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喜歡逛菜市場?是因為便宜麼?

2020-12-23 騰訊網

陳曉卿說過:「我們去一個城市,一般就會去名勝古蹟、所謂的地標建築。其實了解一個城市的最好方式,是去看它的菜市場。用我的話,和這個城市才有了肌膚之親。名勝古蹟都是『西裝革履的』,裝扮得很好。但是菜市場裝不了,它想裝都裝不了。」

很多人喜歡去菜市尋尋覓覓,只為那一口滋味。也有人起個大早趕個早市,就喜歡那股子最新鮮的「朝氣」。孤獨的時候去菜市逛逛,還能感受到久違的人情味兒。

菜市場裡的廣告語,細品總是有些耐人尋味

在外賣、網購、生鮮電商發達的今天,菜市似乎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了。為什麼總有人熱衷於逛菜市場?從菜市場裡,我們又感知到了這座城市的什麼?那些「煙火氣」,又是從何而來呢?

菜市場裡才有「意外」

一個城市最有朝氣的地方,可能就是早晨的菜市了。從蔬菜到海鮮,這裡的貨品往往最新鮮、最日常也最豐富,買賣雙方的亢奮和愉快都溢於言表。

要想快速了解一個城市的胃口,就得來這裡。比如雲南的菜市上就有很多鮮花和菌子,在廣州的菜市裡很容易看到各種生猛海鮮,成都的菜市裡往往有一個專門賣各類火鍋調料的窗口。

梁文道在《圓桌派》裡回憶,他曾在秘魯利馬的一個市場上,看到一整條街都在賣各種不同的土豆:「真是太讓人震驚了,我這輩子都沒見過這麼多種土豆,讓你對世界有了完全不一樣的認知。」

除了特別精品的超市,在主流的超市裡其實可供選擇的餘地很少。現代超市講究成本效率,從價格、貨品、供應鏈到物流,背後是一套完整的核算系統。超市看似全面,挑選的卻往往是穩定而大量的單一品種。

魚腥草(折耳根)

而在菜市裡,總能遭遇到很多產量不高、也不算大眾需求的品種。這還不只是單純種類多少的問題,在《圓桌派》第四季裡,陳曉卿和竇文濤曾討論說,一個能賣七種姜的市場,比如有高良姜、南姜、沙姜的,跟只賣五種姜的市場相比,所帶來的幸福感是完全不一樣的。

別看只差了一兩種姜,生活幸福的人,才會分出這麼多細緻的味道出來

更特別的出現在朝露一般的早市裡——多半只在早上7-10點開啟,會隨機出現一些「流動攤販」:他們往往是附近的鄉鎮居民,隨著時令不同,帶著各色農副產品進城售賣。有新採的野菜,比如南方的扣子菜、菊花菜;自家院裡,樹上開的槐花、榆錢;或是自給自足,稍有富裕的口糧……

早市上賣香草的爺爺,有紫蘇、薄荷等

它們可遇不可求,多半得靠碰運氣。這便是菜市場帶來的樂趣,用梁文道的話說,「去超市是有目的地『尋』東西,而去菜市場則是『遭遇』,原來還能有這些。」這些特殊的食材,也往往是最讓人念念不忘的,廣東話裡便叫做「食過返尋味」。

隨著季節流轉,菜市場總有小小的食材變化,只要這個城市地區具有活力,居民有所需要,這些變化就會在這裡永遠延續下去。給這個商品高度同質化和工業化的時代裡,帶來一點差異和驚喜。

每個菜販,都可能是一位隱藏大廚

去菜市場總會感到很「方便」和「快捷」,攤主們往往會幫你把食材處理了,賣海鮮的,殺魚和開貝殼不在話下;而賣肉的,不管是切片、切丁還是切絲,他們刀工嫻熟,刷刷兩下就切好了。

在《圓桌派》裡,梁文道說到,「什麼人懂食物?什麼人懂吃?我們一般都覺得是廚師和美食家。其實我們還忽略了菜販,那些賣菜賣肉給你的人。

如果對某種食材感到疑惑,去問菜販準沒錯。這個東西怎麼做好吃?他們往往都能說出個七七八八來,有些熱心腸的,還會給你分享詳細的烹飪秘訣。譬如我們可能覺得板筋是燒烤用的,但賣牛肉的攤主會介紹說,帶板筋的部分,燉起來要更好吃。

赫爾辛基碼頭的早市,售賣馴鹿肉(reindeer)和駝鹿肉(moose)的小攤

混了駝鹿肉的 brunch,在國外,逛早市往往也是很多人的休閒方式

這都是常年與食物打交道積累下的熟知。有些菜販開始只是做加工,慢慢地也做成了廚師,他們對某種食材的理解力,甚至不輸給真正的大廚。

比如著名的築地市場,原本是批發水產的東京都公立批發市場。早在江戶時期,這裡就是水產交易的地方,挑著扁擔的貨郎們在這裡賣壽司和天婦羅。築地市場有著東京最新鮮的水產,慢慢積累了很多刀功極佳的師傅。

隨著名氣愈來愈大,許多專門做壽司和刺身的餐館都開始在周邊營業,還有海鮮燒烤餐廳等等。要去築地吃海鮮,往往得趕個大早,6、7點再往後,最新鮮的一批貨大都不剩什麼了。

在築地做了幾十年水產批發生意的伊藤宏之看來,「一直以來我們都直接和魚、和人打交道,面對面的真實感是面對電腦做買賣永遠無法企及的。

沒有交流哪裡來的信任。雖然新事物的滲透誰都無法拒絕,但這並不代表可以摒棄傳統的面對面買賣,某種意義上來說反而應該更加重視這種傳統。」

即便不是這樣著名的旅遊景點,普通的菜市場裡也總是埋伏著很多好吃的東西。這裡離新鮮食材近,人流密集,藏著很多不起眼的熟食和小吃,也往往能尋覓到一個城市最地道的美味

東山肉菜市場門口的豬紅(豬血)湯,加了許多胡椒,入口辛辣又有點暢快。這個店鋪只有兩面開的窗口,並沒有桌椅。街坊們就在站立或蹲在一旁的花壇邊上,這樣捧著吃完

比如位於廣州市老城區的「東山肉菜市場」,常常登上老廣美食榜單。在這裡,花30元就能吃到撐得扶牆,2元一碗的豬紅湯、3元一塊的幹蒸燒賣,還有蘿蔔糕、馬蹄糕、水牛奶等等。作為一個肉菜市場,還少不了叉燒、醬油雞、燒排骨這樣的粵味燒臘。

光顧的也大都是附近的老街坊,在口味挑剔而競爭激烈的廣州,只有這樣的物美價廉的店鋪,才能存活下來。

廣西柳州谷埠街菜市,現在,這裡還有傳統的煮螺售賣

而柳州螺螄粉,據比較公認的傳說,也是從菜市裡發源的。在上世紀80年代,谷埠街是柳州最大的田螺交易市場。當時夜晚流行吃用骨湯打底的酸筍煮螺,柳州人愛吃米粉,故螺螄攤上也常常經營米粉。有人要求在米粉裡加入油水甚多的螺螄湯一同食用,慢慢就形成了螺螄粉的雛形。

如果在三四線城市,還能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許多小吃店做大後,出於更多人流量的考慮,會從菜市裡搬出來,但仍會打著「xxx市場老店」的名號。這正是菜市場所帶來的底氣吧。

「沒有人會在菜場裡自殺」

古龍曾在《多情劍客無情劍》裡寫,絕對沒有人會在菜場裡自殺的,「因為,這些氣味,這些聲音,都是鮮明而生動的。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比如早晨走在大城市的路上,上班通勤的人神情往往是緊張的,路上有很多信息,但除了看時間和注意車輛安全,感官往往是關閉的。

而在菜市裡的感覺全然不同,人們往往有一張比較鬆弛的面孔,未必要和別人交談。

只有在安全、不緊張和鬆弛下來時,我們才很願意去捕捉信息。

那些對談和吆喝聲,還有魚腥味,混合著泥土的青菜氣味,雞鴨身上那種說不清的羽毛味道,滋滋作響的油煙……很多信息,有用的和沒用的,有趣的和沒趣的,能進入我們的感官。這種熱鬧繁雜,便是我們常說的「煙火氣」了。

煙火往往和一個詞分不開,人間。「在很多地方的菜市,我能碰到這個社會所有階層的人」梁文道曾經這樣感嘆。

在成都,菜市裡隨便找個角落,都能支起來一張麻將桌。在拍攝時,他們笑著說道「還打麻將呀,看人家來抓你了」

在菜市場總能觀察到各樣形形色色的人,但最讓人感嘆的往往還是攤販。攤販們多是夫妻店,需要在凌晨2-3點就起床,到幾十公裡外的批發市場進貨,而後開啟一整天的備菜和售賣,兩人中間輪流抽空休息一會兒。問起他們一天的生活,「掙的都是辛苦錢」幾乎是每個人都會說的話。

但在平時,他們不會主動對人說這些,也很少有抱怨和不耐。知足常樂和隨遇而安,是在攤販們身上看到得最多的神情。

與其說,菜市上的每個攤位是每一個個體生意,倒不如說是每個小人物的活法。

他們藉此在這裡存活下來,當小菜攤越來越有特色,就不僅養活了自己,也豐富了這一整片地區。

經營小籠包早餐店的兩夫妻

剛到香港時,舉目無親的竇文濤,就經常一個人到菜市場裡待著。

「實際我什麼都不買,就走來走去,看著這些鮮豔的蔬菜的顏色,紅紅黃黃綠綠白白,紅罩子裡的燈光。雖然沒人搭理我,但就有一種人情,撫慰了我的孤獨」,「超市你看的是貨架,看的是冰櫃,但是你在菜市場呢,看的是人」。

這種人情味,或許就是我們留戀菜市場的原因。

相關焦點

  • 你喜歡逛菜市場嗎?如果某天它消失了,在巨頭擠壓之下……
    02團購買菜,一是方便,二是便宜,至少從目前情況來說。就像幾年前出行領域那場battle,巨頭們競爭領地,社畜們樂顛顛地用幾塊錢打車上班。如今雲買菜也呈現出類似進程,誠然標價有不少套路,但免費贈的小米椒、一毛錢的蔥、九毛九的水果,仍然讓人心動不已。
  • 去澳門,逛菜市場!
    澳門是查查很喜歡的一個城市,去了幾次還是不膩,以後也還會去。對於我來說,澳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各大賭城,也不是大三巴牌坊這些著名景點,更加不是各種購物大商場,因為這些地方,是不能代表整個澳門的。反而是菜市場和一些老街,我每次去都會逛上半天,去感受一下本地的味道。菜市場是我最有興趣去逛的,澳門地方小,大的菜市場不多,我經常去的是紅街市菜市場,這邊很熱鬧,也很有生活氣息。第一次去的時候,發現他們這邊賣的蔬菜,跟我們家那邊是差不多的,我家是廣西的,還看到他們賣有廣西芋的,覺得好親切。
  • 我最愛逛菜市場,最愛那喧囂的煙火氣
    雖然我是個老爺們兒,而且也不是大廚,但是我喜歡逛菜市場,而且十分喜愛。從上大學那會兒開始,但凡有時間了,我就喜歡往菜市場跑跑。我既不買菜。也不做飯,僅僅是看看而已。只要往菜市場轉一圈,不管自己多麼煩惱和憂愁,立馬好了一半。因為看到菜市場裡面的花花綠綠,我就覺得神清氣爽,內心充滿活力。
  • 逛菜市場,聰明人遇見這5種菜,再便宜也不買,老闆:這是行家!
    逛菜市場,聰明人遇見這5種菜,再便宜也不買,老闆:這是行家!各位讀者朋友們大家好,感謝閱讀我分享的美食文章,經驗和大家一起共享,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內容是:『逛菜市場,聰明人遇見這5種菜,再便宜也不買,老闆:這是行家!』
  • 菜市場裡的牛肉新鮮又便宜,為什麼沒人願意拿來做牛排?
    你吃過西餐廳「高大上」的牛排大餐嗎?你逛過菜市場、超市的生鮮食品區嗎?你有過這樣一個問題嗎?——國內菜市場買的牛肉可以做牛排嗎?對啊!牛排都是選自牛身上的一塊肉,為什麼我們吃的大部分牛排都是國外產的,而不是選用國內的呢?
  • 為什麼超市的豬肉比菜市場便宜?超市採購員:豬肉沒差別!
    為什麼超市的豬肉比菜市場便宜?超市採購員:豬肉沒差別!以前從來不去菜市場買菜,去超市從來不會去鮮食品區,所以以前都不知道這些食品的物價。就比如我們常吃的豬肉,以前我只知道豬肉的價格比牛肉便宜好幾倍,所以老媽經常買豬肉,很少買牛肉。豬肉價格便宜,有些蔬菜的價格甚至比它還貴。現在人們買菜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去菜市場,還有一個就是去超市,超市的買這些新鮮的食品比較放心,都是經過安全檢測的。我是兩個地方都會去,去多了之後就會發現一個問題,因為經常沒豬肉,兩個地方的豬肉價格不一樣。
  • 朝陽區最大的菜市場!重新回來了!又新鮮又豐富又便宜
    你去過那種一眼望不到頭的市場嘛?你去過那種乾淨的可以穿白鞋逛的地上連個菜葉子都沒有的大市場嘛?就那幾個國際知名大超市你問它的直線長度才多少!這望不到頭的菜市場懶人來了,可能都會絕望啊什麼時候才能逛得完!!!
  • 逛遍中國菜市場,自駕、野炊、露營,是一種什麼體驗
    當你決定了用自駕的方式走過2021,每到一地,就去當地的菜市場,買當地的菜,學當地的做法,在野外做飯,在野外露營,這將是一種什麼體驗?自駕中國逛菜場自駕中國逛菜場這就是我2021年將要去做的事!為什麼我要這樣?
  • 逛菜市場,人生一大樂事
    但當你去往菜市場,你仿佛就可以卸下身上的偽裝,攤販才不管你是千萬家產的富豪還是口袋裡幾個銅板也掏不出的窮鬼,他們只會問你「買點兒什麼不!都新鮮著哩!」。攤販們不會因為你富有而諂媚,也不會因為你清貧而輕蔑,對他們來說自己的瓜果蔬菜才是全部。若是你在同一菜販裡買過幾回菜,那麼你就算是他的熟人了。
  • 愛逛菜市場的人,是不會垮的
    活著是為什麼?……我發了信息問他:你沒事吧?許久之後他回覆:沒事,就是有點想跳樓。之後他在朋友圈消失了半年,聊天也很少回復,我一度擔心他熬不過這個坎。直到兩周前,看到他在朋友圈發了幾張美食的照片,配文:聞著飯菜香,覺得終於活過來了。
  • 愛逛菜市場的人最愛生活,而菜市場治好了我的抑鬱症!
    閒著無事的時候我開始逛菜市場,誰知道半個月之後,菜市場竟然治好了我的抑鬱症!(是不是有一種假藥廣告的即視感)真正治癒我的是菜市場的生活氣息。我喜歡菜市場中間的賣魚攤子,那一個個水盆裡的魚總是遊得很歡騰;我喜歡看老太太們和小販為了三五毛零頭磨口舌;我喜歡看紅紅的蘿蔔、綠綠的青菜、黃黃的豆皮、黑黑的醬菜……我還把生活氣息帶到了自己家裡,洗菜、切菜、炒菜、煲湯……忙的不亦樂乎,最後看到自己做好的飯菜的時候,我突然悟到:這不就是最真切的生活嗎?
  • 全球最頂級的菜市場:耗資120億建了十年,買菜如同逛皇宮!
    全球最頂級的菜市場:耗資120億建了十年,買菜如同逛皇宮!買菜是人們生活之中幾乎每天都要進行的事情,而最常見的買菜的地方就是菜市場。之所以更多的人選擇去菜市場而不是環境條件更好的超市就是因為菜市場的菜可能比較新鮮同時性價比也很高。
  • 為什麼很多樓下超市的菜,會經常比菜市場要便宜?
    每天一到下班點,菜市場總是忙得不可開交,買菜就去菜市場,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一種潛意識,菜市場給人的印象就是「便宜」,「新鮮」。但是不知道有沒有發現,樓下超市的菜平時也賣得不錯,難道僅僅是因為近嗎?
  • 去當地菜市場逛一逛就八分飽了
    去當地菜市場逛一逛就八分飽了對於日本物價貴這件事,我早有耳聞,不光光是去旅遊的國人反饋回來的信息,就連日本人自己都說,在日本成為一個月光族並不難。可想而知,日本的物價也許真的不是那麼平易近人。但是在日本生活一天到底要花多少錢呢?我覺得去菜市場逛一圈就知道了,因為市場裡面的物價,最能體現一個城市的生活標準了。
  • 儘管社區團購興起,便宜又便利,但我更不舍充滿煙火氣的菜市場
    社區團購現在算便宜,但是等到這些菜市場倒閉了,社區團購價格就會高於現在市場的價格,把之前虧的錢都給賺回來,最後虧的是消費者。而且導致菜市場倒閉的話,會帶來很多人就業成了一個大問題,從而引起社會問題。我網上買菜的原因是因為下班晚,再去菜場來回少說要半個多小時。我做菜又慢,如果沒有平臺,我應該不太會下廚做菜了。但是周末有空我還是會選擇去菜場的。不是我不想去菜場 是很多像我們這種上班族是沒有時間去逛的,不網上買菜就要吃外賣,又有什麼辦法。為什麼要指責我們。
  • 如果你找不到人生的意義,就去逛菜市場吧
    到了一個新地方有人愛逛百貨公司有店我寧可去逛逛菜市場看看生雞活鴨、鮮魚水菜碧綠的黃瓜,通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走了這麼多地方,最難忘的還是菜市場古龍先生也曾說:一個人如果走投無路,心一窄想尋短見,就放他去菜市場。為什麼呢?
  • 為什麼超市裡的豬肉比菜市場的豬肉便宜?內行人說出了實情
    為什麼超市裡的豬肉比菜市場的豬肉便宜?內行人說出了實情在眾多的肉類中,豬肉應該是大家吃得最多的了,平時的一日三餐好像都離不開,炒菜的時候少不了,包餃子調餡更是少不了。不去買真不知道,原來超市裡的豬肉價格比菜市場裡豬肉的價格便宜多了,同樣是鮮肉,便宜了好幾塊錢呢,我還以為是超市在搞活動,就買了一塊。這不今天和同事說起來這件事,我才知道那可不是超市搞活動,而是超市裡的豬肉一直都比菜市場裡的豬肉便宜。
  • 為什麼現在的核桃越來越便宜了?來看看菜市場大媽是怎麼說的
    為什麼現在的核桃越來越便宜了?來看看菜市場大媽是怎麼說的堅果是人們非常愛吃的一種零食,一些堅果品牌在這幾年也是迅猛發展,賣得非常的好。人們逢年過節的時候一定會買一些堅果,在看電視,聊天的時候吃也是非常不錯的休閒零食。
  • 瀋陽菜市場一日遊,成都人逛懵了,為什麼你們的菜不按個數賣?
    這裡是窮鬼旅行,帶你尋找人間煙火氣,看遍世間絕美風景。窮鬼是一個川妹子,特別喜歡吃火鍋,在瀋陽旅遊的時候,響應兩個個東北朋友的要求,給他們做一頓正宗的成都火鍋。於是,就跟他們一起去當地的菜市場買一些菜,但是逛了一圈之後,直接給窮鬼逛懵了,因為瀋陽菜市場的菜都是一捆一捆的,從來不按個數賣。窮鬼本來打算買兩根大蔥作調料,結果在菜市場逛了一圈都沒有發現散的。所有攤位的大蔥全部都是五六根被保鮮膜捆在一起賣。
  • 超市和菜市場是早教的絕佳場所
    你去超市或者菜市場會帶孩子麼?很多家長可能跟大崔的婆婆一個思想:那種地方髒兮兮的,帶孩子去幹嘛呢?其實,超市和菜市場絕對算得上是早教的最佳場所。經常帶寶寶逛超市菜市場,可以教孩子掌握各種知識技能。大崔很喜歡帶著小石頭去超市和菜市場,雖然帶他去將會花費比平常翻倍的時間去買菜。對小石頭來說,去菜市場就跟去展覽館似的。路過菜攤,小石頭很有好多問題:「這個是什麼顏色呀,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