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心語解讀道德經第十六章:生活的安逸舒適並不屬於人生

2020-12-17 智慧心語道德經

使我介①有知也,行於大道,唯他②是畏。大道甚夷③,民甚好解④。朝⑤甚除⑥,田甚蕪,倉甚虛。服文採⑦,帶利劍,饜⑧食,貨財有餘,是謂盜⑨、誇⑩。盜誇,非道也!

釋字:

①介:確然。②他:它,其它。③夷:視之而弗見。④解:分析。⑤朝:早晨。⑥除:廢弛。⑦文採:華服。⑧饜:沉溺。⑨盜:盜賊。⑩誇:浮誇。

譯文:

如果問我所確信的,走在人生的大道,最應提防的是那些與自我並無關係的事物。真正的人生並不是我們眼見的舒適安逸,常見的錯誤是追求那些表面的浮華。

他們浪費美好的晨光,廢馳荒蕪的桑田,無視空虛的倉庫,卻整天穿戴著華服,腰間佩戴著利劍,沉溺於精美的飲食,滿足於豐厚的財物。這種作法是盜賊,也是浮誇。絕非正道所為。

闡意:

很多人嚮往一勞永逸,很多人喜歡安逸舒適,很多人滿足於豐衣足食,很多人求取於富貴榮華。

事實上,所有的這些都不是人生。我們來到世上,並不是為了衣食或者安逸,攀比或者鮮豔奪目。我們需要衣食,但人生並非為了衣食;我們需要安逸,但人生並非為了安逸。我們在比較中定位自己,但人生並非為了攀比;我們在色彩中品味不同;但人生並非為了鮮豔奪目。

任何事情的發生都不是無緣無故的。我們所面對的一切都是人生的構成,所有的經歷都會教給我們某種道理;我們所追求的一切都在於追求本身,只有在追求中才能夠不斷地實現。

單純地享受著安逸,卻虛度著珍貴的光陰,逃避著應盡的事業,消耗著自我的根基。如此的行為,其實是對人生概念的竊取,對人生浮誇的態度,絕不是真正的人生。

相關焦點

  • 《道德經》名言賞析——生活中的智慧
    ——《道德經.第二十四章》想高人一等,腳跟離地,用腳尖站立的人,是站立不穩的;想邁開步子再大一點,把胯部打開的人,是無法走路的 。人生可以有夢想,但是不能超越現實,好高騖遠,否則貽害終身,寸步難行。四,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
  • 《道德經》第十六章,致虛極,守靜篤
    道德經第十六章:(1)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2)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3)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 道德經解讀
    ,由於驚嚇過度,不知道如何擺脫眼前的恐怖,思索之下想到了道德經,起初我還看不懂,幸運的是神靈慈悲,我也學習了一些章節,回國之後一直想找個好師傅學習,但是卻未能如願,反而生活陷入了尷尬的處境之中,同時我也很感慨,電影裡經常可以看到一些鏡頭,不是貧僧,就是貧道,近代以來由於國運落後,戰爭很多因素,已經不在重視過去的傳統,而是持有批判的傾向性,閱讀這些神學、哲學範疇的書籍,一思一念都很重要。
  • 如何理解老子的處世智慧 道德經應用智慧
    那天小輝的客廳裡一直在放著      《道德經》,我還取笑他:怎麼還聽起這個了,是想靜靜心?     小輝笑笑說:「這你就是小瞧它了,《道德經》是「萬經之王」,裡面的學問可大了,      特別是裡面的一些生存智慧,非常值得參考。
  • 老子《道德經》中的成語:每個字都是大智慧,句句精闢值得收藏
    這句話出自是《道德經》第46章: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大概的意思是說:人只有知道滿足,才能長久的快樂。相信大部分的人,應該都知道這句話,就算不知道的人,也多多少少從別人那裡聽過。
  • 道德經第40章:人生總是事與願違?遭遇中年危機,該怎樣擺脫?
    大家好,我是雅風,不知不覺,道德經我們已經講了一半了,不少網友在評論區或私信我都說視頻更新的太慢了,說真的創作不易呀,因為站在講臺上既要對得起觀眾,也要對得起自己,更要對得起老子,對得起道德經。能堅持到現在和大家在評論區的支持和鼓勵是分不開的,看到評論區裡面網友的留言,真的是很感動,很多網友真的是過譽了,我算不上什麼大師,但我真心希望我的講解能夠幫助到大家理解道德經,運用道德經,希望大家也能和我一樣領悟道德經中博大精深的智慧,從而有效指導我們的生活和工作。
  • 老子《道德經》第十六章 歸靜復命歿身不殆
    歡迎同一時間相聚在河北承中文化百姓論道直播間,我是瑩瑩,每天學習道德經,認知大道無止境,這位是道德經解說員陳老師,陳老師好!乙:大家好! 甲:今天我們開始學習第十六章「歸靜復命歿身不殆」。經文中: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這裡邊有幾個關鍵詞,請陳老師和我們一起來研學。
  • 道德經解讀:為什麼成大事的人都很穩??
    本期,國學君與大家共同學習《道德經》第二十六章,解讀成大事者「穩」的力量源泉所在。甲:《道德經》第二十六章朗讀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 黃明哲正解道德經 道德經講解視頻全集
    更是因為,我發現,自古以來,那些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做對人生決策從此平步青雲的成功人士,皆把《道德經》列為必讀書籍: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稱其為萬物之根,帝王之師,臣民之寶;魯迅曾說,不讀這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馬雲行商數十載,只有《道德經》從未離身,他說,古聖人完全能解讀今天的人心;央視主持人白巖松,更把《道德經》作為生命之書,30
  • 《道德經》中沿用至今的12大成語 洞見人生大智慧
    闡釋的源於天地之本、萬物之源的道,更是一言以蔽之,道盡天地人生的無窮玄妙、智慧,惠澤啟悟人們明道、修身、治世。 源流於老子《道德經》的成語,歷經二千多年的歷史沉澱,而逐漸被更多人領悟,成為沿用至今的簡潔精粹之語,所成之語充滿著人生大智慧。有三、四、五、七字的,有兩組四字連用的,但人們廣泛熟知的多以朗朗上口的四字組成。
  • 精選《道德經》中的10句話,每一句都可做人生格言
    老子所做《道德經》是中華的傳統文化瑰寶,裡面有很多經典的語句,耐人尋味,發人深省。下面是《道德經》中的10句話,每一句都可以做我們的人生格言,掛在牆上,讓人敬仰。9、《道德經》: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先秦·李耳《老子》第70章:「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身穿粗布衣服而懷抱美玉。比喻雖是貧寒出身,但有真才實學。
  • 《道德經》第十章釋義
    《道德經》第十章知子先生釋義聲明:偶然在本平臺上發現所有在本人頭條號「知子先生「一」即始生天地之氣,為「有名」,第一章我們已經簡單提過。《道德經》裡多次用到「一」這個字,這是首次出現「抱一」,第二十二章將會再次出現,到時會作詳細解讀。「抱一」此處意指進入「天地未分之前那種鴻蒙虛寂之境」而不離。此境界為抱一不離,這是入道境的首要條件,也是眾妙之門。原文: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 致良知四合院:關於《道德經》第45章的對話
    ——《道德經》第四十五章四合院老師與達實智能董事長劉磅共同探討學習了《道德經》第45章的感悟。他們的生命體驗和人生實踐,或許會幫助我們更好體悟老子思想。為了體會老子在這章對後人的教誨,可以先回顧《道德經》第40章開篇——「反者道之動」。先來看「大直若屈」。這個比較容易理解:一個真正剛直而堅守原則的人,行事反而又有許多方便路徑,就像人們常說的「曲線救國」一樣。這個「若」字,意味著「相反」之意。反者道之動,聖賢和普通人的境界有著很大的不同,甚至完全不同。
  • 老子獨創的15大成語,洞見《道德經》智慧精髓!
    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避己所短,揚己所長,才能對自己的人生坐標進行準確定位。當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時,也正是進步的開始。 2、慎終如始 【成語出處】《道德經》第64章: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 黃明哲道德經完整版
    更是因為,我發現,自古以來,那些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做對人生決策從此平步青雲的成功人士,皆把《道德經》列為必讀書籍: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稱其為萬物之根,帝王之師,臣民之寶;魯迅曾說,不讀這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馬雲行商數十載,只有《道德經》從未離身,他說,古聖人完全能解讀今天的人心;
  • 《道德經》第22章、第52章試譯
    《道德經》第22章、第52章試譯第二十二章,《益謙》。原文: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蔽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
  • 《道德經》智慧學習,記點成語在心間(上)
    低調的「老聃」留給了世人智慧之源--《道德經》,後人解讀無數,爭議也不少,時隔數千年,誰又能說得清到底如何理解。儘管如此,人們根據自己理解,從書中總結出來的許多成語也是充滿了智慧,每一個都能讓我們受用無窮。且讓我們學習一些《道德經》的成語智慧在心間。
  • 老子獨創十五大成語,洞見《道德經》智慧精髓
    《道德經》只有短短五千言,卻涵天蓋地、盡說人道,可謂字字珠璣、句句精闢,隨便拿出一句都可以作為至理格言和人們的座右銘。而更為精華的則是其中那些老子獨創的成語,可謂老子智慧的概要和精髓,從中完全可以洞見《道德經》的真諦。
  • 老子獨創的十五大成語,洞見《道德經》智慧精髓!
    而更為精華的則是其中那些老子獨創的成語,可謂老子智慧的概要和精髓,從中完全可以洞見《道德經》的真諦。我們從這些成語中,再次精挑細選出最具人生智慧的15個。這十五個成語,可以說字字都是真智慧,個個都是大境界,值得認真品讀領悟。
  • 《道德經》10句經典名言賞析,帶給您智慧人生!
    老子的思想體現在《老子》一書中,這本書又叫《道德經》或《道德真經》。《道德經》《易經》和《論語》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大的三部思想巨著。 《道德經》10句經典名言賞析,帶給您智慧人生!。1.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道德經·六十四章》行:路程。 始:開端,起始。 足: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