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規則意識,讀讀這些繪本(上)

2020-08-27 童書育兒法創始人苗苗

大家好,我們又如期見面了,在今天的這個課程裡面,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關於孩子不遵守規則、缺乏規則意識,這方面應該看什麼繪本有幫助。其實這個主題,應該是點餐模式選定的,因為在童書育兒法的微信群中,很多家長問我說,我們家孩子特別希望幫他從小樹立一個規則意識,那有沒有這方面的繪本?所以我們這次就按照點餐模式,跟大家分享這個話題,實際上這個話題,真的是非常重要,我覺得家長會選這個主題,也是注意孩子的這樣的一個從小的習慣養成問題。

為什麼說規則跟習慣又有關聯呢?因為很多規則,這種從小的養成,等孩子到了一定年齡階段,就像孔子說的,少若成天性,習慣成自然。那麼這種規則意識,從孩子一歲多開始給他去分享去講解,那我們會想說,一歲多的孩子,他能理解我們跟他說的一些規則嗎?其實這也是我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一些問題,就是孩子不遵守規則,它往往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想讓孩子理解規則,同時在內心的尊重規則,有一個對規則的主動意識,看什麼繪本?再有,我們怎麼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呢?

那當然不是很抽象的去講,我們會結合一些場景跟孩子說,這個不可以,比如說孩子去動插座兒,動火,這時候我們就會跟他說不可以。有一本繪本,可能很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和孩子一起讀過,就是非常有名的《大衛不可以》,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幫小寶寶去樹立規則意識的繪本。

三到六歲,像很多心理學理論提出,這個年齡階段是水泥期。為什麼說是水泥期呢?就是孩子各方面的習慣,各方面的是非觀念都在養成的一個塑造的階段,有很強的可塑造性,那麼,在這樣的一個時間裡面,對孩子進行規則意識的培養,利用好這個潮溼的水泥期,那麼孩子85%的性格想法行為方式都會有一個非常好的形成,所以是一個關鍵期。

我們也會看到,現在有一些新聞的主角兒,就是一些釋放天性的熊孩子,這些熊孩子看起來特別淘氣的,這個背後我們發現在這些孩子的世界裡面缺什麼呢?就缺這種規則意識,比如說在火鍋店裡,如果孩子走來走去的,打鬧玩兒,其實挺危險的。就有一個新聞報導說,一個小朋友,就在火鍋店的走道兒不遵守規則,結果撞上了服務員,把服務員給燙傷了,自己也燙傷了。

還有一個新聞說,一個爸爸帶著孩子去4S店買車,這熊孩子就趁爸爸不注意用手裡面兒的玩具,不自覺的把4S店的好幾輛奧迪車都給劃上了一條一條的道子,面臨一個很巨大的金額的賠償。所以這些都使我們意識到,如果我們在家裡面沒有幫孩子養成規則意識,那他出去以後,他就不光是一個讓自己頭疼的熊孩子了,還可能是一個讓社會讓別人頭疼的熊孩子,那這個時候就是我們不管也會有人要替我們管了,所以我們還是得先管。那孩子缺乏規則意識,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我們知道這些原因,就好對症下藥,當然了,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藥到病除,但是它能起到一個什麼作用呢?就是讓孩子防患於未然,能夠逐漸的去改善,那麼我們來看就孩子缺乏規則意識,一般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首先,因為孩子的規則意識是比較淡薄的,因為很多的規則紀律,到了幼兒園,到了小學階段呢,才被強調,那規則意識的早期養成,真的是家長的事兒,是家庭教育的事兒。特別是,小孩子天性特別的好奇,喜歡動動這兒,動動那兒啊,忍不住跑來跑去的,做起事兒通常也不會考慮後果,當然啦,孩子的這種道德想像力,如果不經過成人的引導,他確實沒有辦法想像出來,我小小的行為會闖多大的一個禍,所以他的規則意識是很淡薄的。那規則意識就需要早期的家庭教育,去給他夯實。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呢,有的時候,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了一定的規則意識,但是自控力還是比較差的。從兒童發展心理學角度來說,孩子的堅持性,自控力,都在一種初級階段,這個時候,就算是他有一定的規則意識,爸爸媽媽跟我說的道理我都懂,比如說爸媽跟我說了,你不能隨地亂扔垃圾,這事兒我是明白,但有的時候,我就是不小心隨手扔了,我覺得現在扔挺方便的,也不會闖多大禍,所以自控力差就決定了孩子,有的時候不遵守規則,沒有辦法很好的去控制自己的言行。

那麼第三點呢,就是孩子們的個性是不一樣的,尤其到了逆反期,家長越是苦口婆心的勸,樹立各種條條框框,說這個也不行,那個也不能幹,說的太多了,導致孩子心裡就會產生一些超限反應,就是你越說我越煩,然後你說的這些,孩子就都置若罔聞,左耳的進右耳朵出,甚至家長越說這件事兒孩子越嬉皮笑臉的非要做這件事兒,你拿我就沒轍,還以此為樂,所以有的時候,孩子在跟家長做一些逆反行為,導致他們不守規則。

當然呢,除此之外,每個孩子的個體氣質,性格,性別,在其中也會起到一些影響,比如說男孩兒女孩兒不一樣;個性的活動水平高的孩子,可能闖禍或者不遵守規則的行為更多一些,什麼是活動水平高啊?就是精力特別的旺盛。這樣的小朋友,就會出現違反規則的情況比較多。

那這時候誰可以幫我們呢?繪本裡面的故事!為什麼藉助繪本裡面的故事呢?一方面,是因為規則是挺多的,但是對於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有哪些規則是必須養成的啊?這方面,其實屬於家庭教育專業的內容,有的時候難免那掛一漏萬。但是繪本可以幫助我們,因為不同的繪本主題,針對的是某一條規則,這樣孩子看了這一本繪本,就了解了一個規則。教育的內容知道了,看到了,這樣就可以防止我們每天羅裡吧嗦一大堆翻來覆去,但其實都是一條規則。

這是一個作用,另外一個作用就是由繪本來給孩子講規則,孩子接受起來比較容易,因為繪本是一個故事,而且這個故事講解起來的時候又結合了場景,結合了一個主人公角色,孩子就會覺得好像不是專門針對自己的,那他的這個逆反心理就不會一下子被點燃。有的時候,在孩子違反規則的時候,直接給他指出來,容易負強化,就是你越說我,我越幹。那你用繪本,在孩子沒有違反規則的時候就跟孩子讀這樣的書,就不容易形成負強化。他沒幹這些事兒的時候,看了這本兒書,他看了這個故事,心情愉快,不覺得一定是針對他。他看完之後,會有一點反思,這點反思就是帶著繪本給他帶來的,這種故事很快樂很幽默的,在這樣的情緒下的反思效果往往會更好。

我們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幾個繪本,是針對不同的規則的養成,比如說,有針對不隨意打擾別人的的規則叫《恐龍怎麼去上學》,這個繪本的作者,號稱是美國當代的安徒生,他有一個系列就是恐龍的習慣養成系列,其中《恐龍怎麼去上學》特別適合要上學的孩子,不管是上幼兒園還是上小學,在這個裡面教會孩子遵守課堂秩序,不要課堂上隨意的去插話或者隨意的在課堂上做出一些影響別人聽講的舉動來。我知道在很多小學裡面,有一些小朋友在課堂上被老師批,往往就是因為插話。這種情況你說好不好呢?當然我們說課堂的自由,課堂教學應該是一個自由生成的過程,孩子有問題的時候是可以提問的,但是有的孩子搶老師的話,老師設計好的啟發式教學就沒法進行了。這種情況下,對孩子來說,是釋放天性,並且呢,能夠把自己腦子裡的話勇敢表達出來,但同時,造成了對老師和其他同學權利的侵犯。看完這個繪本,孩子會意識到這個問題的。


未完待續,其他內容請參看《樹立規則意識,讀讀這些繪本(中)》、《樹立規則意識,讀讀這些繪本(下)》


寒門和貴子之間只差一個懂童書的好媽媽,

我們希望通過「童書育兒法」的推廣和實踐,

實現「打破階級固化,填平教育鴻溝、美育未來人生」的目標。


如果喜歡,可以關注我或給我一個贊,有什麼想告訴我的可以在下方評論哦>>>>

相關焦點

  • 樹立規則意識,讀讀這些繪本(下)
    到這個時候,月亮通過他的負負責的規則意識,贏得了他的同學們的尊重,大家都說月亮,我們真的相信你了,你的家在哪裡?我們能不能去參觀呢?月亮還因此結交了很多的好朋友。所以我們看《月亮去上學》真的是幫助孩子養成規則意識的一個非常好的繪本,在這個裡面,對於一些規則意識差的孩子,就可以從中把規則差的原因給找到,而且從根兒上治。
  • 樹立規則意識,讀讀這些繪本(中)
    這也不行,其實這個都是幫孩子在樹立規則意識,因為有些孩子當這個小錯出現的時候,他就是不敢去承認。其實也要理解孩子,因為孩子社會經驗不豐富,他就覺得如果承認這個錯誤,老師家長會不會特別嚴厲的批評我,到時候我多害怕,我多難受啊。他經驗不足,他不知道,說謊推卸責任,挨的批評更大。所以,《遲到的理由》這個繪本,就教孩子不能去推卸責任,要實話實說。
  • 孩子的規則意識應該如何樹立?
    本我只遵循一個原則——享樂原則(pleasure principle),意為追求個體的生物性需求如食物的飽足與性慾的滿足,以及避免痛苦。弗洛伊德認為,享樂原則的影響最大化是在人的嬰幼兒時期,也是本我思想表現最突出的時候。 自我,指個人有意識的部分。它遵循現實原則,以合理的方式來滿足本我的要求。這裡,現實原則暫時中止了快樂原則。
  • 我們要樹立規則意識,從小事做起,維護社會秩序安全
    女童跟著家長在非斑馬線上橫穿馬路。孩子突然折返,被超速行駛的車輛撞飛,經過搶救無效死亡,這件事故經過交警部門認定,家長和汽車車主應該共同承擔責任,這件事情告訴我們要違反規則後將承擔一定的後果,其實我們要樹立規則意識。
  • 儘早給孩子樹立規則意識,是對孩子的愛而不是害
    我便告訴她關於考試的規則:考試是很嚴肅的,要在規定時間內做題;考試的時候只能帶身份證和準考證進去,在教室裡發現有人帶手機或其他東西都會被老師處罰的;考試時不能講話,每人一個位置;進考場的時候有考官拿著身份證核對,沒有問題才讓進
  • 孩子「自控力差」,家長幫孩子正確看清「自我」,樹立規則意識
    導讀:孩子「自控力差」,家長幫孩子正確看清「自我」,樹立規則意識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自控力差」,家長幫孩子正確看清「自我」,樹立規則意識!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愛犯熊,大多是因為沒有規則意識
    從上面三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熊孩子闖禍很多時候是因為沒有規則意識。作為家長,我們應及時正確教育和引導。▼ 孩子缺乏規則意識,原因是什麼?缺乏規則意識的孩子,說是一顆定時炸彈也不過分。一般來說,這些熊孩子缺乏規則意識,往往由於以下三個原因:1.規則意識淡薄孩子們天生沒有規則意識,如果他們也沒有得到良好的後天教育,那便成了熊孩子。由於天性中的好奇或興趣衝動,他們做起事來通常不會考慮後果,以至於常常闖禍。
  • 孩子沒有規則意識,容易在很多事情上吃虧,越早建立規則意識越好
    社會想要和諧的運行,必須要在規則之下,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要遵守規則才能更好的為人們服務,孩子最初是沒有規則意識的,他們橫衝直撞,碰壁之後才明白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家長如果能夠在教育的過程中越早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越能夠讓他們更好的適應這個世界。
  • 自由與規則結合是最好的教育(上)
    這樣,給孩子建立規則的過程把握得好,孩子的心靈和精神就不會受到束縛,反而能夠獲得成長。」  故事中的情況在幼兒園、生活中都是很經常發生,今天是剪刀歸放,明天可能是不可以打擾別人的行為規則。在這件事中我贊同園長的做法,家有家規,園有園規,班有班規,這些都是微觀的社會規則。
  • 談如何引導孩子喜歡上繪本閱讀(附300繪本全推薦)
    繪本的英文經常被翻譯為picture book(圖畫書),很多沒接觸過繪本或接觸繪本不多的家長,可能會覺得繪本不就是我們傳統上的那些有圖畫的故事書嘛。其實傳統圖畫書和繪本的距離,差不多等於中醫和西醫(現代醫學)的距離。簡單來說,現代繪本是從兒童心理學出發,從兒童視角出發,從兒童興趣出發,而傳統的圖畫書普遍在這點上做得並不太好,往往是大人視角,往往過於重視說教。
  •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讓我們樹立規則意識吧
    我們是學生,學習是我們的首要任務,學校的做法是避免我們花大部分時間用於沒有意義的事情上,所以學校的出發點是好的。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校為了我們的未來制定了不能帶手機進校園的規定,那麼規定是需要遵守的。但是十餘名學生因帶手機而違規,就應該受到懲罰,加之學校多次教育無效,可見這十名學生無視學校規定。
  • 用繪本培養孩子關愛他人的好品格(上)
    同學舉例說,大家一起出去野餐,坐公交車時,有一個同學當時手裡拿著特別多的東西,還要一隻手把礦泉水的瓶蓋兒打開,就很麻煩,很費勁,這時候,她女兒就看到了,上前默默的幫助把瓶蓋兒給打開,然後,還幫著給蓋上。其實在這些細微的小事中,體現出她女兒是一個能夠帶給別人關心溫暖,讓人體會到幸福感的人。這樣一個孩子的成長經歷,提醒我們,在家庭教育中重視培養孩子關心他人的好品格。
  • 近日,一場精彩的英文繪本讀讀樂活動在合肥市圖書館上演,繪本閱讀...
    近日,一場精彩的英文繪本讀讀樂活動在合肥市圖書館上演,繪本閱讀老師桃樂為小讀者們講述繪本故事《The Donkey in a Lion’s Skin》。當天,活動現場來了很多小讀者,桃樂老師親切地用英語和小朋友們打著招呼。
  • 孩子上幼兒園,父母要給他們樹立4個安全意識,呵護孩子安全成長
    孩子上幼兒園,父母要給他們樹立4個安全意識》育兒繪本。比如《不要跟陌生人走》,旨在提升孩子的防拐意識,讓孩子遠離不懷好意的陌生人;《不在馬路上打鬧》,就告訴孩子要注意交通安全的道理;為了迎合孩子的喜好,《幼兒園寶寶自我保護意識培養》育兒繪本採用了圖文並茂的模式,用有趣的小故事,給孩子講述簡單且深刻的安全道理,教會孩子自我保護的能力,養成自我保護的習慣。
  • 兒童性教育,不僅僅是讀讀繪本而已……
    事實上,性教育的範疇遠不止這些。性教育的領域如此龐大,今天我想談一談的是,幼兒階段(3歲至6歲),如何進行早期性教育。很多爸媽對孩子進行性教育,都會自然而然的想到繪本。利用好這些「巧合」,能使性教育事半功倍。比如,上中班的孩子表示長大後要和媽媽結婚,這就是一可以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的機會。你可能會發現之所以他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結婚」對他意味著可以常常在一起玩,他喜歡媽媽多陪陪自己。在這個談論中,大人會談到媽媽和爸爸結婚了,不能和孩子結婚。
  • 遵守規則的孩子,不容易長偏,父母從小要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規則就是家庭的家規、學校的行為規範、單位的規章制度、社會的法律。規則不單單是用來約束孩子行為的標準,還是引導孩子成長、前進、樹立學習目標的重要推力。那該怎麼引導,父母還需做好以下幾點(見圖7-1)。,在家父母就要培養孩子遵守規則,出門也要遵守外面的規則,這些約束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 共讀4年半 讀完1000本書的媽媽:0-6歲繪本應該這麼選(附書單)
    重點是講故事的聲音,讓寶寶對聲音感興趣,儘量多模仿不同的嗓音,在嬰幼兒期注意五感(眼看,耳聽,鼻聞,嘴嘗,皮膚觸感)的鍛鍊和發展刺激。除了兒歌繪本,還可以挑選能玩的繪本故事書。能動,能發聲音,有不同顏色和觸感的繪本為最佳(整個嬰幼兒期都適用)。父母在親子閱讀的時候面部表情豐富,聲音多樣化,也可使用相應的道具,如手指偶或者玩具,孩子會更投入。
  • 心理諮詢師告訴你:樹立孩子的「邊界意識」比你想像中的更重要
    文 | 小鴻兒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上周末,我在商場採購的時候遇到了一對母子。兒子大約八九歲的樣子,長得白白胖胖,一看就是很得寵的孩子。母子倆站在玩具櫃檯,為一輛價值上千元的遙控模型車起了爭執。媽媽不同意購買,因為不實際,而且太貴了。
  • 繪本告訴你,2020高考作文怎麼寫(上)
    很多人說繪本裡面有關於高考作文的答案,那是不是我們就拿來去照搬呢?其實不盡然,不是說我們要去照搬繪本裡面的這些素材,或者寫作的風格兒,更多的時候,是繪本的故事是通過畫面來展現的,而且,繪本的作者來自於全世界不同的國度,不同的文化背景,這些可以打開我們的閱讀腦。
  • 規則意識的倫理底線
    法律是最重要、最常見的一種成文規則和顯規則,倫理道德則往往是不成文的顯規則。規則意識是指人們在特定的環境下遵守共同體或社會組織的各類規則(尤其是法律以外的規則)的意識。在公共領域,人們的規則意識不僅意味著要遵守法律、政策和官方倡導的意識形態等政治規則,還要遵守社會上流行的倫理道德。通常情況下,遵守規則往往是分享同一規則的人們所預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