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阿瑟應該是美國近代史上最有名的將領之一,他的形象可以說是深入人心,他在美國的軍方有著非常高的地位和影響力,可是有人卻認為,他的實際能力,跟他擁有的名聲卻不相匹配。對於日本人來說,麥克阿瑟是二戰之後的「太上皇」,可是對於中國來說,麥克阿瑟只是抗美援朝時期的一個手下敗將,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關於麥克阿瑟的一生,看看他是如何晉升成美國五星上將,一步步走上巔峰的。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麥克阿瑟出生於1880年,他老家在美國阿肯色州的小石城,他的祖父曾經當過威斯康西州的州長,他的父親曾經參與過北美印第安戰爭和美西戰爭等,麥克阿瑟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從小就不愁吃喝。基本上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長大以後他因為學習成績比較優秀考入西點軍校。畢業時他以極其優異的成績,進入了美國政府高層的視線之中,很快就得到提拔和重用。1904年的時候,他就被提拔成了工程兵中尉。後來,麥克阿瑟又被派到美國陸軍工兵學院讀書,在這期間他還當上了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軍事副官。
我們都說近水樓臺先得月,麥克阿瑟既然跟在總統身邊,就必然可以接觸各種各樣的機會,所以他接下來的發展非常順利,很容易就晉升成了高級將領。第1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美國參與戰爭,身為後起之秀的麥克阿瑟,成為了美國第42步兵師的參謀長,在戰鬥的過程中,他因為作戰勇猛多次立功,後來被晉升成了師長。1919年,已經功成名就的麥克阿瑟被派到西點軍校擔任校長,這時候他僅僅只有39歲,成為了當時西點軍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校長。西點軍校被譽為是美國將領的搖籃,從建立到現在培養出了很多優秀的軍事將領,麥克阿瑟擔任校長之後,在軍界的地位與日俱增。即便是職務比他更高的人,也不願意跟他發生矛盾衝突。
在這種情況下,順風順水的麥克阿瑟,很容易就養成了驕傲蠻橫的性格。他不可避免地做了一些錯事,比如在第1次世界大戰後,有一些老兵因為生活拮据上街遊行,要求政府給他們多發放一些補貼,這本來是一個合理的要求,可是麥克阿瑟卻認為,這些老兵已經被其他人惡意蠱惑,所以非但沒有答應他們的請求,反而還派了一些軍隊,用坦克驅逐這些老兵,更加過分的是,在驅逐的過程中,麥克阿瑟還讓人直接開槍,造成了一定的人員傷亡,這件事後來被人稱為華盛頓慘案。當時擔任美國總統的人名叫胡佛,他在事發之前沒有阻止麥克阿瑟,反而還給了一定的支持。在這件事結束後,美國老兵徹底心寒,社會各界的人士,也對胡佛總統特別痛恨。沒過多久,胡佛的聲望就徹底跌入谷底,再也沒有了曾經的支持率。
在這次事件中,身為直接負責人的麥克阿瑟,卻巧妙地轉移矛盾,非但沒有遭到懲罰,反而還繼續擔任原本的職務,擁有很大的權利和地位。中國有一句古話,一將功成萬骨枯,麥克阿瑟能獲得那麼大的成功,一方面是因為他確實有一定的能力,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有很多戰士在前線浴血奮戰,沒有這些戰士的付出,麥克阿瑟根本沒有辦法贏得勝利,可他功成名就後,卻沒有照顧老兵們的利益,反而還做出了令人心寒的事情。身為最高領導的胡佛總統,為自己的錯誤選擇,付出了相應代價,麥克阿瑟本來也應該遭到相應的處置,結果卻繼續享受優待,這讓很多人覺得有些諷刺。
1937年從美國陸軍退役時,麥克阿瑟的人生,其實已經到達了一個巔峰,可是他並不甘心就這樣結束。二戰時期,他再次出山成為了美國遠東軍總司令。性格狂傲的他,本以為自己能輕鬆打敗日軍,結果因為嚴重低估對方的軍事實力接連敗退,只好撤到澳大利亞躲避鋒芒。在撤離之前,麥克阿瑟鄭重其事地進行了一次演講,大概意思是說,他並沒有害怕,一定會回來的,後來麥克阿瑟確實帶著士兵進行了反攻,不過沒過多久,美國便動用原子彈逼迫日本選擇了投降。當時麥克阿瑟距離日本比較近,而且還地位崇高,所以他很容易就成為了駐日盟軍的總司令,負責處理日本境內的事務。
雙方在進行談判之前,日本方面曾多次強調,天皇是偉大的神靈,不允許凡人隨便觸碰,要求麥克阿瑟跟天皇保持距離。結果正式談判的時候,麥克阿瑟直接伸手,要求天皇跟自己握手。已經淪為戰敗者的日本天皇,根本沒有辦法反抗只好順從麥克阿瑟。在這之後,天皇還被迫發表《人間宣言》,聲稱自己只是一個凡人,並沒有傳說中的神力。結果在日本境內造成一陣轟動,麥克阿瑟看到這種現象後認為,日本境內的百姓對天皇瘋狂崇拜,若是直接將天皇處決,會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與其破壞好不容易營造的優勢,還不如用溫水煮青蛙的手段,要求日本方面美國配合,幫助美國在亞洲地區進行軍事部署。
在這之後,日本也確實選擇配合,同意了美國方面的駐軍要求。原本處於敵對立場的美日兩國,達成一致後很快就進行了各種合作。被戰爭幾乎拖垮經濟,險些全面崩潰的日本,在美國的支持下,很快就發展起來,並且成為了世界上經濟力量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負責處理日本境內的事務,讓麥克阿瑟的威望又提高了一大截,達到了新的巔峰。與此同時,麥克阿瑟驕橫狂妄的性格,也發展到了極致。1950年,朝鮮方面為統一整個半島發動進攻,打的韓國方面節節敗退。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決定派人插手戰爭,負責此事的人還是麥克阿瑟。他帶領美國精銳士兵,在500多架戰鬥機的掩護下趕赴戰場,靠著強大的武器和裝備,很快扭轉局勢,不僅幫助韓國躲避了即將滅亡的危機,而且還帶領韓國人接連贏得勝利。將朝鮮打得近乎全面潰敗。
美國介入韓戰後,中國方面多次發表聲明,要求美國遵守國際法則,不要越過三八線。中國的要求合情合理,可麥克阿瑟卻置之不理,他認為中國只是在虛張聲勢,根本不可能與美國敵對,所以他繼續發動進攻,還跟士兵們承諾說,要在感恩節之前結束戰鬥,帶著他們一起回去跟親人團聚。後來我國因為遼寧省丹東地區遭到美軍轟炸,受了極大的威脅,被迫派遣士兵去朝鮮進行抗爭。沒有將中國志願軍當回事的麥克阿瑟,很快就為自己的狂妄付出了慘痛代價,他遭遇了自己人生中最大的慘敗,一日之間撤退170公裡。
原本還對麥克阿瑟稱讚有加的杜魯門總統,為此大為憤怒,不僅撤掉了麥克阿瑟的職務,而且還在接受採訪時,對麥克阿瑟大肆批評。這次慘敗讓麥克阿瑟徹底認清了中國的實力,他再也沒有了曾經的狂傲。1962年印度方面以麥克馬洪線為藉口,對中國進行挑釁,甚至發動進攻。遠在美國的麥克阿瑟評論說,誰敢跟中國陸軍打仗,一定是腦子有問題。從這番言論不難看出,麥克阿瑟應該是真心實意認可中國的軍事實力,不願意跟中國繼續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