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搖搖車
小朋友在乘坐共享搖搖車 本版圖片由受訪者供圖
重慶商報-上遊財經首席記者 鄭三波
重慶商報訊 去年6月起,悟空單車、町町單車、小藍單車等相繼倒閉,即使巨頭摩拜和ofo也被用戶押金、無法盈利等問題纏身,運營舉步維艱。面對共享單車、汽車、充電寶等迎來的倒閉潮,重慶一家科技公司卻「不走平常路」,乘著共享經濟與物聯網高速發展的快車,進軍共享兒童娛樂設施——共享搖搖車。昨天,記者獲悉,這家科技公司以自主鋪設+地推外包+代理商共營等方式,來破解共享單車倒閉的「魔咒」,這招能實現嗎?看看記者的調查。
主城區3個月安裝300臺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江北區北城路阿克蘇藥店,2名安裝工人正在安裝一臺「喜洋洋」搖搖車,嶄新的搖搖車很快吸引了周邊的小朋友。「媽媽,我要坐搖搖車!」「媽媽,抱我坐搖搖車。」4名3歲左右的小朋友,迫不及待地要坐搖搖車。「小朋友,再等一會兒,等叔叔安裝調試好就可以坐了喲!」10多分鐘,三臺搖搖車安裝調試好。
「我們這個搖搖車不投幣,而是掃微信支付,每次只要1元。」一名安裝工人一邊教小朋友的母親掃微信,一邊教他們如何支付。記者在現場看到,手機掃微信支付後不到1分鐘,搖搖車就自動啟動,每次搖三分鐘。藥店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搖搖車都是公司投資安裝,負責運營和維修,而藥店只負責人看護搖搖車。「我們不出錢,不維修,不運營,還和他們分成,一舉兩得,同時搖搖車還能給藥店帶來人氣,藥店也歡迎。」肚肚樂公司負責人之一的羅浩宇說,他們以前安裝的搖搖車,是掃微信和投幣兩種方式,運行一段時間後,發現搖搖車的投幣器被撬開,硬幣被取走。「以後我們會採取掃微信和充值模式,充值用戶可享受8折優惠,這樣比投幣更安全。」
記者獲悉,去年9月才建立的肚肚樂公司,首期獲得了100萬元融資,在短短的3個月時間裡,已在主城區安裝了300臺搖搖車。
靠用戶充值大數據等盈利
一臺搖搖車上千元,如何盈利呢?
羅浩宇告訴記者,他們通過調研,發現一臺搖搖車冬季每臺日均消費頻次達到8~10次,夏季預計頻次在15~20次左右。「這樣數下來,5個月就可以搖回成本。」他說,之後的收入可以用於擴大經營。「到現在,我們安裝了300臺搖搖車,積累了15000用戶,產生6萬次訂單。」他說,2018年將安裝1萬臺搖搖車,2019年在全國完成10萬臺搖搖車安裝。2020年在全國完成100萬臺搖搖車安裝,形成年200億的流水和20億利潤的規模,提供5000個工作崗位,實現年近20億稅費,形成海量大數據。「可能搖搖車並不是很賺錢,但我們收取的用戶卻是海量的大數據,這是一批財富。」他說,通過用戶充值、廣告、大數據等盈利。之後也會有其他增值盈利模式,如教育、母嬰市場、兒童市場等等。目前,肚肚樂公司成立之初便獲得了方創資本的100萬種子輪融資,下一輪預計融資2000萬,主要用於設備研發、市場、運營等方面。
羅浩宇說,雖然搖搖車是一個小產業,但如果把零散的搖搖車整合起來,做成大數據,一個有型的網絡建立起來,從而推動母嬰市場、兒童市場的發展。
不收押金與代理商共營
羅浩宇和合作人李敏、於磊一起調研。羅浩宇介紹,與共享搖搖車類似的共享單車作為分享經濟的重要代表,曾引領了新一輪網際網路創新熱潮,同時也帶動了傳統自行車產業的服務化和智能化轉型,為助力我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新的範例。在國內共享單車投放量趨穩的背景下,國際市場持續發力,共享單車企業立足全球,投放量增長持續強勁。共享單車行業發展涵蓋了共享單車供給、需求、效益和環境等四方面。指數的構建基於共享單車平臺大數據深度挖掘分析,並綜合網際網路監測數據及部分市場公開數據。 「雖然悟空單車、町町單車、小藍單車等相繼倒閉,但我們和他們有很大的區別。」他介紹,悟空等單車倒閉的重要原因是收取押金,用押金不停購買單車,一旦資金鍊斷裂,倒閉是遲早的事,我們的共享搖搖車,不收押金,代理商只負責看護搖搖車,還一起共營分享成果,這樣不會造成像單車一樣被破壞,丟失。還有其他合作方式如區域代理,改造其他搖搖車,接公司平臺等。「我們肯定不會走共享單車倒閉的老路,我們要走一條『不走平常路』」。
■聲音
共享搖搖車可持續發展
重慶工商大學產業經濟研究院教授駱東奇告訴記者,2017年年初,共享經濟在我國正如火如荼,被稱為投資創業的新「風口」。共享搖搖車來源共享單車,又區別共享單車,兩者之間的概念是一樣的,都是共享,區別在於共享搖搖車其實就是一種傳統的收集數據的過程,只是共享搖搖車收取用戶的數據的過程與其他傳統的不一樣。其他傳統的收取用戶的數據,可能就是在大街上,我免費給你發一包紙巾,你要掃我一個二維碼,但共享搖搖車和產業結合起來,讓這個產業可以持續發展下去。「共享搖搖車不僅搖搖車可以持續發展,還能盈利,即使資金鍊斷裂,至少搖搖車還在。」他說,其次是後臺的大數據,利用這個大數據可以做很多的事,「共享搖搖車能不能破解共享單車倒閉的魔咒,我不敢斷言,但我認為共享搖搖車的模式,比共享單車要更優化、合理、進步,走的路會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