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之父沃森被剝奪榮譽頭銜,家人朋友稱其不是種族歧視主義者-虎嗅網

2021-01-07 虎嗅APP



2019年伊始,現已90歲的詹姆斯•沃森因為在一部名為《美國大師:解碼沃森》的紀錄片中發表了有關「種族基因歧視」的言論,而徹底惹惱冷泉港實驗室,被取消了所有榮譽頭銜。


事實上,這並不是詹姆斯•沃森第一次發表種族言論。


沃森聲稱黑白人智商不同是由基因導致


早在2007年,他在接受外媒採訪時就曾表示「對非洲的前景感到悲觀」,因為他認為「所有的社會政策都建立在『黑人與白人智力相當』的前提之上,但是科學研究卻證明這個前提不正確」。


言論一出,隨即就引發了巨大的爭議。詹姆斯•沃森被當即被解除冷泉港實驗室主席職位並退休。事後,他發表道歉表示:「對於所有從我的話中推斷非洲人在某種程度上基因不如白人的人們,我只能毫無保留地向他們道歉。」


而在2019年PBS最新播出的紀錄片《美國大師:解密沃森》中,詹姆斯•沃森又再次表示:在智商測試中,黑人和白人的平均值的確有所不同,而我認為這個不同正是基因導致的。這一紀錄片拍攝錄製於2018年夏天。



隨後1月11日,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發表了一則聲明,宣布撤銷詹姆斯•沃森的所有榮譽頭銜,包括名譽主任、名譽Oliver R. Grace教授和名譽理事。



冷泉港實驗室董事會主席瑪麗琳•西蒙斯和執行長布魯斯•斯提爾曼共同署名的聲明強調,詹姆斯•沃森的言論是應受到譴責、不受科學支持的,且絕不代表冷泉港實驗室、實驗室董事會、教員、學生的觀點。


冷泉港實驗室承認並感謝沃森博士在學術上做出的重大貢獻。但是,這一最新言論完全違背了他早前的道歉,也違背了實驗室的使命、價值觀和政策。


家人、朋友稱其不是種族歧視主義者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10月,詹姆斯•沃森遭遇車禍,目前仍未脫離醫療護理。所以,對於冷泉港實驗室的處理,詹姆斯•沃森目前無法給出回復。


據BBC報導,詹姆斯•沃森的兒子對這一事件表示:「這只是父親對基因命運的相對狹隘的解釋,並不意味著父親就是一個充滿偏見和歧視的人。他將實驗室視作生命,現在卻被認為是一個累贅。」


「我跟詹姆斯•沃森相處已有18年,他並不是一個種族歧視者。」冷泉港亞洲CEO季茂業博士在接受生物探索採訪時如此表示。他認為,在西方,這一事情遠比我們了解的棘手和複雜,冷泉港實驗室是不得不為之。


網友熱議


對於沃森「黑人白人的平均智商不同是由基因導致的」言論,也引起了網友的熱烈討論。


【反對派】


1)Trouble  」很危險的言論「


2)何許人也v」他有正兒八經的實驗數據早就拿出來了,而不是一直絮絮叨叨。可怕是面對這種並無實證的言論,有些人已經深信不疑。「


3)辛雨夫子」科學就意味必須嚴謹,無論多麼權威的人都應自律。「


4)江月白  」所謂種族歧視跟種族智商什麼的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完全是一種對另一種族的偏見與仇恨,最根本的還是這些被歧視的種族危害這些所謂優越種族的利益「


【支持派】


1)DannyJohn 」種族內智商還有高低呢,為什麼種族外就不能有智商高低?或者說所謂智商高低本來就是個騙人的概念。「


2)用戶kapx5xda1e」人類聽不懂天才的話,就剝奪天才說話的權利!這是多麼愚蠢可怕的事兒……「


3)winston330 」人類在法律上一概平等,其他的平等不能強求。「


【改良派】


1)xubxub 」你就說基因即可,反對的人就不多了「


2)秀兒的爸爸  」個人同意智商與基因有關,但和種族無關,種族基因應該是平等。必須強調的是,遺傳素質為人的身心發展提供了身體潛能,使人的發展成為可能。但是不能片面誇大遺傳的作用及遺傳對人的發展的作用,只有通過環境教育和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才能轉變為現實。「



相關焦點

  • 「DNA雙螺旋之父」詹姆斯·沃森被剝奪一切榮譽頭銜,聲稱「智商...
    這位在25歲時就與弗朗西斯·克裡克(Francis Crick)共同發現DNA雙螺旋結構的偉大科學家,卻在晚年時因涉種族言論屢屢受到抨擊。近日,沃森所在的冷泉港實驗室發表聲明,決定收回沃森的所有榮譽頭銜。
  • DNA之父屢屢禍從口出終跌落神壇
    但這位被譽為「DNA之父」的科學家卻因多次發表有關種族主義的不當言論最終跌落神壇,被曾任職的實驗室剝奪了榮譽頭銜。1月2日,在美國公共電視臺(PBS)播放的一部名為「美國大師:揭秘沃森(American Masters: Decoding Watson)」的紀錄片中,沃森對採訪者表示,導致白人和黑人在智商測試上有不同表現的主要原因是遺傳因子。
  • 90歲DNA之父沃森發表基因「歧視言論」,已被冷泉港實驗室「掃地...
    2019 年的第一個月,就有著名科學家捲入到爭議事件中,這位科學家就是大名鼎鼎的「DNA 之父」、諾獎得主沃森(James Watson)。 事情的起因是一部紀錄片。本月 PBS 製作的一部名為《解碼沃森》(Decoding Watson)的紀錄片中,沃森明確表示,基因會導致智商測試中黑人和白人之間的平均差異。
  • 女權主義者稱女人是世界的黑鬼被批種族歧視:白人女權主義者
    近日,因為美法官候選人提名的性侵指控過於簡短,華盛頓周四爆發了抗議活動,女權主義者兼女演員貝蒂米德勒(Bette Midler)為表立場,在網上發布了一篇相當荒謬的帖子,不但冒犯了黑人還將展露出嚴重的種族主義,雖然她後來將帖子刪除並道歉解釋了,但還是被稱為「世界上最愚蠢的白人女性」
  • 蘇亞雷斯自傳:被誤解 絕非種族歧視主義者
    2011年10月,利物浦與曼聯的比賽中,蘇亞雷斯因咒罵埃弗拉而遭到英足總禁賽8場,罰款4萬英鎊的嚴厲處罰,罪名是「種族歧視」。不過在自己即將出版的自傳中,烏拉圭人堅稱,他絕不是一個種族歧視者,他也向人們解釋了在與這場爭執中,他是如何使用「黑人」一詞的。   「我有沒有在2011年11月進行的利物浦與曼聯的比賽裡,和埃弗拉的爭吵中使用了西語的『negro』這個詞?是的。是不是西語中的這個詞和英語的具有同種意味?不,絕對不是。我是不是個種族主義者?不,絕對不是。」
  • 性/別化的種族歧視:後殖民女性主義的觀點(上)
    何謂「性/別化的種族歧視」所謂「性/別化的種族歧視」,概念主要來自Philomena Essed及Avtar Brah提出的「性別化的種族歧視(gendered racism)」。Martin Barker提出「新種族歧視(new racism)」的概念,認為舊式種族歧視主要基於生理差異,但新種族歧視則用更幽微的形式,以文化之名做為種族歧視的基礎,也就是「文化歧視(cultural racism)」。
  • 政治攻訐,種族歧視無解 「師公鬥法 病人吃虧」
    謝卓芳連日來,美國反種族歧視抗議活動持續舉行。當地時間8月29日,數千人走上威斯康星州基諾沙市街頭舉行和平示威,為日前遭警察槍擊受傷的非洲裔男子雅各布·布萊克呼喚公平和正義。川普上臺,曾公開為「白人至上主義」辯護,面對警察暴力與反種族歧視問題時,他反覆強調「法律與秩序」,明確站在執法一方,卻有意忽略白人至上主義者和右翼團體。「法律與秩序」是1968年尼克森競選總統時使用的口號,大選臨近,川普此舉意在向保守派支持者展示其強硬治理姿態,迎合白人選民,為競選連任增加籌碼。
  • 中國人權研究會文章: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問題凸顯「美式人權...
    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安妮特·戈登說:「非洲裔還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公民。非洲裔尤其是年輕非洲裔被假定為罪犯,隔離在充分享有公民權的邊界之外。」  聯合國嚴重關切美國執法司法領域的種族歧視問題。報告重點批評了警察暴力以及刑事司法系統中的種族歧視行為,而這些行為大多被免予刑事處罰。「警察槍殺非洲裔及其帶來的心理創傷使人聯想起過去私刑處死的種族恐怖主義行為。對國家暴力行為免予刑罰已經造成了當前的人權危機,必須作為緊急事項予以處理。」報告稱,警察對手無寸鐵的非洲裔的殺戮,只是司法體系中普遍存在的種族偏見的冰山一角。
  • 美國一百貨公司涉種族歧視:別把東西賣給中國人
    報導稱,梅西百貨經理曾說過,「別把東西賣給中國人」,經理還曾質問銷售人員「為什麼要賣東西給這些人?」但梅西百貨方面則聲稱,這樣的指控毫無根據。據悉,梅西百貨並非首次因歧視行為被起訴,該公司2014年被指非法禁錮非洲裔顧客,紐約州總檢察長最終裁定其支付65萬美元的賠款。據悉,事件起因是非洲裔購物者在梅西百貨購買昂貴的物品後被扣留。
  • 為何總有人試圖證明不同種族間存在平均智力差異
    證明一些人天然地比另一些人更不聰明,證明那些數百年來一直被剝削、被壓迫、始終處於系統性的歧視政策包圍之中的人,今天的弱勢地位不是由於剝削、壓迫和歧視導致的,而是因為他們生來就在智力上低人一等,缺少適應社會的能力,一直都是一個非常「誘人」的想法。實際上,這一「種族與智力之辯」貫穿了20世紀美國的歷史,並且,直到今天也在不斷迴響。
  • 性/別化的種族歧視:後殖民女性主義的觀點(下)
    以尊重同志為名的「性/別化的種族歧視」前面提到以「性別議題」為名的「性/別化的種族歧視」,而Patricia Hill Collins則更進一步對美國種族歧視與異性戀主義(heterosexiam)的交織有精彩的分析。
  • 消除種族歧視:了解歷史上的人種歧視,提防其死灰復燃
    1859年德國人米拉指出印歐或印度日爾曼應該改稱為雅利安,因為入侵印度說善斯各裡特語的種族自稱為雅利安(Aryan),他們才是歐洲人、波斯人、印度人的祖先。「雅利安」開始變成「高貴」的代名詞。當時的學者認為這個種族由於一種無法壓抑的衝動,從原住地遷往西北歐洲。
  • 「榮譽白人」政策,南非種族隔離時的奇葩操作
    不過,該理論也不是一無是處,全世界的種族在外觀上確實有不小的區別,白人、黑人、東亞人確實一眼就能看出區別。也正是因此,之前很多國家都有過種族歧視行為,這其中南非的「種族政策」算是最臭名昭著的種族歧視行為之一。
  • 「種族歧視」是個框,黑人兄弟往裡裝
    但當她提到曾經被黑人歧視,被白人幫助的事情時,現場居然出現了噓聲,一位非洲裔女生甚至從人群中走出,試圖阻止她的發言。對於這些非洲裔學生來說,似乎只有黑人才配得上種族歧視,黑人是不能被歧視的,但黑人歧視他人是不能被指責的。
  • DNA之父沃森清華演講全文:直率回答了楊振寧兩個尖銳問題
    楊振寧向沃森提出的第一個問題便是:「1953年,你和克裡克發表了著名的論文,描繪了DNA雙螺旋結構。雙螺旋結構解釋了基因遺傳的機制。但是在文中你卻沒有明確地這麼說,這是因為你當時並沒有完全確信嗎?」時隔60多年,沃森回答說,不是的,他「從來沒有懷疑過」。楊振寧致辭。
  • 澳大利亞華裔連遭種族歧視攻擊,澳國立大學研究員:偏見一直都在
    【搜索下載中新社·華輿APP,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華輿訊 據澳洲網報導 疫情當前,澳洲華裔連遭種族歧視攻擊,這歧視背後的真相又是什麼呢?自疫情暴發以來,種族歧視事件的數量也大幅增長,包括澳洲在內,全世界都有針對亞洲人種族歧視事件的報導。墨爾本東部Knoxfield的永久居民、華僑傑克遜(Jackson)一家近日連續兩晚遭到與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的種族歧視攻擊。
  • 種族歧視凸顯美國政治價值觀危機
    這種情況還要持續多久、非洲裔美國人何時才不必擔憂在街頭被射殺、「我不能呼吸」這種錐心呼喊何時才能成為過往,歸根結底,是他們對一個種族優越於另一個種族的制度感到失望和憤怒。《華盛頓郵報》刊發文章表示,「抗議和憤怒在美國十幾個城市爆發,不僅是因為一個白人警察殺死了一名黑人,更是因為這一事件只是許多此類頻繁發生的非人性事件之一。它讓人想起許多非洲裔美國人被剝奪了生活的權利。
  • 新加坡:精英政治下的隱性歧視-虎嗅網
    持此觀點的人認為「如果不是為了配合政治正確的法律和政策,這些利益和機會本該由白人享有」,但白人在教育和職場環境中受「反向歧視」幾乎沒有實證數據支撐。2016年HuffPost/YouGov的一項調查發現,「反向種族主義」概念的傳播對於川普的任選也發揮了作用。
  • 央視熱評:剝奪榮譽博士學位對何君堯就是一種榮譽
    本著嚴謹的新聞報導原則,我們首先來看看在這所大學眼裡,何君堯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獲榮譽學位的人必須為該校學生、校友、社會樹立正面榜樣,但何君堯的操守引起愈來愈多關注,經調查後,決定剝奪其榮譽博士學位。」
  • 烏拉圭反嗆英足總:你才是種族歧視
    【環球時報記者 李佳寅 】「英足總的處罰才是種族歧視!」由於涉嫌在社交媒體上使用種族歧視的詞語「negrito(黑色,黑人)」,曼聯前鋒、烏拉圭球員卡瓦尼上周收到英足總的罰單——禁賽3場並罰款10萬英鎊。法新社5日稱,這一處罰引發烏拉圭球員協會不滿,後者4日發表聲明稱,絕對支持卡瓦尼,並要求英足總立即撤銷對卡瓦尼的處罰,恢復其名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