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來了來了~~同學們,上課了~內什麼~今天娜娜先生的冷知識課堂開始,請同學們先把節操放好,轉心聽課昂~~
另外特別說明一下,裡面的冷知識點有一些是過去我自己寫的《舌尖上的日本》裡摘錄出來的,在微信號和知乎都有發表過。如果有看過的同學不要過來說娜娜老師抄襲自己了。。。都是我寫的昂都是我寫的昂~~所以也帶了過去文章的傳送門。
1,刺身裡的葉子是可以吃的
就是這種葉子,不完全是為了好看:
其實,這玩意兒就是我們常吃的紫蘇啊!!!
你一定會問:紫蘇不是紫色的麼??
孩子們你們造麼?紫蘇有兩個兄弟,一個是紫色的紫蘇,另一個兄弟是綠色的,叫做青紫蘇。
在日料中刺身和壽司裡面用的配菜一般是青紫蘇。在日本,叫做紫蘇(しそ)或者是大葉(おおば)。它的全貌就是下圖的這個樣子,在日本的超市也就這樣的青紫蘇按盒來賣。
吃的時候,先用筷子把壽司或者生魚片放在紫蘇上面,然後一起捲起來,再然後沾醬油或者芥末吃就可以了。一口咬下去你會發現紫蘇味道清爽,特別是中和了魚的油脂味道,頓時感到唇齒留香,之前的油膩感一掃而空,讓本來已經有些膩的胃口頓時又大開啊,好餓。
2,木魚花是金氏世界紀錄裡最堅硬的食物
木魚花的日文名叫做かつおぶし,估計說中文不一定所有人都能馬上想到是什麼,那麼同學們請看圖~~章魚小丸子或者日式炒麵吃過吧?上面撒的一層就是木魚花:
這時候你一定會說:娜娜老師,你逗我呢!!這怎麼可能是最硬的食物!老子舔兩口就化了!!
於是老師一個粉筆扔過去:憋縮話!
(sherry:演,繼續演。。。這輩子沒當演員委屈你了。。)
在木魚變成花之前,它是長成這個樣子的:
其實這個東西的學名叫做鰹節(かつおぶし),就是將一些海魚的頭部,魚鰭,腹部等油脂多的地方去掉之後,只剩下魚身,然後曬乾或者燻幹後製成的像船一樣的形狀的東西。看起來是不是好噁心。
在日本物資缺乏的時代,鰹節卻是一種很普遍的保存魚肉的方式。甚至講究的日本人也演化出根據魚的種類不同,而用不同的方式加工成為鰹節,所以也有了高級鰹節和普通鰹節之分。在江戶時代,鰹節甚至是逢年過節的送禮佳品,人們小心而又精緻地在鰹節上貼上標籤,然後送給親朋好友。
這個就是傳說中金氏世界紀錄裡最堅硬的食物,從它誕生開始,這個記錄一直無人超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不過,雖然能保存了,但是咬不動就是白搭啊!於是,勤勞智慧的人民,發明了一種吃它的工具,就是:
刨出來就是~~噹噹噹噹~~~
3,日本最高級的牛肉不是神戶牛肉,而是仙臺牛肉
日本的牛肉根據品質,分為1-5級,1級最低,5級最高。怎麼判斷品質呢?很重要的一個依據,就是瘦肉裡面肥肉的分布和均勻程度。
看這張圖就知道啦,上等的牛肉,叫做霜降り(しもふり),意思是肉質就會像下了霜一樣紅白相間。
在日本很多牛肉,比如大名鼎鼎的松坂牛是1-5級的肉質全做的,所以在日本進店消費也需要看清楚賣的是幾級松坂牛,並不一定所有的松坂牛都是高級的。
而神戶牛肉則是4-5級的高級牛肉。
可是!!都不敵霸氣的仙臺牛,它是全日本唯一一種限定只賣5級牛肉的品牌。
在日本,一斤仙臺牛好的部位可以賣到上千元人民幣:
之前有文章專門寫過日本的牛肉,點擊這裡傳送。
4, 日本人不吃羊肉,但日本餃子裡的餡多是羊肉
日本的餃子是二戰時期,日軍佔領東北的時候,從東北傳到日本的。然而當時的日本人不喜歡吃水餃,愛上了煎餃。
當時在東北,是戰爭時期,所以物資很缺乏。當時沒有牛肉豬肉吃,所以大多數餃子都是羊肉餡的。
而後來在東北的日軍回到日本之後,把這個習慣也帶到了日本--吃羊肉餡的煎餃。
所以,即使日本人不吃羊肉,超市也不賣羊肉,但是正宗的煎餃還保留著吃羊肉餡的傳統。
5,天婦羅裡面不能包肉
天婦羅這個詭異的名字,本來也是來自於葡萄牙語témporas,是齋戒的意思。
因為葡萄牙人齋戒的時候不能吃肉,嘴裡淡出個鳥來,於是發明了這種把蔬菜和蝦放到麵粉裡炸的吃法。然後再日本開國的時候由傳教士傳入日本。
當時日本的江戶人民日子是很苦的,從來沒有吃過這麼重油的東西,一下子就愛上了這種食物,並且以病毒傳播的方式擴散開了。
於是不明真相的群眾,就用「齋戒」這個詞來命名這種食物,根據音譯直接叫てんぷら。還一本正經地做了漢字來標明音譯,叫天麩羅。
天婦羅的普及文章娜娜也曾經寫過,請點擊這裡。
6,日本人不吃淡水魚
不僅日本人不吃,美國人也不吃。國外還有不少地方不吃淡水魚。不知道為什麼,可能因為刺比較多。
在日本海鮮真的是爛便宜,不吃淡水魚的不好就是海魚沒辦法煲湯,所以日本的魚湯都是這麼清湯寡水的,跟鹽水差不多,好容易濃鬱點的,也是加了白色的だし(日本的一種醬料)調成的。
7,中華料理的川菜是二戰後,一個叫陳建民的四川廚師普及全日本的
日本比較普及的川菜甚至一些家常炒菜,比如青椒炒肉絲、麻婆豆腐、回鍋肉等等,原來都是日本的華僑在中華街上開的中華料理店自己做的,特點是做法不外傳,只通過傳統的收徒弟的制度來教學。
其中最有名的是一個川菜的老闆,就是陳建民。
有一個神奇的機會光顧了他。
就是NHK要做一期關於中華料理的節目,陳建民被選上了。
他在裡面講解的各種川菜的做法,生動有趣,語言詼諧,於是轟動了整個日本,一下子就火火火火火了。神秘的中華料理做法幾乎在一夜之間爆紅,中華料理在日本的普及也不再靠師父帶徒弟,其菜譜得到普及,麻婆豆腐等配料迅速出現在超市裡。
中華料理成為了全民愛吃,全民能吃的家常料理。
就是他:
想了解更多中華料理的知識,點擊這裡傳送。
8,日本的除夕之夜要吃蕎麥麵,表示要跟過去做了斷
這個習慣的來源好冷啊,為什麼說蕎麥麵是跟過去做了斷呢?因為蕎麥麵是日本傳統食物中最容易咬斷的。
跟了斷是諧音。
啊好冷。
而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呢?是江戶時代做蕎麥麵的商人增加蕎麥麵的銷量,編出來的。
阿嚏。。。。
9, 懷石料理其實最開始是寺廟裡抗飢餓的簡餐
懷石料理是有來由的: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修行的僧人,他又冷又餓,然後化緣到一戶人家,想要點飯吃。結果這戶人家也沒有吃的,為了緩解飢餓感,於是將一塊被火烤熱的石頭遞給了僧人,讓他放入懷中取暖。於是就稱之為懷石。
後來在禪修的時候也有僧人在懷中放入暖石來抵抗飢餓,持續修行。
再後來,就逐漸將聽道品茶之前的簡單輕食叫做懷石。
真正的懷石是這樣的:
想看更多懷石料理的知識,點擊這裡傳送。
10,日本拉麵是廣東和福建華僑普及給日本的
想想日本傳統的湯都是清湯寡水的,唯一不同的是拉麵的湯底特別濃厚。
是不是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為什麼日本拉麵特別注意湯底,主要還是歸功於廣東人對湯底的重視,豬骨湯底風味濃鬱、雞湯滋味豐富,即使是可數的拉麵湯底,廣東人還是熬製得成為拉麵最重要的招牌一絕。後來,經過無數日本人和中國廚師的改良加工,最後才逐漸穩定形成了現在大家經常可以嘗到的日式拉麵。
無論那種湯底,都要熬到濃厚發白:
好了,覺得漲姿勢了記得轉發喲~~~
娜娜的日語教室
微信ID nanaclassroom
這裡,娜娜帶大家以玩樂耍賤的方式學習;我們直擊最辛辣的時尚日本文化!學至賤則無敵,你,並不是孤單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