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又如期見面了,在今天的這個課程裡面,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關於孩子不遵守規則、缺乏規則意識,這方面應該看什麼繪本有幫助。其實這個主題,應該是點餐模式選定的,因為在童書育兒法的微信群中,很多家長問我說,我們家孩子特別希望幫他從小樹立一個規則意識,那有沒有這方面的繪本?所以我們這次就按照點餐模式,跟大家分享這個話題,實際上這個話題,真的是非常重要,我覺得家長會選這個主題,也是注意孩子的這樣的一個從小的習慣養成問題。
為什麼說規則跟習慣又有關聯呢?因為很多規則,這種從小的養成,等孩子到了一定年齡階段,就像孔子說的,少若成天性,習慣成自然。那麼這種規則意識,從孩子一歲多開始給他去分享去講解,那我們會想說,一歲多的孩子,他能理解我們跟他說的一些規則嗎?其實這也是我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一些問題,就是孩子不遵守規則,它往往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想讓孩子理解規則,同時在內心的尊重規則,有一個對規則的主動意識,看什麼繪本?再有,我們怎麼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呢?
那當然不是很抽象的去講,我們會結合一些場景跟孩子說,這個不可以,比如說孩子去動插座兒,動火,這時候我們就會跟他說不可以。有一本繪本,可能很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和孩子一起讀過,就是非常有名的《大衛不可以》,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幫小寶寶去樹立規則意識的繪本。
三到六歲,像很多心理學理論提出,這個年齡階段是水泥期。為什麼說是水泥期呢?就是孩子各方面的習慣,各方面的是非觀念都在養成的一個塑造的階段,有很強的可塑造性,那麼,在這樣的一個時間裡面,對孩子進行規則意識的培養,利用好這個潮溼的水泥期,那麼孩子85%的性格想法行為方式都會有一個非常好的形成,所以是一個關鍵期。
我們也會看到,現在有一些新聞的主角兒,就是一些釋放天性的熊孩子,這些熊孩子看起來特別淘氣的,這個背後我們發現在這些孩子的世界裡面缺什麼呢?就缺這種規則意識,比如說在火鍋店裡,如果孩子走來走去的,打鬧玩兒,其實挺危險的。就有一個新聞報導說,一個小朋友,就在火鍋店的走道兒不遵守規則,結果撞上了服務員,把服務員給燙傷了,自己也燙傷了。
還有一個新聞說,一個爸爸帶著孩子去4S店買車,這熊孩子就趁爸爸不注意用手裡面兒的玩具,不自覺的把4S店的好幾輛奧迪車都給劃上了一條一條的道子,面臨一個很巨大的金額的賠償。所以這些都使我們意識到,如果我們在家裡面沒有幫孩子養成規則意識,那他出去以後,他就不光是一個讓自己頭疼的熊孩子了,還可能是一個讓社會讓別人頭疼的熊孩子,那這個時候就是我們不管也會有人要替我們管了,所以我們還是得先管。那孩子缺乏規則意識,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我們知道這些原因,就好對症下藥,當然了,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藥到病除,但是它能起到一個什麼作用呢?就是讓孩子防患於未然,能夠逐漸的去改善,那麼我們來看就孩子缺乏規則意識,一般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首先,因為孩子的規則意識是比較淡薄的,因為很多的規則紀律,到了幼兒園,到了小學階段呢,才被強調,那規則意識的早期養成,真的是家長的事兒,是家庭教育的事兒。特別是,小孩子天性特別的好奇,喜歡動動這兒,動動那兒啊,忍不住跑來跑去的,做起事兒通常也不會考慮後果,當然啦,孩子的這種道德想像力,如果不經過成人的引導,他確實沒有辦法想像出來,我小小的行為會闖多大的一個禍,所以他的規則意識是很淡薄的。那規則意識就需要早期的家庭教育,去給他夯實。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呢,有的時候,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了一定的規則意識,但是自控力還是比較差的。從兒童發展心理學角度來說,孩子的堅持性,自控力,都在一種初級階段,這個時候,就算是他有一定的規則意識,爸爸媽媽跟我說的道理我都懂,比如說爸媽跟我說了,你不能隨地亂扔垃圾,這事兒我是明白,但有的時候,我就是不小心隨手扔了,我覺得現在扔挺方便的,也不會闖多大禍,所以自控力差就決定了孩子,有的時候不遵守規則,沒有辦法很好的去控制自己的言行。
那麼第三點呢,就是孩子們的個性是不一樣的,尤其到了逆反期,家長越是苦口婆心的勸,樹立各種條條框框,說這個也不行,那個也不能幹,說的太多了,導致孩子心裡就會產生一些超限反應,就是你越說我越煩,然後你說的這些,孩子就都置若罔聞,左耳的進右耳朵出,甚至家長越說這件事兒孩子越嬉皮笑臉的非要做這件事兒,你拿我就沒轍,還以此為樂,所以有的時候,孩子在跟家長做一些逆反行為,導致他們不守規則。
當然呢,除此之外,每個孩子的個體氣質,性格,性別,在其中也會起到一些影響,比如說男孩兒女孩兒不一樣;個性的活動水平高的孩子,可能闖禍或者不遵守規則的行為更多一些,什麼是活動水平高啊?就是精力特別的旺盛。這樣的小朋友,就會出現違反規則的情況比較多。
那這時候誰可以幫我們呢?繪本裡面的故事!為什麼藉助繪本裡面的故事呢?一方面,是因為規則是挺多的,但是對於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有哪些規則是必須養成的啊?這方面,其實屬於家庭教育專業的內容,有的時候難免那掛一漏萬。但是繪本可以幫助我們,因為不同的繪本主題,針對的是某一條規則,這樣孩子看了這一本繪本,就了解了一個規則。教育的內容知道了,看到了,這樣就可以防止我們每天羅裡吧嗦一大堆翻來覆去,但其實都是一條規則。
這是一個作用,另外一個作用就是由繪本來給孩子講規則,孩子接受起來比較容易,因為繪本是一個故事,而且這個故事講解起來的時候又結合了場景,結合了一個主人公角色,孩子就會覺得好像不是專門針對自己的,那他的這個逆反心理就不會一下子被點燃。有的時候,在孩子違反規則的時候,直接給他指出來,容易負強化,就是你越說我,我越幹。那你用繪本,在孩子沒有違反規則的時候就跟孩子讀這樣的書,就不容易形成負強化。他沒幹這些事兒的時候,看了這本兒書,他看了這個故事,心情愉快,不覺得一定是針對他。他看完之後,會有一點反思,這點反思就是帶著繪本給他帶來的,這種故事很快樂很幽默的,在這樣的情緒下的反思效果往往會更好。
我們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幾個繪本,是針對不同的規則的養成,比如說,有針對不隨意打擾別人的的規則叫《恐龍怎麼去上學》,這個繪本的作者,號稱是美國當代的安徒生,他有一個系列就是恐龍的習慣養成系列,其中《恐龍怎麼去上學》特別適合要上學的孩子,不管是上幼兒園還是上小學,在這個裡面教會孩子遵守課堂秩序,不要課堂上隨意的去插話或者隨意的在課堂上做出一些影響別人聽講的舉動來。我知道在很多小學裡面,有一些小朋友在課堂上被老師批,往往就是因為插話。這種情況你說好不好呢?當然我們說課堂的自由,課堂教學應該是一個自由生成的過程,孩子有問題的時候是可以提問的,但是有的孩子搶老師的話,老師設計好的啟發式教學就沒法進行了。這種情況下,對孩子來說,是釋放天性,並且呢,能夠把自己腦子裡的話勇敢表達出來,但同時,造成了對老師和其他同學權利的侵犯。看完這個繪本,孩子會意識到這個問題的。
未完待續,其他內容請參看《樹立規則意識,讀讀這些繪本(中)》、《樹立規則意識,讀讀這些繪本(下)》
寒門和貴子之間只差一個懂童書的好媽媽,
我們希望通過「童書育兒法」的推廣和實踐,
實現「打破階級固化,填平教育鴻溝、美育未來人生」的目標。
如果喜歡,可以關注我或給我一個贊,有什麼想告訴我的可以在下方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