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億邦動力網
【億邦動力訊】「價值超過1000元的商品,199元就可以買到,還可以成為一個社交電商平臺的會員。」類似的說法在近一周內迅速在大學校園中傳播開來。
事實上,這是新的社交電商平臺麥店(My店)的玩法。和目前一些平臺的用戶群體不同,它要撬動的是「年輕態人群」,這或許有機會為行業帶來一個「增量市場」。
年輕人的社交電商來了
據悉,麥店是由校園O2O生活服務平臺俺來也孵化的社交電商平臺。根據官方介紹,麥店是一個「專注於年輕人的社交零售空間」,核心價值是「好物好價好分享」,希望實現「以進貨價消費,人人都是經銷商」。
麥店App啟動頁相關頁面
據觀察,麥店是一個綜合電商平臺,商品覆蓋食品飲料、個護美妝、服飾內衣、家電數碼、箱包配飾、品質生活等多個品類,還包括視頻平臺會員、知識付費產品等。其會員制同樣具備「自購省錢,分享賺錢」的特點,不過具體玩法和同類平臺有一些細微的差別。
麥店App商品分類相關頁面
億邦動力了解到,麥店採用的是邀請制,用戶需要輸入邀請碼才能看到App中的內容。進入App後,購買199元的會員禮包即可成為會員(禮包由標註市場價299~1599元的幾套商品組成,包括旅行箱、網紅手錶、進口零食等)。不過,該會員資格的時效為一年,並非終身制。
會員禮包及購買相關頁面
成為會員的用戶便有了開設個人店鋪的權力。在開店頁面選擇小店的標籤(如女性時尚、男士運動、愛宅少年)後,平臺會自動分配100個相關商品到會員的個人店鋪,會員可以在店鋪管理頁和分享商品的操作頁面,選擇任意商品加入到自己的店鋪中。而後,既可以將個人店鋪和商品頁面分享給好友,也可以生成對應的小程序碼將圖片分享出去。
店鋪標籤選擇頁及My店(會員個人店鋪)頁面
據了解,麥店會員在平臺中可以看到所有商品的會員價格,以達到自購省錢;而在分享促成銷的過程中,會員可以獲得兩方面收益:銷售佣金(商品售價*佣金率)和經銷收益(銷售價-會員價)。其中,當商品已被加入到個人店鋪中,又以普通用戶能看到的商品售價賣出時,即可獲得經銷收益,如購買者同樣享受會員價,則只會獲得銷售佣金。
此外,App中有說明,如直邀會員在平臺消費,上級會員也可以獲得部分提成,但具體比例並未明確標註。
商品分享及對應收益頁面
校園新零售的升級版
俺來也創始人孫紹瑞告訴億邦動力,麥店並非一個單純為瞄準社交而生的平臺,而是由俺來也的發展「自然進化」而來的。
據悉,俺來也近年來一直專注於校園新零售業務,其中一個與麥店強相關的業務便是寢室便利店——每個寢室樓都有一個便利店店長「土地公」,他們在俺來也平臺訂貨、囤貨,再銷售給宿舍學生。但這樣的模式讓身為學生的土地公面臨著幾個問題:墊資、囤貨、銷售半徑小。
在銷售端,俺來也已經和包括維維、蒙牛等在內的多個共同開發了100多款IP產品,在各傳統渠道進行銷售。品牌定製的經驗讓孫紹瑞看到,好的產品其實成本價很低,但經過層層分銷之後,觸達消費者的價格就變貴了。
麥店的出現正可以解決以上的問題,做小生意的學生再也無需墊資囤貨,商品也可以減少分銷層級,以「好價」到達消費者的手中。
孫紹瑞表示,麥店採用的是和品牌直籤或與品牌授權的一級代理合作的模式。在「輕模式」的運營下,麥店想要達到的效果是「低價銷售、薄利多銷」。而之所以麥店可以實現「超低價」,有幾方面原因:
(1)供應鏈積累豐富。包括校園直營O2O超市、俺來也品牌館、IP產品等,近5年的零售運營經驗讓俺來也積累了很多快消品的經銷權限,合作了400多個覆蓋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品牌,包括李寧、森馬、索尼等。
(2)品牌和平臺讓利。品牌方為了觸達到年輕人群願意讓出部分價格,而背靠已經盈利的校園零售業務,麥店也願意將部分選用高質量物流(京東物流)的費用代攤到平臺自身的毛利中。
(3)價格控制嚴格。麥店在進貨後加價方面有上限,(會員價)會控制在6%以內,讓用戶享受到對比全網品牌旗艦店最低的價格。
(4)獲客成本低。依靠大量校園兼職人員運轉的校園新零售業務,很大程度的減少了麥店的獲客成本。目前,俺來也擁有日活超過1萬的學生配送員「西遊俠」和日活超過3000的「土地公」。
孫紹瑞透露,今年6月開始,俺來也會陸續將通過傳統渠道銷售的100多款IP產品回收,將麥店作為其獨家渠道。不過,IP產品只會作為麥店整體商品結構的一個補充。未來,麥店的選品原則還是「年輕人喜歡的商品」,只要是年輕喜歡的品牌、爆款都會引入,不過總量會控制在5000個SKU左右。
目前,麥店的商品入駐是平臺模式,待積累到足夠的數據,出於對客戶服務的效率和質量,麥店也會考慮將部分爆款產品買斷入倉。此前,俺來也的IP產品已經藉助京東物流設立了總倉,而這也會為未來麥店買斷商品提供倉儲支持。
孫紹瑞強調,麥店今年內的目標是,吸引10萬名付費用戶,完成500萬註冊量,成為國內大學生和年輕態社交電商的「頭把交椅」。
年輕化的社交電商怎麼玩
試運營一周至今,麥店App已經積累了超過2萬個用戶,3000多個店長,麥店小程序觸達用戶已經超過10萬。而麥店App用戶平均每天的停留時長約為40分鐘,日均登陸達7.5次 。
孫紹瑞透露,麥店和其它社交平臺面向的人群不同,而面向年輕態人群,麥店的運營其實遵循了一些特有的理念,也採用了一些特有的方法。
「不美的、不年輕的東西不要上。」——這是孫紹瑞對麥店商品團隊的要求。據介紹,在麥店商家的商品必須滿足潮、酷、文化(帶有文化屬性)、內容(有傳播力)、品質五個特點,即便入駐的商品沒有同時具備這五點,也會稍作包裝,讓它們變成符合麥店調性的樣子。
「未來,My店不止是一個賣貨的地方,更是一個個性的舞臺,成為一個彰顯個性的個人空間。」他透露,未來,店主的麥店主頁中,不止會包含商品,還會有音樂清單、電影清單、直播、足跡以及分享生活消費經驗的「麥說」等版塊,這些功能麥店2.0版本中就會有所展現。
在他的預想中,每個麥店店主都會擁有一個彰顯個性的小程序,分銷商品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很多年前,想要開店的年輕人會開一個淘寶店,未來會是麥店。」孫紹瑞如是說。
「社交電商的本質絕不是拼團和砍價。」在孫紹瑞看來,社交電商是零售發展的必然產物,更逃不出「社交」和「電商」兩個關鍵本質。其中,社交的作用是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減少傳統渠道的層級,用新的方式去連接人與物,讓利給消費者。而電商在該模式中的本質也沒變,「電商平臺需要的品類多、價格好、物流保障,每一樣都不能少。」
基於這樣的理念,他判斷麥店發展能力的唯一標準就是「復購率」。「只要把這些差異點做好,消費者就沒有理由不來買。」孫紹瑞表示,未來,麥店會在技術上幫助店主提升復購,比如根據積累的數據為店主推薦商品。
「沒有長遠的補貼和低價,一切的商業戰爭到最後都是模式之戰。」他堅信,傳統電商平臺和社交電商平臺所需要的商品並無差別,因為在不同場景中用戶需求並沒有變化,不同平臺的差異只是價格、服務、物流速度。但其中的價格,絕不能依靠補貼,要靠商業模式去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