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半天吐出來,稍硬的食物都不吃,1歲的孩子咀嚼能力差怎麼辦?

2020-12-20 福林媽咪

文|福林媽咪

前幾天在外面吃飯,看到一寶媽餵餐椅裡的孩子吃了一塊東西,嚼了一會兒就吐出來了。

接著寶媽給自己夾了一塊兒嘗了嘗,「不難吃啊……」

娃嚼一會兒就吐出來,真的都是因為東西不好吃嗎?

那可不一定。

我之前有收到一些這樣的留言:

嚼半天吐出來,稍硬的食物都不吃;1歲多了還只吃糊狀食物,顆粒大一些的一吃就乾嘔;還沒嚼幾下就吞了,拉的便便一看就沒消化完全……

你家娃有沒有這樣的表現?

如果有,你也別懷疑娃僅僅是挑食或是自己做的不好吃了,因為很可能是咀嚼能力沒有得到鍛鍊導致的。

同樣是6個月添加輔食,為什麼有的寶寶咀嚼能力沒有得到鍛鍊?

其實,多是因為過於寵溺、心疼孩子。

①害怕寶寶嚼不爛,消化不了,所以只餵寶寶糊狀食物;

②寶寶吃大顆粒乾嘔,心疼,所以一直堅持餵流食;

③總覺得娃的牙齒太少,不能吃爛飯軟麵條,一直停留在輔食添加的最初階段;

④肉太難嚼了,吃起來不方便,不給孩子吃;

……

原因有很多,反正都是因為大人不懂,耽誤了孩子咀嚼能力鍛鍊的最佳時段。

咀嚼能力差,不光孩子吃不了硬食物這麼簡單,還會有一些其他的影響:

●營養不良

因為咀嚼的不充分,所以食物沒有辦法和唾液中的消化酶充分發生反應,略過了一到消化步驟,到了胃腸道裡時,可能就無法很好的吸收,因此導致孩子營養不良或者說呈現出吃什麼都不長肉的狀態。

●牙齒發育不良

咀嚼會促進牙齒牙齦的生長發育,如果一直讓寶寶吃軟爛的時候,寶寶的牙齒和牙齦無法達到擠壓鍛鍊,因此可能會導致牙齒排列不整齊,發育不良。

●口齒不清晰

充分的咀嚼可以鍛鍊面部肌肉和口腔肌肉,肌肉的緊實度會影響說話的清晰度,如果長期吃軟爛食物,肌肉得不到鍛鍊,鬆弛、控制性差,可能就會導致寶寶口齒不清,說話晚等情況的發生。

所以,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從寶寶添加輔食那天開始,就要有所準備。

首先要明白一個道理:

寶寶吃飯並不是生來就會,咀嚼能力也不是生來就完善,這都需要訓練。學走路都會摔跤,咀嚼也會讓寶寶栽跟頭。

比如:嚼不爛噎住、吞不下、乾嘔,這都是正常的,摔些跟頭讓寶寶成長的反而更快。

所以不要太玻璃心,看到寶寶這樣就覺得還應該吃流食,長期吃流食,孩子啥時候才能嚼得動硬食物呀?

娃娃才長一兩顆牙的時候不要覺得孩子咬不動東西,回想一下你餵奶時他咬的有多疼?那些蔬菜條在孩子嘴裡並沒有那麼難對付。

其次,就是鍛鍊寶寶咀嚼能力

前短時間有說過一個BLW自主進食法,英國權威兒童中心一直在倡導的一種輔食添加方式。

簡單粗暴,在寶寶剛滿6個月的時候,就可以給寶寶吃一些蒸的蔬菜水果,比如蘋果、紅薯、胡蘿蔔等,切成條狀給寶寶蒸一蒸,晾涼後直接給寶寶吃。

與「第一口餵米粉」的傳統輔食添加法完全不同。

寶寶在一開始吃的時候會噎到甚至乾嘔、吐出來,但是堅持一段時間,可以看到寶寶咀嚼能力、抓握能力還有吞咽能力都能得到大幅度提升,進步的很快。

不過這種方式不適合所有寶寶,對於早產兒或身體弱的寶寶來說不太適用,如果寶寶身體健康且比較強壯,不妨試一試。

這就是讓寶寶在吃飯的道路上「摸爬滾打」鍛鍊出來的咀嚼能力。

不敢適用BLW的,那咱們可以用傳統方式一步步來。

●4-6個月開始嘗試母乳向泥糊狀輔食過渡。

●6-7個月吃比較細滑的糊,米粉由稀到稠,不過都很細膩。菜泥水果泥,給寶寶打細一些。

●8-9個月是鍛鍊寶寶咀嚼能力的黃金時期。菜泥變菜末,形狀如果蒜末一樣。軟懶的麵條、稀飯也是在這個時期要嘗試的。

●10-12個月,蒜末狀的時候可以變成大可以的食物了,比如胡蘿蔔丁、自己用烤箱做的溶豆、小餛飩都可以給寶寶吃了。

●1歲之後就應該適應成人飯了,只不過在調料上還是要儘量清淡一些,少油少鹽比較好。

如果你的寶寶咀嚼能力已經變差了,那就可以試試下面這些方法:

①準備一些美味的磨牙棒,讓寶寶平時啃啃。

②媽媽要演示咀嚼動作,跟寶寶面對面的一起吃飯,這樣寶寶吃得開心,也會通過模仿媽媽來嘗試充分咀嚼。

③不要再一直餵食過細過軟的泥糊食物了,每天要至少有一餐給寶寶一些塊狀食物,比如蒸好的紅薯塊等,讓寶寶嘗試直接咬食。即使吃的過程中出現乾嘔,不要擔心,只要寶寶有在嘗試著吃,這就是一種進步,慢慢地來,他就會明白咀嚼的越充分食物越容易下咽的道理了。

無論是BLW自主進食還是傳統輔食添加,除了要讓寶寶適應食物本身以外,無一不是在為了鍛鍊寶寶咀嚼能力而努力,該心疼的時候心疼,但是該讓寶寶栽些「跟頭」的時候也要捨得。

成長就是這樣,摔倒、爬起、再摔倒、再爬起,重複幾次,走路就會越來越穩當,輔食也是這樣,乾嘔、吞咽困難,那是因為寶寶咀嚼不充分,再來幾次就知道多多咀嚼,明白如何才能讓自己吞咽的更順暢,咀嚼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

相關焦點

  • 嚼半天也咽不下去,硬一點的食物就不吃,咀嚼能力差的娃該咋辦?
    一口飯嚼半天也咽不下去,稍硬一點的食物就不吃糖糖今年一歲了,爸爸媽媽工作也比較忙,平時都是奶奶照顧孩子。自身「咀嚼能力差」的娃,在1歲以後會出現4個問題1)對輔食表現出抗拒孩子的咀嚼能力差,那麼當孩子逐漸的不再喝母乳之後,面對替代的輔食,孩子會表現出來很大的抗拒,因為以前很少去咀嚼,甚至變得不願意去咀嚼,尤其是面對一些比較硬的食物
  • 咀嚼能力差的寶寶,都有這三個特徵,對照看看你家孩子有沒有
    直到孩子上幼兒園,可樂一到吃飯時,稍微著急或者多吃一丟丟就會幹嘔,有時候直接在嘴裡含著不往下咽或者直接吐出來。 這一點雖然像玩笑但這樣的孩子也不少。其實孩子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能吃,這不是厭食挑食,這是咀嚼能力不足的表現。
  • 孩子1歲前咀嚼能力要鍛鍊好,錯過了以後愛生病,別不當回事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細嚼慢咽才能消化更好,吸收更多營養,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這個理論吧?可生活中很多人都做不到,通常都是飯菜在嘴裡囫圇幾口就吞下了,甚至於多嚼幾次都會感覺腮幫子酸成檸檬。不過對大人來說,咀嚼得充不充分並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的影響,寶寶就不一樣了。
  • 娃不好好吃飯挑食?吃什麼都吐出來?真實原因可能是這個!
    有個理論說,吃每一口飯都要在嘴裡咀嚼三十下,才最好消化。麥麥我就試過,恩,確實感覺消化能力得到了提升。But,腮幫子太特麼酸了!!分享第二天我嚼東西的感受。大人可能不怎麼咀嚼就吞下去也沒太大問題,但對娃來說,咀嚼這個事情真的是必須!
  • 孩子一歲後出現三種表現,可能是「咀嚼能力不足」,兩招可改善
    1歲,有這幾種特殊表現,基本上就是該原因引起的,爸媽必須引起重視:1、只願意喝奶,吃糊狀輔食一般來說,1歲左右的孩子可以吃些比較清淡綿軟的正常食物了,與大人的飲食已經很接近,但如果這個時候他們還是只想著喝奶和吃不用怎麼咀嚼的糊狀輔食
  • 怕娃嚼不爛一直吃「糊」?及時吃硬物才是對娃好,三個好處很明顯
    1歲前是鍛鍊兒童咀嚼能力的黃金期,日常飲食的種類關係到面部骨骼和肌肉發育。隨著寶寶逐漸長大,可以吃的輔食種類也越來越多,什麼時候添加,如何烹飪,哪種輔食對寶寶發育好,關於輔食的知識,媽媽都要有所了解,才能給寶寶最周到的呵護。怕寶寶嚼不爛只給吃糊狀輔食?
  • 食物常剪碎,孩子卻咀嚼不動了!幼兒園裡邊吃邊哭的5歲孩子
    老師詢問家長後才知道,原來媽媽一直怕孩子吃東西噎到或不易消化,打從吃輔食開始,一定把食物壓得軟爛才餵孩子,甚至2歲時,飯菜也要剪得細碎才給孩子吃。5歲了,當其他孩子吃得津津有味時,小男孩卻因咀嚼能力不佳、咬不動肉而哭了。
  • 咀嚼能力不足的寶寶,1歲後會有"3個表現",你家娃中了幾個?
    寶寶斷奶前後的一段時間,讓很多父母都為之頭疼。因為這段時間裡,寶寶對輔食很抗拒,尤其是徹底斷奶以後,變得不愛吃飯,不管父母怎麼餵就是不吃。有的時候,甚至還會把爸爸媽媽餵進嘴裡的食物吐出來。寶寶不愛吃飯?
  • 餵養案例分析——輔食嚼碎吐出來,怎麼辦?
    孩子不會不會營養不良呢?什麼都不吃啊怎麼辦?今天我們就分享一個這樣的案例▽▽▽一歲零10天的寶寶輔食嚼碎吐出來,總是不大吞進去要怎麼辦?每一個寶寶都有自己的生長發育規律,每一家的餵養習慣又不同,如果不講究方式方法,一刀切的,寶寶6個月給米粉,吃了兩個月米粉蔬菜泥,8個月的時候感覺應該給麵條了,直接給孩子吃麵條,很可能出現的就是麵條吞咽了,或者麵條不吃,這時如果家長沒有糾正自己的餵養習慣,因為擔心孩子被噎到或者擔心餓壞繼續給米粉或者軟爛的麵條,蔬菜也做的非常軟爛,那麼再繼續給麵食、米飯等等顆粒更大質地更韌、硬一些的食物,
  • 如何改善孩子的咀嚼能力?
    經常聽到家長們訴苦:孩子快2歲了,還是只能吃一些糊狀的食物,吃到稍微硬一點的東西就馬上吐掉;孩子經常吃東西不咀嚼,咻的一下就給吞下去了;孩子吃東西時總是喜歡把食物含在嘴裡,不管怎麼說他他都不肯給你咽下去
  • 媽媽發愁寶寶吃飯不嚼,吞咽乾嘔,不是寶寶懶,而是輔食吃得不對
    現在家長都比較關心寶寶的吃飯問題,吃什麼,怎麼吃,照顧的非常精細,所以就會發現很多寶寶出現了「咀嚼能力差」的現象,我有個朋友的孩子,已經兩歲多了,但是他的食物依然是剁得特別碎的樣子,蔬菜、肉類是很小很小的顆粒,他媽媽說太大了怕嗆著孩子。
  • 1.5歲寶寶適合吃硬的食物嗎?1歲半-2歲孩子這樣吃更營養
    1歲半的小南南看到媽媽在吃餅乾,他也張開小嘴想要吃。媽媽就拿了一小塊給他,小南南很高興地拿著餅乾放入小嘴,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奶奶看到後很緊張地把小南南手裡的餅乾拿掉了,她責怪道:「孩子還小,還不會吃,不能吃這麼硬的食物。」 媽媽認為孩子1歲半是可以吃硬的食物了,奶奶卻認為孩子乳牙都未長齊,只適合吃軟的、爛的食物。媽媽和奶奶各執己見,誰也說服不了誰。
  • 1.5歲寶寶適合吃硬的食物嗎?1歲半-2歲孩子這樣吃更營養
    1歲半的小南南看到媽媽在吃餅乾,他也張開小嘴想要吃。媽媽就拿了一小塊給他,小南南很高興地拿著餅乾放入小嘴,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奶奶看到後很緊張地把小南南手裡的餅乾拿掉了,她責怪道:「孩子還小,還不會吃,不能吃這麼硬的食物。」
  • 初貝嘉育兒營養課堂——鍛鍊寶寶咀嚼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來直接了解下寶寶咀嚼能力弱有什麼後果呢?寶寶長牙後,就要開始注意培養他的咀嚼能力,有的媽媽說:「我的孩子嗓子很細,都9個月了,吃點有渣的食物,就嗆得把原來吃的食物都吐出來了。」其實這不是嗓子細,而是從小缺乏咀嚼能力鍛鍊的結果。
  • 3歲連包子都咬不動?孩子的咀嚼能力並非與生俱來,需要後天鍛鍊
    閨蜜幼兒園組織孩子外出採摘,中午吃包子,有個家長在群裡專門囑咐老師說:「老師,我家孩子不會吃包子,孩子背包裡有輔食剪,麻煩把包子剪碎了再給孩子吃」。 孩子已經3歲了,竟然連包子這麼軟的東西都咬不動!
  • 想鍛鍊咀嚼能力,家長最好這樣做
    想鍛鍊咀嚼能力,家長最好這樣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長期「吃軟飯」危害這麼大?想鍛鍊咀嚼能力,家長最好這樣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3歲還嚼不動肉,究竟是什麼原因?
    有很多家長最近和我反應,她的寶寶三歲了,現在還只吃糊糊,肉要剁成細細的肉末,蘋果要吃果泥,就連麵條都要搗爛之後才吃。其實這種輔食是錯誤的,容易給孩子牙齒造成一定的傷害。,導致牙齒咀嚼無力,孩子不願意嚼東西,牙齒得不到鍛鍊,就會引起後牙發育不良,出現牙齒發育變形,甚至會導致面部骨骼發育變形。
  • 孩子3歲了,還嚼不動肉?看完牙醫才知道,都是這個原因惹的禍!
    她話音剛落,另外幾個媽媽也點頭回應到,自己家的娃也有類似的問題,孩子都挺大了,就是不喜歡咀嚼,不愛吃硬東西。 哥哥小時候,我對他的輔食製作非常上心,生怕他嬌嫩的腸胃消化不了,所以每次都做得非常軟爛,連水果都要切成小塊、小片給他吃。 上幼兒園了之後老師和我說,他不吃肉,說自己「嚼不動」。 直到有一次,帶娃去做牙齒檢查,醫生告訴我,孩子的牙齒發育以及牙齒咬合都有問題,原因竟然就是「輔食吃錯了」。
  • 挑食、哭鬧、扔食物、不咀嚼,自閉症孩子吃飯有問題怎麼辦?
    說起挑食,想必大家也有自己所不吃的食物,最常見的有蔥、姜、蒜、肥肉、香菜。包括我自己也有我不吃的食物,可是我雖然不吃油菜,但是我會吃菠菜,也就是說我通過吃其他的蔬菜,還是將這方面的營養補充了,所以我們的重點是營養均衡,我們的目的不是讓孩子把他不吃的食物、不喜歡的食物通通都吃掉,而是為了孩子營養均衡。
  • 嬰兒米粉到底吃多久?怎麼吃才能促進孩子咀嚼能力發展
    寶寶們到了6個月開始吃輔食後,米粉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選擇。細膩的口感,有別於母乳或奶粉的香味都讓寶寶喜歡的緊。吃著吃著寶寶月齡也長了,他們可以進食的食物越來越多,米粉就漸漸退出寶寶餐桌。還有一些孩子咀嚼能力差,米粉會吃到2歲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