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校,缺的不只是錢,不能只靠一個中科大撐門面

2020-09-05 安徽陽光升學指導


提到安徽高校,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中科大,但提到安徽省屬地方高校呢?

圖片來源:中科大官微

最近,因為安徽省財政廳在其官網發布的一則「關於加大政府對高校財政投入的建議」答覆函,安徽高校建設引發關注。

該建議分析了安徽高校的財政投入情況,反映高校經費短缺問題,並提出應提高生均撥款標準,加大政府對高校投入等。

從全國來看,人均GDP位居全國第14位的安徽,高校生均教育支出僅居全國第25位,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4,長三角地區排名墊底。

更重要的問題在於財政經費的投入產出率,在這份答覆函中,安徽直指省屬高校學科建設整體水平弱,甚至不及高校生均教育支出低於安徽的河南、山西。

對於安徽來說,阻礙其高校發展的問題究竟出在哪?

經費,是地方高校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

以2019年為例,教育部直屬高校中,清華大學預算總經費高達297億元,位居全國第一。此外,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等名校經費也十分可觀,均在百億元以上。

相比之下,地方高校就「寒酸」很多。公開數據顯示,全國除東部地區以外,絕大多數地方高校年度經費都不超過20億元,不及清華的10%。

一般而言,生均教育經費支出能夠直接反映高校經費實力。

相關報導數據顯示,2017年,在中國31個省級行政單位(不含港澳臺)中,地方普通高校生均教育經費支出北京市最高(65322.32元),安徽則排名末位,僅有19043.99元。

經費不足,已是長期制約安徽高校發展的痛點所在。

在今年安徽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期間,有多位代表反映相關問題:

「我省本科學費標準已執行20年未做調整。由於本科高校經費短缺,只能通過調減內涵建設、事業發展資金,來發放績效工資、一次性工作獎勵以及繳納養老保險,安徽大學等部分高校已經無力負擔……」

「我省高職高專院校共計74所,其中公辦學校經費來源於財政撥款,民辦學校經費主要來自學費。高職教育水平經費保障不足的問題較為突出……」

「現行的我省公辦高校本科學費收費標準,已無法保證高校的正常運行和高等學歷教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但《安徽省公辦普通高校本科學費標準調整方案》從2018年論證至今已近二年遲遲沒有得到執行……」

對此,安徽省財政廳網站8月21日發布《關於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第022號代表建議答覆的函》中,針對「關於加大對高校財政投入的建議」作出公開回應。

答覆函披露,2019年安徽省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1223.9億元,佔財政支出的比重為16.6%,「教育支出已成為第一大類支出」

在生均撥款方面,安徽於2012年建立高校生均撥款制度,並在當年達到生均撥款1.2萬元的政策規定。此後逐步加大投入力度,2019年高校教育支出99億元,比2011年增加36億元。

2018年起,安徽在高校生均撥款總額外設立高校發展專項經費5億元,2020年增加到7.7億元,近三年累計安排資金17.7億元,用於支持「雙一流」等學科建設,促進高校內涵式發展。

與其他省份對比,安徽人均財政支出位居全國第28位、中部六省第5位;本科高校生均教育事業費支出方面,位居全國第25位、中部六省第4位(高於山西、河南2省,低於江西、湖北、湖南3省)。

對此,安徽財政廳在答覆函中表示,這「與我省經濟發展水平和財力狀況總體相當。高校生均教育支出25位比人均財政支出28位進3位……反映我省財政努力程度較高。」

2018年長三角及中部省份高校有關情況統計表 單位:元 來源:安徽省財政廳

安徽高校發展的難題,不僅僅在「錢」。

相較於現有的財政投入力度,安徽高校學科發展水平還很滯後。換句話說,就是財政經費投入產出率不高,投入效果不明顯。

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安徽省15所省屬高校163個參評學科,僅5所高校13個學科獲B等級,其餘學科評定等次均在B等級以下。

對比來看,同為中部省份的河南、山西2省,高校生均教育支出雖不及安徽,學科評定卻將其遠遠甩在身後——

河南5所高校的1個學科獲得A-等級,10個學科獲得B+等級,17個學科獲得B等級;山西6所高校的5個學科獲得B+等級,11個學科獲得B等級。

對此,有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直言:「與全國其他省份對比,我省排名竟是倒數,嚴重與我省層次不符。」

安徽省教育廳在該條留言下回復稱,「省屬高校『高峰』學科少,學科建設水平低,引領發展、凝聚人才、支撐創新能力不足等方面問題,已經引起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廳高度重視」,並列舉出4項補短板的具體舉措,「力爭取得突破性進展」。

比如,啟動實施高峰學科建設計劃。以衝擊全國第五輪學科評估A類等級為目標,在省屬高校重點打造11個「高峰學科」,通過重點建設,分類支持,力爭2020年全國第五輪學科評估,實現省屬高校學科排名升檔進位,1-2個學科達到A類等級水平。

事實上,這樣的自曝短板,在安徽並非罕見。

就在上個月,安徽省教育廳公布的《安徽普通高校本科專業布局和需求分析報告》(2020)中直指,其還面臨著部分學科專業布局與社會需求不成正比,專業設置重複度高等問題。

報告指出,截至2020年3月,安徽44所本科院校共設置321種本科專業,共計2348個本科專業點。具體到專業布局卻嚴重「偏科」——僅工學、管理學、理學三大門類佔比高達63%。

而在實際就業中,管理學、理學等專業點和畢業生數量與其初次就業率排名並不成正比,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已經出現了供大於求的現象。以管理學為例,2019年畢業人數29258人,在各學科門類中位居第2,初次就業率89.97%,僅排名第7位。

圖片來源:安徽普通高校本科專業布局和需求分析報告(2020)

且目前來看,安徽省內高校對這些專業點的設置依舊呈現擴大趨勢。例如,2019年安徽理學類新增12個專業點;管理學類新增10個專業點。

與之相應的是,醫學類、農學類和文學類專業發展放緩。特別是農業類專業的分布甚至出現了負增長。在安徽,2019年農學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穩居第一,但其本科專業分布點卻在眾多專業中排名靠後。

針對這些問題,安徽近年來也在努力想辦法解決。據公開報導,2019年,安徽全省共撤銷6所省屬高校的22個專業點,其中就包括國際政治、房地產開發與管理、公共事業管理等12個專業。

高校實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著一個地區對全國各地優質生源的吸引力;經濟實力的強弱,則決定了其能否留住本地高校畢業生就地就業。

安徽省教育廳此前發布的《2019年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報告》顯示,2019年安徽全省高校畢業生33.92萬人,最終選擇留在省內就業的有18.2萬,其中17.5萬都為省內生源,省外生源僅有6716人。

人才都去了哪裡?從歷年省外就業去向分布情況來看 ,安徽高校畢業生流向東部、長三角地區的佔比最高。

圖片來源:《2019年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報告》

客觀來講,在長三角一眾經濟發達城市以及鄭州、武漢等「搶人大戶」環伺下,安徽的確很難繞開周邊地區對本地人才的「虹吸」。

但從自身原因反思,安徽全省高校數量並不算少,省會合肥更被譽為「科教之都」,坐擁全國為數不多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政策利好。作為全國高考大省,這裡還曾誕生聞名全國的「高考工廠」毛坦廠中學。

長三角及中部省份普通高校數量 數據來源: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名單(截至2020年6月30日)》

諸多科教「王牌」在手,安徽在吸引外來生源、留住本地人才上卻仍然困難重重,一個關鍵原因在於:科教資源轉化不夠充分

高校科研成果沒有得到及時落地,也就無法帶動當地產業發展,產業缺乏科技創新核心競爭力,自然就留不住人才,從而形成一系列連鎖反應。

數據顯示,2018年,安徽28所高校產學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轉化收入共53544.1萬元,佔總收入的比重僅為3.7%,且分布嚴重不均,主要集中在安徽工業大學11149萬元、安徽建築大學5933.4萬元、安徽農業大學5862.8萬元,其他每校平均只有1224萬元。

此前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秘書長陳耀曾向城叔分析,儘管安徽有「技術」,但不少科技成果並未就地轉化,而是跑到其他更好的地方去了,安徽未來能否優化環境,吸引、留住優勢資源,是其崛起的關鍵所在。

對此,安徽省財政廳在答覆函中也明確提到,下一步,將推進產學研結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並圍繞「雙一流」建設目標,秉持「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觀念,突出支持重點學校、重點學科、特色優勢學科、重點人才、關鍵平臺等內涵建設。

都說「決定一個地區高度的,不是摩天大樓,而是大學。」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坐擁四十餘所省屬本科高校的安徽,顯然不能只靠一個中科大撐門面。

文章轉自《學術志》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安徽高校,缺的不只是錢
    每經記者:程曉玲 每經編輯:楊歡圖片來源:中科大官微提到安徽高校,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中科大,但提到安徽省屬地方高校呢?圖片來源:攝圖網安徽高校發展的難題,不僅僅在「錢」。相較於現有的財政投入力度,安徽高校學科發展水平還很滯後。換句話說,就是財政經費投入產出率不高,投入效果不明顯。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安徽省15所省屬高校163個參評學科,僅5所高校13個學科獲B等級,其餘學科評定等次均在B等級以下。
  • 中科大在安徽,照顧不照顧安徽考生?學姐:毫無疑問
    頂級的華東五校,在一個普通的小省會,連副省級城市都不是。提到中科大,很多人都說中科大對安徽省不照顧,安徽省每年沒沾到什麼大的便宜,但是付出投資卻很多,比如在安徽省本招生人數不多,明顯不照顧安徽。當然說中科大百分百不擴招那也是騙人的,哪怕擴招一個也是擴招。
  • 安徽:不要說什麼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我的靈魂是中科大
    安徽:不要說什麼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我的靈魂是中科大!一種觀點認為,合肥評上科技城市並無太多實際用處,對合肥發展貢獻最大的還是安大和工大,以及其他一些省屬高校。
  • 靠醫學院「撐門面」的985,口腔醫學全國第一,網友:難怪排名高
    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所985大學在很多人看來就全是靠醫學院在支撐了,這所大學就是四川大學。靠醫學院「撐門面」的985,口腔醫學全國第一,網友:難怪排名高四川大學,簡稱「川大」,學校位於四川成都,是我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
  • 中科大,自稱「小精尖」,會不會合併合工大、安徽醫科?
    中科大,在所有高校中,是唯一一個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大學,雖然沒有像清華北大,浙大交大那麼歷史輝煌,人家各個都是百年老校,在民國時代都是赫赫有名的國立大學,而中科大屬於最年輕的全國重點大學,而且歷史就從1956年開始。和其他高校沒有拉拉扯扯的關係,在這一點上,中科大屬於國內唯一。
  • 湖北、河南、安徽、江西,為何中科大最終選擇了安徽
    湖北、河南、安徽、江西,為何中科大最終選擇了安徽?其實嚴格來說,不是中科大選擇了安徽,而是安徽主動接納了中科大。改開前大部分省份都很窮,重點在發展經濟,教育不是主要的,包括改開後一段時間,只有自身物質豐富了,才會在其它方面加大投入。
  • 中科大、合工大和安大之外,安徽重點高校怎麼排序?考生給出答案
    中科大、合工大和安大之外,安徽重點高校怎麼排序?考生給出答案安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高考大省,近年來高考報名人數都超過了50萬大關。而在全國一卷考區裡,安徽的分數線一直也是不低的,比河南河北或許略有不如,比起其它幾個省份卻是絲毫不怵的。
  • 安徽:對不起,合工大,我也不想獨寵中科大
    安徽:對不起,合工大,我也不想獨寵中科大!一種觀點認為,中科大給合肥帶來的收益也就這些年才看到,但是合工大這所曾經機械四小龍的211,卻因為經費不足,現在都快比不上鄭州大學了,工科才是可以對一個城市起到最大效果的,如果合工大經費充足,不輸現在的西電等211。
  • 川大最高收分690差距清北僅5分,全靠華西撐門面?
    但四川大學在川一批次投檔線只有638分,與最高收分690差距了足足52分,川大投檔線回歸到重慶大學和湖南大學水平,與川內雙子星高校電子科技大學(659分)也相差超過20分!不少人表示這才是四川大學真實的水平,最高收分690分只不過是華西醫學院在幫著川大撐門面罷了。
  • 教育部又一重要名單公示,安徽僅一所高校入選,安徽國粹輸給湖北
    近日,教育部網站發布了《關於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認定結果的公示》,擬認定26個基地為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教體藝廳函〔2020〕16號),經高校自主申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推薦、專家遴選,教育部擬認定26個基地為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見附件),現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0年9月2日至2020年9月8日。
  • 川大全靠華西撐門面?最高收分690差距清北僅5分
    川大在其後的20年時間裡牢牢佔據西南地區第一學府的位置,更是有雄心壯志與西安交通大學爭一爭西部地區第一高校的寶座。不少人表示這才是四川大學真實的水平,最高收分690分只不過是華西醫學院在幫著川大撐門面罷了。
  • 中科大為何不合併安徽醫科大學?看協和醫學院的招生規模就明白了
    0開始2017年在高校屆最令人吃驚的決定,那就是小而精的中科大決定新建醫學院,每年本科生招生規模嚴格控制在1800人左右的中科大似乎要開啟擴招模式,不同於復旦大學和上海交大走合併醫學院的路線,中科大選擇了一條更艱難的道路,從0開始重新組建醫學院。
  • 煙臺市外貿服裝店只能靠仿單撐門面
    煙臺市外貿服裝店只能靠仿單撐門面 2009-03-02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全球紡織網2月27日訊 在煙臺市一些主要商業街上,隨處都可看到掛著「外貿服裝」、
  • 中科大辦醫邁出實質一步:安徽省立醫院成其附屬醫院明日掛牌
    據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新創公益基金會(以下簡稱「中科大新創基金會」)官網收集的意見,在辦醫一事上,態度謹慎者認為中科大不太可能有能力從頭建立一個醫學院,只能合併一所醫科院校。而合併一所醫科大學,會造成中科大積累已久的學校聲譽和文化流失,高精尖的辦學思路基本到此為止。就算合併成功,校園文化差異及中科大本部如何管理醫學部都是巨大難題。
  • 中科大研究生擴招,這兩所安徽高校保研人數超百人,你怎麼看?
    要知道中科大是985、211高校,學校的實力很強,在世界名校排行榜中排名前兩百名,屬於世界一流大學水平。本科階段對人才要求非常高,招收人數不多,高考成績要求高,想要考上中科大的本科,那是非常困難的。安徽省本地的優秀高考生會優先選擇中科大,中科大10%的學生來自安徽,其他省份的優秀學生可能也會選擇地理位置更加好的學校,比如北京、上海等地區的高校。到了研究生階段,中科大給安徽本地高校的保研名額比較多,這也算是給本地生源的優待。安徽有兩所知名的211院校,合肥工業大學去年保研了一百四十多學生,安徽大學也保研了105名學生。
  • 中科大2020推免生來自哪些高校?985高校生源不足五成!
    在2020年的推免生中,中科大一共錄取推免生2190人,其中直博生24人,學術型碩士研究生1846人,專業型碩士研究生320人。總體人數比2019年增加了81人。實際上,在10月下旬的時候,中科大新聞網站對今年的推免情況做過報導,主要內容就是在接收的2190名研究生中,九成來自雙一流高校,這裡的雙一流高校,既包括雙一流高校,也包括一流學科高校,所以總體比重高達九成,。雙一流是一個衡量生源質量的指標,不過一流學科高校眾多,並不能很好地說明問題。
  • 中科大、合工大、安大組成一所985高校,會超過985的浙江大學嗎?
    安徽的中科大、合工大、安大組成一所985高校,會超過同樣只是一所985的浙江大學嗎?這個問題我們簡單來說一下,通過學科對比,來直觀的分析一下雙方的優劣。安徽大學是以文理為主的綜合類高校,合肥工業大學是以工學為主的大學。浙江大學是一所以工學、農學為核心的綜合類大學。通過學科的對比,我們能夠發現一件事:浙江大學的學科齊全,而且A類學科數全國第一,沒有短板;規模龐大,文理工農醫管均有上榜專業,而且名列前茅。
  • 中科大推免生來源:前4名都是安徽的高校,生源質量真的變差了?
    另一方面,中科大堅持小而精的辦學模式,所以每年招收的本科生數量都基本限制在1800人左右。因此,中科大每年高考的錄取分數線都很高,招收的學生基本都是每個省份的頂尖學霸,本科生的質量是非常的好。但是,中科大研究生的招生情況,卻遭到網友的質疑。因為學校推免研究生的來源,很多都是普通的211高校,而不是大家所認識的名校。
  • 中科大:對不起,合工大安大安醫大,搶佔安徽高教資源非我所願
    中科大:對不起,合工大安大安醫大,搶佔安徽高教資源非我所願!一種觀點認為,合肥當年接了中科大,決策沒問題,但是投入和產出收益並不值得,沒有勻出資源給合工大、安大、安醫大等別的高校,這些本土高校對安徽及合肥的回報可比科大強太多……
  • 這所靠醫學院「撐門面」的985大學,沒有醫學院,排名會很難看?
    就比如我國這所985大學就是靠著醫學院撐門面的,如果沒有醫學院,排名應該會不好看,這所學校就是四川大學。四川大學屬於我國的頂尖大學,是一所985院校,在醫學方面更是首屈一指。作為頂尖學府,川大的教學質量也堪稱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