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生物世界 Bio生物世界 收錄於話題#飲食與健康11#科學新知30
撰文 | 王聰
編輯 | nagashi
排版 | 水成文
飲食習慣對人類的身體健康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區會有不同的飲食風格,不同的家庭也有著不同的飲食習慣,但有些飲食習慣是大眾公認的、對身體健康起著負面影響的,例如高鹽飲食。
許多研究認為,過度攝入食鹽(NaCl)是一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為它被發現與患慢性炎症、心血管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高風險有很強的相關性。然而,每天究竟該吃多少鹽呢?目前尚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每天攝入1.5克鈉(相當於3.8克食鹽),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2克鈉(相當於5克食鹽),歐洲心臟病學會則建議2.3克鈉(相當於5.8克食鹽)。
但是,許多事情往往有兩面性,高鹽飲食也沒有例外。
2020年4月,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董磊教授團隊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雜誌發表了題為:High-salt diet inhibits tumour growth in mice via regulating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 differentiation 的研究論文【1】。
該研究發現,高鹽飲食通過調節骨髓來源的抑制性細胞(MDSCs)的活性來激活抗腫瘤免疫監測,從而抑制小鼠腫瘤的生長。這項研究成果表明高鹽飲食並非總是有害的,至少對於癌症治療來說。詳情:如果說上述研究只是在動物層面,並不能顛覆高鹽飲食對人類有害的共識,那麼接下來這項人類臨床研究,確實是顛覆了我們以往的認知。
顛覆認知的發現
12月22日,瑞士伯爾尼大學 Franz Messerli 等人在 European Heart Journal 雜誌發表了題為:Sodium intake, life expectancy, and all-cause mortality(鈉攝入量,預期壽命和全因死亡率)的臨床研究論文。
該研究統計了181個國家/地區的的數據,發現全國範圍內鈉攝入量的增加與平均預期壽命的延長和全因死亡率的降低有關。
調整各國的GDP和平均體重指數等影響因素後,每天增加1克鈉(相當於2.5克食鹽)的攝入量,出生時的預期健康壽命就會增加2.6年,到60歲時又增加0.3年,全因死亡率則減少131人/10萬人。
也就是說,吃得越鹹、健康壽命越長,死亡風險更低。
從下圖統計可以看出,中國、日本、東南亞等亞洲部分地區地區,以及歐美部分國家,鈉攝入量較高,歐美等國家得預期健康壽命最高。
在排除各國的GDP和平均體重指數等影響因素後,研究團隊發現,總體來說,鈉攝入量增加與預期健康壽命增加、全因死亡減少有關。
研究團隊的建議
每天究竟該吃多少鹽呢?目前尚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每天攝入1.5克鈉(相當於3.8克食鹽),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2克鈉(相當於5克食鹽),歐洲心臟病學會則建議2.3克鈉(相當於5.8克食鹽)。而中國則是飲食最鹹的國家之一,據估計中國人均鈉攝入量在5克左右(相當於12.6克食鹽)。
研究團隊表示,這項研究結果反駁了飲食中的鈉是縮短壽命的罪魁禍首或過早死亡的危險因素。
世界上大多數人每天的鈉攝入量是適量的,每天攝入2.3克至4.6克鈉(相當於5.8克至11.6克食鹽),許多研究表明,高鹽飲食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關,但只有每天鈉攝入量超過5克(相當於12.6克食鹽)時,這種風險才會增加。
因此,研究團隊認為,那些沒有高血壓的人沒必要按上述指南刻意減少食鹽攝入量。
命途多舛的論文
該研究的領導者、論文通訊作者Franz Messerli 表示,這篇論文是自己科研生涯中被拒稿最多的論文。接連被拒稿8次,才被European Heart Journal 雜誌接收並發表。
該論文雖被發表,但仍未打消質疑,有研究人員認為這項研究中涉及的變量太多,無法推斷因果關係,比如非洲地區的人鈉攝入量和健康壽命都比較低,而美國鈉攝入量和健康壽命都比較高,並不能說明健康壽命的差異是鈉攝入量不同造成的。
特別提醒:本文僅如實解讀相關研究進展,不構成任何建議。
論文連結:
1、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5524-1
2、https://doi.org/10.1093/eurheartj/ehaa947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