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領國這款軟體的創始人在成立公司初期就很明確他們的目標:他們像要挖掘成千上萬想要學習一門新語言但又無能為力為昂貴的軟體掏錢付費的人。所以,多鄰國從建立之初就是一款免費的軟體,目前,這款軟體的月活躍人數超過了2500萬人次。如今這家公司估值7億美金,但卻沒有向用戶收過一分錢。
多鄰國之所以成功,和他們追逐全球市場以及數據指導決策緊密相關。於2011年年底上線的多鄰國提供完全免費的課程是一個革命性的想法,因為創始團隊們都意識到免費的市場是完全空白的。
在多鄰國之前,自主學習一門新的語言會帶來巨大的成本障礙。像Open English這樣的軟體允許全世界的用戶在家學習超過30種語言,但問題在於,這些課程需要支付好幾百美金。多鄰國的創始人看到了學習一門外語的局限性,很簡單,想要學習外語的人沒有錢的佔大多數,而且這些潛在用戶沒有一套自學的方式方法,這個人群的規模大概有8億人次。
足夠大的市場是多鄰國成功的關鍵。反面來講,多鄰國也可以利用潛在用戶的市場規模來測試這群用戶的想法,並儘早弄清楚為什麼產品在上線後會受到追捧。
有人意識到翻譯網頁內容的潛在市場。所以在最初的幾年時間裡,多鄰國並沒有真正去和某些公司合作去構建B2B服務,但是他們卻很清楚他們的目標,依靠應用程式,最終依靠銷售眾包的翻譯。
在多鄰國應用程式測試期間,有十萬人註冊登錄,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數字。上線之後,多鄰國最先發布了四種語言課程。而且早期用戶是有自驅力使用該應用進行學習,因為產品能夠強化出自主學習的重要性。一年之後,多鄰國發布了一項數據:用戶在多鄰國上平均花費市場為34小時,這個時長可以比肩一個學期在大學學習語言的時間。
多鄰國的商業模式註定在起初需要投資者的注資。但此時多鄰國還未有創收,但向用戶收費絕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多鄰國在成立之初就是以免費和實用性為宗旨並吸引到大批量用戶的。
接下來,為了獲取融資,多鄰國開闢了B2B和UGC業務,並開始嘗試與其他公司合作並向用戶出售那些翻譯過的內容,這項舉措補貼了用戶的學習成本,對於公司而言,又可以繼續免費提供給用戶使用應用了。
到2013年的時候,多鄰國和BuzzFeed和CNN建立合作夥伴關係。這意味著BuzzFeed和CNN將翻譯的費用付費給了多鄰國,因為每個字的報價只有4美分,而整個行業的均價為6美分。同時這一年,多鄰國在蘋果的App Store上被評為年度最佳軟體。
2014年2月,多鄰國宣布C輪融資2000萬美金,同時註冊用戶數量為2500萬,活躍用戶1300萬左右。但在創始人看來,創收仍然不是其首要任務。其首要目標仍然是成為學習語言的最佳途徑。這一年,多鄰國上線了商業化翻譯服務,與CNN的合作仍然在持續,但此時卻不再接受與尋求翻譯的企業建立任何新的合作夥伴關係。
接下來的一年裡,多鄰國開闢了學生和學校市場,同樣是免費的,這一年,多鄰國的用戶數量激增至1億,並因此獲得了4500萬美金的D輪融資,而這筆錢,公司將會花費在全球的學校教育系統上面去。
2016年他們又融到了8000多萬美元的融資。至此他們開始研究能夠獲得更加廣泛的教育技術的解決方案。直到去年,多鄰國才開始向用戶提供廣告,即使創始人團隊表示不想在現在就投放廣告,因為廣告會直接影響用戶對語言學習的主動性。後來,多鄰國想到一個辦法確保體驗依然優質,廣告不會被置放在顯眼處。
去年7月多鄰國又拿到了一筆2500萬美元的E輪融資,這一輪融資之後,多鄰國的估值達到了7億美金。估值的增長能夠直接反映出收入的增加,以及市場對多鄰國產品的認可度和忠誠度。最新的報告顯示,多鄰國如今擁有2億用戶,月活躍用戶達到2500萬,而公司總人數則只有80人。
多鄰國的案例值得我們深耕在線教育和培訓的公司學習,尤其是通過多個產品同時瞄準消費者和企業主。
作者:朱邏記 | 來源:iDoNews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