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診器能聽出很多病

2020-12-16 人民網甘肅頻道

原標題:聽診器能聽出很多病

無論你去內科還是外科,急診還是麻醉,都會看到醫生脖子上掛著一個聽診器。隨著心電圖、超聲、CT、磁共振等醫療設備在臨床廣泛應用,大家不禁疑問,「聽診器是否還有用」「它能聽些啥呢?」本報記者特邀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馬朋林,向您介紹聽診器的學問。

聽診器的由來

1816年9月的一天,法國巴黎內克爾總醫院醫生雷奈克正因一位胸悶、呼吸急促的貴族小姐而困擾。由於用手敲診或觸診無法起到作用,而把耳朵貼到其胸口做檢查又不被風俗允許,因而無法明確診斷。突然,他想到了兒童用木桿傳遞聲音的遊戲,於是用紙捲成圓筒放到病人的胸壁上,結果清晰地聽到了心臟運動的聲音。他據此確診了小姐的疾病,並對症進行了治療。雷奈克醫生回家後,馬上找人專門製作了一根長約30釐米的空心木管,為了便於攜帶,將木管從中截為兩段,刻上螺紋可以旋轉連接。因為這種聽診器有些像笛子,有人稱其為「醫生的笛子」,也有人叫做「聽筒」。此後,聽診器開始成為診斷胸部疾病的一種重要工具。雷奈克的聽診器經過後來人的不斷改進,逐漸演變成非常好用的雙耳聽診器,今天已普遍用於世界各地。

了解肺部和胸膜疾病

正常人只要呼吸就會發出聲音,臨床將其稱為呼吸音。馬朋林介紹,醫生通過在胸壁各個部位聽到的呼吸音變化可初步判斷肺部健康情況。

正常情況下,人每分鐘呼吸15次左右,呼吸氣流經過的各級支氣管管徑不一,所產生的呼吸音強弱特徵也不一樣。上肺部因靠近主支氣管,聽診可聽到吸氣時類似氣流通過剛性管道的特徵,因此稱之為「管性呼吸音」。氣流通過各級支氣管時呼吸音逐漸衰減,到肺底我們能聽到的是肺泡開放所發出柔和的聲音,即「肺泡呼吸音」。如果呼吸音減弱或消失,可能是呼吸活動受限、阻塞性肺氣腫、氣胸、胸腔積液等;如果某個局部呼吸音增強,提示該區域聲音傳導性增強,可能存在肺實變現象(含水量最多);如果呼氣時呼吸音延長,可能是因為下呼吸道部分阻塞、痙攣或狹窄,比如支氣管炎、哮喘等;如果呼吸音斷續,可能是肺炎、肺結核等;如果呼吸音粗糙,有可能是因為支氣管黏膜輕度水腫或者炎症浸潤,一般為支氣管炎或肺部炎症早期。此外,肺部還可能發出其他聲音:如吸氣時會產生類似水泡破裂的聲音,我們稱之為溼囉音,可能是因為氣道內有較多的黏液、痰液、血液、滲出物等;如果在吸氣或呼氣時,會發出類似哨子或打鼾的聲音,被稱作幹囉音,這可能是因為氣管、支氣管、細支氣管狹窄或者部分阻塞造成;如果胸膜有炎症、滲出,還可以通過聽診器聽到有胸膜摩擦音。

對心臟疾病的提示

心臟聽診的內容主要包括心率、心律、心音等方面。心率就是每分鐘心跳的次數。心律是指心臟跳動的節律是否整齊,心律不齊就是指心臟跳得一會兒快一會兒慢。通過心律可以發現心臟早搏、房顫等問題。心音是指由心肌收縮、心臟瓣膜關閉和血液撞擊心室壁、大動脈壁等引起振動所產生的聲音。如果聽正常人的心跳會聽到「咚噠咚噠」有節奏的聲響,而前面的「咚」就是收縮期的第一心音,「噠」就是舒張期的第二心音。無論是第一還是第二心音,醫生用聽診器感覺到的都是一次振動,而當心臟有病變時,就會感覺到心音發生強度、性質、頻率的改變。心臟雜音常常提示血流加速、心臟瓣膜口狹窄、瓣膜關閉不全、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心臟乳頭肌腱索斷裂等心臟結構異常。這就好比老房子年久失修,狂風暴雨讓房頂發出「咯吱咯吱」、使窗框發出 「譁啦譁啦」的雜音。

腹部和周圍血管探測器

腸蠕動時,腸管內的氣體和液體隨之流動,產生一種「咕嚕咕嚕」類似水冒泡的聲音,稱為腸鳴音(正常2~5次/分鐘)。它是聽診器在腹部主要聽的聲音。急性胃腸炎時,腸鳴音比較活躍;機械性腸梗阻情況下,腸鳴音響亮亢進;腹膜炎、老年性便秘、低血鉀等情況下,腸鳴音會減弱甚至消失(聽診至少5分鐘停不到腸鳴音)。

聽診器可以聽到周圍血管血流通過狹窄處時所發出的「吹風樣」聲音,稱之為「血管雜音」。例如:頸部大血管聽到雜音,提示頸動脈或椎動脈狹窄;甲亢患者在甲狀腺側葉可聽到連續雜音;腎動脈狹窄時,在上腹部或腰背部聽到收縮期雜音。

馬朋林表示,聽診器是臨床醫生的重要「武器」,它是連接醫生大腦與患者病變機體間的信息傳輸線,關鍵時刻稱為「生命線」也不為過。

(責編:王彤、邵蘭)

相關焦點

  • 除了心跳,聽診器還能幫你「聽」出這些病
    無論是在內科還是外科,急診還是麻醉,只要是去醫院看過病的人,都會注意到醫生脖子上總掛著一個聽診器。 心電圖、超聲、CT、磁共振……讓人眼花繚亂的醫療設備在臨床廣泛應用,你可能會有疑惑:聽診器是否還有用?它到底能聽到些啥?
  • 醫生用聽診器在你身上聽什麼?能聽出哪些病?
    但在許多情況下,視觸叩聽依然是初步判斷疾病的好辦法,通過必要的查體,我們可以大致的判斷疾病的種類,從而能有針對性的開具檢查,減少患者的經濟負擔。 那麼醫生究竟在你身上聽什麼?能聽出什麼病? 1、呼吸音。
  • 聽診器能聽到胎心嗎 孕期如何聽胎心音
    對於孕產科醫生而言通過聽診器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寶寶的發育情況,可以知道寶寶的以及動搏動是怎麼樣的,可以說胎動就直接預示著寶寶的發育情況。胎兒睡著的,醒著的活動的時候其胎心的跳動頻率也都是不一樣的。有人形容說聽胎心音是一件很神奇的事就好像你把鬧鐘放在枕頭下然後發出來的聲音讓人陶醉。
  • 孕期如何聽胎心音 聽診器能聽到胎心嗎
    對於孕產科醫生而言通過聽診器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寶寶的發育情況,可以知道寶寶的以及動搏動是怎麼樣的,可以說胎動就直接預示著寶寶的發育情況。胎兒睡著的,醒著的活動的時候其胎心的跳動頻率也都是不一樣的。有人形容說聽胎心音是一件很神奇的事就好像你把鬧鐘放在枕頭下然後發出來的聲音讓人陶醉。
  • 數字聽診器:心音從「可聽」到「可視」的數位化升級
    據《2014年中國心血管病報告》顯示,目前我國有心血管病患者2.9億,其中高血壓患者2.7億,卒中患者至少700萬,心肌梗死患者250萬,心力衰竭患者450萬,肺心病患者500萬,風溼性心臟病患者250萬,先天性心臟病患者200萬。每5個成人中就有1人患心血管病。在所有疾病中,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
  • 醫生為何用聽診器聽腿?
    □紫金山/金陵晚報記者餘夢迪大家應該知道,醫生一般會用聽診器來進行心臟聽診、呼吸系統聽診、腸鳴音聽診等。而你見過醫生用聽診器聽腳、聽腿嗎?為何要用聽診器聽腿?據解放軍第454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王愛萍介紹,平時要通過「視觸叩聽」的方法認認真真去查體,查體中牽涉到血管問題時則主要是視、觸、聽三方面。視:看皮膚是否有蒼白、暗紅、毛髮脫落等情況。觸:很多時候動脈搏動是摸不到的。
  • 醫生的聽診器有什麼用?聽診器看似不起眼,卻內含大學問
    小的時候去看病,醫生總會將聽診器的一端貼在我們的心臟位置、胸前等等,通過聽聲音來判斷身體出現的問題。小時候對醫生脖子上掛的聽診器總是感覺很好奇,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擺設,但是不知道究竟有哪些功效。為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現在很多的玩具商也製作了很多種孩子們喜歡的聽診器玩具,將其貼在心口,能夠清晰地聽到心臟跳動的聲音。那麼醫生為什麼總是將聽診器掛在脖子上呢?
  • 為什麼現在很少看見醫生用聽診器了?不用聽診器醫生咋聽診?
    聽診器我們大家都不陌生,我們在去醫院的時候會看到很多的醫生會把聽診器掛在脖子上,小的時候會感覺醫生把聽診器掛在脖子上非常的帥氣。在很多人心中,提到醫生腦海中就會浮現出穿白大褂,打著聽診器的形象。但是近年來我們可能會發現,感覺很少見到醫生用聽診器了,難道聽診器被淘汰了?
  • 上海AI聽診器,「雲聽」偏遠地區兒童先天心臟病
    白大褂,聽診器,一向都是醫生的標配。但在人工智慧的加持下,聽診器這種我們司空見慣的「老」技術,不僅提高臨床診斷的效率,也能「雲聽」偏遠地區兒童的重大出生缺陷疾病-先天性心臟病。澎湃新聞記者7月7日走訪該場景背後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看到這款軟硬體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數字智能聽診器——雲聽設備在臨床輔助診治中的真實應用。呼吸內科病房內,雲聽系統在一位肺炎患兒背後的4個拾音點分別採集9秒鐘,隨後將共36秒的聽診數據上傳雲端,自動分析,給出評分。
  • 聽診器智能化,看病也能遠程操作了
    其實,不只是中國,世界上很多國家也同樣存在類似的問題。為此,美國加州的一間創業公司Eko Devices特地研發了一款醫療設備,希望能對醫療事業有所幫助。因此該公司推出了一款名叫Eko Core的智能聽診設備,旨在將傳統的聽診器智能化。Eko Core並非要取代傳統的聽診器,它只是一個小型適配器,可安裝在任何一個聽診器的耳塞與胸件之間,將一個普通的聽診器轉換成智能電子聽診器。提高準確性
  • 用聽診器聽出了大病
    每逢暑假回農村老家,我總是帶著聽診器,逮著個鄰居就給聽聽心肺、摸摸肝脾、叩叩肚子。被我檢查的人多半是兒時的夥伴,很多時候我照貓畫虎地「查體」之後,並不能對他們的「不舒服」說出個子醜寅卯。然而有一次,記得是在大三的暑假,我卻用我的聽診器聽出了大病。他是我小學同學,初中畢業後在家務農,一身好勞力,挑兩百多斤的農家肥上坡下坎如履平地。半年前開始出現下肢浮腫,甚至爬個十幾米高的陡坡都心慌。
  • 聽診器中的巴郎
    聽診器是作為一名兒科醫生必備的工具,通過它你可以對疾病進行診斷,了解孩子們的疾苦。「巴郎」在維語中是「小孩」的意思,入鄉隨俗,我也跟著學點,現學現賣跟大家普及一下。巴郎和聽診器在新疆工作中,之於我就是衣食父母。  從醫十餘年,聽診器伴隨我度過了幾千個日日夜夜,聽過的孩子千千萬,雖然冰冷,但我聽到的都是火熱的心。
  • 用好日常把脈「聽診器」
    原標題:用好日常把脈「聽診器」 判斷一個幹部是否「帶病」,既要加強任前集中考察,更要注重平時常態了解。日前印發的《關於防止幹部「帶病提拔」的意見》,把深化日常了解、注重分析研判作為基礎性工作,意在把功夫下在平時,用好把脈問病「聽診器」,實時摸清幹部的「健康」狀況,著力把「帶病」幹部擋在門外。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 聽診器行業定義及分類
    聽診器行業定義是指內外婦兒醫師最常用的診斷用具,是醫師的標誌,現代醫學即始於聽診器的發明。   聽診器的品種: 聽診器類型目前有單用聽診器、雙用聽診器、三用聽診器、立式聽診器、多用聽診器以及最新出現的電子聽診器;顏色也有多種顏色可選。一般由聽頭的不同組合分成多種類型。
  • 什麼是耳機的聽診器效應,我們該如何克服它?
    而在耳機當中這種現象其實也比較常見,令很多玩家十分苦惱。而對於入耳式耳機來講,因為跟耳道結合更緊密,線材更加硬一些,因此聽診器效應更為突出。什麼是耳機的聽診器效應百度百科給出的科學解釋:聽診器效應是由於耳塞線或者單元處受外界碰撞或者空氣摩擦,會產生的振動,通過耳塞線直接傳遞到耳道內而產生的噪聲,因為類似醫生戴著聽診器聽到聲音而得名
  • 聽診器的進化:遠程傳輸心跳聲,讓專家進行二次確診
    但是在美國看一次這種病需要等待好幾個月的時間才能輪到我。所以,在那段等待期間,這個病對我個人和家庭都造成了很大困擾。當我最終去看了心臟學專家後,專家很快就告訴我,這個心雜音對我不會有影響,因為你現在還小,等你長大之後瓣膜也就長大了。」那麼到了今天情況又會如何呢?醫生可以先使用Eko Device的智能聽診器聽心跳,之後只需要幾秒鐘就可以將錄音發送給專家。
  •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小小「聽診器」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小小「聽診器」   一、活動題目   小小「聽診器」   二、活動目標
  • 一根聽診器可以「聽」出新冠肺炎
    而內科疾病的檢查和診斷離不開「聽診器」。人體的心臟、肺臟等重要臟器在生理和病理狀態下會發出不同的「聲音」,而視觸叩聽診之一的聽診,是一項重要的診斷方法,特別是呼吸系統的疾病診治,聽診檢查極為重要,且操作簡單、無創、快速和實時。    為此,2020年4月1日~5日,曾和松教授課題組開始設計並開展了此項研究,即通過記錄新冠肺炎患者的心肺音並對其進行智能診斷的深度學習方法。
  • 乾貨|6個小妙招輕鬆解決耳機聽診器效應
    本來聽的正嗨,突然出現一陣不和諧的噪聲,聲音雖不大,但也夠掃興!這時,你可能會想,耳機是不是壞了啊?實際上,這種噪音其實只是耳機常見的一種現象 — 聽診器效應。很簡單,通常好的線材,比較硬,能更好地保護裡面的銅線芯。線材對音質影響比較大,換線可能會讓音質變差,如果只是為了減少聽診器效應而換線,實在得不償失。聽診器效應主要原因是耳機與衣服的摩擦,而我們又不可能在聽歌時一動不動。摩擦必然會有的,所以我們只能想辦法,通過減少摩擦,來緩解聽診器效應。
  • 吉林白城:護士巧用聽診器,指導老人用藥,網友:太有才了
    老人因為年老耳背,聽不明白護士小姐姐的用藥囑咐,於是護士就拿了個聽診器,把它反轉過來,繼續耐心的交代著。事情的經過是這樣子的。據媒體報導,近日,吉林白城一家醫院的護士們發現了聽診器的另一「妙用」。視頻中,可以看到,老人感冒來醫院檢查後,醫生給他開了點藥,但是因為年老耳背,一直都沒有聽明白怎麼吃藥的問題。於是護士就想了個辦法,她把醫院的聽診器拿來,反轉後給老人家戴上,然後對著聽診器的正面,細細地給老人交代吃藥時間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