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1歲男孩的清晨,讓不少中國家長沉思:別做「有毒」的父母

2021-01-08 小婷老師育兒觀

有一個11歲日本男孩在網上引起了很多人關注。

因為他的媽媽是中國人,所以會熟練使用中國的社交平臺,於是在某平臺上發布了一個視頻,內容就是這個11歲孩子這一早上做得事情。

點進去看完才發現,確實讓人驚嘆和佩服。

視頻是男孩在鬧鈴聲音中醒過來,洗漱好之後,回到房間疊被子,把房間整理乾淨。

然後走到了廚房,他開始準備自己的早餐,三明治,切好的西紅柿、蘋果,以及一杯酸奶。營養均衡,量也是剛剛高。

在吃完之後,主動把餐具洗乾淨,然後放回原位。然後就準備自己上學要帶的東西,出門上學了。

看著好像都是小事情,但是其實很多都是我們的孩子沒有做到的。

先說起床這件事情,有幾次是孩子自己主動起來了,又有多少次是我們把他們從被窩裡面揪出來的。

磨磨蹭蹭地洗漱完,就坐在餐桌上,等待著媽媽把飯做好端上來,給他盛好。

吃完之後,抬抬屁股就走了。

有網友看完這個視頻忍不住吐槽說:

我兒子每天都要我叫好幾遍才能起床,恨不得我直接把早飯餵到他嘴裡,看人家的孩子,真是自愧不如啊!

其實這個男孩的情況在日本非常常見,而上面這位網友的情況在中國也非常常見。

看似都不過是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孩子的行為習慣、性格養成不就是從這一件件小事當中去培養的嗎?

在這個時代大背景下,對於孩子的學歷,知識的廣泛度、深度要求越來越多了,本身家長就有足夠多的壓力。

擔心自己給孩子提供的不夠多,擔心因為自己耽誤了孩子。

家長已經足夠焦慮了,偏偏孩子這個「當事人」每天都跟皇上娘娘一樣,特別穩得住,一說學習就生氣、一寫作業就磨蹭。

所以家長看孩子也很多時候也真的是「恨鐵不成鋼」。

但是其實究其根本,孩子對學習的態度不端正,就是家長沒能幫助孩子養成一個好的 行為習慣。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有一句名言,「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

尤其是當孩子有自律好習慣的時候,孩子完成什麼事情的時候,不再靠別人的催促、嘮叨,而是「我想這麼做」。

能夠自覺地一步步地按照自己的計劃目標去完成。這樣的孩子即使不是特別成功的人,也絕對會是一個優秀的人。

而人類天生就有惰性,家長不能指望孩子自己就養成自律的好習慣,一定是需要家長一點點的規範他的。

並且就是要從日常生活當中的小事去規範孩子。

一個就連出門都磨磨蹭蹭的孩子,又怎麼能在寫作業的時候就突然就高效快速了呢?

那麼家長具體應該如何做呢?

1、給孩子適當地給孩子制定一些規則

先讓孩子有規則意識,也是幫助孩子提升自控力。

就是同樣是看2集動畫片,孩子以前是到家就看。看完之後還意猶未盡,想要接著看。

寫作業的時間就被延後了,孩子也困,心情也煩躁,作業就會完成的慢,質量也差。

所以家長就可以給孩子制定規則,寫完作業,檢查合格之後,就可以看。

那麼不遵守這個規則,就不允許他看,並且說到做到。

讓孩子延遲滿足,這樣就可以讓孩子的自控力得到培養,為孩子的自律習慣培養奠定基礎。

2、鼓勵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對自己進行規劃

大包大攬的父母是沒有辦法讓孩子養成自律好習慣的。

所以家長要給孩子機會,讓孩子學會規劃自己的生活。

比如寒假期間,孩子是一定要彈琴一個小時的,那麼就規定孩子必須每天彈一個小時的琴,但是把這個時間具體安排在什麼時間上,就可以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這個過程就可以讓孩子學會為自己負責,養成自律好習慣。

而且因為是自己主動完成的,所以孩子也很容易從中獲得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就會激勵著孩子下一次延續這樣的行為。

培養孩子的好的行為習慣,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祝士媛女士就傾情推薦一套繪本——《好孩子好品質》。

輔助家長去培養孩子養成好的行為習慣,全書12冊都是在從各個方面培養孩子的好品質。

比如《我會管理我自己》一冊中就有自己收拾房間、洗澡時間到、「拖拉機」不見了主題的小故事幫助孩子養成自我管理好習慣。

繪本配色也採用了非常清新的糖果色,書中的小主人公大豆和小蔥、妞妞等也都個性鮮明,都很可愛。而且也可以聽有聲故事。

另外推薦一套給家長看的書籍——《怎樣培養孩子的關鍵社會能力》,作者是深度參與了中國幼兒園教育改革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專家朱慕菊。

這套書共6冊,採用手繪圖畫的形式來告訴大人如何培養孩子的6大關鍵社會能力:自律能力、積極主動型、情緒能力、交往能力、親社會行為和自尊心。

書中不是密密麻麻的全是字,就像是孩子看的故事書一樣。

插畫也非常精彩,字圖結合,更容易看的進去。幫助家長全方位幫孩子樹立學習、生活好習慣好品格。

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內容。

相關焦點

  • 日本11歲男孩的早晨,刺痛中國家長的心:別做「有毒」的父母
    現在的家長總是為孩子把一切都準備好,如準備衣服、做早餐、送去上學等,不願意或不敢讓孩子自己去完成這些事情完成,在父母的眼裡孩子沒能力完成。一個日本11歲男孩子的早晨卻讓中國父母感到痛心,11歲小男孩竟然可以如此熟練地
  • 日本11歲男孩的清晨,刷爆國內家長群:別再做「有毒」父母
    日本11歲男孩的清晨,刷爆國內家長群而一名11歲的日本男孩他的行為卻和大多數的孩子不同,這麼一個視頻在網上傳開了。11歲的日本男孩的清晨,首先從自己穿衣洗漱,開始把自己打扮乾淨之後就走到了廚房非常熟練地打開冰箱
  • 日本一位11歲男孩的清晨,刺痛無數中國家庭,別做「有毒」父母
    這可能是很多父母的真實想法,於是養出了很多「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孩子,有的人覺得,跟學習比起來,這都是微不足道的小瑕疵,長大自然就會做了,但也有的父母零容忍,孩子不光學習要自覺,自理能力也要鍛鍊,最近,一位11歲的日本小男孩,就深深地震撼到了中國的家長。
  • 日本11歲男孩的清晨日常,刺痛無數中國父母:別再做「毒家長」
    在日本就有個十一歲的男孩,用他的清晨日常刺痛了中國無數個父母,更有網友表示:看到了嗎?別再做「毒家長」了!原來,這個十一歲的日本男孩並非純正的日本男孩,他的母親其實也是中國人,然而因為生長在日本的關係,這個男孩的習性和教育方式都是沿襲日本的教育理念。但從教育成果來說,這個男孩的教育不可謂不成功。
  • 一位日本11歲男孩的清晨,刺痛無數中國家長:別再做「毒」父母
    在日本就有一位中國媽媽拍了自己11歲兒子的視頻,而視頻過程就是這個小男孩怎麼通過自己的雙手穿好衣服、洗漱洗臉,沒有一點地生疏,甚至在吃飯的時候還會做一番感恩的動作,這是對食物有起碼的尊重的表現。這個十一歲男孩的清晨,可以說刺痛了無數的中國家長,更使網友們對中國式教育作出批評:別再做&34;父母了,孩子的起點培養非常重要
  • 日本11歲男孩的清晨,刺痛了無數中國家長:寵愛不是溺愛
    這個日本男孩11歲,是中日混血兒,自幼生活在日本,接受著日本的教育。雖然現在才11歲,可這個男孩的自理能力卻非常強。清晨鬧鐘響了之後,這個男孩就起了床,沒有絲毫的賴床。然後,他動作熟練的疊了被子,收拾了自己的床鋪,讓房間看起來更整潔。把內務完成之後,男孩就去洗漱。如果家長們認為這並沒有什麼的話,那麼小男孩接下來的行動就會讓眾多家長感到驚訝了。
  • 別再做「有毒父母」:一個日本男孩的早晨,刺痛無數中國家長
    別再做「有毒父母」:一個日本男孩的早晨,刺痛無數中國家長中國從來都不缺優秀的家長,勤快的家長更是比比皆是,因此許多優秀的中國家長也都養出了很多「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孩子,從小到大孩子不但是錦衣玉食,而且還每每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一個個儼然小王子小公主一般。對此,家長們似乎一點也不介意:等孩子長大自然就會做了,跟學習比起來這都不算什麼。
  • 日本一位11歲男孩的清晨,讓中國家庭反思:寵愛不是溺愛
    日本一位11歲男孩的清晨,讓中國家庭反思:寵愛不是溺愛在網站上看了一位日本男孩的清晨日常,男孩清晨後的表現和大部分中國同齡孩子相差較大。這個11歲男孩是個中日混血兒,在日本長大,從小到大接受日本教育方式比較多,父母把他的清晨日常記錄了下來。從他的一舉一動中,我們可以學習到不少東西。清晨鬧鐘響後,男孩立馬起身關掉鬧鐘,不僅沒有賴床,起床以後還把被子疊好,換好衣服,刷牙洗臉。這系列行為沒有一點拖拉。
  • 日本一位11歲男孩的早晨,刺痛許多中國家庭:別做有「毒」父母
    日本一位11歲男孩的早晨,刺痛許多中國家庭之前有位寶媽分享了她家兒子的早晨,這位11歲的小男孩,是名中日混血兒。鬧鐘響起後,他一點沒有賴床的意思,按掉鬧鐘便起身下床、穿衣疊被,整個過程毫無拖沓。有條不紊的操作和熟練的家務,刺痛了許多中國家庭,不少父母在評論區說道:
  • 看到日本男孩的清晨,才知道父母的問題,別讓這些「害」了孩子
    當看到日本男孩的清晨後,才知道父母存在的問題這個日本男孩的媽媽是一個中國人,他們長期住在日本,因此媽媽也吸取了日本人好的教育方式。這個年僅11歲的男孩每天早上起來都會直奔廚房,為了給自己做一份早餐,男孩開始忙碌了起來。
  • 日本一位11歲男孩的清晨,刺痛了無數中國家長的心!看看日本家長教育孩子的原則,值得學習!
    我相信這並非是個例,而是中國無數家長的日常生活,他們為了孩子整天忙個不停,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下面來看看日本一位11歲男孩的清晨,刺痛了無數中國家長的心!這是一位日本媽媽記錄的自己孩子的日常生活,並通過社交平臺分享了她11歲兒子的日常。
  • 11歲男孩的清晨時光,刺痛多少中國家長:羨慕的同時請放棄溺愛
    日本11歲男孩的清晨,和大多數家長們想像的不一樣,網友直言:做不到前段時間在某短視頻平臺上有這樣一段小視頻引發了家長網友們的熱議。視頻中,一位寶媽記錄了11歲兒子的清晨時光。視頻中小男孩早早醒來,在沒有任何人的幫助下洗漱完畢,隨後便轉身進了廚房。
  • 11歲日本男孩清晨做早餐,孩子獨立是給父母最好的禮物
    開學之後,每天早起給孩子做早餐,催促孩子上學,晚上輔導作業已經成了父母們的日常。而我們的孩子呢,已經習慣了父母的照顧,不睡到最後一分鐘不起床,有時候迷迷糊糊地坐到餐桌前,要媽媽把飯塞嘴裡才肯吃。在世界青少年的調查研究中發現,中國孩子的獨立性在世界處於比較靠後的位置,在歐美國家,孩子上了大學之後就要自己打工賺生活費,成年之後父母就很少給錢了。要說孩子獨立最早的國家,還要屬日本。前幾天看到一個11歲日本男孩的日常,讓很多中國父母感慨:我家孩子要是有這孩子一半獨立,我就輕鬆了。
  • 日本一位小男孩的早晨,點醒了許多中國家長,別做「有毒」的父母
    有人選擇自由而民主的美國,有人會選擇優雅浪漫的法國,而有一個中國家庭選擇了日本。這個小男孩是一個11歲的中國人,與父母一起定居的日本,每天他都是有條理的重複著這些有趣的日常。這個儀式在西方體現為飯前禱告,在日本體現為語言禮儀,在中國體現為一家人溫暖團聚,一起用餐。
  • 一位男孩的清晨日常,刺痛無數家庭,別再做「有毒」的父母
    不過,看了一位10歲男孩的清晨日常,我開始思考自己的做法是不是對的,也意識到了「包辦式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差在了哪!一位男孩的清晨日常,刺痛無數家庭透過家裡的監控視頻,可以看到這位小男孩每天早上六點二十聽到鬧鐘後就會自己起床,既不需要父母叫也沒有賴床,自律的讓人驚喜!
  • 攝像頭下,中國一名10歲男孩的清晨,3幅畫面讓網友酸掉大牙
    但即使你不想承認,這個「忙碌的清晨」的確就是中國無數家庭正在上演的最真實的一幕。家裡的攝像頭清楚地記錄下了這位中國10歲男孩的清晨。小男孩的視頻在網上火了之後,不少家長紛紛羨慕留言,表示這樣的孩子實在太讓父母省心了,也有人調侃家裡有這樣的娃,父母遲早被慣壞。
  • 看完這位11歲日本男孩的早晨,無數中國父母羨慕了:怎麼教的?
    這樣的生活模式,相信大家都習以為常了,但有一位11歲日本男孩的早晨,卻一下子揭開了無數中國父母的這位男孩是中日混血,不過大多數時間都居住在日本,某日他的父母用鏡頭記錄下了他的一早上,並發布到了網絡上。視頻裡,男孩到點就起床,一點都不拖沓,不僅如此,他自己把被子疊得整整齊齊,然後又去浴室洗漱。
  • 日本一位3歲娃上學方式走紅,刺痛中國父母心,別做「有毒」父母
    這兩年,日本教育孩子的方式漸漸走入中國家長們的視線,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學校,都受到大家的認可。尤其是現在網絡技術比較發達的年達,手機上很容易看到日本寶寶的日常生活。就在這兩天,一位3歲的日本女寶寶的上學視頻走紅,不少家長紛紛點讚,視頻在家長圈裡面瘋傳,不少家長也開始深深的反思,自家的孩子為什麼就沒有這樣的自律?
  • 日本一位11歲男孩的早晨,刺痛多少中國家庭:別做有「毒」父母
    回想一下,清早起床家裡是什麼狀態,父母在廚房裡忙得不亦樂乎。而這個時候的孩子呢?正在做著美夢,還不想起床,一直到父母做好早飯,經過了不知道幾個回合的「鬥爭」,終於被父母叫了起來,一副沒有睡醒的樣子,開始刷牙、洗臉。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
  • 11歲日本男孩的早晨,引得中國家長深思:別讓「溺愛」害了孩子
    而這種現象不是個例,是目前大多數中國家長的共同生活節奏。每天反覆如此。直到我在網上看見一個11歲的日本小男孩,他一早上井井有條的安排自己的生活,讓我陷入了沉思。並且與自己的孩子進行了對比。這個日本小孩,6點鬧鐘響了,自己起床洗漱,並且自己搭配營養早餐,可以看出孩子對廚房很熟悉,什麼東西放在哪裡都可以輕易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