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用「敏感」這個詞形容一個人時,通常指的是他對周圍環境有很強的感知力和洞察力,能夠很快發現一些場合的異樣,察覺到一般人很容易忽略的細節。
,我們發現,一個對聲音敏感的人通常是這樣的:根據好奇心研究所一項關於「日常生活裡,你對聲音敏感到什麼程度?」的調查
擁有一些了不起的聽覺技能。比如,具備了識別自家車喇叭聲音/媽媽腳步聲的能力,以致於小時候從來沒被抓到過偷看電視;厲害一點的可以「聽音識人」,掌握「聽過一次聲音就絕對不會忘記是誰」的神奇技巧;還有的聲敏人士腦子裡自帶聲音計算器能準確說出「我現在周圍一共 17 種聲音」這種(鬼)話。
把「聲音好聽」作為一個重要的追星/交友/擇偶標準。喜歡的明星長相什麼的排在其次,聲音一定要好聽;擇偶這件事上,把「聲音好聽」列為一個加分項;走在路上聽到有人聲音好聽都會忍不住走慢點停下來多聽兩耳。
當然,也特別容易被吵醒。有人打鼾,絕對要醒;睡覺時聽到的滑鼠點擊聲,會醒;睡覺時聽到有規律的噪音,會醒;睡覺時聽到鬧鐘秒針的 tik tok 聲,會醒;夜裡,飲水機偶爾翻氣泡,會醒;不管睡得多熟,爸媽敲門、按門鈴、打電話(震動)都能醒過來。
在上面這項調查中,我們共收穫了 6183 次表態,根據各類聲音被提及的次數以及得票數我們發現,聲音敏感型人士對人耳可聽範圍內的各種聲音抱有非常兩極的感情。他們熱愛鍋裡食物咕嘟咕嘟煮沸的聲音,卻對指甲划過黑板的聲音深惡痛絕。
有些聲音惹人討厭是因為觸發了人的情緒化反應。 當人聽到討厭的聲音時,負責產生情緒、識別情緒、調節情緒的「杏仁核」會接管調節大腦聽覺的任務,這樣一來情緒活動增多,會讓人產生「討厭」的感覺。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的一項調查顯示,
調查還顯示,人們最討厭的聲音一般在高頻區(大約 2000 Hz 到 5000 Hz),而討人喜歡的聲音是舒緩的,比如嬰兒笑聲、流水聲。根據好奇心研究所讀者的暖心反饋,我們列出了一份「討人喜歡聲音」榜單,歡迎補充:
音量適中的電視聲,不看電視只聽聲兒也覺得很安心。碎紙機的聲音,聽到會莫名的心情舒暢。喜歡鍋裡食物煮沸咕嘟咕嘟的聲音。對那種剛睡醒軟糯糯的聲音沒有抵抗力。低音炮,磁性嗓,絕殺!喜歡聽踩碎落葉的聲音,也喜歡聽走在雪上的聲音。喜歡那種一開嗓,就能讓低頭玩手機的人全都抬起了頭……的那種歌聲。
當然,根據讀者憤怒的反饋,我們還列出了一份「討人厭聲音」榜單(討人厭的聲音遠多於好聽的聲音)。
在看好奇心研究所版本的「討人厭聲音」榜單之前,我們可以看看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列出的十大令人討厭的聲音,他們分別是:小刀劃杯子;叉子劃玻璃;粉筆蹭黑板;尺子磨杯子;釘子劃黑板;女性的尖叫;圓盤拋光器;自行車剎車聲;嬰兒哭聲;電鑽。
起雞皮疙瘩了嗎?請鼓起勇氣繼續欣賞來自好奇心研究所所員們更加具體細緻的 23 條關於「聲音」的咆哮:
超討厭吃蘋果或梨子時的咔嚓咔嚓聲。咬零食口袋時用力咬卻從牙間划過,全身起雞皮疙瘩。電話震動聲,不是難聽,是可怕……接電話時耳朵靠近聽筒的電流聲也容易讓人頭皮發麻。在公車上不想聽到吵鬧的聲音(熊孩子打鬧的聲音、大聲聊天的聲音)。電影院裡小孩問東問西大吵大鬧簡直不能忍。自習室裡故意壓低的私語聲,不要以為壓低了聲音別人就聽不到了!受不了來回走路腳拖沓的聲音。受不了舍友打遊戲時突然的歡呼聲。受不了突然的狗吠、鞭炮、爆破等聲音。受不了粉筆在黑板上寫字斷了的聲音,直接爆炸!討厭拖鞋拖地、高空墜物的聲音。很討厭別人用力敲鍵盤和使勁兒用筆寫字的聲音。害怕突然爆發出來的人聲,會被嚇得從座位上彈起來或者渾身一抖。不喜歡廢話太多、半天說不到重點、尖銳呱噪的聲音。最敏感的是別人家裝修電鑽和夏天割草機的噪音。所有正在工作中的電器的聲音……把家電從泡沫裡拿出來的聲音讓我感覺像吃了不熟的柿子一樣澀。蚊子的聲音!不打死它誓不罷休!指甲划過黑板的聲音讓我雞皮疙瘩掉滿地,還渾身不自在。猛地移動凳子時發出的像小狗叫的聲音,愛狗人士特別敏感。聽到皮靴在油漆地板上摩擦的聲音會特別難受,嚴重時會影響我幾個小時,甚至頭痛煩躁。至於討厭的人……那個,你的呼吸聲能不能小點。
不用謝。
題圖動圖來自:giphy
好奇心研究所是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的一個調查欄目,這是一個探討各種生活方式問題的互動平臺,它針對的可能是生活方式的變化和潮流,也可能是某個品牌的服務。你可以在這裡投票、吐槽、表明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