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韓流」在中國大勢已去,對韓國的影響有多大?」真相...

2021-01-09 騰訊網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近兩年我國的韓流之風,可以說是越來越小了。想當年韓劇在中國大火的時候,不少國內的迷妹迷弟們,都非常追捧那些韓國歐巴,確實,他們長相俊美,打扮時尚,比當時我國的那些明星們看上去要好看得多,年輕人們爭相追捧也能理解,畢竟人類都是視覺動物。

當年韓流在中國最盛行的時候,很多國內的商家都紛紛找韓國明星代言,當時還屢屢傳出有韓星在中國耍大牌的事情,但粉絲就是不理會,他們覺得顏值即王道,很多韓國明星在中國,甚至比在自己的國家還要火,那麼為什麼這些年他們在中國快要銷聲匿跡了呢?

韓國是一個小國家,國土上的資源貧乏,不像大國一樣有石油煤炭等重工業的支撐,所以他們著重發展科技行業和娛樂業,非常注重文化輸出。尤其是娛樂業,韓國很多愛豆都是直接商業化管理的,練習生制度大家也聽說過,很多韓國練習生要經過很多年的嚴酷訓練才能出道,所以他們很聽話,能力也比較強,吸粉能力也是我們有目共睹的,娛樂業確實給韓國增加了不少收入,這其中中國粉絲的貢獻應該可以說是非常大的。

按理說韓國應該抱緊中國金主的大腿,但是前幾年的薩德事件大家應該也知道了,中國終於忍無可忍開始封殺韓流,不許韓國明星再來中國撈金,已經參演了要播出的電影、電視劇一律下架或者換角重拍,也不許韓星在上中國的綜藝,韓流一下子就在中國退掉了一大半。民眾也因為薩德事件的影響,變的對韓國明星也沒那麼有好感了,雖然還有一些腦殘粉盲目的追星,但那畢竟只是少數的,大多數的中國人還是很理智的

那麼限韓令出臺以後,對韓國有什麼影響呢?那些韓國明星來中國的時候,說實話比他們在自己國家賺的要多,尤其是那些愛豆,他們在韓國娛樂圈的階層可以是非常低的,能來中國的時候他們的收入一下子比在自己國內翻了好幾倍,限韓令以後又恢復了以前的樣子,並且因為韓國娛樂圈的更新速度太快,他們的練習生都是一茬一茬的出道的,很多前兩年還出名的愛豆,過不了幾年就會被淘汰了,就此而言,中國的很多明星處境要比韓國明星好太多了

其實這些年來,我們中國也在大力發展娛樂行業,有很多地方也在學習韓國,這不是什麼缺點,韓國的娛樂越能如此發達,自然有他們好的地方,我們確實應該學習,近些年來質量優質的愛豆也有不少,所以中國粉絲已經可以追自己國家的愛豆了,不用再去追一個忘恩負義的國家的明星。對此大家還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討論交流

相關焦點

  • 「韓流」在中國大勢已去,對韓國的影響有多大?你怎麼看?
    「韓流」前幾年在我國非常的盛行,當時很多韓劇在各大衛視熱播,很多人對韓星非常的追捧。因為韓劇在我國的流行,很多人年輕人都為之瘋狂,不僅模仿韓星的穿著和妝容,而且都爭相去韓國旅遊,都想體驗影視劇中的浪漫場景,帶動了韓國旅遊業的快速發展。
  • 「韓流」在中國大勢已去,對韓國影響有多大?你怎麼看?
    「韓流」的流行要從韓劇開始,還記得早些年的《浪漫滿屋》《藍色生死戀》《大長今》到後來的《太陽的後裔》《來自星星的你》《繼承者們》;韓國的藝人從Rain、宋承憲、宋慧喬、李英愛到全智賢、宋仲基、李敏鎬,歌手李孝利、張娜拉、權志龍、PSY等,都曾在中國市場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熱度,可以說「韓流」影響了一代中國年輕人。
  • 「韓流」在中國大勢已去,韓風文化熱潮迅速消退,再無曾經的輝煌時刻!
    「韓流」在中國大勢已去,韓風文化熱潮迅速消退,再無曾經的輝煌時刻!韓國文化曾在中國風靡一時,當時出現了許多的「哈韓族」,這些人熱衷於追求各種來自韓國的東西,服飾、妝容、歌曲、影視作品等等。而且追逐韓流的年輕人也非常喜歡韓劇中的浪漫,憧憬自己能夠擁有一段類似的愛情故事。
  • 當中國消失時,「韓流」對韓國有多大影響?你有什麼看法?
    上世紀代末韓國娛樂業的快速發展,在韓國經濟承接美國日本產業轉移的同時,著名的三星公司、現代汽車、SK、LG電子等發達產品都為韓國創造了巨大的財富,經濟上的成功使娛樂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1989成立的中國人小土地規劃公司和經紀公司中也有不計其數的藝人,其藝人的培訓能力和包裝能力一直是行業標杆
  • 韓流在中國本土化,這是韓流的進一步文化入侵,還是韓流的衰退
    早些時候,中國綜藝大量照搬韓國或買韓國綜藝的版權,而薩德事件後,韓流入侵絲毫沒有減弱,當時中國最火的三個綜藝節目《創造101》、《偶像練習生》、《這就是街舞》就都是買的韓國版權或直接照搬,這使得韓流在中國入侵紮根本土化了。
  • 沒了中國「韓流」還能流到哪兒?
    國內消費市場太小  「文化立國」雄心太大儘管坊間所傳中國「限韓令」未獲證實,一段時間以來,韓國娛樂行業仍然大受震動,「韓流」也似乎在華的確遇到一些「寒流」。由於中國是「韓流」輸出的最大市場,有韓媒稱應藉此契機擺脫對華依賴。「韓流」能找到中國大市場的替代者嗎?其實,「韓流」風靡亞洲十幾年,也存在不少問題。
  • 韓流在中國興起及衰退的原因分析
    (二)同質文化的親和力   韓國和中國都在東亞文化圈內,擁有相似的文化背景。自古以來,無論在語言文字還是價值觀、禮儀、民俗、傳統等方面,韓國都深受中國的影響,尤其是尊崇孔子的儒家思想。因此,韓國人在感情表達、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等方面與中國人都很相近。這是「韓流」得以順利登陸中國的「先天條件」。
  • 「韓流」的發展史,韓國娛樂業何以能推向世界?
    但近年來,隨著元素多樣化、作品更具創新以及宣傳力度加大等因素,韓流這股風也刮到了歐美地區。進入千禧年以後,「韓流」更是一發不可收拾,隨著《天國的階梯》《藍色生死戀》等韓劇的熱播和Super Junior等第二代偶像組合的走紅,韓國文化產業的影響已經開始走出國門,輻射亞洲了。
  • 韓國瑜「政治豪賭」,攤牌了
    對高雄市長韓國瑜來說,6月6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一個決定他命運的日子。圍繞罷韓,已經有太多的紛紛擾擾。當年有多大的大位雄心、果決,今天就要承受多重的後果。王金平出沒這是韓國瑜的選擇,有的局面他以前有算到,但並非每一步對他的步步緊逼,他都能神料到。
  • 韓國衣戀集團SPA0進軍中國市場再掀韓流
    韓國衣戀集團SPA0進軍中國市場再掀韓流 2013-12-20 14:55:03 來源:亞洲經濟中文網
  • 韓流太娘了,不用謝霆鋒怒懟,其實韓流在中國早已衰退
    中國好聲音播出後,最火的是謝霆鋒,因為他說出了很出格的話,他不喜歡哈韓,因為韓流太娘了,我們要找回男人的荷爾蒙。不過現在韓流在中國已經衰退了。隨著經濟發展,中國的本土文化一定會發展起來,更加專業、更具有藝術性、水平更高,到時候自然會把韓流擠出去。但本應不是現在,因為現在本土的文化水平並沒有那麼高。目前韓流的暫時衰退。不過早晚有一天,韓流會在中國衰退。
  • 「韓流」或影響臺灣選情,民進黨坐不住了
    臺灣「九合一」選舉進入倒數一周,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引發的「韓流」效應為選情增添不小變量。有消息人士透漏,民進黨內頗有定調「韓流」為「亂流」的意味。對此,臺灣資深媒體人黃創夏表示,沒有蔡英文亂搞,根本不會產生創造「韓流」的條件!
  • 【英翻】為什麼中國的韓流偶像回國後就不再返回韓國,真實原因是? [美國媒體]
    為什麼中國的韓流偶像回國後就不再返回韓國,真實原因是?喂,他們有機會去韓國,是非常幸運的.作為一個名人在韓國,你工作一天:100美元在中國,你工作一天:1萬美元韓國:5500萬人口中國:13億做點算術吧.ll llYouYou LOL! So true?笑,樓上說到真相了.
  • 韓媒:"韓流"風潮助韓國泡麵甜點風靡中國
    參考消息網7月18日報導 韓媒稱,由音樂和電視劇引領的韓流熱潮正向食品領域迅速擴散。韓國方便麵熱銷中國和馬來西亞,韓國泡菜在美國和澳大利亞日益暢銷,俄羅斯人則愛上了韓國餃子。據韓聯社7月18日報導,據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KOTRA)武漢貿易館消息,2014年中國方便麵消費量達486.2億包,較2010年增長15%。韓國在中國進口方便麵市場所佔份額僅次於臺灣,2014年和2015年對華出口1337萬和2181萬美元,分別同比猛增65.5%和63.2%。
  • 「韓流」能夠靠雨再次崛起?羅智強贊韓國瑜有真功夫
    高雄市長韓國瑜上任後,清淤工程不遺餘力。近日致災性豪雨猛襲南臺灣,使高雄、屏東多個地區被淹,各界也關注高雄水患狀況是否改善。有臺灣名嘴在政論節目上表示,過去「韓流」靠著水災的民怨而崛起,如今這場大雨就是考驗,可能也是「罷韓」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
  • 韓流在中國的崛起與衰退—外國熱、中國冷
    1997年,央視正式引進了韓劇《愛情是什麼》,作為一部經典的韓國家庭劇,現在豆瓣上還有9.0的評分。雖然這不是第一部被引入中國的韓劇,但韓劇在中國市場上的火爆就是從這部劇集開始的。而韓劇是韓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韓國外國語大學孔子學院「韓流漢語」冬令營結束
    韓國外國語大學孔子學院「韓流漢語」冬令營結束   中新網1月16日電 據國家漢辦網站消息,1月11日,韓國外國語大學孔子學院的學員們圓滿完成了在北京外國語大學為期兩周的「韓流漢語」冬令營活動,滿載著收穫回到了首爾。
  • 韓國人的文學夢:去中國化 輸出文化「韓流」
    文化「韓流」與韓國文學的「舶來」1992年8月24日,中韓正式建交,由此在亞洲範圍內的「韓流」(韓國文化產業的輸出,特指韓國電視劇、電影、音樂等娛樂事物的地區性影響)開始進入中國。1993年韓國電視劇《嫉妒》在中央電視臺播出,這是韓劇第一次登陸內地螢屏。隨後內地陸續播出過幾部韓國電視劇,韓國娛樂文化開始在內地萌芽。
  • 潭州教育:走入韓流——韓語篇
    韓流指的是韓國文化流行的一種簡稱,韓流」一詞源於圍棋,後用以指代韓國文化在其他地區的影響力。廣義的韓流包括韓國服飾、飲食等等;狹義的韓流則通常指韓國電視劇、電影、音樂等娛樂事物的地區性影響。「韓流」一詞最早由中國媒體提出,後被韓國媒體及學術界廣泛使用,用以指代本國文化產業的輸出。
  • 對內娛有無影響?
    韓國新聞昨日報導稱限韓令解除,自2017年限韓令後中國全境開始銷售韓國商品,期待中韓雙方不僅在貿易方面,甚至在文旅方面有更廣泛的交流。對於韓國單方面宣布解除「限韓令」這一消息,網友們看法不一。一部分韓國網友表示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