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3D玻璃畫 特色藝術文創

2020-12-14 華夏經緯網藝術

華夏經緯網6月22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文創是文化與創意的加乘。文化內蘊深厚者更有潛力開發豐富的文創商品,創意則植根於與時俱進的開放性思維。

不可否認,藝術收藏存有一定門坎,精品少,價位高,且需要美學品鑑的專業眼光。藝術家的第一手創作只此一件,擁有者自然幸運無比,但如何分享給更多藝術愛好者,以「另一種形式」融入生活美感,讓大家得以輕鬆擁有、愉悅欣賞;再者,如何使這另一種形式既不影響原作市場價值,又能彰顯自身文化特色,這些都是藝術傳播人思考的課題。

顯色透光為畫作營造光暈之美

臺灣繼承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又經數百年更迭,融合多元文化、接納開放思維,加之設計人才眾多、印刷製作技術領先,可以說是發展文創產業的沃土。藝術工作者吳放認為,藝術文創是文創中最精緻的一支,長期投入藝術傳播的他每感於往昔藝術殿堂之高,使一般大眾望而卻步,因而有心推動文創產業,使藝術真正走進我們的生活。

穆賽,《江舟漁隱》,玻璃畫,21×27cm。圖片提供長歌藝術傳播

吳放指出,藝術文創必須跳脫全然仿真的複製畫思維,商品需與原作有所區別,且須具備自身的魅力、價值與特色,因此,如何在形式與材質上發揮創意便是關鍵要素。

玻璃畫就是一項特色藝術文創,它結合浮雕玻璃工藝與前後錯位的視覺手法,將平面畫作轉制出浮雕般的多層次肌理與空間立體感;再者,玻璃的顯色與透光效果俱佳,不但能清晰再現畫作色彩,同時還能營造原作所沒有的光暈之美。

如穆賽的《江舟漁隱》,深藍背景中的層層山巒彷佛沐浴著微光,近岸兩棵大樹交立生姿,樹梢垂綴著晶瑩的冰花,空中雪花漫舞,空靈而靜謐,詩意便在這瑩潔的山水間瀰漫開來。將它放在夜晚的桌燈前,或清晨的窗邊,其透射出來的光澤瑩亮優雅,使人望之入迷。

藝術靈思留駐於清透彩玉之中

又如蔡悅璐的《青山故人》,頭巾環繞中露出伊人清亮眸子與絲綢般細緻髮絲、透明的身體奇幻地映現山水的青綠色澤。她是誰?來自何方?如此清新而又如此神秘,引人無盡遐思。製成玻璃畫時特別加強頭巾的輪廓肌理,使輪廓在側光時隱隱發亮,以手撫觸亦清晰可感;夜空中的繁星則特別處理成透明星點,以輕靈迷離之光,將我們的心思拉向深邃夜空。製程中,許多細節處理都是為了更好地呈現畫面的空間氛圍,並凸顯材質的美感特性。

蔡悅璐,《青山故人》,水墨紙本設色,96×66cm,2020年。 圖片提供長歌藝術傳播

再看胡瓊櫻《舞夜》一作,作者以野獸派的變形畫風勾連出內心浪漫遐思,同時又以內斂的灰色調召喚如回憶般的迷濛氛圍。琴聲悠悠,舞影婆娑,感受這身與心交融的時刻,如那畫中人兒般,在夜的海洋中溫柔搖曳……因為作品深受親友喜愛,央不住請求的畫家曾一畫再畫,然而往往,最滿意的就是最初靈光迸發時創作的那一件。這也正是藝術文創得以發揮的空間,讓藝術家珍貴的代表作幻變出美麗分身,分享給更多愛它的人。

胡瓊櫻,《舞夜》,油畫,17.5×25.5cm,2017年。圖片提供長歌藝術傳播

每一件成功的玻璃畫皆來之不易,從前端精密的圖像處理,到各項細節效果的測試、調整與確認,便花費近一個月時間。產品成熟後,再歷經整整六個工作日的3D製作工序,才終於將藝術家的美好靈思留駐在一片片清透的彩玉之中。對玻璃畫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以到長歌藝術現場,親身體會藝術文創的美麗之處。(高楊)


相關焦點

  • 臺灣藝術大學學生作品獲黃公望主題兩岸文創設計大賽金獎
    新華社臺北4月19日電(記者章利新、查文曄)首屆「奇山妙水,競藝東方」黃公望主題兩岸文創設計大賽19日在臺北揭曉。臺灣藝術大學學生吳培銘以創新功能的「富陽戲墨」桌上文具組獲得金獎,獎金達15萬元新臺幣。
  • 以創意孵化夢想 盤點臺灣地區別具特色的文創園區
    (贏商網報導)有句電影臺詞說,文創產業「就像漆黑夜裡的螢火蟲」,總是那麼光彩奪目,隨時能夠給人帶來創意的驚喜。而臺灣文創園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臺灣,「文創」是一個既高大上同時又可以非常接地氣的詞語。臺灣的文創產業覆蓋了吃、住、遊、購、娛、休閒體驗等多個門類,已經構建了完整的產業體系。   為何在臺灣,創意可以如此勃發?
  • 一木之城 | 臺灣文創成功的背後
    今日,一木為大家深度總結臺灣文創8大主題多個經典標杆項目,解讀臺灣建築住宅項目設計,從專業視角吃透臺灣文創成功關鍵點:臺灣光寶電子總部景觀/臺灣基隆港碼頭景觀文創園區:松山文創園區/華山文創園區特色民宿:卓也小屋/天空的院博物館/文化館:故宮博物院/宜蘭傳藝中心鄉鎮再造:桃米村
  • 臺灣藝術大學摘得「好福趣」文創商品設計競賽冠軍
    來自臺灣藝術大學的設計團隊獲得本次大賽冠軍。  據了解,本次大賽共邀請50多位臺灣及大陸青年代表共同參與。當天,來自臺灣藝術大學、臺灣玄奘大學、福州外語外貿學院等兩岸十餘所高校的20餘件作品在比賽結果揭曉前進行了現場展示。這些作品不僅質感精緻,還融入了三坊七巷、上下杭等福州特色元素。
  • 以創意孵化夢想 盤點臺灣那些別具特色的文創園區
    有句電影臺詞說,文創產業「就像漆黑夜裡的螢火蟲」,總是那麼光彩奪目,隨時能夠給人帶來創意的驚喜。而臺灣文創園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臺灣,「文創」是一個既高大上同時又可以非常接地氣的詞語。臺灣的文創產業覆蓋了吃、住、遊、購、娛、休閒體驗等多個門類,已經構建了完整的產業體系。   為何在臺灣,創意可以如此勃發?
  • 臺灣文創產業全解讀
    經過文化及藝術設計學者引導、政府扶持、民間資本參與的多種形式的推廣,文創的概念已植根於臺灣民眾心中。藝術家、設計師積極投入到文創的創作開發中,廣大民眾積極消費文創產品,於是各種行業融入文創概念,誕生了許多新型的文創業態。文創產品的觸角伸到了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呈現了各種不同類型的文創模式。
  • 北港文創工坊華麗蛻變 臺灣藝術家跨海來做客
    昔日老石厝變身文創新聚落北港文創工坊華麗蛻變,臺灣藝術家跨海來做客別出心裁的舊物改造、融合嵐臺的設計元素、釘畫藝術的教學交流以及兩岸味道的粽葉飄香……7日上午,適逢端午佳節,北港文創村內的遊客與村民們共同迎來了「風中旅行」文創工坊開幕
  • 臺灣地區文創發展的類型
    經過文化及藝術設計學者引導、政府扶持、民間資本參與的多種形式的推廣,文創的概念已植根於臺灣民眾心中。藝術家、設計師積極投入到文創的創作開發中,廣大民眾積極消費文創產品,於是各種行業融入文創概念,誕生了許多新型的文創業態。
  • 臺灣最具特色的十大文創品牌
    文化創意是所有臺灣品牌中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而要深度了解臺灣文創思維,最佳的途徑就是聚焦各個品牌本身,通過對典型文創品牌的核心價值、品牌風格及其產品、服務、社會和時代使命進行綜合理解,看看它們是如何建立以及向世界輸出「臺灣人的生活風格」。 短短十年,羅馬是怎麼建成的?
  • 中華文化是依託 臺灣文創產品風靡兩岸(圖)
    姑且不論這種觀念是否欠缺進取心,文創給臺灣人的生活增添了美與幸福感,卻是確定無疑的。  「朕知道了」怎麼來的  臺灣從上世紀60年代經濟起飛,到90年代富到「錢淹腳目」,對生活品質的追求,逐漸成為社會普遍的觀念。1995年,臺灣「文化產業研討會」將文化創意產業的營造意識擴展至全島,臺灣的文創產業由此正式起步。
  • 臺灣文創產業全解讀 ​
    經過文化及藝術設計學者引導、政府扶持、民間資本參與的多種形式的推廣,文創的概念已植根於臺灣民眾心中。藝術家、設計師積極投入到文創的創作開發中,廣大民眾積極消費文創產品,於是各種行業融入文創概念,誕生了許多新型的文創業態。文創產品的觸角伸到了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呈現了各種不同類型的文創模式。
  • 大次元家陸欣宇:臺灣文創園區,對中國建設特色小鎮有借鑑意義
    臺灣擁有許多廢棄的工業園區,很多都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帶著日本殖民時代的標籤。對於這些遺留的廢舊工廠,政府並不是一味地拆遷,變更為住宅或者商業用地,而是尋求二次價值轉換。以「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為代表,發展最早、營運最為成熟,人氣最旺。
  • 藝術玻璃典範---哥凡尼冰晶畫
    生活品質的提高,加上人們對所處環境的苛求,導致藝術玻璃在裝修領域越來越有市場價值。大多數人喜愛藝術玻璃,正是因為它炫彩夢幻的美。普通的藝術玻璃是在白板玻璃上面直接進行繪製,這就需要操作者具有紮實的美術功底,且施工周期漫長。除此之外,直接上色的玻璃畫顏料極易褪色,保存時間短暫,往往在買回家後不久就失去了原有的光鮮,特別是沾上了水漬定會讓整張玻璃畫面目全非。而哥凡尼冰晶畫有別於此類製作方法,不但產品施工周期短暫,無需任何美術功底;經銷商需要的只是一臺簡易的電腦,採用核心技術工藝,免去了刷漆塗料的繁瑣程序,一次就可成型。
  • 臺灣藝術大學前校長謝顒丞教授來我院 舉行「數字創意與文創產業發展事務」講座
    7月2日 臺灣藝術大學前校長、國際知名文創專家謝顒丞教授訪問我校,並在我院427報告廳舉行題為「數字創意與文創產業發展事務」的講座。
  • 臺灣文創十個最具特色的品牌
    臺北華山/松山/西門、高雄駁二、花蓮酒廠等文創基地遍布全臺,文創品牌厚積薄發,源源不斷的創造力和新技術湧入,塑造臺灣文創在華語文化圈不可撼動的領頭羊地位。10個品牌洞見臺灣文創10個關鍵詞每個宏觀的生態系統,都由無數個微觀單元組成,文創行業更是如此,深度理解臺灣文創的最佳途徑
  • 文創中的臺灣, 又創造了另一個奇蹟!
    ——臺灣文創產業的代表作品解讀以華山文創園和松山文創園為代表的特色園區,集合了臺灣多種文創業態為一體,成為臺灣目前最重要的文創產業孵化器。這兩個由衰敗的廠房經過騰籠換鳥式的改造,搭建成的新型文創產業園,承載了臺灣文創產業太多的光榮與夢想,已然成為臺灣文創產業對外交流的一個窗口。
  • 臺灣文創覽勝NO.1——工遺煙雲,松山文創
    作為一種創新資本,文化藝術的融入,結合營銷理論實踐,將多元文化內涵納入區域產業發展過程中,文創產業正在創造出新的經濟、社會乃至歷史價值。工業遺蹟、遺物群的研究,則是一個更廣泛的問題。2003年7月,國際工業遺產保護委員會(TICCIH)通過了《關於工業遺產的下塔吉爾憲章》。世界對工遺的研究逐漸從對建築的單一保護轉移到整體景觀的開發利用。
  • 通訊:臺灣商家逐鹿大陸文創產品市場
    通訊:臺灣商家逐鹿大陸文創產品市場 2015-09-10 19:38:58胡健 攝   中新網太原9月10日電 題:臺灣商家逐鹿大陸文創產品市場  作者胡健  來山西之後,困擾巫達誠多年的「為什麼愛吃醋」,得以解答。族譜記載巫達誠的第27代祖先是平陽人,他指向展位對面的臨汾展區說到,「那就是古時候的平陽,我原來是山西人。」
  • 臺灣的「文創之魂」,是如何煉就的?
    每個宏觀的生態系統,都由無數個微觀單元組成,文創行業更是如此,深度理解臺灣文創的最佳途徑,是在宏觀的背景下,聚焦各個品牌本身,通過對其核心價值、品牌風格及其產品/服務/社會和時代使命的綜合理解,再回溯到宏觀層面,看看它們是如何建立以及向世界輸出「臺灣人的生活風格」。
  • 臺灣藝術大學文創專家謝顒丞教授來校進行學術交流
    新聞網訊 6月29日上午,校長夏東偉在辦公樓第五會議室會見臺灣藝術大學前任校長、文創專家謝顒丞教授,並就推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進行了交流。校黨委常委、副校長肖江南,校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臺港澳事務辦公室,人文社科處,人力資源處,美術學院等相關部門和學院負責人參加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