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作為家長,每天都要和孩子鬥智鬥勇,就拿叫起床來說吧!
以前我也不理解為啥我媽總是把6:50說成快七點半了,自從孩子上學我知道了,想要叫醒一個賴床的孩子,最快速的辦法就是嚇醒他!
不過,看了一位10歲男孩的清晨日常,我開始思考自己的做法是不是對的,也意識到了「包辦式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差在了哪!
一位男孩的清晨日常,刺痛無數家庭
透過家裡的監控視頻,可以看到這位小男孩每天早上六點二十聽到鬧鐘後就會自己起床,既不需要父母叫也沒有賴床,自律的讓人驚喜!
然後是洗漱、穿衣、背書包……出門前的準備也是有條不紊,非常的獨立。
早餐錢是每天刷碗賺來的「工資」,甚至出門的時候還會順手帶走家裡的垃圾。
看看人家,再想想自己家那個「小懶蟲」,我的心情有點複雜……
「包辦式教育」就像那個廣為流傳的段子:
孩子回家第一句永遠是先喊「媽」,「媽,我餓了」、「媽,我能出去玩嗎?」、「媽,這題我不會!」……
但在這個男孩的身上,我發現其實孩子有能力做到獨立,只是我們家長還不願意放手而已。
要想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家長就不能再做「寵孩子」的父母了!
1、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
想要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首先要讓他們具備做事的能力。
像上文中提到的男孩,每天都要刷碗、做家務,不僅鍛鍊了自己的自理能力而且也理解了生活的不容易,懂得要為父母分擔。
從3、4歲開始,家長就可以教孩子整理玩具、丟垃圾、擦桌子等簡單的家務,並讓孩子養成「眼裡有活」的習慣。
家長可以多給孩子看一些相關的繪本,讓孩子感受榜樣的力量,學習繪本中教的方法和做法。
《好孩子好品質》繪本中就有很多關於家務勞動、收拾書包、照顧自己的小故事,比如「我是能幹的小孩」、「我會關心別人」、「做最好的自己」、「上小學,我不怕」等主題。
「我會管理我自己」中自己收拾房間的故事就是教孩子如何整理房間的。
2、不要為孩子提供「藉口」
獨立不僅是照顧自己,更要學會承擔責任,責任感可以時刻督促孩子完成自己該做的、不隨意任性。
想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家長就不能隨便為孩子提供「藉口」。
摔倒了不要怪地不平、磕碰了也別怪桌椅擋路,孩子做錯了事情更不要用「他還小呢!」推脫責任。
家長要引導孩子學會道歉、承認錯誤、彌補過錯。
像《歪歪兔獨立成長童話》中就有一個教孩子學會承擔、不找藉口的故事——《女巫店的藉口》
故事中有一個販賣「藉口」的女巫,她的出現讓整個城市變得謊話滿天飛,人人都說著蹩腳的藉口,甚至還將所有喜歡找藉口的人都變成了烏鴉,而正義的小學生艾貓貓決定改變現狀,拯救大家……
這套獨立成長童話共10冊,每冊一個主題的故事,幫助孩子培養獨立品格、學習能力、社會適應能力這三個方面的能力。
10個故事主題包括堅持自我、不迷失、自信、不拖拉、不馬虎、不找藉口、不放棄、學會溝通、學會有愛、學會表達。
3、尊重和肯定孩子的選擇
最後,一個獨立的孩子需要有自己的思想,只會按照父母或其他人的要求做事那不叫獨立只能算是一個合格的「工具人」而已。
獨立的思想源自於家長的尊重與肯定,家長要給孩子做選擇的機會,只要他的選擇不觸碰底線、沒有安全問題,都可以讓他嘗試。
也要允許孩子提出一些「小要求」,有討價還價的能力,甚至可以讓孩子試試是否能說服你。
居裡夫人說:路要靠自己走,才能越走越寬。
作為一個合格的家長,要能教會孩子「自己走路」才是真的幫了他!
這裡是水兒媽媽育兒分享,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家庭教育相關內容和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