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揚言炸醫生 如何避免精神病人傷人

2020-12-13 99健康網

   昨天中午12點多,有網友稱,上午10點多,浙大一院1號樓3層的精神衛生科外候診走廊上,有人在放鞭炮。「就是過年時放的那種紅紅的鞭炮。」網友說。

  誰在放鞭炮,為什麼會在上午看診高峰期的門診室外放起鞭炮?

  候診走廊上,突然有人放鞭炮

  下午2點多,精神衛生科外的候診走廊上,地面已經被清掃得乾乾淨淨。在這個樓層負責保潔的一位阿姨向記者證實了上午的確有人在此燃放鞭炮的事實。

  「當時我正在忙著發報紙,突然聽到一陣噼裡啪啦的響聲,出來看見一個男的站在走廊叫號臺前,嘴裡還喊著什麼開藥。」事發時正是看診的高峰期,鞭炮聲一響,不少坐著候診的人趕緊逃離,「不過好在沒有什麼人受傷。」聞聲而來的保安帶走了放鞭炮的男子,「他穿著一件橄欖色衣服,身上掛著個蛇皮袋子,很平靜地被我們帶走了。」一位保安說。

  據不少目擊者描述,這名男子個頭不高,身形瘦小,看上去30多歲的樣子。

  一坐下就開口要求配藥 聽說停用就揚言炸死醫生

  記者聯繫院方後得知,這名男子是前來就醫的患者,有精神病史。上午門診時,因為醫生不同意為其開一種已經停用的抗抑鬱藥物,他就威脅醫生,稱身上攜有炸彈,並點燃了鞭炮。

  昨天下午,記者找到了當時接待該名患者的精神衛生科周醫生。

  「早上這事真把我嚇住了。」周醫生心有餘悸。「上午,他進入診室坐下後,將一個袋子放在凳子邊,然後讓我給他開一種叫氯丙咪嗪的藥。」周醫生說,不過這種藥早在幾年前就停用了,不光浙大一院沒有,整個杭州市也沒有一家醫院會開出這種藥。

  周醫生當然拒絕了,沒想到話音剛落,男子竟然情緒激動地站了起來,「沒有了?你不想配給我是吧?我要殺了你!」言罷,男子立馬彎腰在袋子裡摸索東西,邊找邊說,「我要炸死你!」 一會兒工夫,男子像是找到什麼,把一團物件掏了出來,周醫生嚇得立馬衝出診室喊保安,一轉身就聽見身後傳來一陣鞭炮聲。

  「這名病人確實患有抑鬱症,但以前沒在我這兒看過病。」周醫生也弄不明白為什麼男子的行為如此過激。

  事發後這名放鞭炮的男子被送往了派出所。

  延伸閱讀:如何避免精神病人傷人

  經常有新聞媒體報導關於精神病人在發病時由於大腦失去控制,發生衝動傷人、毀物的現象,這些雖屬少數病人,但仍有可能產生嚴重後果。

  精神病人的衝動傷人原因有:被害妄想的病人,認為與其被人害死,還不如採取先發制人的辦法先傷人; 有的病人受幻覺支配,聽到有聲音命令他打人或毀物;也有的病人由於情緒激動,受到外界激惹而發生衝動傷人行為;有的是意識模糊,躁動不安,無目的地傷人毀物; 有的因為不肯接受住院治療,而以衝動毀物作為抵抗。

  生活中碰到此類病人,要注意些什麼呢?

  1、接觸這類病人時,態度要誠懇、和藹、耐心,以柔克剛,不要與其做過多的交談,更不要以言語刺激激惹病人。

  2、發現病人神態異常、目露兇光、說話聲音高、挑剔質問時,周圍人應及時將病人暫時隔離,並妥善保管病人可能會用來當做兇器的物品。

  3、當病人已經手持凳子、木棍或其他傷人器具時,旁人應站在病人不大容易攻擊到的地方進行勸說,滿足其合理要求,並設法騙取或伺機奪取病人手中的工具。或者一位家屬對病人勸說,分散其注意力,另一位家屬從病人不容易看到的背側面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奪取病人手中的「武器」。

  4、在緊急情況下,家屬也可以手持毛毯、棉被等物作「盾牌」,同時在他人協助配合下,奪取病人手中之物。

  5、對於有攻擊傾向的病人,監護人要注意密切觀察其言語舉動,不宜帶他們去公共場所,以免加重病情、傷害他人。

  6、極度興奮躁動的病人,可用寬布條暫時將病人的四肢予約束,但束縛不能過緊,並及時送專科醫院進行治療。

(責任編輯:蘇嬌蓉)

相關焦點

  • 四川精神病人電梯內砍死男童 層出不窮的精神病傷人事件如何止休
    網絡配圖精神病人傷人事件為何頻發?精神病人能否全部成為「法外之地」?如何遏制此類案件頻發態勢?據中國疾控中心精神衛生中心公布的數據,精神障礙在我國疾病總負擔中已排名首位,約佔中國疾病總負擔的20%。而我國公眾對精神障礙的知曉率不足五成,接受治療的人數只佔全部病人的20%,八成病人缺乏治療。部分重性精神障礙患者「散落民間」,因為情緒壓抑、憤懣,於是將攻擊他人作為一種宣洩手段,成為社會公共安全的潛在危害者。
  • 精神病人打人真的不用負責任嗎?被精神病人打了如何維權?
    說到精神病人,大家普遍認為精神病人打人不用負責任。在我曾接待過的客戶當中,有人甚至長期被精神病人毆打而束手無策。其實,人們普遍認為的精神病人打人不用負責任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也就是說有精神病,但並沒有完全喪失辨認能力和控制能力的,也應當負刑事責任。比如說抑鬱症患者,嚴重的抑鬱症也是一種精神疾病,這類病人並沒有完全喪失辨認能力和控制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傷人,就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只是可以從寬處理。
  • 精神病人到處惹是生非,我們當如何防範
    關於精神病人殺人的報導早已屢見不鮮,而其殘忍度又太過駭人聽聞。比如:哈爾濱棒殺路人致二死二傷的、廣州莫名其妙狂砍鄰居的、汕頭淹死自己四個女兒的,包括最近報導的四川營山淹死兩個孫女的,鑑定結果,都是精神病人。精神病人給社會增添了許多不安全的因素,很多人談之變色。擔心哪天突然跑出一個精神病人來傷害到自己。但又不知如何識別精神病人,更不知如何防範這突如其來的災難。
  • 中山三院心理科傷醫事件:該如何面對精神病人?
    此事發生後,加上10月21日南京水庫推人落水案件,讓很多人擔心:這類事件會不會進一步惡化精神疾病患者的處境,加劇精神疾病患者的病恥感?雖然這類事件越來越多,可我們不能一味只看到精神病患者可怕的一面,我們更應該全面了解精神病人的真實情況。在精神病傷人事件報導之後,或許會給我們一個這樣的假象:精神病人都是可怕的,要有多遠躲多遠,或者更有極端人士認為精神病人本該關在精神病院中。
  • 陪伴精神疾病患者就診技巧
    中國江西網訊劉勉報導:精神疾病患者走進醫院將自己的內心體驗告訴醫生,這是精神疾病診斷的關鍵,而醫生也只有見到患者,掌握第一手資料後才能進行診斷和治療。但許多患者的家屬卻感到說服他們去精神病院就醫是件令人頭疼的事。
  • 中山精神病患者6-7萬 康復站將覆蓋全市鎮區
    重視精神健康,改變人們對精神病及精神病患者的歧視,向精神病人伸出關愛和援助之手,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  節奏快壓力大,精神病患者有增無減  記者從中山市殘聯了解到,去年該市檢查出精神病人6726名,檢出率為4.95‰。
  • 四川一18歲精神病人電梯內砍死8歲男童 ,是否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犯罪嫌疑人是一名有精神病史的18歲男子。據統計,近年我國各類精神病患者的惡性嚴重傷人殺人案件頻發。給社會家庭帶來嚴重影響。大量的重症精神病患者得不到有效管控或治療,這就造成了很大隱患,給社會和家庭帶來巨大壓力。今天我們討論的是精神病患者發生傷人殺人事件,是否需要承擔法律責任?我們先分析一下四川的18歲犯罪嫌疑人殺害8歲男童案件。據了解,警方曾向受害者家屬透露,嫌疑人去年在學校讀書期間曾砍傷一名女同學,今年7月獲緩刑,目前正處於服刑期。
  • 上百萬人的隔壁,住著精神病人
    雖不服氣,但本著不懂就靠網際網路的科學精神,我搜索了相關資料發現,被精神病人鄰居困擾的比比皆是。並且,沒有哪一條法律明文規定,鄰居有精神問題就必須搬走或強制送醫。03.,根據《精神衛生法》第三十條,家屬或其他監護人有義務送患者進行住院治療。
  • 涉案精神病人回歸社會之困
    「我們準備籌資把這些空地利用起來,開闢成農療區,讓病情穩定的病人在這裡學點基本生活技術,為康復後回歸社會做準備。」在雷景群看來,讓這些精神病患者參加適度的勞動,對身體康復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從1982年開始,湖南省開始收治嚴重肇事肇禍的精神病人,當時由位於懷化的安江精神病監護所收治。
  • 精神病人無處安放的人生_網易新聞
    ,中國有90%的精神病人都和家人住在一起。由於人們對於精神病相關知識的匱乏,相關的社會組織的缺失,政府職能的空白,許多在家的精神病人過著非常慘澹的生活,他們的家人也是痛苦異常,許多精神病人被當作"累贅"給扔了。面對質疑,家屬也一肚子委屈:同樣是社會弱勢群體,為什麼殘疾人有低保,而精神病人就沒有呢?
  • 又是精神病人作案?砍傷陶醫生嫌疑人疑似在朋友圈披露動機
    精神病人傷醫,殘酷現實背後要有清醒認識!如果網傳趙某朋友圈和微博的內容如實,那麼趙某存在精神問題的確十有八九。趙某傷醫,傷害了醫生,自己也跳樓結束生命,這不得不說令人氣憤和痛心。雖然我們一直不喜歡,更不習慣傷醫就拿「精神病」來背黑鍋,但殘酷現實背後,也應當認清,精神病人犯事早不是第一次:2015年9月9日晚,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一位64 歲的男性患者因出院問題暴力擰傷一位女醫生脖頸部,醫院宣傳部門負責人稱,事發時患者處於間歇性精神病發作期間。
  • 河南洛寧大眾醫院精神病人持筷子殺人視頻觀看 細節曝光
    4月1日下午,澎湃新聞獨家報導了河南省洛陽市洛寧大眾醫院一名男性精神病患者手持筷子攻擊同病區病人,最終導致3名女性精神病患者死亡、1名女性精神病患者受傷的事件。  澎湃新聞近日獨家獲取了肇事人楊某某持筷攻擊女患者的現場監控,視頻展示了肇事人是如何自己解開了手腳上的繩子(醫院稱是「精神科專用的保護帶」),然後拿起筷子攻擊了女患者。
  • 精神病人非自願治療相關法律分析
    閱讀提示:對精神病人的強制治療,因無需取得患者本人的同意,從而侵害患者的自主選擇和知情同意權,且治療過程中患者人身自由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欠缺自由選擇的空間和條件同時,精神疾病的治療方法都具有較為嚴重的副作用和風險,在強制治療的背景下,患者無從對治療作出選擇,只能承受治療所帶來的痛苦和風險。因此,對精神病人的強制治療應嚴格把握,避免濫用。
  • 「武瘋子」傷人:事後懲罰不如事前預防
    這並非一起普通的行兇殺人事件:向這個無辜的幼兒舉起屠刀的人,是所謂「武瘋子」——暴力精神病人。▲九歲男童被精神病患者毆打致死近年來,「武瘋子」傷人、殺人事件屢見報端。不知從何時起,輿論中興起一種「精神病人傷人等於白傷」的觀點,但實際上這種說法並不嚴謹。
  • 精神病傷人致重傷二級,法院這樣判!
    但是精神病症絕不是「犯罪執照」!精神病人也不是「法外之人」!岢嵐法院近日就審理了一起精神病人傷人的案件,作出了強制醫療決定!案情簡介2018年9月16日下午,苗某在其同村胡某的院子裡,無故用木棍將胡某毆打致傷。經鑑定被害人胡某所受損傷屬於重傷二級。2019年1月9日,經山西省精神病司法鑑定中心鑑定,苗某系精神分裂症,無刑事責任能力。
  • 精神病人砍死牙科醫生算「醫患糾紛」?
    原標題:精神病人砍死牙科醫生算「醫患糾紛」?   精神病人砍死牙科醫生算「醫患糾紛」?   背景:5月5日,廣東省人民醫院口腔科主任醫師陳仲偉在家中被一名男子砍成重傷,身中數十刀,男子隨後跳樓身亡。7日中午,陳仲偉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辭世。
  • 精神病人拒絕服藥原因及措施
    駐馬店市第二人民醫院   王鈺住院精神病人大多病情較重。他們雖身患重病,卻不知正在疾病之中。
  • 深度話題 | 精神病患者行兇,難道真的不用負責麼?
    悲劇之後各方如何評價此類事件? 一件件關於精神病人傷人事件發生,讓人不得不思考,對精神病人相關的法律條文是否要更加細化? 對於精神病犯者,是否應該設立專門的收關監獄,並配備專門的醫護人員和專業的治療?
  • 高喜翠:如何與精神分裂症病人溝通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狀態非常敏感,所以與精神分裂症患者進行溝通時,常常會不被信任,同時患者也不願意吐露心聲,加大病情治癒難度。下面介紹幾種與精神分裂症病人溝通的技巧,可以使患者心理防備降低,有益於吐露心聲,解開心結。1.耐心──患者的康復需要時間。患者的康復過程是長期的,進步是微小的,家屬要有耐心去等待,期望值不要過高。每個患者恢復的速度也各不相同,都有各自的病程發展規律。
  • 搖擺的精神病人
    他們是人類,卻因為分裂的神經和情感性精神障礙,不能正常運用人的思維思考,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也不能為其負責。他們是動物,人權被剝奪,尊嚴被踐踏,但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他們又意識不到,只要能活下去不就挺好嗎,像動物一樣。 在人和動物的兩極行走,精神病人難有一個好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