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發愁寶寶吃飯不嚼,吞咽乾嘔,不是寶寶懶,而是輔食吃得不對

2020-12-22 墨仔媽媽育兒

現在家長都比較關心寶寶的吃飯問題,吃什麼,怎麼吃,照顧的非常精細,所以就會發現很多寶寶出現了「咀嚼能力差」的現象,我有個朋友的孩子,已經兩歲多了,但是他的食物依然是剁得特別碎的樣子,蔬菜、肉類是很小很小的顆粒,他媽媽說太大了怕嗆著孩子。

當你發現寶寶都1歲多了,偏愛喝湯類、一口吃的稍微有點多就乾嘔、吃到顆粒大一點的稍微硬一點的食物就吐出來不吃,那就需要考慮一下寶寶的咀嚼能力是不是偏弱了。

咀嚼能力和吞咽能力是需要後天鍛鍊習得的能力

吃東西這個本領可不是寶寶天生就具有的,這項最基本的生存本領是需要後天慢慢鍛鍊出來的,雖然寶寶天生就具有吸吮能力,能夠吸吮媽媽的乳汁,但是吞咽能力卻不是一開始就是非常好的,剛出生的寶寶吃奶經常被媽媽的奶陣嗆到,無法從容應對奶水的流速,但隨著吃奶的次數越來越多,鍛鍊的時間的越來越長,寶寶的吞咽能力就會得到提高,咕咚咕咚的大口吞咽,越來越有節奏,不會很容易被奶水嗆到了。

咀嚼能力是需要將食物在口腔裡進行粉碎的能力,這個能力需要口腔肌肉、舌頭、牙齒一起配合完成,有的咀嚼能力強的寶寶1歲多就可以啃雞翅、啃排骨。

咀嚼能力的重要性及其影響

很多家長不重視孩子的咀嚼能力的發展,覺得孩子還小,沒有牙,難以完成咀嚼,所以一直給孩子提供非常軟爛、細碎的食物,但是卻忽略了咀嚼能力的重要意義:

1、促進消化的關鍵步驟,減輕胃部消化負擔

我們消化食物的第一步是需要將食物在嘴裡咀嚼粉碎,促進消化液的分泌,然後再吞進胃裡,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食物的形狀必然會過渡到大人的食物模式,但是咀嚼能力沒有跟上來,孩子就會囫圇吞棗般的吞下食物,造成胃部消化任務過重,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

2、促進乳牙的萌出

寶寶的出牙雖然有個體差異,但是基本上在2歲左右乳牙就要全部萌出了,出牙的時候,乳牙需要頂破牙齦,這個時候就需要磨牙棒之類的幫助寶寶緩解出牙疼痛,除去磨牙棒之外,咀嚼食物同樣能夠達到摩擦牙齦的目的,促進乳牙的萌出。

3、影響語言發育能力

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咀嚼能力比較弱,長期吃軟爛細碎的食物,吃的非常精細。

咀嚼過程需要舌頭、口腔、牙齒、面部肌肉、嘴唇的參與配合,說話同樣也需要這些部件的配合,說話的時候需要不同的嘴型才能發出不同的詞語,要有一定的靈活度。

如果寶寶咀嚼能力跟不上,這些部件就不能得到很好的鍛鍊,吐字發音出現困難,難一點的詞語根本發不出音,對寶寶的語言發育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咀嚼能力的發育階段

很多人覺得咀嚼是因為有牙齒才能做出咀嚼的動作,或者認為只有長出磨牙了才能咀嚼,但其實,寶寶在沒牙的時候都能做出咀嚼的動作來,寶寶長出上下門牙時就會用門牙粉碎食物,看起來像「沒牙老太婆似的咀嚼」,寶寶也可以用牙齦粉碎食物。

所以說寶寶是先有咀嚼這個動作,才能達到咀嚼的效果。

一般來說,寶寶的咀嚼能力的發育隨著輔食添加的過程變化的,大致會經歷三個階段:

1、吞咽期--6個月左右

2、蠕嚼期--7-9個月左右

3、細嚼期--10-12個月左右

4、咀嚼期--1周歲以上

也就是,1周歲以上的寶寶基本能吃大人的飯了,米飯麵條餃子包子這些都應該沒問題,蔬菜肉類水果,只要煮的不是特別硬,寶寶都能吃。

如何提高寶寶的咀嚼能力

1、在合適的月齡段提供合適的食物形狀

咀嚼能力的發展和食物形狀分不開,家長需要根據寶寶的月齡提供不同形狀的食物。

吞咽期這個階段寶寶的輔食基本都是糊狀的,比如米粉和各種打碎的蔬菜肉類之類混起來的半流質,寶寶基本都是直接吞咽下去。

這個階段的糊狀相對6個月之前的液體,就是一種進步,吞咽液體和吞咽糊狀的食物,對於寶寶來說,後者就是高階能力了。

蠕嚼期一般建議是在8個月的時候要給寶寶引入手指食物,比如切成條的煮好的南瓜、冬瓜、胡蘿蔔之類的,相對於糊狀食物,手指食物又提高了難度,需要寶寶做出咬斷蠕嚼的動作,也可以給寶寶吃磨牙餅乾。

細嚼期可以將手指食物過渡大顆粒的碎末狀食物,比如媽媽自己做的蝦糕、魚糕、山藥糕等,手指食物還是可以繼續添加,只不過可以稍微硬一些。

咀嚼期這個時候寶寶的磨牙基本都長出來了,就可以添加固體塊狀食物了,比如切成段的蔬菜、水果、麵條、米飯、小塊的餃子、餛飩,等到寶寶一歲半左右,完全可以切一片蘋果給他拿在手裡自己咬著吃。

2、家長堅持不懈的示範

寶寶習得一種技能需要家長的示範,每次餵飯的似時候家長要示範出如何慢慢咀嚼的動作,讓寶寶模仿。

關於這一點,我有個經驗可以分享:我家寶寶一直不願意用門牙咬斷食物,總是需要我們把食物掰成小塊,他才肯自己抓著吃,於是我從他最愛吃的香蕉入手,示範如何用牙齒咬斷香蕉,用各種小玩偶咬香蕉的遊戲引導他,引導了五六次終於張開嘴咬了第一口,後來又出現了倒退,我只能再引導,現在基本上能做到,自己拿一片桃子、蘋果之類咬著吃,前提是我每次都會讓他看我如何咬,和他一起吃。

這個引導的過程比較緩慢,但是總體來說,1歲多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強,也能溝通,引導起來不會太難。

3、設置咀嚼小遊戲

1歲多的寶寶最愛做遊戲,家長可以利用這一點引導孩子,比如我之前用過的:嚼一嚼遊戲,把孩子喜歡的玩具擺成一排,然後拿著桃子片,開始說:麥昆吃桃子,咬一口嚼一嚼,然後有模有樣的給玩具車麥昆餵一口,接著說,媽媽吃桃子,咬一口嚼一嚼,然後我自己咬一口給孩子示範咀嚼,最後到孩子了,說寶寶咬一口,嚼一嚼,他就會開心的模仿了。

另外,也可以選一些咀嚼起來有聲音的食物,告訴孩子這些食物會發出咔嚓咔嚓聲,然後自己咀嚼讓孩子聽,把咀嚼食物變成有聲的遊戲,不同的食物咬碎的聲音對於孩子來說很有吸引力。

4、不要忽視功能性食物的引入

功能性食物是指超越當下孩子咀嚼能力的食物,比如有些不太容易嚼爛的菇類、肉絲,通常會在寶寶大便裡看到完整的沒有消化的食物,看到這種情況,有的家長就會覺得這些食物不好消化以後就打碎了給寶寶吃。

但其實,少吃一點這種食物反而有利於鍛鍊孩子的咀嚼能力。

5、掌握正確的食物切割方法,注意食物食用安全

現在關於孩子被食物噎到失去生命的新聞太多了,所以很多家長心有餘悸,寧可吃細碎點也不願冒風險,但是,只要掌握正確的食物切割方法,是可以避免的。

葡萄、藍莓這種圓形的食物,最好豎著切成長條狀,不要切成圓形的,這樣在吞咽的時候會降低噎住的風險,千萬不要整顆讓寶寶吃。

核桃、杏仁、瓜子、花生之類的堅果最好不要給孩子吃太大塊,或者打成粉末加入食物中,也能保證營養的攝入,如果謹慎點,可以暫時不吃。

如果1歲半的寶寶目前咀嚼能力較差,牙齒萌出的也不多,建議:

先從條狀的比較軟的食物開始引入,比如麵條、桃子條、蘋果條、米飯、小塊的餛飩、讓寶寶建立咀嚼的自信。營造一起吃飯的氛圍,讓孩子和家人一起坐在餐桌上吃飯,大家都咀嚼,孩子會去模仿。這個年齡段其實可以和成人吃的差不多了,建議不用額外單獨的做飯,而是把大人的飯改良一下,比如味道清淡、煮的稍微軟一些,和寶寶一起吃。還可以帶孩子和別的咀嚼能力強的小朋友一起吃飯,小朋友之間的模仿行為很有效。找一些條狀可以咀嚼出聲響的食物和孩子一起做遊戲,進行引導。

相關焦點

  • 寶寶吃輔食乾嘔是怎麼回事,吃幾口就乾嘔怎麼辦?
    作者:寶寶知道 兒科鮑秀蘭一、食物的粗糙度不夠很多家長擔心寶寶被食物嗆到,因此準備的食物過於精細,寶寶始終用喝水喝奶的方式在「吞」食物。那麼一旦食物中稍微有些粗糙的顆粒,比如比較稠的粥,寶寶還是直接吸入式吞咽,顆粒狀食物就可能刺激口腔後部,引起嘔吐反射。
  • 八顆牙寶寶吃飯只吞不嚼,是什麼原因
    覺得不錯,點個讚,轉個朋友圈都是我們前進的動力喲~▽▽▽9個月寶寶吃飯不嚼直接咽怎麼辦?寶寶目前9個月大,長了八顆牙,不會嚼食物,進嘴就直接咽了。寶寶吃飯不嚼直接吞咽、吃飯快,這是寶寶輔食添加期間常見的問題。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1、家長在添加輔食過程中沒有注意到食物形態對寶寶咀嚼能力的影響。例如糊-泥-末-丁的過渡,一直讓寶寶吃比較軟爛細膩的食物。
  • 嚼半天吐出來,稍硬的食物都不吃,1歲的孩子咀嚼能力差怎麼辦?
    ①害怕寶寶嚼不爛,消化不了,所以只餵寶寶糊狀食物;②寶寶吃大顆粒乾嘔,心疼,所以一直堅持餵流食;③總覺得娃的牙齒太少,不能吃爛飯軟麵條,一直停留在輔食添加的最初階段;④肉太難嚼了,吃起來不方便,不給孩子吃;
  • 娃不好好吃飯挑食?吃什麼都吐出來?真實原因可能是這個!
    很多媽媽來跟我們抱怨,娃不好好吃飯!挑食!肉都咬不動!吃什麼都吐出來!還經常乾嘔!估計媽媽們根本沒想到,這可能是你家娃咀嚼能力不行!這個小事兒沒注意,你精心策劃的「讓娃好好吃飯計劃」可能統統會泡湯。 嚼半天又吐出來,稍微硬一點的食物都不吃 1歲左右了還只能吃糊糊和流食,不然就乾嘔 沒怎麼嚼就吞下去,吃啥拉啥
  • 合理添加輔食,鍛鍊長牙期寶寶的吞咽和咀嚼能力
    瑤瑤從5個多月開始添加輔食,漸漸地從流質食物到固體食物,一步一步的,到現在瑤瑤吃饅頭、花卷都不在話下。嘉嘉的表現卻不這麼優秀。雖然也快1周歲了,牙齒才長出來6顆,一些固體食物,根本咽不下去。家長憂心忡忡,給她饅頭、花卷之類的食物,她根本就嚼不爛,也咽不下去。餵到嘴裡也會吐出來,害怕噎到她。所以直到現在也只有餵她一些像麵條、粥、米糊之類的流質食物了!
  • 寶寶輔食吃的少,不吃肉,根源在這些細節,你犯錯了嗎?
    為什麼我的寶寶不長肉?仿佛寶寶喝奶吃飯的目的不是滿足身體生長發育所需營養,而是「長肉」。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生長發育曲線,只要寶寶在生長的正常範圍內,就不必過度焦慮體重的問題。關於生長發育曲線是什麼,怎麼解讀,媽媽可以自行搜索,我不再贅述了。建議媽媽靜下心來,像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分析自己為寶寶」不長肉「而擔心焦慮,到底是焦慮什麼。
  • 寶寶加輔食後每天要喝多少奶?不吃輔食怎麼辦?4大常見問題匯總
    6-8個月期間,由於寶寶每餐的輔食吃得比較少,輔食還不能完全取代一餐奶,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根據寶寶的偏好,每餐先餵他相對不喜歡吃的食物。比如寶寶更愛喝奶,那就先餵他吃輔食。食物太粗、太硬,寶寶不好吞咽寶寶吃輔食和喝奶時的吞咽方式是不同的。很多寶寶剛開始吃輔食時都容易乾嘔,就是因為不習慣吞咽固體食物。
  • 寶寶吃輔食難,難於上青天,幾位媽媽談心得:如何讓寶寶愛上輔食
    而科學的輔食添加計劃,往往能讓家長少走彎路、寶寶少受苦!其實,寶寶的吃和睡應該算是早期成長過程中最讓父母操心的事了,尤其是吃飯問題,之前我身邊的很多媽媽們就表示過自己操碎了心。直到我發現因為寶寶一直吃得比較稀、軟,沒有及時改變輔食的濃度和硬度,導致他的咀嚼和吞咽能力發展得相對有點滯後,我才恍然大悟,趕緊詢問一些有經驗的寶媽,補上關於輔食的知識。
  • 寶寶不愛吃輔食怎麼辦?媽媽學會5個小妙招,讓孩子愛上輔食
    寶媽小何為寶寶不愛吃輔食的事犯愁了,她在我們的媽媽群裡請教大家:「親們,我精心地為寶寶準備了輔食,吃輔食的用品也精心挑選了,可不知道為什麼寶寶還是興趣不高的樣子?」一位媽媽問小何: 「你們通常是讓寶寶先吃,你們先吃,還是一起吃?」
  • 不加鹽的輔食沒有味道,寶寶不吃怎麼辦?
    不加鹽的話,怎麼做出好吃的輔食?01很多媽媽覺得,輔食不加鹽,完全沒有味道,寶寶會不愛吃;還有人覺得,寶寶不吃輔食是因為沒有加鹽、加糖等各種調味品,大人都覺得不好吃,小孩子能吃得下去嗎?然後就給寶寶加鹽、加糖等。
  • 寶寶死活不吃飯,媽媽餵的東西噴一臉,6個月娃不吃輔食怎麼破?
    文丨福果媽媽 你經歷過最絕望的餵飯是什麼樣? 怎麼讓娃好好吃飯,是很多寶媽最為頭疼的事。 寶寶六個月之後需要添加輔食,補充更多更豐富的營養,這是必須的,卻也是很多寶寶邁不過去的坎。
  • 寶寶出牙期這樣餵輔食,等於送了寶寶一口好牙,輔食營養該升級了
    ,還沒學會自主吞咽,所以口水就會不自覺地流了下來,等到出牙之後,這種情況會相應的減弱。,接下來分享給大家的是,關於出牙期的寶寶該怎麼吃,畢竟吃得有營養又合理,寶寶才能發育的更好。◆ 12個月以上時間過得真快啊,一晃寶寶就12個月大了,不得不感慨孩子長得真快,而寶寶的身體發育也越來越完善了,相信每位媽媽都會覺得非常幸福和欣慰。
  • 這個能力讓寶寶長的好,說話早,再不訓練就晚了
    很多媽媽來跟我們抱怨:娃不好好吃飯!挑食!肉都咬不動!吃什麼都吐出來!還經常乾嘔!過了周歲還只能吃糊糊,老這樣會營養不良吧?>擔心寶寶沒長牙咬不動,只餵糊糊;長期這樣只會讓寶寶習慣了不咀嚼直接咽,導致咀嚼能力跟不上,越長大越挑食,想吃都嚼不動,寶寶自己也很無奈啊!
  • 寶寶不愛吃飯?家長別盲目補鋅,可能有一個原因
    對家長來說,最大的心願莫過於孩子的身體健康,吃嘛嘛香了,看著寶寶吃得滿足的小表情,想必家長再辛苦都不覺得累了。而現實生活中,總有些孩子屬於「別人家的孩子」,不管吃什麼都特別香,這樣的孩子養起來特別容易似的。
  • 寶寶1歲半隻愛吃奶,不吃輔食,寶媽別急,3招讓寶寶愛上吃飯
    陳女士的小寶已經一歲半了,特別喜歡喝奶,可是現在還不習慣吃固體食物,就連半固體食物也不能很順暢的吃下去。陳女士說小寶7、8個月的時候還不能吃糊狀食物,一直餵的都是菜水、果水。把切成碎塊兒的水果餵給小寶吃,他放到嘴裡嚼幾下,就會馬上吐出來。
  • 寶寶不愛吃輔食怎麼辦?媽媽學會這五個小妙招,讓孩子愛上輔食
    寶媽小何為寶寶不愛吃輔食的事犯愁了,她在我們的媽媽群裡請教大家:「親們,我精心地為寶寶準備了輔食,吃輔食的用品也精心挑選了,可不知道為什麼寶寶還是興趣不高的樣子?」一位媽媽問小何: 「你們通常是讓寶寶先吃,你們先吃,還是一起吃?」 小何說:「當然是讓寶寶先吃了, 他吃好了,我們才放心吃啊,他要吃不好我們哪有心情吃。」
  • 寶寶不愛吃飯?家長別盲目補鋅,可能是這個原因
    對家長來說,最大的心願莫過於孩子的身體健康,吃嘛嘛香了,看著寶寶吃得滿足的小表情,想必家長再辛苦都不覺得累了。而現實生活中,總有些孩子屬於「別人家的孩子」,不管吃什麼都特別香,這樣的孩子養起來特別容易似的。
  • 你家寶寶會吃飯嘛,吃不對,對寶寶有壞處,家長別大意
    在寶寶添加輔食以後,有些家長們就一直給寶寶做泥糊食物,為什麼呢?究其原因,是很多孩子不願意吃固體食物,家長呢,也就不強求,導致孩子甚至到了3歲還在吃糊狀的食物。事實上,在寶寶滿6個月以後,添加輔食應該是從只能給寶寶餵流質食品,逐漸再增加半流質食品,最後發展到固體食物。
  • 1歲寶寶不會「吃飯」,奶奶急得帶娃就醫,醫生:食物吃得太精細
    說起「吃飯」,應該是寶寶的本能。早在娘胎的時候,他們就學會了吸吮和吞咽,出生後不到半個小時就可以通過「早接觸、早吸吮、早下奶」,促使媽媽提供滿足自己需求的母乳,讓自己吃飽喝足。可是最近奶奶卻發現,1歲的瑞瑞竟然不會「吃飯」。每次吃飯基本靠吞,稍微硬點的食物必須吐出來,否則就會幹嘔不舒服。對於這種情況,鄰裡鄰居都說是不是孩子大腦發育有問題?
  • 娃3歲了還嚼不動肉?想要孩子牙齒有勁兒長得好,輔食注意別吃錯
    前幾天帶娃在樓下玩,遇到了幾個媽媽,聊天中,一個媽媽發愁地說「我家閨女3歲多了,現在還只吃糊糊,肉要剁成細細的肉末,蘋果要吃果泥,就連麵條都要搗爛之後才吃。」她話音剛落,另外幾個媽媽也點頭回應到,自己家的娃也有類似的問題,孩子都挺大了,就是不喜歡咀嚼,不愛吃硬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