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女性」理論的起源與研究困境_中國婦女報<20191029期>第6版...

2020-12-17 中國婦女報

「物化女性」這一概念自1970年代起就散見於很多社會學學者、特別是女性主義社會學者的各類著述中。芭芭拉·弗雷德裡克森和湯米·安-羅伯茨於1997正式提出了「物化女性」的理論框架。時至今日,關於「物化女性」理論依然有兩個問題需進一步探討,即物化女性的理論概念是否涉及、或者到底如何回應消費主義;物化女性的根源是什麼,是不是可以從根本上加以克服?

■ 張駿

「物化女性」這一概念自1970年代起就散在於很多社會學學者、特別是女性主義社會學者的各類著述中。但直到1997年之前,「物化女性」的討論更多地顯現出媒體紀實、文學批評,以及社會運動倡議的色彩。當下,關於「物化女性」理論仍有進一步討論的空間。

物化女性理論的背景和定義

「物化女性」是指將女性的人格屬性從其個人的整體中剝離,僅僅以其身體屬性,尤其是與性功能相關的身體屬性來看待她。這一概念並不新鮮,相關討論自1970年代起就散見於很多社會學學者,特別是女性主義社會學者的各類發表中。但縱使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世界範圍內的性別平權運動此起彼伏,直到1997年之前,對於「物化女性」這一關鍵理論的學術化闡述始終比較有限。比起理論構建和實證檢驗,「物化女性」的討論更多地顯現出媒體紀實、文學批評,以及社會運動倡議的色彩。

鑑於這種情況,芭芭拉·弗雷德裡克森(Barbara L. Fredrickson)和湯米·安-羅伯茨(Tomi-Ann Roberts)於1997年在學術期刊《女性心理學季刊》上發表了論文《物化理論:了解婦女的生活經歷和心理健康風險》。在她們的論文中,弗雷德裡克森和羅伯茨正式提出了「物化女性」的理論框架,以理解女性在性別物化這種社會文化現象中的經歷。

理論貢獻和對新領域的開啟

就理論貢獻而言,較之於此前一些學者對於物化概念的零散解釋和使用,弗雷德裡克森和羅伯茨構建了更為系統性和學理化的理論框架,解釋了物化女性的過程,尤其詳細論述了該社會現象通過實現女性的「自我物化」而最終奏效的機理。「物化女性」經典理論能夠有效幫助我們對很多直到今天都還在廣為流傳的誤解做出更加準確和貼近現實的理解。比如既然「物化女性」本來就要通過實現女性的「自我物化」來最終奏效,那麼就不應當將「物化女性」與「女性的自我物化」這對一體兩面的概念割裂開來,所謂到底是「男性物化女性」還是「女性自我物化」爭論的其實就是個偽問題。

然而,從後來的實際狀況來看,弗雷德裡克森和羅伯茨的貢獻恐怕更多的是為之後的相關研究指明了一些可以持續深入的方向。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建立了「物化女性」這一社會現象和臨床症狀間的聯繫,從而開啟了這一領域內實證研究的大門。必須明確的是,在其1997年的論述中,弗雷德裡克森和羅伯茨沒有開展實證研究,她們只是在總結他人相關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經歷「性別物化」很可能會對女性的三種臨床指標產生影響,即導致抑鬱、性功能障礙、飲食失調。但是這一嘗試足以讓後來的學者們看到機會——既然學界普遍表示接受弗雷德裡克森和羅伯茨構建的理論,那麼「物化女性」這個原本在相當程度上依賴概念詮釋的議題就可以具體化在三個可觀察、可量度、可重複的臨床數據指標上。於是,只要把臨床醫學其他領域內早已成熟的各類量化手段都拿來收集和分析這三個指標的數據,就可以穩步產出一批成果。事實上中外學者此後的研究也確實依循了這一路徑。就英文發表而言,2005年以後,有關「物化女性」議題的高影響因子論文就逐漸扎堆在臨床心理學領域,而這一現象在2010年後也在中文學術圈呈現。

兩個重要問題形成的困境

公允地說,2000年後興起的這一波對「物化女性」的臨床表現進行量化研究的風潮中湧現出很多數據紮實、分析嚴謹的論文。這當然是好的,也很必要。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實證研究對純理論研究的擠出效應,從而使得如今學界在「物化女性」問題上呈現出偏廢的局面。比如對於兩個重要理論問題的回應,比起二十多年前幾乎可以說是沒有任何進步。首先,物化女性的理論概念是否涉及、或者到底如何回應消費主義;其次,物化女性固然不好,但作為一種長期普遍存在而難以克服的社會現象,其根源到底是什麼,是不是可以從根本上加以克服?

關於第一個問題,1997年弗雷德裡克森和羅伯茨創立經典的物化女性理論時,並沒有涉及到「物化女性」與消費主義之間的關係。換而言之,如今很多人對把「物化女性」理解為消費主義價值觀鼓勵女性用消費來證明自己的價值,或者鼓勵男性通過給女性消費來認可其價值,如果嚴格參照原理論的邊界,應該屬於不當引申,或者至少是過度引申。但事實上,這種理解很可能已經成為社會大眾對「物化女性」這個概念最為主要的運用。所以即便該情況是由對經典概念不當引申所造成,學界至少也應當肩負起澄清誤解的社會責任,更何況事變境遷之後,考慮在經典理論未有著墨的問題上進行討論也未嘗不失為一種有益的探索。

第二個問題是一個「物化女性」經典理論構建時就被迴避,但是非常值得討論的問題,即到底是什麼導致了「物化」現象的存在,以及這個底層原因意味著我們對「物化女性」到底該採取什麼對策。事實上,在1997年的論文中,弗雷德裡克森和羅伯茨明確表示並不試圖證明「物化」存在,而是假定其就存在於社會文化當中,其論文的重點在於討論「物化」的社會影響。所以弗雷德裡克森和羅伯茨只是輕描淡寫地例舉了兩種關於「物化」現象起源的解釋。第一種是巴斯(Buss)和辛格(Singh)為代表的學者以進化(Evolution)為基礎的解釋;第二個是康奈爾(Connell)、庫恩(Kuhn)和 施託爾滕貝格(Stoltenber)等學者以文化實踐為基礎的解釋。至於到底哪一種更具解釋力,根據弗雷德裡克森和羅伯茨的初衷,不是「物化」理論本身所要討論的。

到底哪一種理論更能解釋「物化女性」的根本原因,應該是很有價值,也很有挑戰性的議題。如果「進化」解釋更有道理,則意味著對「物化女性」的道德除罪,因為這種普遍存在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社會現象就是一種生物本能。即便當今社會的主流價值觀認為要對這種生物本能加之限制,從操作角度講,恐怕也很難找到十分有效的辦法。而如果「文化實踐」解釋更有道理,則意味著「物化女性」是人類文化發展到某個階段(特別是構建了「父權制」後)才出現的現象。這類人類後天構建的文化現象不存在基因那樣的天然的「正確性」,完全可能通過構建新的文化來予以有效克服。

筆者相信,只要將該問題再次點出,讀者們就不難看出這其中潛藏的困境。如今西方學界鮮有學者聚焦於此。學者們不妨在此問題上進行一些研究和討論。

(作者單位: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

相關焦點

  • 【重溫經典:定位中國婦女理論研究的新坐標(三)】性別不平等的起源...
    在恩格斯誕辰200年之際,重溫馬克思和恩格斯關於婦女解放和婦女發展的理論,深刻感悟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在新時代中國婦女運動的火熱實踐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具有重要的特殊意義。本期推出「重溫經典:定位中國婦女理論研究的新坐標」系列文章第三篇:「性別不平等的起源與再生產機制——馬克思主義的闡釋」婦女作為人類整體的一半,對於人類的生產和再生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然而,她們在經濟、政治和社會中的作用卻長期沒有得到認可,處於屈從的弱勢地位。對於性別不平等的起源和再生產機制,馬克思和恩格斯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進行了深入討論。
  • 本土性別社會學研究的理論建構與方法論探討 _中國婦女報<20170627...
    研討會立足婦女/性別學科建設與推動的本土化發展,圍繞 「本土性別社會學研究的理論提煉與總結」「本土性別社會學研究的方法論探討」「本土性別社會學教學工作實踐與理論反思」三個專題進行研討。婦女/性別學科的建設與發展婦女學是西方女權運動第二次浪潮的產物,自20世紀80年代傳入中國至今已有近40年曆程,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時,仍需不斷前行。
  • 《女性主義話語體系的中國語境和時代價值》_中國婦女報<20201222...
    作者:暢引婷 楊霞 與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發展相一致,西方漢學界對中國婦女的研究呈明顯上升趨勢,國外基金項目的推動使得社會性別理論在中國學界被廣泛使用,學科化的推進在知識生產領域帶來了革命。與此同時,feminism和gender兩個概念也被賦予了中國歷史文化的深刻內涵。
  • 論文 | 走向「理論自覺」與「方法自覺」:婦女/性別社會學在中國(1995-2010)
    [5] 石彤:《中國女性社會學學科化本土知識建構的歷程》,《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6期,第47頁。[6] 王金玲:《學科化視野中的中國女性社會學》,《浙江學科》,2000年第1期,第66頁。[7] 王金玲:《女性社會學的本土研究與經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 _中國婦女報<20201209期>第4版:視點
    □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見習記者 範語晨 高越12月7日,清華大學最高榮譽獎學金——2020年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開始公示,今年擬獲獎的10名清華學子中,有3名是女生,且全部是理工科學生。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從有關方面獲悉,從2008年到2020年,清華大學共有81位男生、28位女生獲此殊榮,女性獲獎比例接近三分之一。因準備繁忙的期末考試,今年擬獲獎的三位女生未能接受採訪,但她們依然引發大量的討論與關注。目前高校在讀的女生怎麼看女生不適合讀理工科這一性別刻板印象?記者走進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與在讀的理工科女生進行了一次深度對話。
  • 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 解後顧之憂_中國婦女報<20210111期>第5版:家聞
    ■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富東燕「目前,受多方影響,我國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此前的幾年,在2015年實施的「全面兩孩」政策影響下,2016年出生人口數量有所回升,達到1786萬人;但在2018~2019年生育進入政策調整後的平穩期,這一數據又開始逐年下降。總和生育率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每位育齡婦女平均生育的子女數量。「學界普遍認為,總和生育率在2左右是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但未來出生人數的減少已是大勢所趨。」
  • 新時期以來女性文學研究範式與批評實踐審思
    這是國內第一次較為系統地介紹西方婦女運動以及文學創作、研究情況,明確提出有關「婦女意識」、「婦女文學」等概念。  ③劉思謙:《中國女性文學的現代性》,《文藝研究》1998年第1期。  ④李子云:《近七年來中國女作家創作的特點——在聯邦德國「現代中國文學討論會」上的發言》,《當代文藝探索》1986年第5期。
  • 實現婦女經濟賦權需要全方位努力_中國婦女報<20170401期>第A2版...
    □ 中國婦女報·中華女性網 評論員 莫蘭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第61屆會議日前落下帷幕。此次會議提供了一系列確切、實際、以行動為導向的建議,為推動婦女經濟賦權清晰了路線圖,而要克服實現性別平等、消除性別歧視以及針對女性的職場暴力的結構性障礙,需要各方的全方位努力。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一個仍為男性主導的世界中,經濟賦權婦女尤為關鍵。
  • 中國理論社會學研究:進展回顧與趨勢瞻望
    趙旭東:《費孝通對於中國農民生活的認識與文化自覺》,載《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年第1期。文軍:《理論自覺與學術場域的反思論反思社會學及其啟示》,社會科學研究2003年第1期。文軍:《何為社會學理論與社會學理論為何兼論對中國社會學理論研究現狀的反思》,《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年第1期。
  • 【理論與方法】女性主義與人類學
    [12]中國的女性主義人類學也不必完全追尋西方女性主義人類學的足跡,探求與西方相同的尺度。以西方女性主義和社會性別研究理論為基礎,並不是為了複述西方的理論框架和模式。在不斷認識西方女性主義人類學的發生、發展和變化過程中的不完整性、困境和矛盾後,本書想從「他山」取一塊不起眼的小「石」,為雕琢中國人類學研究這塊美「玉」盡一份綿薄之力。這是個艱難的過程,既需要對西方理論研究和實踐有廣泛的了解和認識,又要諳熟國內的研究和應用成果。獨坐寒窗數載,其中的艱辛和苦悶實在難以言表。
  • 引種芭樂果 當年就成「發財果」_中國婦女報<20190329期>第6版:新...
    邱燕紅在護理芭樂果■ 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 高峰■ 龔堅廣西象州縣有一種野生果樹,當地人叫「臭果」,學名叫作番石榴,現在它還有一個洋氣的名字,叫芭樂果。近日,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來到邱燕紅的果園裡,只見山嶺上一棵棵矮小的番石榴果樹上掛滿了綠色的果實。「我們這個果是從臺灣引進的,臺灣人把番石榴稱為芭樂。」邱燕紅介紹說,這種果的肉是紅的,切開後看起來就像小西瓜,還被稱為「西瓜芭樂」。2017年,邱燕紅在網上看到「西瓜芭樂」的介紹,專程趕到福建省漳州市的種植基地進行考察。
  • 中國原始聚落形態與文明起源的路徑,研究中國文明起源問題
    用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國文明起源問題始於20世紀20年代後期,郭沫若開其端。他在《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一書中徑直稱該書是「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的續篇。就是說,是接著恩格斯的書寫的。所謂「接著寫」,就是以恩格斯的研究方法為指導寫出恩格斯「未曾提及一字的中國的古代」。
  • 村裡婦女建起互助基金會_中國婦女報<20160529期>第A1版:新農村新...
    □ 中國婦女報·中華女性網記者 許真學「會員本人患病一次性自費醫療2000~3000元的,給予慰問金100元,自費3000~4000元的給予慰問金200元……」這不是政府扶助措施,而是重慶市豐都縣仁沙鎮陶家坪村留守婦女互助組的基金會章程之一。
  • 「綠色庭院」助推綠色經濟藏富於民_中國婦女報<20190611期>第1版...
    □ 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 記者 茹希佳「『千村婦女爭創綠色庭院』就是婦聯組織以綠色庭院為切入點、以鄉村婦女為主力軍、以生態富民為主抓手,立足打造生態文明的最小單元、鄉村振興的基層車間、農民增收的聚財寶盆,讓人人成為『美麗中國』的行動者、戶戶成為美好家園的享有者。」
  • 防病「鮮」知道_中國婦女報<20180730期>第B4版:健康周刊 婦幼
    試管嬰兒不會增大 婦科癌症患病風險 英國一項最新研究表明,試管嬰兒並不會增加婦女患乳腺癌、卵巢癌和子宮癌的概率。自從首名試管嬰兒於1978年7月誕生以來,全球已經有約500萬例試管嬰兒出生。
  • 她們為人民築起生命防護線_中國婦女報<20210114期>第1版:要聞
    □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周麗婷新冠肺炎疫情襲來,河北省石家莊市實施閉環管控已一周時間。1100萬居民不僅要居家隔離,還要進行兩輪核酸檢測。在這樣的戰「疫」時刻,河北省直屬機關第二門診部(以下簡稱省直二門診)的女醫生、女護士勇毅擔當,在寒冬裡努力為人民築起一道生命的防護線。
  • 中國婦女報:2017年性別歧視事件黑榜!
    中國婦女報發布2017年性別歧視事件黑榜!   黑榜是警示,投影出推進男女平等之路上的短板與阻礙。   黑榜是盤點,更是媒體的守望與監督。
  • 第五屆錢端升法學研究成果獎獲獎成果公示公告
    》(《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第6期)    6.中國政法大學何秉松《中國有組織犯罪研究(兩卷本)》(群眾出版社2009年5月版) 三等獎 20項    1.中國政法大學劉星:《重新理解法律移植--從「歷史」到「當下」》(《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第5期)    2.西安交通大學單文華:《The Legal Framework of EU-China Investment
  • 《鄉村春晚、女性主體性與社會主義鄉村文化》_中國婦女報<...
    作者:辛逸 趙月枝 鄉村春晚源於浙江麗水,近年被迅速推廣至全國,成為中國鄉村文化建設中一股強大的力量,而婦女是鄉村春晚臺上臺下的主體。本文從動態的城鄉文化關係角度切入,聚焦婦女在鄉村春晚中的主體作用,分析農村婦女是如何以主體的身份反轉作為城市中心主義媒介景觀的央視春晚,使其與在地的、傳統的鄉村文化結合,進而在社會關係的建構中和新文化的創造中爭取權力的。
  • 辨析馬克思異化理論與盧卡奇物化理論
    辨析馬克思異化理論與盧卡奇物化理論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爾、費爾巴哈和赫斯異化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勇於創新,賦予了異化完全嶄新的內容,將異化的理論與當時的經濟狀況聯繫起來。第一次提出了異化勞動的概念,從而創立了自己科學的唯物的異化理論,主要是異化勞動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