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1月,孫中山先生在叔父鍾水養(洪門前輩)的介紹下,於檀香山國安會館(又稱同興公司)正式加入洪門,受封「洪棍」,按照當時洪門組織結構即三把手。作為一個革命志士,孫中山先生為什麼要加入帶有黑幫性質的洪門呢?

一、孫中山與洪門的淵源
孫中山1866年出生在廣東香山縣翠亭村,洪門在廣東地區的各種活動十分頻繁,並且孫中山先生的很多朋友、老師等身邊的人也洪門中人,因此從小耳濡目染了許多關於紅門的故事。
1894年11月24日,孫中山先生創立了第一個革命組織興中會(當今國民黨最早前身),興中會運作需要的經費基本都來自於洪門分會三合會首領鄧蔭南,在此期間孫中山先生與洪門又結下了不解之緣。

二、致公堂:海外版洪門
致公堂其實就是洪門,海外亦稱「義興會」「義興公司」。清末洪門很多人遭到清朝政府迫害、追捕,只好流亡海外,這之中流亡的廣東三合會(洪門分會)首領初創了致公堂。1876年,洪門致公堂在檀香山正式登記成立,緊接著致公堂在五大洲各地陸續開堂。

1925年,在舊金山洪門致公堂的帶領下,各地洪門致公堂派代表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第一次代表大會,並正式宣布成立中國致公黨。當今中國,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另有8個參政黨,中國致公黨便是8個參政黨之一,可參與國家重大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與執行。
三、孫中山先生為什麼要加入洪門?
其一:是為了對致公堂進行改革整頓,引導致公堂走向正確的革命道路。當時,保皇黨代表人物康有為派遣其弟子梁啓超加入致公堂,使致公堂帶上保皇色彩,和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理念相悖。

其二:為了更好地得到致公堂的人力與財力的支持,以完成民主革命的大業。孫中山領導的數十次革命運動需要的經費90%都來自於致公堂的幫助,包括辛亥革命、黃花岡起義等,其中黃花崗起義72烈士中68人都是洪門中人。
1911年孫中山先生將其創立的同盟會併入洪門,這是孫中山先生對當時洪門的巨大認同。
四、洪門的興衰更替
反清復明是天地會的目標與口號,而洪門是天地會對外的另一個稱呼,兩者都是指的同一個組織。在此之前洪門還有另一個名字「漢留」,由鄭成功、殷洪盛、陳近南等明朝遺臣,抗清義士組織起來,以留漢復漢。明朝是漢族人當家,漢代指明朝。
洪門到後來發展出了三合會、義和團、哥老會、紅花會、拜上帝會、白蓮教、龍記、華記、致公堂等分會,以及分會下面的更小的組織。當然分會這種說法不太準確,更確切地說是洪門中人或與洪門有著緊密聯繫的人,開辦的這些「分會」組織。這些分會獨立性很強,但都對洪門有一種認同與歸屬感,遵循洪門規矩,以洪門人自居。

洪門「反清復明」的目標,孫中山先生「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宗旨,站在歷史的角度來看是一致的,他們都在做著驅除外敵,還我河山的事。儘管洪門在後來的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黑幫性質,但洪門對中國近現代作出的積極貢獻仍可圈可點。
洪門發展到現在,在中國大陸早已名存實亡,甚至名也沒有了,現在的洪門一般指當初流亡海外,創立致公堂後延續下來的海外版洪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