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什麼是家鄉?
要理解它,就需要把兩個字拆開再合上。
「家」是日常居住,為我們遮風擋雨的地方;「鄉」是行政區劃單位,代表與「城」相對的農村。
「家鄉」是兒時生長的樂土,是家族世代棲居的祖籍,是無數遊子心中充滿歸屬感和安全感的故園。
每個人都熱愛自己的家鄉,而這份熱愛甚至不需要理由。
想起自己的家鄉,就會想起熟悉的親朋好友,想起無憂無慮的童年和張揚肆意的美好青春。
無論是背井離鄉的遊子,抑或是旅居海外的僑胞,都會對「家鄉」有份難捨的情懷。
「家鄉」被古往今來的文人騷客,注入了細膩深沉的情感內涵。
賀知章:「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銷磨。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王維:「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即使遠隔千山萬水,家鄉依然是他們心靈的依靠。家鄉的門前湖水、窗外梅花,甚至天邊一輪明月,都寄託著詩人的鄉愁。
家鄉是縷陽光,冷寂時可以尋得溫暖;家鄉是個港灣,孤單時可以停泊靠岸。他們「獨在異鄉為異客」只能借詩言志,表達對家鄉的思戀。
樹高千丈,落葉歸根。故鄉之思,永遠都是遊子心中揮之不去的牽掛。
這種情愫「潤物細無聲」,已悄然融進了我們生命的每一個角落。跨越千年時光,依然會被寫進詩作。
余光中的《鄉愁》流露出厚重的歷史感:「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席慕容的《鄉愁》卻帶著牧歌式的清新:「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仿佛霧裡的揮手別離。離別後,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
這片熱土,是生養我們的家園。除了無奈的離愁別緒,更多的是對家鄉那份濃烈的愛、真摯的情和深深的眷戀。
每次提到「家國情懷」,我都會想起艾青的這句詩:「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正因為每個中國人心中這份對故土的「愛」,今年國慶節,《我和我的祖國》姊妹篇《我和我的家鄉》驚喜首映。
電影海報上的「喜劇天團」,笑容滿面卻又帶著兩行熱淚。現在看來,的確是完美契合了「家鄉」主題。
電影延續前作「集體創作」和「單元組合」的形式,由「國師」張藝謀擔任總監製,張一白擔任總策劃。
寧浩(兼任總導演)、陳思誠、徐崢、鄧超和俞白眉、閆非和彭大魔分別獨立執導五個短片,講述千姿百態的「家鄉故事」。
電影還主打「全明星陣容」,集結了「黃渤、鄧超、吳京、王寶強、沈騰」這五位喜劇功底深厚的「百億票房男神」。祖師爺級別的葛優和範偉,寶刀未老,重出江湖。
「頂流小花」楊紫和「小鮮肉」王俊凱、王源甚至都只有短短幾個鏡頭的戲份。很多實力派的中年「男神女神」們也都是驚鴻一瞥。
截止發稿前,《我和我的家鄉》票房已破11億,力壓《姜子牙》和《急先鋒》成為2020年國慶檔首個突破10億元票房的影片。
這部5月份開拍的趕工之作,完成度和創造力驚人,贏得了口碑票房雙豐收。
雖然是拼盤電影,但五個故事卻有著極度統一的主題,再用當下時髦的短視頻作為銜接,就成了「色香味俱全」的電影「大菜」。
看了「祖國」和「家鄉」,誰還敢說主旋律電影不好看?此類電影說不定會成為極富儀式感的國慶檔「標配」。
一、當喜劇「萬金油」遇上「商業大片」
《我和我的家鄉》能在國慶檔傲視群雄,離不開「天時」加持。
今年國慶和中秋「雙節合一」,熱鬧團圓的氛圍烘託到位。開年以來的疫情陰霾,也急需歡笑衝淡。
此刻還有什麼娛樂活動比一家老小去電影院看場「合家歡」喜劇更應景,更經濟實惠呢?
況且喜劇元素本身就是群眾喜聞樂見的「萬金油」,「家鄉」還大手筆「壕氣」集結了「中國喜劇夢之隊」。
票房高,是必須的!
《北京好人》延續了寧浩鬧騰又荒誕的「黑色幽默」。
光頭葛大爺再出山,依然是市儈又庸俗的平凡小市民——張北京。
最驚喜的反而是那個素人飾演,小心翼翼來借錢的衡水農村「表舅」。他叫 「張佔義」,曾出演電影《平原上的夏洛克 》。
這個沒受過任何表演科班訓練的小個子男人,演技炸裂。跟葛大爺對戲也毫不露怯。當他操著家鄉話說出那句「病不要命,錢要命」,銀幕前的我心都跟著一顫。
一張自然雕刻出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黝黑質樸農民臉,根本都不需要「演」,他就是角色本人,就是河北農村來大城市討生活的外賣騎手啊!
表舅得了甲狀腺瘤,需要八萬手術費,借錢失敗還不忘給嘴饞的外甥留下兩袋「大奶牛」奶糖。
心軟又雞賊的張北京想拿自己的醫保卡給表舅冒用。不用出錢還當了好人,多完美的計劃!
只是倆人剃了光頭也「相似度為零」的兩張臉,讓整件事看起來如此荒誕又喜感。
葛優一邊和那個劉敏濤飾演的護士打情罵俏,一邊掉包胳膊扎針抽血的名場面,整個電影院爆發了陣陣大笑。
「我攥拳啊!」「扎得一點兒都不疼。」這個外甥有點兒皮!
今年愛吹牛的張北京又CUE了一次張藝謀。
表舅誇外甥渾然天成的演技:「咱們村兒屬你不要臉。」
可他為了保住外甥的醫保卡,解放天性的那段,根本就是「青出於藍」嘛!
嗯,我笑得眼淚都出來了,可一轉眼就心酸得想哭。
《天上掉下個UFO》混搭探案懸疑和未來科幻。
貴州阿福村的神秘事件,引來媒體探究真相。《流浪地球》的郭帆導演都來答疑解惑了。
寶強總導演和昊然小跟班兒伴著《粉紅色的回憶》BGM,戴著黑超向我們走來,思緒立刻串到《唐人街探案》。
《再進科學》明顯是山寨CCTV10那個被大家黑出感情的《走近科學》。
借UFO噱頭發展旅遊,不但有外星人玩偶合影,還獨創了外星主題餐飲——天眼酸湯魚,外星人上菜的情形,簡直了!
還借《瘋狂的外星人》無情"嘲諷"了徐崢、沈騰和黃渤三人的顏值,村長那句「演員不好看」扎心了!
黃渤飾演的「科技達人」黃大寶,不僅發明「滾蛋」,還有獨家特製的「風馳電掣拖拉機」,風騷的電風扇一開,路過的大媽都滿臉遇見「智障」的嫌棄。
最後來場「嘉年華式」歌舞收尾,倒也喜慶熱鬧。
《最後一課》,淚點多過笑點。
雷佳音的「大頭梗」算是徹底出圈兒了,被「人工降雨」眷顧的小胖子滿臉「生無可戀」。
《回鄉之路》,這下大家都知道小嶽嶽本名「嶽龍剛」了吧?和賈玲演情侶,騷擾閆妮合影,開重度美顏鏡頭,笑瘋了。
鄧超的角色「喬樹林」和《銀河補習班》異曲同工,外表落魄卑微,內心堅定高貴。
「你給家鄉帶來了什麼禮物?」「愛吧,我覺得!」
「喬首富」請客吃280一碗,加了蟲草和海參的羊雜湯,結果沒錢結帳。
「讀卡器再升級,也刷不了公交卡啊!」
《神筆馬亮》,熟悉的「西虹市宇宙」,最密集的笑料。
化雙眼皮、戴金髮的國產「門捷列夫」,東北農村冒充俄羅斯郊外,「人體彩繪版」手工毛衣,快穿幫就「時間暫停」假扮網卡,觀景臺前的蹩腳告示,還有那個爆笑的「套葫蘆娃」……開心麻花的喜劇,就沒讓我失望過!
二、當「小人物」遇上「大時代」
「家鄉」的這些導演是真會講故事!隔壁《姜子牙》要是有這五成功力,也不至於被罵得那麼慘。
根據羅伯特·麥基的理論:「一個故事就是一個巨大的主事件。當你在故事的開頭來看人物生活中負荷價值的情境,然後把它和故事結尾的價值負荷進行比較時,你應該能夠看到電影弧光。」
《我和我的家鄉》中的5個故事,5個人物,都堪稱教科書般的示範。
從小人物視角切入,凸顯「真情」元素,瘋狂收割眼淚;從大格局角度切入,緊扣「獻禮」元素,歌頌經濟發展。
感性的人能看到親情、愛情、同學情、師生情、夫妻情。
理性的人能看到農村醫保、物流科技、退耕還林、西部開發、直播帶貨、農村支教和村官扶貧。
雙管齊下,最大限度俘獲觀眾的心。
葛大爺這段故事,承載的是「親情」元素。
農村窮表舅生病沒錢做手術,只得厚著臉皮跟多年未見的外甥張北京借錢,結果人家剛攢到錢準備買新能源汽車。
張北京先是私心作祟,撒了個尷尬的謊搪塞表舅。後來靈機一動想到冒用醫保卡,差點白挨一刀。最後還是放棄自己朝思暮想的新車,替表舅交了手術費。
這「人情薄如紙」的年頭,能有這樣熱心借錢給窮親戚的「好人」,也算奇蹟了!
結尾處忽然反轉,原來表舅也有農村醫保卡,和大城市的一樣,看病國家給報銷。
「新農合」在保障農民獲得基本衛生服務、緩解農民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方面的重要作用,是不是瞬間被get到了?
黃渤這段有點意思,用最天馬行空的無釐頭方式承載了「愛情」元素。
黃渤飾演的 「黃大寶」原型無疑是被網友稱為「發明界泥石流」的手工耿。
這個1988年的保定小夥兒,因為學習不好,坐辦公室的職業理想一直沒有實現。
他從18歲開始出門打工,在工地搬過磚、和過泥,在工廠做過焊工、車工、鉗工,搭過廠棚、裝過暖氣管道,最後卻憑著在自家小院親手製作的種種金屬感強烈的「硬核」作品,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
手工耿在抖音有近240萬粉絲,在快手有超過360萬粉絲。是網絡上流傳的不鏽鋼「腦瓜崩」、「加特林機槍」、「雷神錘包」、「菜刀手機殼」「全自動倒立洗頭機」等創意「發明」的製作者。
粉絲們給他起了各種彰顯人物特色的暱稱,比如「無用愛迪生」、「保定樊少皇」,稱他的作品為「無用良品」、「耿哥出品,必屬廢品」,甚至還跟他說,「敢發明有用的東西,我就取關你」。
電影中的「黃大寶」一樣是製造「無用之物」,卻被賦予了浪漫的設定,原來人家是為了愛情。
在這個全民恐婚、感情物化的時代,冷不丁冒出個長情的人,也快趕上外星人了!
話說,佟麗婭一身藍衣仙氣飄飄的樣子真是太美了,直接點亮了整個短片。
而農村特色旅遊、鄉村自媒體達人、物流和科技,也隨著電影進入了觀眾的眼帘。
範偉這段毫無疑問是「師生情」。
範偉飾演旅居瑞士聖加侖,生活優渥的大學教授。
腦梗塞誘發老年痴呆,他的記憶停留在了1992年,在浙江望溪村支教的日子。
為了緩解病情,徐崢飾演的兒子和村民一起大費周章讓「時光倒流回1992」,完成父親的最後一堂課。
最後在燈火通明、五彩斑斕的中心小學,滿頭銀髮的老師和長大的學生薑小峰(李易峰飾)相遇,已經不認識自己兒子的他卻記得多年前那團黑乎乎的畫。
看著眼前的學校,他說:「你畫的畫,老師看懂了」,電影院一片哭聲,我也瞬間淚目。
呼籲支教,歌頌鄉村教師,還有什麼比這個鏡頭力量更大嗎?
鄧超這段承載的是「同學情」。
鄧超飾演的喬樹林,說大話、吹牛皮、表現浮誇,像個油嘴滑舌的「騙子」,被同一所學校出來的「大師姐」閆妮嫌棄。
但從校慶的演講中,這些原本對他有偏見的「同學」,都對他改觀了,王子文飾演的助手「傑西卡」還在偷偷抹淚,帶貨女王更是主動把同學的沙地蘋果列為直播選品。
一個動人的故事,涉及了直播帶貨、退耕還林、治沙脫貧和西部開發。
沈騰和馬麗這段,承載的是「夫妻情」。
為什麼不是「愛情」?因為愛情在結婚後落到生活的柴米油鹽裡,就是相濡以沫的「夫妻情」了。
有愛情的成分,但又更加複雜厚重。
沈騰飾演的馬亮,瞞著懷孕的媳婦放棄去俄羅斯列賓留學進修的機會,偷偷來到農村扶貧。
他這個「第一書記」聯合全村一起演戲,有驚無險瞞過媳婦的視頻查崗,結果卻因為老鄉的特產香腸穿幫。
在觀景臺夫妻相擁,他在丈母娘眼裡是碌碌無為,還是大器晚成都不重要了。因為在媳婦眼裡,他是扶貧英雄「神筆馬亮」。
這明顯是歌頌村官,號召知識分子助力農村發展。
結語:
去年《我和我的祖國》創作理念是從時間角度出發,每個故事都可以在歷史書上找到精準的時間坐標。
今年《我和我的家鄉》很明顯選擇了從空間角度切入,960萬平方公裡的神州大地,「東西南北中」處處皆是「家鄉」。
電影中加入了大量的航拍鏡頭。從貴州的西江千戶苗寨到浙江的千島湖,從北京八達嶺長城到千年古都瀋陽。
從2019到2020,從時間到空間,維度下降,市場下沉。
走進鄉村,也走進了每個觀眾心裡。
「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每個年齡層都能get到自己的點。
管你是什麼價值體系、專業背景、知識結構,可以賞劇情,可以看笑點,也可以抓網絡流行梗……總有一款你的菜。
沒有曲高和寡的「陽春白雪」,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喜劇元素開道,商業屬性和主旋律兼具,還能精準狙擊情緒。絕了!票房不爆才有鬼。
電影有沒有缺點?有的!比如故事邏輯不夠嚴謹,重點問題著墨太少,平凡人道德神化……
但在真實的歡笑和淚水面前,這些煞風景的吹毛求疵還重要嗎?
畢竟這不是什麼「醒世寓言」,沒有那麼多深刻嚴謹的大道理。
這就是一個新時代的「中國式童話」,用歡笑和淚水,盡情釋放了每個中國人心中那份熾熱的「家國情懷」。
電影結尾「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的音樂再次響起,沒幾個人能忍住不哭吧?
這首歌的名字叫《我的祖國》,是61年前的作品,也是電影《上甘嶺》的插曲。
這「好山好水好地方」,也是英雄的祖國。
這「是我生長的地方」,也是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