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世後,夕陽戀老伴能否繼續居住 - 西寧晚報·數字報刊

2020-12-14 西寧晚報·數字報刊

老張在老伴亡故後,經人介紹認識了姚阿姨再婚。老張的兒子小張對此的態度一直比較牴觸,認為房子是已故的母親和老張一起出資買的,現在姚阿姨在與老張結婚後住進來,很擔心對方將來會打這套房子的主意。

為了讓兒子安心,也同時給姚阿姨一個交代,老張立下遺囑:其過世後房屋由小張繼承,同時在此房屋上為姚阿姨設立居住權,姚阿姨可以一直在內居住直至過世為止。

老張通過設立居住權的方式,一方面保障了未來子女所能繼承的財產不因父親的婚姻狀況受到影響,另一方面也考慮到了姚阿姨在自己身故後不至於居無定所,能得到基本的居住保障。

居住權是今年出臺的《民法典》中所新增的用益物權,為老年人再婚、離婚糾紛中的房產交割以及以房養老提供了一個新的法律途徑。

居住權的概念

居住權是指自然人依據合同或遺囑而取得的,對他人享有所有權的住宅進行佔有、使用,以滿足生活居住需要的一種用益物權。

居住權的概念起源於早期的羅馬法,當時的羅馬法規定,設立居住權,需要雙方書面約定,並在行政管理部門作出相應的登記備案,具有人身性、無償性、不可轉讓和不能繼承的專屬特徵。

其實,居住權的概念在我國提出已經有幾十年,但是早期因為備受爭議而被擱淺。而今我國立法機構之所以在《民法典》中新增居住權,旨在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目的是為了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並不包括生產經營活動。因此,對於設立居住權有額外的限制。

居住權與房屋租賃權的區別

從法律的角度來看,居住權為物權,具有絕對的對世權,而房屋租賃權是債權,當兩者有衝突時,房屋租賃權往往沒有辦法對抗居住權,承租人只能轉向出租人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居住權的設立往往是無償的,是為了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具有人身屬性和目的屬性,在不動產登記中心備案方能成立。房屋租賃權往往是有償設立,自雙方籤訂租賃合同起即可成立。

《合同法》約定房屋租賃權最長期限為二十年,《民法典》對於居住權並沒有規定最長期限,在沒有設定居住時限的前提下,居住權人可以一直居住在房屋內直至死亡。

居住權的權利主體只能是自然人,房屋租賃權人除了自然人外,還可以是法人或非法人組織。

居住權具有專屬性,不能轉讓、繼承,隨著居住權人死亡而消滅,設立了居住權的房屋,也不得出租。房屋租賃權則可以轉讓和繼承,租賃權人死亡的,房屋租賃權並不因此就消滅,經過出租人同意,承租人可以將房屋進行轉租。

居住權對實現抵押權的障礙

《民法典》並未禁止對存在用益物權的房屋設定抵押權,但是當房屋上兩種權利的行使引起衝突時,應當如何處理?

首先,居住權成立在先,抵押權設立在後的問題。鑑於居住權的設立須經登記,具有對外公示的效力,在後設立抵押權的抵押權人勢必已了解並接受抵押房屋存在居住權的狀態,從風險意識承擔的層面上來說,應當意識到如果居住權尚未滅失,在要求拍賣所涉房屋實現抵押權的過程中,會遇到執行不能的情況,因此抵押權人應當謹慎評估上述的風險,決定是否接受所涉抵押房屋。

其次,抵押權成立在先,居住權設立在後的情況。《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拍賣、變賣財產的規定》第三十一條規定:「拍賣財產上原有的租賃權及其他用益物權,不因拍賣而消滅,但該權利繼續存在於拍賣財產上,對在先的擔保物權或者其他優先受償權的實現有影響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將其除去後進行拍賣。」根據上述現行有效的司法解釋的規定,設立在後的居住權似乎並不能妨礙抵押權的實現,但是滌除存在的用益物權也需要付出相當的時間和財務成本。

《民法典》出臺後,配套的各類司法解釋還有待相關部門完善,需要繼續關注後續司法解釋的動態。

居住權對於公租房的影響

公租房全稱公共租賃住房,是指由國家提供政策支持、限定建設標準和租金水平,面向符合規定條件的城鎮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新進就業無房職工和在城鎮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出租的保障性住房,所有權由政府或公共機構所有。

公租房的居住權不同於《民法典》設立的居住權的概念,嚴格意義上是一種承租權,只不過不能對外轉租,否則國家和政府有權收回。

但是對於公租房群體來說,目前公租房的承租人只有使用權,不享有物權。如果參考居住權設立制度,公租房的租賃權經過登記生效成居住權,便具有了物權對抗效力。即便是政府也不能隨意收回,如果以公共利益為由徵收徵用,還需要給予公租房的居住權人補償,更好的保證公租房承租人的利益。

居住權設立的方式

居住權的設立有兩種方式。首先可以通過訂立居住權合同來設立居住權,隨後當事人應當共同向登記機構申請居住權登記,居住權自登記時設立。

其次,通過遺囑方式設立居住權,即住宅的所有權人在遺囑中作出在自己死後為他人設立居住權的意思表示。由於以遺囑方式設立的居住權時,待遺囑人死亡時遺囑生效。在遺囑人死亡後,因遺囑而將要取得居住權的自然人,應當持遺囑單方向不動產登記機構申請居住權登記,居住權也是自登記時設立。 本報綜合消息

相關焦點

  • 成都一89歲老人作詩300首紀念去世老伴(圖)
    成都一89歲老人作詩300首紀念去世老伴(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20日 12:26 來源:     來源:成都晚報     徐崇援老人    家住成都工農院街的徐崇援大爺剛剛過了89歲生日。
  • 老伴去世後,男人會過多久娶新歡?三位老人說出了大實話
    可是有時候兩人的緣分卻並不長久,一方可能因為種種原因就去世了。那麼留下的一方會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他們會過多久娶新歡呢?我們來看看三位老大爺的答案:高大爺,68歲。老伴去世一年後,我就娶了現在的老伴,因為太孤獨,我又不會照顧自己,為這事還和孩子們鬧了矛盾。
  • 老伴去世,老頭可以找保姆嗎
    很多退休的老頭,在自己的老伴去世後,精神上肯定會感到落寞的。尤其是有點文化底蘊的老頭。我居住的小區,老太太查出癌症,請了個保姆幫照料。後來老太太去世以後,保姆也沒有走,後來和老頭就扯證結婚了。為了給老太太看病,幾萬幾萬的進口藥給她用,但是老太太走後,那麼快和保姆扯證。並且從看病到去世,老頭在這中間就能看上其他老太太。並且這種老頭因為有退休金,有房子,兒女又不住一起,保姆很容易趁虛而入的。
  • 老伴去世後,他一年捐款60萬,最怕生前沒時間完成這個約定……
    老伴去世後怕自己來不及履約老人加快捐款步伐2018年5月,徐多多去世了。家裡少了一人,捐贈單據上,捐贈人的名字也只剩下阮定勳。與老伴的約定只剩阮定勳一人堅守,這種想法催促著他加快了捐贈的步伐。 軍功章和捐款單見證老兵初心6年,100萬元,兩個簡單數字的背後,是阮定勳夫婦多年來省吃儉用的積攢。老人房間裡的實木書桌已經用了50多年,抽屜裡的一本本記帳簿密密麻麻,寫滿了每天的生活費用。阮老的女兒阮曉約說:「父母捐出去的錢,都是兩人用工資一點一滴攢下來的。」
  • 38所學校體育場地免費開放 - 西寧晚報·數字報刊
    近日,有市民致電晚報《社區周報》欄目,反映快到寒假了,計劃在寒假期間帶孩子到附近的中小學校鍛鍊身體,想了解一下哪些中小學的體育場地設施免費對外開放。記者從市體育局群體中心了解到,我市現有38所中小學室外體育場地設施在雙休日、法定節假日、寒暑假向社會定時開放,每天開放時間不少於6小時。
  • 老伴去世40年,80歲大爺穿著樸素,天天住漂亮別墅
    俗話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在安徽皖西南山區有一位老人,他穿著樸素,身上的衣服上還有不少灰塵,他經常騎著三輪車往返於村鎮之間的水泥路,一般人以為他住的是破舊的老房子,然而,熟悉他的村民都說老人居住的條件不一般,村裡沒幾位老人比得上。
  • 60歲老人嘆息:老伴去世後我表明再婚,孩子們都說「不害臊」
    孩子們早已經成家立業,自從十幾年前媳婦去世,留下他每日面對孤零零的農村老院。 開始孩子們輪流勸他跟他們同住,以免他一個人生活不方便,可韓老頭不想給孩子們添麻煩,都是有自己家室的人,去了只怕徒增煩惱。
  • 老伴去世後,另一半真的會很難過嗎?聽聽三位70歲老人的真實想法
    而另一半,為了家庭和孩子的完整性,選擇隱忍,這一忍就是半輩子,所以另一半去世後,留下的那個人真的會難過嗎?這個問題每個人回答都不同,那些平時感情很好的夫妻,留下的那個人肯定痛徹心扉,但如果夫妻倆平時的感情就很緊張,那留下的那個人自然也不會多難過了。有幸採訪了三位70歲老人,他們在失去另一半時是怎樣的真實感受?
  • 老人去世以後,如何安撫另一位老人,兒女需要做到這些
    生老病死是不願意看到可卻是無法避免的事情,老人去世對於子女來說是很悲傷,但實際上更難受的是老人去世以後,如何安撫另一位健在的老人,兒女需要做到這些。老人因老伴離世出現心理問題時,子女應這麼做日常生活中,兒女在家中老人剛去世的時候,要儘可能的陪伴健在的老人,子女的陪伴是讓老人走出悲傷最佳的辦法,這一點大家都懂,可現實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去忙碌,只能說儘量的抽出時間陪伴在悲傷當中的老人。
  • 老人照顧傻子老伴幾十年,老伴清醒後還給老人一個浪漫的婚禮 ​
    這個幸福的故事還得從多年以前說起,年齡還小的老人長相特別清秀,是村裡出了名的漂亮姑娘,村裡很多男生都暗地裡喜歡上了老人,紛紛提著彩禮上門提親,但沒一個是老人看得上的,拒絕了這些提親後,老人的父母還為此痛斥了老人一頓。
  • 66歲退休金高的老人為什麼很難找到老伴?真實原因讓人退避三舍
    老伴去世3年後,就有人想為老劉老師介紹對象,對方是一個48歲的女人,丈夫因病去世,兒子還在上著大學。介紹人說,人家比老劉小了10歲,又年輕又會照顧人,老劉算是賺到了。老劉一聽,就不太樂意,如果與這個女人談成了,眼看著她兒子就要戀愛結婚,不定自己還要花多少錢呢!
  • 遺囑裡規定後老伴的房屋終身居住權有效嗎?
    經人介紹認識袁老師後,雙方相談甚歡,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雙方都感覺不錯,於是登記結婚,而且兩人都已退休,韓姨就到袁老師家來生活。在袁老師和韓姨交往期間,袁老師的孩子們就提出過,您要再找個老伴,我們也不能反對,不過不能讓家裡的主要財產——房子,落到外人的手裡。這房子是2000年袁老師購買的一套位於市中心的兩居室,登記在袁老師名下。
  • 老人被投資公司騙70萬元畢生積蓄 維權中倒地去世
    可她去世的那一天,她是那麼激動啊。」周承英的老伴對記者說。  上午打了幾個電話  1月4日,在合肥市包河區公安局經偵大隊,「圈錢公司」受害者代表吳奈(化名)帶著厚厚的材料,來這裡打探些消息。  「警察當時還在說『我們還在處理(鑫聖德案件)』,我的手機響了。」吳奈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記者,她一看,原來是周承英老人打來的電話。
  • 老伴去世了,到底該不該再找個老伴?網友:看了評論心理拔涼!
    老伴去世了,到底該不該再找個老伴?網友:這麼多年我只碰見一個伯伯,妻子病了,他一直陪床照顧,妻子去世以後,他50多,很多給他介紹的他都不要。還是一個他妻子的朋友勸他,他才說,你們都是好心,我知道,但是我總覺得她還在,我在家裡還能聽見她的聲音。也許以後會找吧,現在真不行。
  • 親人去世後沒留下銀行密碼怎麼辦?存款如何取出?
    「老伴去世了,沒留下銀行密碼!」前日,記者接到市民施阿婆致電本報熱線求助稱,老伴離世後,家人因為不清楚銀行卡還有存摺的密碼,導致卡內的錢無法取出。那麼,親屬去世後,家人一旦忘記密碼,銀行卡和存摺裡的錢是不是就無法取出?對此銀行方面有著怎樣的規定?通過哪些途徑和辦法可以取出這些錢呢?記者進行了走訪。
  • 麒麟灣公園遊來一群特殊的客人 - 西寧晚報·數字報刊
    「咱們西寧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你看,野鴨子都來市中心公園做客了。」「小孩特別喜歡這些小鴨子,帶她來看還不忘唱起數鴨子的兒歌。」 這些野鴨子究竟是什麼水鳥呢?它們又為什麼會來到麒麟灣公園呢?對此,記者採訪了青海國家公園觀鳥協會會長王艦艇。「從外觀和拍攝的照片分析,這群野鴨子學名叫斑嘴鴨,夏天在西寧周邊的一些湖泊、溼地棲息繁殖,冬季主要集中在湟水河流域和寧湖溼地公園等地。」
  • 二婚老伴過世老人被要求搬家咋解決
    老伴去世前兩天,病榻之前請來了律師,訂立了一份「律師見證遺囑」,將房產和存款統統留給了小女兒;老伴去世前,前往專業機構登記了一份「律師見證遺囑」,將遺產中自己的份額留給了養女,如今養女拿著這份遺囑來打官司了……律師見證遺囑的效力在多起遺產糾紛案件中成了爭議的焦點。它的效力究竟如何,如果其他合法繼承人拿出了別的形式的遺囑,有律師見證過的這一份,是不是會有更大的證明力?
  • 一位70歲老人坦言:老伴去世後,我反而感覺活得輕鬆了許多
    導讀我今年已經70歲了,我的老伴是在一年前去世的,我原本以為沒有他在我的身邊,我應該會孤獨寂寞的,沒有想到的是我竟然覺得格外輕鬆了,後來我想想,這都是有原因的。01我和老伴是家人安排相親認識的,我們就見了一面,家裡人都說好,也沒有徵求我們意見,就讓我們結婚了,那個年代的人都是這樣的。幸好我們在結婚之後相處了一段時間,還是有了一些感情的,加上我是一個比較傳統的人,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生活就這樣過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