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你現在還回香港嗎?6名港漂親口描述理由

2021-03-06 港漂圈

2020年的春天,地球上既沒有嬰兒潮、也沒有經濟奇蹟——有的只是肆虐的冠狀病毒,和它所引起的全球大恐慌。

截至3月19日,國外累計確診超過10萬例,多個國家正式進入半封城狀態。國外各大學相繼出現確診案例,各大高校也相繼採取了各項緊急措施。

國外各校都開始停課。香港機場也出現了大量回港乘客。英國、溫哥華等地方大量留學生趕緊回港「避疫」。

世界多個國家及地區新冠肺炎疫情告急,香港政府也迅速反應,升級了入境限制措施。

更難頂的是,海外尤其是英國有大批香港local留學生因大學「封校」而需要回港,但是回港機票「一票難求」,直航經濟艙機票更是升至3萬元一張

為了能使在歐美的留學生及其他港人儘快回港,國泰航空公布,恢復3月17至19日的3班來往香港與倫敦希思羅機場的航班,接載更多港人回港。

疫情千變萬化,香港local留學生現在這麼想要回到香港,一方面是復活節假期,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躲避疫情」。

香港雖然疫情危險指數仍高,香港local留學生還是抱著這樣的心態紛紛趕回到香港。

看著local留學生回到香港,而香港不少高校也開啟了面授課程,港漂們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小問號,開始思考:

前段時間,不少香港高校宣布了即將開啟面授課程。

這時,很多港漂留學生心裡就犯嘀咕了:我現在要不要回到香港呢?要是等學校開學再回去,會不會過關人爆滿呀?要不現在就走?

小盆友,你是否有很多小問號???

雖然香港高校現在還是維持大面積線上授課,但小職君聽說不少同學已經回到香港。香港高校的公共設施,包括圖書館,也部分開放。當然,也有很大一部分學生還在觀望中,不確定要不要此時回港。回港就要接受14日強制檢疫也是很多人不想回港的原因。

為此,我們採訪了一些港漂留學生,看看他們的選擇是怎麼樣的,是選擇回香港還是繼續留在內地呢?

我是正月十五回的香港,因為嶺大部分專業的研究生已經通知4月初恢復面授課,所以就提前回來了。

雖然學校即將複課,但每天看著新聞報導,香港新冠肺炎感染人數十例十例的增加,內心還是感到擔憂。而且還很擔心考試,四月中旬期中考試就要來臨,這段時間雖然有上網課,但是效果還是差一點。我們上學期也是網課,期末是1月份回來考的,掛科的同學很多,說白了就是教學質量達不到。

而且我還是應屆生,承受的壓力就更大了,很擔憂能不能正常畢業,學校還怕我們不被用人單位認可不讓我們水著畢業,要求依舊很嚴格。因為這一年在香港發生的種種事,等畢業後我可能不會留在香港工作了,這段時間我也一直在投簡歷找內地公司的暑期實習,希望一切順利!

最後我想說:我們雖然是最難的一屆,但是這屆不管是哪兒的留學生,國內的學生,上班族都挺難得,祝大家共克時艱,順利畢業!

我是在香港封關前一天回來的,從事房地產行業,現在是處於無薪假期的狀態裡。本來以為無薪假只持續一個月,3月初就可以上班。結果公司通知,因為香港經濟非常不好,所以無薪假再延一個月。比較好的是,我領導還比較照顧我,公司雖然是無薪假,但是他還是有一些業務需要處理的。所以他會找我做一點事情,發給我兼職的工資。

有時候去上班坐地鐵,感覺香港還是和以前一樣,人擠人人挨人,心裡還是有一點恐慌。早高峰的時間裡,港鐵好像也對班次做出了調整,有的時候真的要等好久才能坐上東鐵線或者西鐵線,是挺不方便的。

因為我也是剛剛畢業不久,11月拿的畢業證還算是應屆生。所以也在準備找新工作,想要嘗試找一些其他的行業多多試一下。香港已經鬧了一年了,不管是黑暴也好,疫情也好,心裡還是挺不安定的,上班路過中環下面的那些商鋪時,會看見好多都關門了,或者已經搬走了。港交所的人也明顯減少,大家還是居家辦公的多一點。

周圍的朋友有時候也說,最近大家回內地的心都比以前要強烈,其實我也是這樣的,接下來是有考慮回內地,本來在香港找工作就挺難的,現在的話真的是雪上加霜。雖然很多公司的招聘流程還在進行中,但是與以前相比肯定是不一樣了。可能以前招10個,我們只要8個7個這樣子,或者是在薪水上又給你往下壓,很無奈。

我現在還在內地,沒法回香港,項目、實驗都處在停滯的階段。NO LAB WORK= NO DATA=NO paper,學校現在也沒有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不知道港府能不能開出接收函,否則就要一直困在內地了。

在香港呆了五年,老實說,現在的香港吸引大不如前,身邊的同事或者同學能找到工作基本都要回來,我接下來應該也會回內地發展。雖然這樣說可能會比較負面,但希望來HK讀PhD的學生多想一下,或者想來就年輕一點來,這樣選擇的餘地比較大!

我是2月中旬回的香港,當時是晚上到的,深圳機場打車到深圳灣口岸,過關人不多,也就三四十人這樣,會有工作人員詳細的介紹隔離要求,然後填兩張表,測量體溫,每個人大概十分鐘的流程。工作人員會加你的微信或WhatsApp,說每天可能會不定期的視頻或讓你分享實時定位。總共在關口的時間在50分鐘左右。

我們學系比較特殊,港大商學院是同時提供線上線下授課的,學生可以自行選擇。我在家呆的實在是無聊,所以覺得還是早回來一些比較好。在家的效率很低基本上什麼都幹不了,上網還要掛vpn,並且我現在也開始實習了,所以早回來算是提前準備吧。回港之後一邊實習一邊把最後幾門課上完,過的還是挺充實的,比在家要強多了。

香港的防疫措施算是非常好了,算是在保證城市正常運轉的前提下做到最好吧。香港從一月開始就非常重視防疫了,我一月初過關的時候整個口岸邊檢人員就全都帶口罩了。按理說香港人流這麼密集,如果真的爆發會很難控制。但是其實到現在也沒有大面積爆發。畢竟香港人戴口罩的意識很好,正常情況下輕微感冒醫生也會要求戴口罩。

雖然現在因為疫情的原因香港、內地的很多公司都減少招聘,不過我個人覺得,能找到工作的人不會因為疫情就找不到工作,還是要以平常心對待。從另一方面講,現在線上遠程實習的機會變多了,也是好事。

我也算是老港漂了本科研究生都在這裡,對這個城市也有感情。主觀來講還是大家保持一個好心態,這一年對於所有人來說都很難熬,但是這樣的經歷是會讓人成長的。不要去過分在意那些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努力的去實現自己的追求,在這樣一個環境下提高自己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沒有絕對光明或者絕對黑暗的地方,都要辯證的去看待。最後就是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保持好身體,安全渡過這段難熬的時期!

我是3月2日從香港機場回來的,這麼早回港是因為之前回內地的時候,想著過年只回去幾天嘛,就沒有帶電腦和平板。上網課就不是很方便,所以我就回來了。要提醒大家的是,城大宿舍現在是不讓學生隔離的,如果要回來的話需要自己找地方隔離。

回來後,對香港疫情發展情況還是挺擔憂的,因為現在看到街上還是有一些人沒有帶口罩,周末回來的時候地鐵上也很擠。大家最近還是好好待在家裡吧,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不過我對香港的恢復能力還是很有信心的,所以,畢業後我應該還會留在香港,因為我在秋招的時候已經有offer了,慢慢的等到疫情過去了,香港的情形應該也會好起來!最後也祝大家offer多多哦!

因為我在香港找到了一份工作,所以從1月份開始就一直呆在香港。香港疫情嚴重後,就開始在家工作,最近是恢復正常上班了。

雖然目前的香港,從短期來看是受到了影響,但是你從長期來看的話,無論是金融行業,還是我們所生活的社會,它本身就是會存在一定的波動,不可能說一直都順利。如果你看當下覺得影響很大,但是等到你10年、50年、100年後再去看,就會覺得這是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不必太過擔憂。

無論是從最先開始的反修例,還是一直到現在的新冠肺炎,各方媒體報導的也不同,可能有外媒,也有港媒,或者內地的一些媒體,我希望大家能夠多搜集一下各方面不同的信息,然後對信息進行一定的分辨。大家要多去了解我們生活的城市和社會,不要被某些信息給誤導了,儘量保持一種客觀和公立的態度去看待這些事情,希望在這個城市當中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得到成長!

疫情期間過境政策尤為嚴格,不少人因為沒有準備導致排長隊,過關時間長達數小時,甚至有被勸返的情況時有發生。

疫情期間香港總共有三個關口開放,分別是深圳灣口岸,香港國際機場和港珠澳大橋。(排隊6小時?!港漂現在從深圳回香港,流程很麻煩嗎?)今天小職君為大家整理了一份疫情期間,各大口岸的通關經驗以及注意事項,希望幫助小夥伴們順利通關~不回香港的小夥伴們也可以收藏起來,到時候回校用得上。

口岸開放時間:06:30—24:00

過關流程:

1. 到達深圳灣口岸出境處需要根據海關要求,填寫一張健康申明卡。上面要求填寫你的航班號,車次號,記得事先準備好。

2. 之後有工作人員給你測量體溫,測完就可以繼續前進。

3. 到了香港入境處,填寫衛生署強制檢疫令,還有健康申報表,然後加工作人員的微信或WhatsApp,發送定位、姓名和電話給他,以便跟蹤檢查是否按要求進行自我隔離。

4. 最後一步是由工作人員交代隔離期間的注意事項和醫師的最終檢查。

開放時間:24小時可通關

過關流程:

1. 填寫健康申報表。

2. 在機場檢疫區檢測體溫和提交健康申報表,填寫強制檢疫令。排隊時將會有工作人員加你的微信或者WhatsApp,以便今後14天的隔離檢查。整個通關過程不超過40分鐘,機場過關人流量相對輕鬆。

過關流程:

1. 港珠澳大橋邊檢站開足查驗通道,確保旅客「即到即走」,避免出入境人員聚集等待。

2. 當然填寫健康申報表,體溫檢測,領取強制檢疫令,以及加工作人員微信或WhatsApp肯定是有滴,和上面兩種過關方式大同小異。

通關要點總結

1. 無論從哪一個口岸過關都需要填寫健康申報表,體溫檢測,領取強制檢疫令,以及加工作人員微信或者WhatsApp;

2.大家可以帶上一支筆用於填表,準備好行程信息,中英文住址,以便快速copy到表上;

3.通關的速度三個口岸不分上下,快的不到半小時,慢的也有2-3小時,大家要預留好時間哦;

4.出關後最省錢的交通工具是搭乘巴士,最快的是的士和機場快線,但是貴(下意識摸了摸錢包);

5.過關之後一定要在兩小時之內到達住處開始隔離哦~

希望這篇攻略能對大家有所幫助,雖然這段時間並不建議大家出門,還有返回香港,但需要的小夥伴可以先應急,開學之後,其他小夥伴也可以參考。如果有新的消息,我們將會為大家持續更新,請繼續關注哦~

相關焦點

  • 香港如今的生活環境和成本,多少人還願意做港漂?
    作為港漂中的一員,Candy這份房租是省不下來的。現在香港市郊天水圍一套35平方米的房子就要差不多13000港元,若想住的離市中心近些,每日上班交通時間在一小時之內,房租至少要付出15000至20000港元。對於剛畢業的港漂來說,想一人獨住一套房,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港漂們面對的現實,只有兩個選擇:要麼找一個室友分租,要麼就租一個比廁所隔間大一點點的劏房、甚至床位。
  • 港漂青年:剛來香港時卑微到極點 現在已月薪三萬
    核心提示:1998年香港賽馬會資助數十名中國內地學生到香港升學,「港漂」之門自此打開。截止到2016年,有730萬人生活在這座城市,而港漂有12萬人,他們在這座城市中有怎樣的故事?姜楠:年輕人背井離鄉到北京漂泊,被稱為「北漂」,到上海被稱為「上漂」,所以到香港也就有了「港漂」一詞,1998年香港賽馬會資助數十名中國內地學生到香港升學,「港漂」之門自此打開。
  • 「港漂」逐夢香港:讓心靈不再漂泊(圖)
    當這些追夢人從內地來到香港時,被稱為「港漂」。  1998年,香港賽馬會資助數十名內地應屆高考生來港升學,自此打開「港漂」之門。2001年,特區政府允許在港就讀的內地生留港工作。截至目前,在港高校就讀的內地生和留港工作畢業生達5萬人左右。  每個「港漂」都有自己的故事,但無論現狀如何,他們很少後悔自己的選擇。
  • 最近,港大學生會發布了一個令港漂憤怒的視頻.
    四十萬港漂都在這兒進入9月,香港各大高校都陸陸續續開啟了新學期,然而就在這兩天,香港大學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 觀察:「港漂」受關注 內地學生搶了香港什麼?
    近些年香港的高校成了內地學子的熱門選項,香港也有了內地來的「港漂」,關於內地學生搶奪香港教學資源和就業機會的指責也見諸報端,成為香港的一大話題。就此,我採訪了幾位在港就讀或工作的「港漂」,聽聽他們的心聲——  姚 聖 香港大學本科三年級  田靜怡 香港大學本科二年級  林珏瑩 香港大學本科畢業後留港工作兩個月  鄧 嵐 香港大學碩士畢業後留港工作一年  搶了資源和機會嗎?  姚聖:對此沒什麼特別看法。
  • 港漂媽媽阿汝娜:當內蒙草原女漢子愛上香港紳士……
    港漂,代表著一群:在內地出生,長期在香港工作生活的人群,及其在港出生的子女。現在的他們往往頂著精英的光環,但是從某種角度來說,這裡面的痛點又無人所知。今天我們邀請來自內蒙古的港漂媽媽阿汝娜來分享她的港漂故事和心路歷程。
  • 「港漂」心聲:我為何留在香港
    10年來,港校內地生人數翻了兩番。  香港高校的開放文化、多元背景和國際視野吸引著大批內地優秀人才。據統計,現在「港漂」約有15萬人。語言的磨合、文化的衝擊、生活方式的轉變,都是「港漂」成長中「痛並快樂著」的經歷。只是面前這條成長之路,正逐漸變得狹窄、崎嶇。
  • 【港漂感悟】關於差異,關於融合
    因為你可以在意粉和米飯之間隨意切換,牛油吐司麵包也是全天候在街轉角的茶餐廳裡隨叫隨到。也難怪很多人一提到香港,腦海中最先冒出來的詞就是中西交匯。沒錯,這裡什麼都存在,然而他們只是碰巧都在這片小小的土地上生活而已,各自利用著香港對於他們有利的那一面。如果自己不主動,沒有人要求你一定要講粵語,沒有人強迫你一定要接受蘭桂坊的酒吧文化。
  • 雖然害怕受攻擊但心中仍有香港夢,聽「港漂」講述不安與期盼
    曾經,「東方之珠」是許多「港漂」追逐的目標,但在經歷近期的亂局後,他們中的一些人悄悄改變著計劃。《環球時報》記者近日與多名「港漂」交流,聽他們講述在香港當前政治社會氛圍下各自的憂慮、迷惘,以及心中不願放棄的希望。
  • 從香港到臺灣的臺漂周華健,從臺灣到香港的港漂任賢齊
    【港漂任賢齊,臺漂周華健】2018各大衛視跨年演唱會,連央視也加入戰團,然後各有勝負。看到周華健唱了幾首歌,聲音還是那麼醇厚感性,活力四射,不過也能看到身形已發福,細細一算,華健大哥58了。然而,周華健是個地道的香港人,他在臺灣讀大學,然後就一直在臺灣發展,還在臺灣結婚生子,以致很多人以為他是臺灣人,其實他是臺漂,並且是現在最著名的一位臺漂。 【周華健】1960年生於香港西營盤(周記米店),畢業於臺灣大學。
  • 「港漂」青年:人生驛站的去與留
    香港保險業競爭激烈,她通常晚上8點多才離開。  她們都是內地來港的「港漂」,一同面臨著去留選擇的「七年之癢」。  根據香港入境條例,居住於香港連續7年或以上的中國公民就有資格成為永久居民,「港漂」們戲稱為「七年之癢」。特區政府統計處的數據顯示,2016年,內地來港定居未足7年人士有約16.6萬人。  哪裡更有上升空間,內地還是香港?
  • 【發現不一樣的香港】從「港漂」到新香港人 理工男變身CEO
    【發現不一樣的香港】從「港漂」到新香港人 理工男變身CEO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7年06月19日 17:19 A-A+ 香港回歸20年間,越來越多的內地青年人成為了「港漂」,也有一部分香港青年開啟「北漂」生活。  根據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數據,自從2010-2011年度開始,內地學生赴港留學的人數呈現井噴式爆發,截至2014-2015年度,內地赴港學生人數達到11610人,即過去5年內每年都有約577個學生從內地到香港讀書。
  • 港漂:口罩背後的生活真相?
    正如上文所分析,儘管港漂密集扎堆的金融業和服務業尚未爆發大規模裁員潮,但誰也不肯定這種情況不會出現。如果夫婦一方辭職在家帶小孩,萬一另一方的公司出現重大變故,則整個家庭將會陷入財務困境。 在內地,家長開始給小孩報名網校學習。在香港,讓小孩上網課是一個現實的選項嗎?事實上,這曾是不少港漂群家長的想法。
  • 港漂三年,「你為什麼還沒走?」-虎嗅網
    「散水餅」是屬於香港職場不成文的規定,遞信辭職的同事會在最後一個工作日派發餅乾、糖果之類的「散水餅」給同事,一則正式宣布離職的消息,二則好聚好散,江湖再見亦不尷尬。這次同天last day的,是一年前差不多同一批招進來的兩位應屆生,他倆和黎默一樣,都是「港漂一族」。
  • 山東小夥從「港漂」變身CEO 每周往返內地和香港
    香港回歸20年間,越來越多的內地青年人成為了「港漂」,也有一部分香港青年開啟「北漂」生活。  根據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數據,自從2010-2011年度開始,內地學生赴港留學的人數呈現井噴式爆發,截至2014-2015年度,內地赴港學生人數達到11610人,即過去5年內每年都有約577個學生從內地到香港讀書。
  • 港漂家宿舍常見問題
    港漂家簡介港漂家為全港最大的內地生組織,亦會提供宿舍,
  • 聽說香港立法會要選舉,港漂的我該選誰?
    香港至今有港漂30多萬人,能投票的怎麼說也有好幾萬,這香港的未來我們也有力貢獻一份!  既然與港漂息息相關,我們還能通過選票發揮自己的小小作用,那圈君就得好好分析,看參選議員們是不是真的都合格!參選議員鄭泳舜 我們港漂在香港需要的正是一個穩定、平等的生活環境,我們關注經濟、關注科技、關注教育、關注香港未來能否更好,關注港漂能否在這片土地上實現個人和社會價值
  • 港漂家宿舍簡介及常見問題
    港漂家簡介港漂家為全港最大的內地生組織,亦會提供宿舍,
  • 香江漫話:「港漂」非浮萍 心安即是家
    中新社5月12日電 題:香江漫話:「港漂」非浮萍 心安即是家  中新社記者 盧哲  「職場菜鳥,港漂一枚。」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的文旭在自己的微博介紹裡寫道。不知何時,一群從內地來、在港讀書工作的年輕人開始給自己貼上標籤,在網絡共享「漂泊香港」的生活。  「這個詞演化自『北漂』,指年輕人到大城市去追求夢想。
  • 報告顯示:九成「港漂」盼內地機構赴港辦學
    不過在已回歸23年的香港,仍然沒有一間內地中小學在香港辦學,廣大內地「港漂」希望可在香港引入與自身教育理念和目標更為契合的辦學機構的願望仍難實現。鑑於此,中國絲路智谷研究院和「港漂」最大網上社區「港漂圈」12日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九成受訪者願意讓子女入讀內地機構在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