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認知:大規模研究發現,吃得越鹹,壽命越長?

2021-01-10 澎湃新聞

原創 生物世界 Bio生物世界 收錄於話題#飲食與健康11#科學新知30

撰文 | 王聰

編輯 | nagashi

排版 | 水成文

飲食習慣對人類的身體健康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區會有不同的飲食風格,不同的家庭也有著不同的飲食習慣,但有些飲食習慣是大眾公認的、對身體健康起著負面影響的,例如高鹽飲食。

許多研究認為,過度攝入食鹽(NaCl)是一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為它被發現與患慢性炎症、心血管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高風險有很強的相關性。然而,每天究竟該吃多少鹽呢?目前尚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每天攝入1.5克鈉(相當於3.8克食鹽),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2克鈉(相當於5克食鹽),歐洲心臟病學會則建議2.3克鈉(相當於5.8克食鹽)。

但是,許多事情往往有兩面性,高鹽飲食也沒有例外。

2020年4月,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董磊教授團隊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雜誌發表了題為:High-salt diet inhibits tumour growth in mice via regulating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 differentiation 的研究論文【1】。

該研究發現,高鹽飲食通過調節骨髓來源的抑制性細胞(MDSCs)的活性來激活抗腫瘤免疫監測,從而抑制小鼠腫瘤的生長。這項研究成果表明高鹽飲食並非總是有害的,至少對於癌症治療來說。詳情:如果說上述研究只是在動物層面,並不能顛覆高鹽飲食對人類有害的共識,那麼接下來這項人類臨床研究,確實是顛覆了我們以往的認知。

顛覆認知的發現

12月22日,瑞士伯爾尼大學 Franz Messerli 等人在 European Heart Journal 雜誌發表了題為:Sodium intake, life expectancy, and all-cause mortality(鈉攝入量,預期壽命和全因死亡率)的臨床研究論文。

該研究統計了181個國家/地區的的數據,發現全國範圍內鈉攝入量的增加與平均預期壽命的延長和全因死亡率的降低有關。

調整各國的GDP和平均體重指數等影響因素後,每天增加1克鈉(相當於2.5克食鹽)的攝入量,出生時的預期健康壽命就會增加2.6年,到60歲時又增加0.3年,全因死亡率則減少131人/10萬人。

也就是說,吃得越鹹、健康壽命越長,死亡風險更低。

從下圖統計可以看出,中國、日本、東南亞等亞洲部分地區地區,以及歐美部分國家,鈉攝入量較高,歐美等國家得預期健康壽命最高。

在排除各國的GDP和平均體重指數等影響因素後,研究團隊發現,總體來說,鈉攝入量增加與預期健康壽命增加、全因死亡減少有關。

研究團隊的建議

每天究竟該吃多少鹽呢?目前尚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每天攝入1.5克鈉(相當於3.8克食鹽),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2克鈉(相當於5克食鹽),歐洲心臟病學會則建議2.3克鈉(相當於5.8克食鹽)。而中國則是飲食最鹹的國家之一,據估計中國人均鈉攝入量在5克左右(相當於12.6克食鹽)。

研究團隊表示,這項研究結果反駁了飲食中的鈉是縮短壽命的罪魁禍首或過早死亡的危險因素。

世界上大多數人每天的鈉攝入量是適量的,每天攝入2.3克至4.6克鈉(相當於5.8克至11.6克食鹽),許多研究表明,高鹽飲食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關,但只有每天鈉攝入量超過5克(相當於12.6克食鹽)時,這種風險才會增加。

因此,研究團隊認為,那些沒有高血壓的人沒必要按上述指南刻意減少食鹽攝入量。

命途多舛的論文

該研究的領導者、論文通訊作者Franz Messerli 表示,這篇論文是自己科研生涯中被拒稿最多的論文。接連被拒稿8次,才被European Heart Journal 雜誌接收並發表。

該論文雖被發表,但仍未打消質疑,有研究人員認為這項研究中涉及的變量太多,無法推斷因果關係,比如非洲地區的人鈉攝入量和健康壽命都比較低,而美國鈉攝入量和健康壽命都比較高,並不能說明健康壽命的差異是鈉攝入量不同造成的。

特別提醒:本文僅如實解讀相關研究進展,不構成任何建議。

論文連結:

1、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5524-1

2、https://doi.org/10.1093/eurheartj/ehaa947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最新研究:吃得越少,活得越久!飲食與壽命的關係,科學的解釋來了…
    研究發現,吃得越少,活得越久。俗話也說,吃飯七分飽,健康活到老。可見,吃那麼多也不見得是件好事。最近,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節食對壽命的影響。「輕斷食」、「健康飲食」一時間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難道真的吃得越少,活得越久?吃多少算健康?如何控制進食量?今天就來科普一下吧!吃得越少,活得越久?
  • 吃得越飽,壽命越短?飲食和壽命的關係被揭開,3種吃法值得提倡
    人活一輩子,離不開吃,但怎麼吃才能延年益壽,是有講究的。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吃得越多,壽命越短」,但又發現自己身邊也有吃得多活得也長的人,一時之間不知道這種說法到底是危言聳聽還是事實了。飲食和壽命的關係被揭開 ,3種吃法值得提倡,接下來就詳細跟大家說一下,看看你吃對了嗎?
  • 最新研究:吃得越少,活得越久!飲食與壽命的關係,科學的解釋來了
    來源: 科普中國本文專家:張弛,北京工商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講師研究發現,吃得越少,活得越久。俗話也說,吃飯七分飽,健康活到老。可見,吃那麼多也不見得是件好事。最近,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節食對壽命的影響。「輕斷食」、「健康飲食」一時間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難道真的吃得越少,活得越久?吃多少算健康?如何控制進食量?今天就來科普一下吧!吃得越少,活得越久?
  • 科普:食品種類越豐富 健康壽命越長
    日本一項新研究說,吃的食品種類越豐富,人的健康壽命越長。對相關數據的分析顯示,總體上在食品多樣性越高的國家和地區,人們健康壽命越長。健康壽命是指人處於健康狀況下的生存時間。一個地方人們的健康壽命,比平均壽命更能反映人們的生存質量。
  • 心臟跳的越慢,壽命就越長嗎?
    傳說人一輩子心臟能跳動的次數是固定的,那麼這就意味著,心臟跳的越快,就會越早跳完!是不是心臟跳的越慢,我們的壽命就越長呢?一、正常人心跳該多少次?二、心跳越慢,壽命越長嗎?這個問題也是一個古老的問題,似乎很多人醉心於此。但事實上,心跳越慢,壽命越長的說法是不完全正確的。對於正常人來講,只要是心率在正常的60-100次/分以內就被認為是正常的。但對於心衰以及冠心病的患者來講,指南中確實提到每分鐘控制在60次左右的時候,患者的獲益是最大的。
  • 少吃動物蛋白!研究發現植物蛋白可延長壽命:越多效果越明顯
    7月15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癌症研究所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與肉類蛋白質相比,食用更多的植物蛋白的老年人往往壽命更長。為此,研究人員想知道食用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是否對長壽有影響。為了找出答案,研究人員分析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飲食與健康研究的數據,該研究在過去16年裡一直在收集50至71歲人群的飲食和健康信息,擁有179068名婦女和237036名男子的資料。
  • 研究稱心跳越快,壽命越短?其實心跳越慢,也不見得活得長……
    大量的科學研究表明,心跳越快,壽命越短,死亡的風險越高。因此,一些生命學家認為,長壽的秘訣就是讓心臟儘可能跳得從容些。心跳越慢不等于越長壽不過,有的人會對這一說法有誤解,並不是心跳越慢就越好,而是保持在一個正常的頻率區間,才是最佳的狀態。
  • 央視神奇測試:你做到的時間越長,壽命就越長!趕緊自查
    視頻來源:@央視一套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的研究發現,那些閉眼單腿站立平均只能撐兩秒或更少的人,在接下來的13年裡,死亡的可能性要比那些能保持10秒及以上的人高出3倍!也就是說,這個測試你堅持的時間越長,很可能壽命就越長!
  • 吃得越少,活得越久?飲食和壽命的關係,終於有了科學的解釋
    平時日常經常說,吃飯吃到七分飽,七分飽是腸胃最適宜的狀態。因此,有人認為吃得越少,活得越久。01吃得越少,活得越久?有過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選擇不同物種的生物,在節食的情況下,觀察它們的壽命,發現均得到了延長。但是針對人而言,只有適量的節食才能夠保證身體的健康,能夠延長壽命。節食並不是所說的真的什麼都不食用,這樣會損傷到腸胃,導致壽命縮短。
  • 吸菸的人,身體2個地方越「乾淨」,壽命越長,早知早好
    再加上有一些個別案例,抽了幾十年煙的老菸民身體依舊健康,這也讓越來越多的人出現了認知偏差,因為自己就是其中之一,殊不知這樣的認知才是真正的危害了自己,經常抽菸的人肺部多多少少會受到感染。一、吸菸的人,身體2個地方越「乾淨」,壽命越長,早知早好1、肺部乾淨肺有過濾的效果,能夠過濾空氣中的有毒物質,因此香菸進入人體後也會經過肺部的過濾,所以偶爾的一兩根香菸,肺部可以過濾乾淨並且進行自我修復。
  • 阿姆斯特丹大學:研究發現越相似的伴侶過得越幸福
    然而,雖然這一觀點很符合直覺,數十年來卻幾乎沒有一項研究能成功找到支持依據。不過,阿姆斯特丹大學的一支心理學家研究團隊認為,他們可能已經找到了這一現象的答案。與之前的研究相比,他們對這一現象的研究要精妙複雜得多。研究結果顯示,伴侶之間的相似性的確很重要,對「親和度」這一特徵尤其如此。無獨有偶。近期另一項研究考察了除個人性格之外的其它特徵,發現其它方面的相似度也十分重要,如作息習慣、政治立場等等。
  • 身高和壽命有關?個子越矮越長壽,是真的嗎?醫生來聊聊
    01很多的人都說身高和壽命有關係,是真的嗎?有人說身高和壽命有一定的關係,個子越矮越長壽。國內外針對這一情況做了很多的研究,個子矮的人壽命相較於個子高的人長。對於不同身高段的人都進行了研究,發現個子矮的人身體中都攜帶者一種基因,可以延長壽命。矮個子的人之所以壽命會長,這與人體的代謝水平有關係。
  • 女人45歲後,3個地方「越小」,往往壽命越長,佔一個也要恭喜
    女人45歲後,3個地方「越小」,往往壽命越長,佔一個也要恭喜!1.飯量小女人過了45歲,新陳代謝就會變慢減弱,慢慢的開始長出了大肚腩,腰圍變粗,就連臀部也變大了,而這些表現也正是衰老來臨的標誌。日常飲食吃的過飽,暴飲暴食,大魚大肉是導致女性肥胖、衰老,以及慢性病的主要因素。所以要想身體健康長壽,飲食八分飽是最佳狀態,戒菸戒酒,飲食均衡清淡,從而有助提高身體的免疫力,促進新陳代謝,延緩衰老。
  • 為什麼走路和壽命會掛鈎?研究發現:壽命長的人,走路存在共同點
    但是如果說走路可以影響人的壽命,你會相信嗎?經過長達20年的研究,發現身體越強壯壽命越長的人,走路時都會有一個共同點,這樣看來走路也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一、壽命比較長的群體,走路快是一大特徵研究人員在長達20年的時間裡,對3萬多位65歲以上的老年人的走路速度進行了追蹤記錄,發現在性別年齡等情況相差不大的條件下,那些走路頻率越快的人,預期壽命越長。那麼對於快的定義是什麼呢?
  • 女人這3處越「大」,壽命會越長?醫生:若佔其中一個,也很幸運
    導語:健康長壽是一個千古不變的話題,在古代,許多皇帝都會研究如何讓自己長命百歲活得更久,而如今社會許多人的養生意識也提高了不少,而養生的目的也是為了讓自己的壽命更長,讓身體更健康,不受病痛折磨。一、女人這3處越「大」,壽命會越長?
  • 男人刮鬍須的頻率,和壽命長短有關係嗎?為啥有的人越刮越長?
    依據每個人刮鬍須的習慣不同,又有一種說法廣為人知:男人刮鬍子的頻率越多,就更容易讓身體感染細菌,進而縮短壽命。這不禁讓很多人都心生疑惑,難道對於喜歡刮鬍子的人來說,以後只能不得不減少刮鬍子的次數了嗎?其實我們不用為此緊張,因為刮鬍須的頻率,並不能決定壽命的長短。說一個人刮鬍子的頻率多就短壽,少刮幾次鬍子就長壽,這顯然是無稽之談,沒有科學依據的。
  • 人一生心臟跳動總次數一定的,心跳越快壽命越短?
    長久以來,坊間由這樣一個說法: "人的一生,心臟總的跳動次數是一定的,心臟跳得快壽命就越短"。 但是,「心臟跳得越快的人壽命越短」,一般意義上來說,還是成立的。 靜息心率與早死風險
  • 調查研究稱智商越高壽命越長(雙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心理趣聞>正文調查研究稱智商越高壽命越長(雙語) 2016-01-12 14:13 來源:SCIENCEALERT 作者:
  • 吃得越飽,死得越早,有沒有科學依據?研究結果顯而易見
    研究最終揭示:慢性炎症問題是動物界機能和器官衰老的重要標誌,而節食,則能減緩和逆轉這種速度。頓頓吃撐,你可能在「找病」而吃得太飽,事實上則是對身體健康的不負責任。《Nature》子刊去年刊發的一項研究顯示,越早進行飲食上的限制,對於身體的健康就越有好處。
  • 認知層次越低,人就越固執
    有沒有發現,家裡的老人平時生吃儉用,家拿著可憐的養老錢,卻大把大把地買各種保健品,作為兒女,無論怎麼勸說他們還是固執地繼續買,而且到處亂藏偷偷地吃。你把各種道理講個遍,他們就是寧願相信外人,也不聽你的話?什麼原因呢?說到底,還是多數老人家受過的教育、所接觸的資訊有限,造成了他們的認知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