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金陵晚報記者餘夢迪
大家應該知道,醫生一般會用聽診器來進行心臟聽診、呼吸系統聽診、腸鳴音聽診等。而你見過醫生用聽診器聽腳、聽腿嗎?
為何要用聽診器聽腿?
據解放軍第454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王愛萍介紹,平時要通過「視觸叩聽」的方法認認真真去查體,查體中牽涉到血管問題時則主要是視、觸、聽三方面。視:看皮膚是否有蒼白、暗紅、毛髮脫落等情況。觸:很多時候動脈搏動是摸不到的。聽:一些醫生不注意聽診,實際上聽診器也是放大器,在血管的聽診方面敏感性高達93.5%,所以很多指南,包括2017年5月的IDF指南也推薦醫生應該用聽診器去聽下肢血管的動脈搏動。
聽診時要注意哪些方面?
王愛萍說:「聽診時注意聽聲音的強度,有很多缺血改變的患者可能就沒有聲音,比如一個人股動脈搏動聽到,膕動脈搏動聽不到,那麼這個患者的動脈閉塞可能就在股動脈和膕動脈之間。還有就是聽聲音的質量,一個不缺血的正常的腳,隨著心臟的跳動他的血管聲音非常清脆且沒有雜音。如果是一個相對有閉塞,那麼他的血管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雜音,同時如果存在動脈硬化,還可以聽到相對較強的聲音和一些金屬音。」
每個醫生都有聽診器,敏感度這麼高的一個輔助措施很便捷地就可以完成,而且沒有任何附加費用。因此這個檢查,很適合門診初篩、沒有超聲都卜勒、CTA等檢查設施的基層醫院的醫生對患者進行檢查。
患者可以用它進行自查嗎?
王愛萍表示,這是可以的。主要是聽音量、音質、變化這三個方面。患者或家屬可以用聽診器聽股動脈、膕窩(膝蓋後面凹陷部位),腳背,腳內側(踝關節內側)幾個位置。如果有聲音就不用太害怕,如果原來有聲音,突然某一天消失了或變弱、出現雜音,再合併某些肢體疼痛、或者感覺不適,就應及時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