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有的危害立現,會發生急性腸胃炎或感冒發燒,有的危害潛藏下來,到秋冬以咳嗽、哮喘、關節痛等形式發病
□記者 朱海萍
實習生 張佰麗
三伏天,以涼克熱要不得
河南近期開啟燒烤模式,人和烤肉只差一撮兒孜然啦!最爽的事莫過於進入空調房,喝杯冰水或吃塊冰鎮西瓜,以涼克熱!
可是,以涼克熱傷害健康,各醫院門診都擠滿了吃出來和吹出來的病人。7月30日,在河南省中醫院治未病科武月萍博士的門診上,大河健康報記者見到多名吃出來和吹出來的患者,有的咽痛咳嗽、嗓子啞到幾乎失聲,有的發高燒,還有的胃疼胃脹、上吐下瀉。這些病人的共同特點是,要麼是吃了幾塊冰鎮西瓜,要麼是吃了雪糕,要麼是吃了肉,要麼是吹空調受涼。
患者小趙是一名計程車司機,路上跑車一直吹著空調,下午交完班和哥們去吃夜市,冰鎮啤酒、羊肉串下肚,當天夜裡急性腸胃炎發作,上吐下瀉。
患者張老師是某培訓學校的奧數老師,講課說話多,嗓子幹得冒煙,一下課就吃了一根冰棍,嗓子一下子啞了,失聲了。
脾胃暑天最寒,忌冰涼飲食
天越熱,脾胃越寒涼。為什麼?武月萍博士解釋說,人是自然界的一員,和自然萬物的規律是一樣的,春夏時節,萬物生發,陽氣向上、向外走,內在的陽氣反而少了,人的脾胃這時最為寒涼。夏季天氣熱,但井水卻是冰涼的,這和夏天人體感到熱,但內在脾胃是涼的一個道理。所以中醫理論裡有春夏養陽之說。
如果大汗淋漓時喝冰水、吃雪糕,等於雪上加霜,脾胃因寒生溼,極易發生急性腸胃炎,或者運化功能受損,出現胃疼腹脹、大便稀等情況,甚至積滯生熱,如果再吹空調受涼就會出現感冒、發燒、嗓子疼等症狀。
中醫講,冬吃蘿蔔夏吃薑,中醫療法中有貼三伏貼來冬病夏治的,說的是一個道理:夏季養陽。姜是熱性食物,三伏貼是用辛熱溫陽、通陽的藥打碎研末貼在穴位上,吃薑和貼三伏貼都是為了提升體內陽氣,增強抵抗力,以避免秋冬的寒性疾病。
夏季貪涼沒發病
那是危害潛伏下來了
夏季貪涼飲、涼食、涼風、涼蓆,圖一時爽快,有人危害立現,有人也沒啥不舒服。其實,按照中醫理論,只要夏季貪涼,身體一定會受到損害,只不過有的人立刻發病,有的人因涼造成的危害卻潛藏下來,到了冬天才出現咳喘、關節疼痛等,也可能多年後發病。
武月萍博士說,人在30歲之前,就像一年中的春夏時間,30歲後就到了秋冬時間。有的人年輕時飲食不節制,中年以後胃痛、關節疼、肥胖、血糖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高等各種問題就都來了。
武月萍博士接診過一個50多歲的男性,他是軍人出身,身體很壯實,年輕時怕熱,夏天早早地就鋪上涼蓆,一直鋪到中秋,光著膀子睡覺,電扇一扇一夜。多年都是這樣,也沒啥不舒服的。可是到了50歲以後,他突然覺得自己的身體瓤了,渾身酸痛、胃痛腹滿、頭昏腦漲,一到秋冬就咳喘,還動不動得肺炎。武月萍博士說,這就是典型的積寒成疾。
此外,還有一個問題要糾正,就是嗓子一疼就用清熱解毒片不可取。武月萍博士說,夏季上火往上走引發嗓子疼,這時不能用過於寒涼的藥,而要用一些散熱的藥,如連花清瘟膠囊、夏桑菊顆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