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鄉》:今年的世界不一樣,主旋律電影也不一樣

2020-12-12 騰訊網

這個國慶有點不一樣。今年的世界也有點不一樣。

中國曾經經歷過無盡的苦難。在20世紀浴火重生,在21世紀一定程度上坐回龍頭地位。

回顧最近100年左右的世界史,你會發現,100年前的列強,現在還是列強。

唯一一個新加入的,也只有中國而已。

準確的說,是回來。

每當提及鄉愁,便多幾分感傷。我們翻閱歷史便知國家自難與自強,而關於家鄉的點滴我們多半靠回憶,但總有人可以憑著年少時的英雄美夢過起了幸福且知足的一生。

今年國慶檔《我和我的家鄉》如期而至,2020年的疫情使得全體人民再一次有了同步的歷史與感同身受的離愁悲情。

這部電影是一部主旋律電影,但因為今年特殊的歷史背景、時代背景、事件背景。這部電影變得不一樣。

《我和我的家鄉》由五個單元組成,分別講述了發生在我國東南西北中五個地域的故事。可東西南北中無論哪一個地方,都是我們日思夜想的家鄉。

這五個單元既有荒誕現實,又有懸疑科幻;既會結尾大反轉,也會持續超高能;既歌頌了師生情,還讚揚了夫妻愛,可謂是五味俱全。

這五個故事,概念上也分為幾種:小民生活、地方開發、教育投入、改天換地的史詩、基層建設。

小民生活:葛優演繹

儘管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影帝,但葛優身上仍然帶著濃重的市井小民氣質。可能因為他39歲才從養豬工人變成演員有關。

《北京好人》在有限時間內,幾乎做到了不間斷的抖包袱,並且每個都挺響,進而澆築起數個精彩的喜劇情境。再加上它是影片的第一個故事,利用出色的類型元素轉換和巧妙的衝突設置,迅速讓我們進入到了舒適的觀影情緒之中,類似《前夜》對《祖國》的積極作用,為整桌菜餚開了好頭。

地方開發:絞盡腦汁的競爭和發展

黃渤扮演的黃大寶,領了快手網紅手工耿的劇本,讓人會心一笑。

不過那臺籠子跑步機,按照手工耿粉絲的設計,四周的籠子應該是接電的,就是籠子四壁也不能碰,碰了就會觸電身亡。那樣豈不是更刺激一些。

《天上掉下個UFO》還是國內影視敘事中少見的具有將「扶貧」與「科技」聯結的構思,既符合當下我國時局浪潮的同時,也為影視創作提供了特別的思路。

故事三:教育投入和付出

《最後一課》是另外一篇小學課文的名字。法國一個被普魯士強行割讓的村落。這個故事的立意顯然更小,但時代大背景和所帶來的改變,確是人人能看到的。甚至於到了劇情中段,我也忍不住哽咽。因為對於80~90後這個年齡段,太多相似的回憶,引發強烈的共鳴。

《最後一課》中,範偉扮演的老師因腦梗塞誘發老年痴呆症,讓他的認知猛然回到了28年前在農村支教的時候。電影還特意將老範現在的生活安置在瑞士,以此與中國的鄉村景觀形成反差。從阿倫·雷乃到塔可夫斯基,從米歇爾·岡瑞到諾蘭,「記憶」與「時間」本就是電影最願意探討的兩個嚴肅話題,也賦予了電影影像厚重的哲學性。《最後一課》藉助範老師這一形象,將不同時空的鄉村圖景串聯到一起。早已長大成人的學生們,在接到消息後全力以赴還原92年那間漏雨的教室。簡陋的樣板式虛構場景,恰恰成了實現心理真實的唯一手段,就像《再見列寧》中描述的那樣。

至此,當範老師重新踏上當年支教過的土地,敘事便孕育著一種空前的情感張力。鏡頭漸漸走入他腦海中的圖景,預示著他的視像終與自己的主觀意識彌合,而短片也成為了純想像性事物整體的客觀化展示。我們跟隨老範的記憶,親臨1992年的望溪村,在最後一課上發生的事情,將揭示「二加二等於掰」「顏料」等暗語的含義。然而,手機鈴聲扯斷了老範的幻象與現實的聯結,兩個時空也再次被撕裂。鏡頭以老範的主觀視角為引導,重新走過為學生冒雨取顏料的道路,最終回到了當下的時空,曾經姜小峰的黑色塗鴉,已變成斑斕的彩色教室。

可以說,《最後一課》是五個故事中最具水準的一部,它通過個體記憶與心理困境,精妙地展現出鄉村的發展和變化,即完成了主旋律的訴求,也捕捉到了人物內心最深處的情感連接。

故事四:人類改造環境的史詩

這是一個人種蘋果的小故事,但確實五個故事裡唯一的,具備史詩性質的故事。

毛烏素沙漠變成了森林。是中國持續三十年改造的結果。因為支付寶,人人都知道螞蟻森林種了很多樹,但螞蟻森林種下的樹,在整個三北防護林改造和西北環境改善中,甚至不到三千分之一。

2020年,NASA公布的地球綠色演變,中國20年來,種下了四分一個亞馬遜雨林那麼大的林地。地球新增植被的25%,都來自於中國。

這是一部人類改造自然的史詩,無數人把一生留在了荒涼的土地,留下了綠樹成蔭。喬樹林是一個普通人,只是這部史詩的縮影,有史詩就有英雄,這部改造史詩,每個參與者,都是英雄。

《回鄉之路》的有趣之處在於,帶貨主播閆飛燕與喬樹林之間暗含著一種身份調換的意味。閆飛燕作為成功人士,衣錦還鄉參加母校校慶,一路上回憶著漫天黃沙的貧苦童年,迴響著老校長渴望學生們走出去改變家鄉命運的諄諄教誨。而喬樹林甫一登場,便顯得輕浮乖張,一副不正經的騙子模樣。但是到了最後,我們發現喬樹林才是真正為家鄉做出貢獻,哪怕自己破產也在所不惜的那個人,而閆飛燕反而透露出某種虛偽傲慢的姿態。也許在現實生活中,對機場人員無理要求的威脅,對周圍人不懷好意的警惕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在本片的情境下,閆飛燕對周遭人的反應和舉動,乃至於預訂五星級酒店等情節,實際上暗示了她才是更善於偽裝,兼有些微「反派」特徵的人物。當然,故事最後所有的矛盾也被簡簡單單地化解掉了。

故事五:神筆馬亮

最後一個故事《神筆馬亮》,沈騰馬麗組合,一看就知道是喜劇。藝術家馬亮,放棄國外藝術大學的幾乎去支援農村建設,曾經握著畫筆的手,開始熟練的使用各種農具,炊具。身為第一書記的他在村裡人的幫助下讓妻子以為自己在俄羅斯留學,將近兩年時間的雙線作戰,不僅滿著妻子,也建設好了特色新農村,妻子雖然最後發現,但是選擇了理解與包容。

這個故事主旋律的不能再主旋律,而兩名國內一流的喜劇明星,把這故事弄得不那麼主旋律。而更重要的是,故事說的是事實。中國的發展不是憑空來的,清北培養的人才,大批的留在了國外,但是也有人堅持留在國內,嚮往外面美好的環境並投奔,還是埋頭苦幹改善自身的生存環境。

這是個人選擇,但無數人選擇留下、歸來的人,造就了今天。

「喜劇是高級的悲劇」,五個單元導演們都在用各自的方式述說著小人物的故事。他們用這份令人驚喜的《家鄉》答卷告訴所有人:主旋律也是可以拍得格外好看的,只是看是否用心,同時我也可以欣慰地看到:當主旋律也不再恪守一定之規,我們電影工作者在創作上確實也在不斷地呈現多元化的態勢。

而具體到影片的內容上和社會意義上來說,它讓觀眾對農民發明家、外賣小哥、治沙人、基層村幹部、鄉村教師這些「平凡的英雄」們有了更深的了解與認識,畢竟在最美家鄉的背後肯定離不開無數平凡人的默默付出。

這部主旋律,在國慶檔致敬了國家,更多的,是致敬平凡的建設者。

相關焦點

  • 《我和我的家鄉》票房破11億,誰說主旋律電影不好看?
    除了無奈的離愁別緒,更多的是對家鄉那份濃烈的愛、真摯的情和深深的眷戀。每次提到「家國情懷」,我都會想起艾青的這句詩:「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正因為每個中國人心中這份對故土的「愛」,今年國慶節,《我和我的祖國》姊妹篇《我和我的家鄉》驚喜首映。
  • 《我和我的家鄉》凸顯主旋律影片創作新模式
    《我和我的家鄉》熱映之際,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電影家協會在京共同主辦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作品研討會。  北京文化董事長高級助理、電影娛樂事業部總經理、《我和我的家鄉》總製片人、總發行人張苗認為,農村扶貧的主題,代表著要為今年決戰全面小康、決勝脫貧攻堅有所表達,放在電影上最適合的表達方向包括幾個方面。第一,將電影主題從「農村扶貧」上升到「喜迎小康」。
  • 「全景式主旋律」的第二年,《我和我的家鄉》有哪些不同?
    作為《我和我的祖國》的姊妹篇,《我和我的家鄉》在映前73天定檔國慶,成為今年國慶檔第一部率先定檔的影片。7月20日上下,實體影院剛剛「解封」,《我和我的家鄉》(以下簡稱《家鄉》)在第一時間定檔所傳遞的信心是極強的。一直以來,集行業之力的主旋律影片都承載著遠超市場表現的擔當。
  • 《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給了我很大的驚喜
    國慶的第七天,從汕頭回來之後觀看了主旋律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一開始我是不抱有期待的,說實話去年的《我和我的祖國》給我割裂感很強,我不太喜歡片段拼湊式的電影,但是走進電影院後,《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給了我很大的驚喜。
  • 一樣的返鄉,不一樣的感受,我的家鄉亞克西
    今年暑假,我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伊犁州新源縣喀拉布拉鎮開買阿吾孜村。藍藍的天空,碧綠的農田,久違的鄉土氣息……親切感撲面而來,當然,還有驚喜和感動。村裡的路燈亮起來了往年,夜幕降臨後,村莊就淹沒在了黑暗和寧靜之中,因為沒有路燈,一到晚上,村民出門都得摸黑走。
  •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影片到底給了我們怎樣的思考?
    《我和我的家鄉》的五個短片充滿了巧思,將喜劇的類型深度與主題情感很好地結合到一起。實際上,許多人眼中充滿貶義的「小品電影」一詞,恰恰最能概括五部短片的優點。尤其對於短片而言,我並不認為「小品電影」有多麼低級,能將小品的意趣以合理方式納入到鏡頭語言內,同樣考驗創作者的影像編織能力。
  • 我和我的家鄉——美食篇
    國慶檔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憑藉著超高的票房儼然已經成為了假日人民觀影的首選,電影裡五個故事無一不是表達了建設家鄉的主旋律。主旋律雖然感人,但故事本身卻更優美,相信每一個在外漂泊的遊子看完影片都會懷念家鄉的美好。
  •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讓人淚目,濃濃的鄉情傳遞著最真摯的愛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每一個單元故事所凸顯的主題:醫療政策、山區發展、鄉村教育、治沙環保、新農村建設,都是緊扣時代步伐的主題,很主旋律。從喜劇出發,從淚目結束。很難的是講好故事,但是《我和我的家鄉》做到了。每個故事都觸動了很多人的內心深處。
  • 2020主旋律電影啟示錄
    而回顧整年,主旋律無疑成為中國電影市場「復甦」的關鍵詞。從影院復工後點燃市場第一把火的《八佰》,到國慶檔的票房冠軍《我和我的家鄉》,再到正在賀歲檔衝刺的《緊急救援》。
  • 不一樣的暑假,我有不一樣的收穫
    轉眼間一年時間就這樣過去,對我來說,今天也算一個特別的日子,我想與大家分享作為教師的我不一樣的暑假,不一樣的心情,不一樣的收穫。資深的長者說:「人與人的差距在晚上!」智慧的教師說:「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距在假期!」愚鈍的我說:「教師與教師的差距除了平時上班的每一天,也包含每一個假期!」
  • 我和我的家鄉:能以小見大,但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以假亂真」
    《人民日報》發表評論說:《我和我的家鄉》描繪了小康生活的畫卷,謳歌了脫貧攻堅的成就,是兼具思想性、藝術性的文藝作品,取得了口碑和票房雙贏,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影片的成功為主旋律創作帶來諸多啟示:一是愛國主義永遠是電影創作的主旋律,二是人民是電影創作永恆的原動力,三是在以小見大中不斷創新藝術表達,影片才能贏得觀眾的共鳴與共情。對此,我實在不敢苟同。
  • 《我和我的家鄉》一部歲月留下痕跡的喜劇電影
    家鄉是最近也是最遠的地方。長大後我們離開家鄉奔向他鄉。漸漸地,遠方成了我們的家鄉,而家鄉成了我們的遠方。今年10月1日《我和我的家鄉》正式高調上映,中國式的《最後一課》以全新的篇章和主題改寫了曾經法式屈辱滄桑的經典。正在外國講課範老師(範偉)又暈倒在課堂上, 在醫院醒來後,竟然認不出家人,嘴裡卻不停地嘮叨「顏料,打傘,嘟嘟嘟下課,姜大雷」。
  • 從《我和我的家鄉》看家鄉:這才是真實的中國!
    國慶假期8天,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大熱,總票房突破18億,若能達到先期30.54億的預測票房,《我和我的家鄉》將擠進中國票房榜前10位。 作為去年大火的《我和我的祖國》姐妹篇,《我和我的家鄉》同樣採用了多個單元故事的手法,電影從「一條大河波浪寬」的旋律開始,通過《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最後一課》、
  • 《我和我的家鄉》-一部當你微笑時鼻子酸澀的電影
    的是疫情過後的第一個黃金檔時段,上映影片的大都是一部高質量的作品,作為《我和我的祖國》的姊妹片,《我和我的家鄉》也採用了幾部小故事來詮釋他們對不同地域的愛情,但沒有以往主旋律電影特別的嚴肅性和認真的特點,處處流露出溫暖,笑點,而劇情最終在對決中除了轉身和揭開秘密外,片中人物獨特的對家鄉的熱愛會與每一個愛家鄉
  • 【我的警察爸媽】我的爸媽和電視、電影裡面演的不一樣
    【我的警察爸媽】我的爸媽和電視、電影裡面演的不一樣 2020-12-25 15: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和我的家鄉》首日破2.7億,導演拼盤將持續成為電影市場靈藥嗎?
    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和我的家鄉》首映日票房破2.7億,落後於動畫電影《姜子牙》的3.58億,然而在口碑方面《我和我的家鄉》完成逆襲。《我和我的家鄉》今年5月立項開機,7月底基本殺青,9月進入宣發期,最後10月1日正式上映,其迅速的市場判斷和項目完成度,得益於系列前作《我和我的祖國》提供持續高漲的市場期待值,以及同樣的「導演拼盤」電影的操作思路。
  • 再看《我和我的祖國》:洞見主旋律電影創作新思路
    《我和我的祖國》作為一部典型的主旋律電影,卻打破了以往同類型題材無人問津的局面,成為領跑國慶檔的一大熱門,這讓我們在看見主旋律電影美好前景的同時,也不禁思考其創作上的進步和創新。《我和我的祖國》在創作上的別出心裁。
  •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七個不一樣的感動瞬間
    只發精品,拒絕爛片,匯聚20萬影視娛樂愛好者今年的國慶檔電影,可以稱得上是熱鬧非凡。但有部片子,卻成為很多不看電影的人的首選,它就是——《我和我的祖國》My People, My Country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讚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條河。
  • 「北京製造」主導國慶電影檔 《我和我的家鄉》《奪冠》《姜子牙...
    《我和我的家鄉》出品方負責人介紹,今年疫情期間,他們在北京拍攝,北京市電影局了解到劇組的拍攝困難後,親自出面為影片聯繫拍攝外景等,使得這個項目能夠順利推進。    北京電影產業規模和電影作品產量居全國首位,影視企業、影院數量眾多,從業人員高度集聚。但是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春節以來,影視業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和挑戰。這時候,行業管理部門的「未雨綢繆」和大力支持成了「北京製造」的守護者。
  • 不一樣的塞外山城,不一樣的大好河山,帶你走進我的家鄉—張家口
    寒假就要來臨了,回家的日子也越來越近了,歸心似箭,那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我的家鄉吧,一個不大不小的城市——張家口。不熟悉的人第一次聽見這個名字都會問:」是在湖南嗎?」雖然和張家界 的名字很像,但卻相隔十萬八千裡,兩個不同的城市,兩個不同的人文環境。我的家鄉——張家口,又稱「張垣」、「武城」,是河北省下轄地級市,地處河北省西北部,京、冀、晉、蒙四省市交界處,是京津冀(環渤海)經濟圈和冀晉蒙(外長城)經濟圈的交匯點。是冀西北地區的中心城市,連接京津、溝通晉蒙的交通樞紐。在之前還有察哈爾省的時候,張家口就是這裡的省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