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了吃的還都是泥糊狀食物?怨不得寶寶不愛吃!

2020-12-23 兒童營養師王斌

後臺常有媽媽跟我抱怨,

寶寶不愛吃飯的問題。

經斌姐一了解,

有的寶寶都1歲了,

媽媽卻還在給他餵糊糊!

你可能認為,

寶寶年齡小,胃腸功能弱,

軟爛的食物有利於寶寶消化吸收。

但斌姐告訴您:

長期給寶寶吃軟爛食物,

對健康成長不利哦!

圖片來自育兒營養與輔食群:小太陽媽

一起來正確認識泥糊狀食物

泥狀輔食的作用是幫助寶寶學會吞咽,是日後攝取固體食物的重要前提。6個月是寶寶學習咀嚼和吞咽的起步階段,該階段比較適合添加稀泥/糊狀的食物。

當然,國外也有直接吃固體食物,而沒有泥狀輔食的過度的餵養方法,稱為BLW(Baby-led Weaning),翻譯過來可稱為嬰兒自主進食,就是讓寶寶主動進食代替傳統的被動進食,這種觀點認為吃飯是孩子的本能,不需要訓練,是一種相信孩子自然發育能力的理念。其起源於英國,雖然很多家長認可,但也受到多方爭議。

我一般建議家長可以採用「中西」結合的餵養方式:

六個月剛開始添加輔食時,可以先準備一些泥狀輔食,家長餵食,讓寶寶能攝取一部分營養;另外再準備一些手指食物,鍛鍊寶寶手眼口的協調能力,同時讓寶寶感知自己吃東西的樂趣。初期添加輔食時不用太在意食物的量,主要是讓寶寶適應、接受輔食。需要強調的是,不論泥狀輔食或者手指食物,食物性狀一定要符合寶寶的吞咽能力,也就是說食物軟爛度要達到:牙齦研磨就能變得細軟可吞咽的程度。七個月後,如果寶寶已經能夠吃手指食物了,那麼每餐開始時,先給寶寶手指食物,然後再由家長用勺餵其它食物。在寶寶八個月以後,可以嘗試訓練寶寶自己用勺進食。

如此,循序漸進的培養寶寶自主進食習慣。

圖片來自育兒營養與輔食群:芒果媽

長期只添加泥糊狀食物的「危害」

出現餵養困難。很多家長認為寶寶沒長牙,只能吃泥狀食物,但是當寶寶長牙後,會發現這時再改變食物性狀和軟硬度,寶寶並不接受,因為寶寶依然停留在吃軟食的狀態,從而餵養就會發生困難。不利於口腔肌肉等功能發育。寶寶咀嚼食物時,可以刺激牙齒萌出,並讓寶寶的口腔肌肉得到充分鍛鍊,有利於顎骨發育,從而使寶寶牙齒排列更整齊。同時可訓練口腔、舌頭、嘴唇等相應器官肌肉的協調性及靈活性,提高寶寶發音的清晰程度。

圖片來自育兒營養與輔食群:Pizza媽

寶寶多大開始需要告別泥糊狀食物?

泥糊狀食物只是食物的性狀,本身沒有問題,所以沒有絕對需要告別的時間,我們成人也會吃南瓜米糊、黑芝麻糊,不是麼?

關鍵是家長的餵養方式,正如我前面提到的,培養寶寶的咀嚼能力和自主進食能力可以從添加輔食開始,糊狀食物只是前期過渡的食物狀態,隨著寶寶的增長,固體食物比例要相應增加。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讓寶寶學會咀嚼,並且逐漸可以實現完全自主進食的習慣。

圖片來自育兒營養與輔食群:肚肚

斌姐碎碎念:

最後,斌姐要提醒大家的是:

不要因為孩子不吃,就放棄一種食材

一定要不斷給孩子嘗試,

可以換一種做法,

或者用別的食材混在一起讓他吃。

相關焦點

  • 寶寶大便帶有食物殘渣,是寶寶消化不良,只能吃泥糊狀的食物?
    身邊常常有寶寶都十個月了,還在吃糊狀的食物。孩子媽媽說,孩子加了輔食以後就吃什麼拉什麼,完全不消化,我覺得是因為食物太硬導致孩子消化不良,所以我只能給他吃泥糊。
  • 嬰兒健康很重要 泥糊狀食物要選好
    通訊員 了一    此前,由於某跨國品牌在嬰兒營養米粉原料上的轉基因風波,越來越多的媽媽對寶寶的食品安全問題顯得尤為關注。  著名兒科專家、亞洲兒科營養聯盟主席丁宗一教授近日指出,「4個月以後,就應該添加泥糊狀食物,來共同提供寶寶的營養。
  • 別總給寶寶吃泥糊狀輔食了,咀嚼能力黃金期,這樣吃才對
    許多寶媽在給孩子添加輔食的時候,怕孩子不消化,常用米粉等泥糊狀的食物作為寶寶的輔食。其實,如果長時間添加泥糊狀輔食,會給寶寶的咀嚼能力帶來一定的影響,同時,還會影響寶寶的進食。小編幫大家整理了幾道適合訓練咀嚼的輔食,大家可要及時做給寶寶吃呀,趕快收藏吧~南瓜小方
  • 實用篇:寶寶泥糊狀輔食推薦(建議收藏)
    剛開始添加輔食時,寶寶的咀嚼比較弱,消化系統也還在發育中,只適合吃泥糊、流質輔食。寶寶的第一口輔食,都是從泥狀食物開始的。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一份寶寶能吃的泥狀輔食,可以根據寶寶的月齡和身體狀況加以選擇。一、粥類1、香蕉粥:香蕉半個、奶粉2勺,香蕉蒸熟壓成泥糊狀,加奶粉、溫熱水攪拌均勻即可。2、牛奶蛋黃湯:大米煮熟盛出半碗米湯,雞蛋煮熟取蛋黃壓成粉狀,將米湯、蛋黃末和奶粉放進碗中,調和均勻即可。
  • 7個月寶寶輔食要點:以較稠的泥糊狀為主
    >7個月寶寶輔食要點:以較稠的泥糊狀為主2020-11-03 13:57:29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當寶寶能夠獨自坐起來的時候,可以給寶寶做手指食物讓寶寶拿著吃,如蒸熟的土豆泥條、紅薯泥條。這時的輔食以較稠的泥糊狀為主。在添加新的輔食種類時,家長們注意要遵循一天只添加一種新的輔食。
  • 寶寶還沒長牙,只能餵糊狀食物嗎?
    爸媽必聽,重慶佑佑寶貝婦兒醫院每周1分鐘解鎖一個育兒新知識,讓孩子健康成長,父母輕鬆育兒!本周育兒知識:寶寶還沒長牙,只能餵糊狀食物嗎?其實這種說法和餵養方式都是不對的,一般寶寶在6個月的時候就開始長牙,就可以添加輔食了,如果這個時候還在給寶寶吃糊狀的食物,那就會讓寶寶錯過鍛鍊咀嚼能力的最佳時期。
  • 2歲前寶寶輔食怎麼吃,才能既有營養又不傷害腸胃,寶媽快看!
    孩子吃輔食是家常便飯了,絕大多數的寶媽都有給孩子選擇不同種類的輔食。但是許多家裡的寶寶卻沒胃口或不愛吃:要麼有些食物寶寶年齡小吃不了,或者適宜的輔食做起來很麻煩。寶寶輔食進得不香,寶媽們都很犯愁。其實通常都是媽媽不擅長做輔食或者做得不精緻可口,按照自己的標準和想法來操作,做出來的輔食孩子不喜歡。不過不愛吃東西可不是個事,寶寶只有吃輔食吃得有營養又健康,才能保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才能維持正常發育水平。
  • 寶寶吃肉有講究:3歲前不建議吃這幾種,又貴又不健康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說起寶寶吃東西這個事兒,不少爸媽都是一把辛酸淚,特別是添加輔食後,第一口輔食吃什麼?哪個更有營養?沒錯,寶寶的第一口輔食確實需要富含鐵的糊狀食物,可只吃這個是不夠的,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食物可能被你忽略了——紅肉泥!
  • 不同月齡寶寶輔食添加要點
    什麼時候添加輔食當寶寶4~6個月以後,應該開始添加輔食。母乳餵養和正確的輔食添加對寶寶的生長發育有著重要的影響,馬虎不得。父母都想給寶寶最好的,那不妨先從建立寶寶的科學飲食結構,改善1歲以內的營養狀況開始吧。
  • 嚼半天吐出來,稍硬的食物都不吃,1歲的孩子咀嚼能力差怎麼辦?
    我之前有收到一些這樣的留言:嚼半天吐出來,稍硬的食物都不吃;1歲多了還只吃糊狀食物,顆粒大一些的一吃就乾嘔;還沒嚼幾下就吞了,拉的便便一看就沒消化完全……你家娃有沒有這樣的表現①害怕寶寶嚼不爛,消化不了,所以只餵寶寶糊狀食物;②寶寶吃大顆粒乾嘔,心疼,所以一直堅持餵流食;③總覺得娃的牙齒太少,不能吃爛飯軟麵條,一直停留在輔食添加的最初階段;④肉太難嚼了,吃起來不方便,不給孩子吃;
  • 7個月寶寶一周輔食,每天不重樣,寶寶特愛吃,一點不浪費
    當寶寶適應某種食物後,再將食物顆粒做的粗糙一些,顆粒由小到粗。不要強行餵食有些媽媽看到自家孩子瘦,生長發育不達標,內心焦急,恨不得每一頓都讓孩子再多吃幾口。要知道,這樣不僅達不到餵食的效果,還會讓寶寶產生厭煩心理。
  • 寶寶輔食泥製作三部曲,健康又美味,寶媽速度收藏起來
    香蕉泥是不是不需要蒸熟,生吃就可以?在煮蔬菜時,要煮多久才不會破壞營養?食物泥裡不放調料會不會太淡了,所以寶寶不愛吃?給寶寶食物泥裡放一點點鹽,應該木問題吧?寶寶要吃多大的顆粒的食物泥才不會被噎著?寶寶每次只吃一點點,做多了怎麼辦?難道要直接扔了?
  • 孩子偏愛泥狀食物危害大
    孩子偏愛泥狀食物危害大2011-08-04 11:39:32出處:中國雅虎作者:佚名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用事實說話——很多孩子偏愛泥狀食物  胡蘿蔔泥、南瓜泥、雞肉泥、香蕉泥……許多年輕父母怕寶寶喉嚨太細,咽不下固體食物或者被食物卡住,喜歡買各種罐裝的泥狀食物或把食物在料理機裡打碎後再餵寶寶
  • 寶寶1歲前輔食怎麼吃?避開這5種食物,有營養不過敏
    寶寶在6個月後,迎來了生長發育的快速增長階段,這時候寶寶所需要的全面的均衡營養,而媽媽的母乳已經無法滿足寶寶所有的營養需求,這時候輔食就要開始登場了,面對母乳之外的所有食物,都是寶寶的第一次嘗試,吃的對寶寶夠營養長得好,吃不對寶寶容易過敏影響生長發育,1歲前寶寶的腸道嬌嫩,發育還未完善
  • 寶寶的牙齒發育,也離不開輔食的刺激,這時就要給寶寶吃硬食物了
    寶寶到了六個月的時候,寶媽就該考慮給寶寶添加輔食了,寶媽們對於輔食實在是很為難,因為沒有辦法每天都變著花樣做,並且做得寶寶還愛吃。現實中,往往都是寶媽花三個小時做的輔食,結果寶寶連三口都不會吃,這讓寶媽的自信心就大大受挫。
  • 寶寶輔食都會吃米粉,什麼樣的米粉,寶寶更愛吃?
    米粉,作為寶寶的第一口輔食,決定著寶寶是否能由奶順利過度到半固體以及固體食物。 米粉,怎麼選更有營養,怎麼衝更細膩粘稠,怎麼餵寶寶更愛吃?今天為你一篇說清!1、標準千萬條,含鐵第一條 缺鐵性貧血,是兒童「四大營養性疾病」之一!寶寶從媽媽肚子裡帶出來的鐵,只能維持到4~6個月左右。所以在添加輔食時,應優先選擇低敏含鐵的食物。
  • 1歲寶寶不會「吃飯」,奶奶急得帶娃就醫,醫生:食物吃得太精細
    而且隨著月齡的增加,輔食的逐漸添加,寶寶由液體食物過渡到了固體食物,等到1歲以後,基本可以吃「大人飯」了。可是最近奶奶卻發現,1歲的瑞瑞竟然不會「吃飯」。每次吃飯基本靠吞,稍微硬點的食物必須吐出來,否則就會幹嘔不舒服。對於這種情況,鄰裡鄰居都說是不是孩子大腦發育有問題?
  • 寶寶1歲後怎麼吃才營養,哪些食物不能缺?三個重點要把握
    1歲後,隨著身體運動能力的提升,寶寶對營養和能量的需求大大增加,需要通過健康、多樣的食物予以補充。 1、每天的飲食應包含哪些食物? 寶寶每天吃什麼,是媽媽們最操心的問題。
  • 寶寶不愛吃輔食,不如換個方法做,饞的寶寶流口水!
    寶寶胃口小,一次吃不了多少東西,要保證寶寶的營養均衡,輔食一定要做的種類多樣。如果媽媽很忙,沒時間一頓做很多種食物,建議試試這種方法。點點不喜歡吃蔬菜,點媽最喜歡做這種多種蔬菜混合的輔食,可以將寶寶不愛吃的蔬菜藏起來,可以很容易地保證寶寶的營養攝入。寶寶隨意吃上一口,就有肉有蛋有菜,看著寶寶吃,媽媽也開心。這種方法做輔食簡單方便,又能保證營養豐富。點媽經常混合多種食物,做成糕、餅、面等,寶寶很愛吃。今天點媽再做個香腸,可以作為手指食物。不僅能鍛鍊寶寶抓握,還能補充營養,避免挑食。
  • 鄰居說他家寶寶不吃主食,這些食物是我家熊爸的哄娃神器。
    每次在樓下碰見隔壁鄰居,就會談論起養娃經,說到一個比較頭疼話題,就是寶寶不愛吃主食怎麼辦?在寶寶餵食的過程中,不知麻麻們是否很習慣於扮演親自餵養的角色?認為讓寶寶自己吃會嗆到,或者拿手抓食物不衛生。鄰居說她家娃不吃主食怎麼辦,這些食物我家熊爸的哄娃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