開發活動,安嶽恐龍化石群自然保護區內有2家機磚廠,並存在採礦等開發活動;樂至縣龍門報國寺自然保護區內仍有工業企業,核心區內存在旅遊開發活動。保護區建設和管理滯後,安嶽恐龍化石群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無人員、設施設備。
市縣兩級有關部門未按照《四川省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條例》要求,制定農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規劃和實施方案。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推進不力,全市未建成秸稈綜合利用企業。
6
環境安全形勢嚴峻
2013年至2016年,共發生一般性突發環境事件9起,其中,涉飲用水突發環境事件3起。飲用水水源地上遊或周邊鄉鎮普遍未建設生活汙水處理設施,部分城鎮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低、規範化建設不到位、中心城區無備用水源,城鎮飲水安全保障能力不足。
老鷹水庫、楊家橋等4個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內還存在農戶、交通幹道穿越和違法建築等情況;沱江幹流雁江段、陽化河流域、雁江區雙石橋水庫仍有水產養殖;雁江區、樂至縣、安嶽縣沒有備用水源,無法保障應急狀態下的飲用水供應。
危險廢物產生處置情況底數不清,危險廢物產生單位申報不全,部分企業未辦理轉移審批手續、未設置危險廢物暫存標牌、未張貼危險廢物標識,危險廢物管理不規範。
抽查發現,四川雙龍實業有限公司、西南油氣田蜀南氣礦安嶽作業區等危險廢物產生單位未申報,四川相信制動系統有限公司未將廢活性炭納入危險廢物管理,安嶽縣人民醫院未申報藥物性廢物。
資陽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閒置,醫療廢物均轉移至瀘州市處置,轉運距離較長,環境風險隱患較大。縣級以上城市生活垃圾處置設施超設計庫容運行、滲濾液處置設施不完善、鄉鎮垃圾處置配套設施缺乏,環境風險隱患較為突出。全市破產、倒閉、搬遷、轉型等企業遺留場地再利用基本情況不清,尚未啟動工業企業遺留場地調查評估工作。
7
環境監管執法力度偏軟
2016年,資陽市及各區縣政府先後出臺了貫徹網格化環境監管的通知,但未落實定區域、定人員、定職責、定任務、定獎懲「五定」要求。城南工業集中區至今未開展網格化環境監管。
環境保護法及配套辦法運用力度不夠,環境執法偏軟,存在應處未處、量罰幅度偏低的情況,如對監督性監測超標企業未依法處罰,對四川現代岱摩斯汽車系統有限公司環境違法行為未實施處罰。全市至今未使用過按日計罰等手段,大部分環境行政處罰案件未開展環境執法後督察。
截止4月13日,資陽市政府及有關部門按照邊督邊改要求,對督察期間的信訪投訴和現場檢查發現的問題,已辦結51件,其中,立即整改26起,下達責令改正13起,立案查處13起,實施行政處罰4起,處罰金額30萬元,移送司法機關2起,限產停產1起,查封扣押1起,行政問責2人。 (記者 殷鵬)
責任編輯: 李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