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類APP寒冬季,咕咚、Keep、Feel們如何才能逆勢而上?

2020-12-13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這兩年運動健身類App創業經歷了過山車式的大起大落,有的依然人聲鼎沸,有的已經黯然離去。

繼曬美食、曬旅行之後,曬健身儼然成了微信朋友圈的新寵,好友間的互動模式從約飯、約電影也開始變成約跑、約健身。與「健身熱」一起熱起來的除了各類智能穿戴設備就是手機裡咕咚、Keep、Feel、約運動、悅跑圈等各類細分領域的運動類App。就在這資本寒冬,響鈴希望能復盤其中的「功過是非」,探探如何才能逆流而上。

風雨交加,健康運動類App提前進入寒冬季

這是一個誰也不願意看到的事實,健康運動類App行業正遭受著前所未有的「內憂」和「外患」,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多數創業者正體會著」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惆帳。

內憂:風口過後融資開始「斷崖式」驟減

國際市場分析機構IHS曾預測,運動App有望迎來高達63%的增長,全球範圍內的裝機量或下載量2017年有望達到2.48億。

也正是對市場的樂觀估計,創業者們紛紛下注,最熱鬧的時候,隨便在在App Store裡搜索「運動」兩字,就會跳出來3000多個結果。

於此同時,各類資本也「添油加柴」,尤其是2014年,十幾個運動類App扎堆獲得風險投資,其中包括咕咚、去動、跑跑、Feel、約運動等。

然而進入到2015年,運動類App領域的融資熱潮降溫,獲得投資的項目大都處於A輪、B輪之後,且基本都是在細分領域暫時領先的,如Keep在2015年7月獲得1000萬美金B輪融資等。

而到了2016年,情況更加糟糕,獲得投資的項目掰著手指就能數過來,如4月Feel宣布完成B輪融資,投資方為動域資本,金額接近億元人民幣,用戶數在6月突破3000萬;5月16日Keep宣布獲得3200萬美金C輪融資, 用戶量突破3000萬,同樣在5月,咕咚宣布完成5000萬美元C輪融資,用戶到達6000萬。此外還有趣運動、章魚TV、悅跑圈等,

這些為數不多的公司似乎要撐起整個市場,而那些過分投機或者模式過於重複的項目開始「丟盔棄甲」,被市場拋棄。

外患: 騰訊、百度、樂視等「專業組」刮來暴風雨

禍不單行,在創業者們四處尋找突圍機會之時,大批的「外來者」開始瘋狂入侵。他們或來自網際網路、金融界或是上市公司、IT巨頭,一時間,運動相關的項目呈現出一派「你方唱罷我登臺」的熱鬧景象,騰訊、萬達、樂視、百度等快速跑馬圈地。

騰訊動作最大,微信推出擁有計步功能的公眾號「微信運動」,成為朋友圈和咕咚等爭搶風頭的最大勢力。QQ也沒閒著,推出了「QQ健康」,此外還增加了醫院掛號、健康攻略、運動競賽等板塊。百度在百度地圖中增加了根據行進的路程推算出用戶消耗的卡路裡等運動元素。樂視直接搞了個自帶直播功能的運動相機來搶食運動App的市場。

更為關鍵的是,所有工具類產品都擺脫不了帕列託法則(又稱二八定律),新創立的工具如果短時間沒能引爆,也不能產生二次發酵,生命周期就將很短,而且資本更加關注能轉化為現金流的App,絕大部分創業項目「門前冷落車馬稀」。

一手好牌,卻接二連三犯錯

回過頭來看,在體育產業獲得前所未有的關注時,運動App陷入如此尷尬境地的原因竟是自己給自己下了套,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1.邏輯之錯

能健身才不是運動App的發展動力,運動之外的社交、炫耀、健康管理等才是驅動力。

事實上,運動App自誕生起就不是為運動者準備的,那些真正的運動者不用App也會堅持運動。那些在健身俱樂部辦了張卡,去幾次就不去了的用戶,App也幫不了他們。

此時運動App發揮的最大價值是:在聚合了有運動需求的用戶後,製造出「我們是通過這個App實現了健身」的假象給其他用戶看。

有趣的結果是:運動App在一群不愛運動的用戶中火了,他們或把健身作為藉口,實際是為了約朋友,或為找個理由打發時間,App也成為他們在社交軟體中炫耀的道具。

他們真正要的是朋友圈裡那串運動數字和「點讚之交」的微信好友。他們真正的運動是「曬」,此時運動App的價值是:提供了一個話題窗口和途徑。

於是越來越多的創業者認識到「隨著新鮮感的逐漸喪失,普通用戶很難有高強的自趨力來堅持單一運動。」但運動社交是有條件的,人們不會為了社交而社交,而是在共同參與一個有價值的事,之後才會產生社交行為。

健身運動App成為了社交的橋梁和場景,那些走在前面的創業者開始讓App不止於運動,如咕咚強化社交元素,在App裡設有咕咚吧、運動團、運動場地、附近的人、俱樂部、官方賽事等來增強用戶停留時間。

2. 路徑之錯

盈利不是找健身運動的人,而該找不為運動健身的人

剛剛說到健身運動App治癒不了「懶癌」患者 ,運動只是他們的幌子,而那些真正需要健身運動的人,運動App又不是他們的第一選擇,這是不是意味著找這些人收錢難度極大?

事實上,運動類App的發展「仿製」了PC網際網路產品的發展軌跡,先是各類模式層出不窮,熱鬧過後,就剩下幾家,然後這些被「剩下來」的Apps,借海量用戶開始嘗試收費盈利。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免費是他們的最大利器,圈用戶是他們的最大工作。

然而正是這種在PC網際網路時代被驗證過的發展路徑坑了他們。

首先,他們掉入了同質化競爭的泥潭,看似每款產品都在更新,最後大家都集中到在記步與跑步上,大家能提供的都是GPS定位、顯示運動路線圖、耗時、卡路裡消耗等最基礎的服務。這種淺層的運動功能,不僅讓用戶陷入選擇困難,也沒能強化自己的獨有性,建立競爭壁壘。

其次,這些運動App在技術上存在硬傷。有媒體測試結果顯示,不管在步數的計算或者是熱量的計錄上,這些App和專業儀器測試出來的數據都大相逕庭。這和不同運動產品本身的算法,所使用的傳感器以及人體的複雜性因素等因素不無關係,但卻直接影響了用戶對運動App的信任和付費意願。

最後,國內用戶對軟體付費的意願遠比國外低,尤其是對運動工具類 App ,用戶的依賴更低。

所以找直接的使用用戶收錢顯然「難於上去青天」,這樣運動類App們集體陷入盈利模式空缺的窘境。

3. 模式之錯

健康運動App不應該是「鬧鐘」,而應該是「助手」

新華網投資者教育基地曾在一篇文章中把運動類App分為兩大支線:Fitness和Healthcare 。「目前國內95%以上的運動類型創業公司均在Fitness支線,其中代表產品如 RunKeeper、咕咚、Keep等等 。Healthcare 領域的創業公司如小米運動、三星健康、Feel 、Arugs、Fitbit 等 。」他們的研究結論是:

  • 整個Fitness領域的App除了同質化嚴重外,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化學反應。體育還是體育,網際網路還是網際網路。
  • Healthcare 即為Mobile Health 2.0,是網際網路創業者的最大機會。

事實上,運動類App發展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鬧鐘模式」,即Fitness類產品,由於傳感器的限制,它們只利用了一種類型的傳感器來記錄單一的運動數據。它們並沒有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實現與運動結合,用戶必須要回到線下體驗運動,它們工具屬性強,時效性強,使用頻率偏低,是鬧鐘,定時定點需要,過後就被「拋棄」,用戶難有情感依賴。

而在響鈴看來,未來健身運動類App應該成長為「助手模式」,它需滿足這些特徵:

  • 剛需、高頻、強場景使用;
  • 用戶基礎廣泛且能有效交互;
  • 廣闊的連接性和延展性且可凝結出非時效性資產;
  • 具備LTV(Customer Lifetime Value),且盈利方式邊際成本為0;

如三星健康開發了記錄喝水和渴咖啡的功能,採用數字計數法,用戶設定每天的健康飲水目標後,三星健康按照用戶的飲水習慣和目標提醒用戶喝水。 Feel相當於一個獨立的、集中的健康規劃助手,針對用戶的增高,瘦腿,駝背,戒菸等健康方面的需求也鼓勵用戶自己設立計劃,而運動只是健康的一個部分。qq健康也是,依靠qq的龐大用戶人群集成計步、跑步、騎行、體量、睡眠、血壓、喝水等各類運動健康數據成為一個強大應用。

這種輕UGC的產品模式有助於用戶的習慣養成,並通過聯動多個低頻需求來實現高頻使用。

不過現在看,這些產品仍有一些問題,如Feel還不能主動發現用戶的健康習慣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而QQ健康接入了太多應用後,卻將主要精力放在導流上,影響了用戶體驗。

但Healthcare 即「助手模式」的產品在國外仍然受到國際資本熱捧,這或是行業發展的大方向。

痛定思痛,絕境之下用用這三個「錦囊妙計」

那要逃脫被拋棄的宿命,運動類App們要怎麼做呢?響鈴提供三點拋磚引入。

1.構建「數據力」,為產品找支撐

既然只利用了一種傳感器的Fitness產品模式對用戶對公司來說都很雞肋,那就該創造多維的數據讓App賦予更多價值。這本質上就上以「數據力」塑造產品競爭力。

從用戶來說,使用App(理論上)是希望:

這就需要App能善用數據儘量完成這兩項使命。

目前咕咚網開放了數據平臺,允許第三方硬體產品接入,擴大了用戶數據來源。但他們的數據主要用於變現,比如根據用戶上傳的運動數據,向用戶提供與運動健康相關的產品和服務,比如推薦運動鞋、衣服等。
Feel對外也是將數據內核驅動與數據型決策作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Feel目前已經接入健康生活16個品類,超過42種數據採集。

點點運動也希望通過智能穿戴設備進行數據採集,並依靠點點運動軟體平臺進行數據計算和信息存儲維護,分析用戶數據。

只是他們都是在初期嘗試。

2. 打造「內容力」,為粘性想辦法

運動健身本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一旦失去場景化的驅動,用戶很容易失去自制力,App也會慢慢被冷落。如何創造有意思能推動用戶頻繁打開的內容就變得格外重要。

目前行業內多數用打卡來提升激勵體驗,比如Feel上用戶在完成一天所有的運動計劃之後,就會自動彈出一個完成任務的激勵卡片。只要點下分享就可同步分享到社交軟體中。這種不用截圖、不用編寫朋友圈文字,簡單粗暴的方式容易讓用戶獲得滿足。

Keep也在健身這個垂直維度下設置了打卡、話題功能和社區,並重點推薦時下熱門的腹肌撕裂者、翹臀訓練、五維腹肌訓練等局部塑形訓練,還推出鄒市明拳擊課程、鄒市明戰鬥跳繩、以及瑜伽等課程,以豐富的課程內容去提升粘性。

其實在健身習慣養成上,因為具有任務挑戰和社交屬性,利用KOL做示範效應也是一種方式,一旦習慣初步養成或產生初步健身效果,就容易產生深度粘性。

此外社區化也是內容PGC+UGC提升粘性的方式。鍛鍊後可以看到其他人鍛鍊後的吐槽、自黑、共勉,還有「福利」——來自美女帥哥用戶秀身材的自拍照,也是個誘惑。

3. 強化「連接性」,為盈利找出路

有了好的內容粘性和數據挖掘,App和用戶就有了「連接性」,也就有了盈利的想像空間,而這種「連接性」可以實現多維連接。比如:

  • 與硬體數據方的連接;小米運動、點點運動、咕咚、Feel、樂動力、悅跑圈、Keep、FitStar 、Fittime、全城熱煉、 PushUps、Squats等國內外健身運動App他們無不在嘗試與硬體結合。
  • 與服務提供方的連接;如健身房,私人教練們可以把App作為自己的用戶管理系統,幫助自己的學員制定健身計劃並時時收集反饋數據,督促提醒自己的用戶去完成計劃。
  • 與商品的連接;這是多數App都可能嘗試的,他們是運動場景電商的入口,如Keep3.0版本中推出了電商功能,由最初的移動健身工具逐步向運動平臺轉型。只是這個電商形態還相對簡單,沒有形成統一規劃。
  • 與廣告的連接,一旦App擁有巨大的用戶量和複雜的數據維度,就具備了媒體價值。目前包括Feel在內的個別App已開始在嘗試精準需求的廣告。

總之,健身跑步類App產品的本質仍然是體育,人的消費習慣決定了它們的價值,所以App應回歸對體育參與者的服務,才不會淪為這場競爭的犧牲品,才可能掌控未來。

#專欄作家#

曾響鈴,微信號:xiangling0815,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資深評論人,百度百家、鈦媒體、虎嗅網等三十多個媒體認證/特約作者,負責市場傳播。邊探索邊評論。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從電商和社交看咕咚、keep們的痛與愛
    在網際網路的加持下,眾多運動健身類手機應用軟體的出現為人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這些軟體將資訊、工具、社交和電子商務等眾多功能融為一體,以運動工具為主線,帶動多個內容渠道同時活躍。尤其是電商和社交領域,正在成為運動健身軟體們的重要發展方向,但是在挖掘這兩項內容的過程中,運動健身軟體們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 咕咚要和keep們剛正面,閃電戰還是持久戰?
    在外界看來,咕咚一向比較低調,和keep們也是井水不犯河水,但這一次咕咚一反常態,跨到了keep們的賽道上,這明擺著是要真刀真槍地幹,難道咕咚有秘密武器?或者說,咕咚有必勝的把握?否則誰會去惹氣焰正盛的「小夥子」呢?
  • 江蘇消保委通報10家運動APP Keep咕咚小米不符合標準
    此次比較試驗的樣品均為線上購樣,由江蘇省消保委工作人員以普通消費者的身份,從咕咚、keep、小米運動、每日瑜伽、悅跑圈、悅動圈、即刻運動、馬拉馬拉、樂心運動、Fit健身等10個運動APP平臺或者其推介的商鋪購買,涉及運動文胸、運動服裝、運動頭巾、運動手套、運動毛巾、防曬手袖、運動襪、運動髮帶、運動帽、瑜伽墊等10個品類,共計90款樣品。
  • 產品分析 | 咕咚—立志打造運動健康的「FACEBOOK」
    然而目前在硬體體量上,咕咚還是無法與keep相抗衡,數據優勢還能保持多久是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四個產品的業務範圍都涵蓋了數據記錄,智能硬體,健身課程三大模塊。在數據商業變現的道路上,咕咚和keep無疑走在了前頭。咕咚依據數據優勢推出的健身直播課無疑更加精準服務用戶,是小米運動和悅動圈無法比擬的,然而Keep依靠健身內容的優勢可完全補足數據上的不足。
  • 咕咚、keep 等十大運動 App 售賣商品問題多,江蘇消保委已約談
    當下很多人熱愛運動鍛鍊,手機裡也少不了運動 App。6 月 17 日,江蘇省消保委發布運動 App 平臺輕紡產品比較試驗分析報告。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省消保委從咕咚、keep、小米運動等 10 個運動 App 平臺或者其推介的商鋪購買了 10 個品類,共計 90 款樣品。比較試驗發現,有 47 款樣品沒有達到相關國家標準或者其標稱執行的標準。
  • keep、咕咚等運動APP銷售的商品超半數不達標 江蘇消保委已約談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蘆豔)隨著運動APP的多元化,其功能不僅限於訓練計劃,還加入了購物商城,銷售與運動有關的商品。這些商品真的能達到宣稱的效果嗎?6月17日,江蘇省消保委在寧發布運動App平臺輕紡產品比較試驗分析報告。
  • 4款運動類APP競品分析:Android用戶如何佔領微信運動封面?
    概況背景介紹近年來,隨著公眾逐漸建立起科學運動的意識,對運動類的app也給予了更多的關注。與此同時,經過多年的發展,手機、運動手環等產品上的運動數據傳感器的實用性也越來越強,已經可以滿足對用戶運動數據準確收集的需求。
  • 咕咚和Keep,是時候盈利了
    光看數據和行業趨勢,運動類APP前景一片大好。然而現實情況是這些APP依舊處於燒錢狀態,幾次在發布會上勾畫美好藍圖卻還是很難盈利。運動類APP該怎麼賺錢?這是個好問題。例如,一個跑步團大部分人都在使用APP甲交流分享,那少部分人就很容易從其他APP上遷移。畢竟社交更為重要。用戶紅利沒了,融資也快見底了,還沒找到清晰盈利模式的運動類APP,下一步的路在何方?
  • 健身軟體表面火熱實則水深火熱,Keep真能逆流而上?
    有趣的是在幾年前,如果提到健身,一定會糾結去哪個健身房鍛鍊,但隨著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在智慧型手機不斷普及的時代中再提到健身,我們想到的是該用哪個健身app。人們在對健身場景態度上產生如此大的差異變化,源於運動健身類app的崛起。而在這其中,身為行業資深「老幹部」的keep成為很多健身愛好者的優先選擇。
  • 產品分析 | Keep,你的專屬私人教練
    keep在14年橫空出世,在公眾號奠定一定的粉絲基礎下,15年轉戰app戰場。keep在面對其他比其較早發展的競品時,究竟是如何後來居上,從工具型產品轉變成社區型產品,為何始終在「運動+健康」行業第一的位置?
  • 競品分析報告:Keep如何讓運動更加自由
    目前市場上的健身app種類多樣,主打的運動功能各有不同,主要可以分為健身類、跑步類、健走類、其他類,各廠商對流量資源的把控比較分散;數據顯示,健走領域聚集了大量計步產品,此類應用瓜分了在線健身app市場上34.27%的流量,而跑步類和健身類分別佔33.99%和18%的市場份額。(數據來源:智研諮詢)
  • 運動無限,咕咚陪伴-咕咚智能運動手錶X3測評報告
    跑步可以是自己一個人運動,但如果你喜歡把運動數據在微信或者社群分享時,數據記錄便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天的這款來自咕咚的智能運動手錶X3,不僅方便我們掌控自身運動數據,而且還可以利用咕咚平臺進行運動數據分析,提高出自身運動能力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同時還能在這裡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 運動app對比評測 - 百度經驗
    跑步,毫無疑問是當下最流行的一種運動方式,在中國已經從單一的體育運動上升為一種大眾文化潮流,隨著跑步熱潮的興起以及移動互聯的發展,運動類app應運而生,從最初的數據記錄工具發展至如今的運動社交類媒體。廢話話不多說,我在此給大家對比測試以上我提到的5款運動app(安卓版)。 運動社交類app,顧名思義,運動-社交,下面分這兩大模塊進行分析運動模塊 : 咕咚  1:咕咚的界面可以用清晰、簡潔、豐富來概括。主界面分為運動圈、發現、運動、消息、我的,五大模塊。以及跑步數據匯總等。有種運動版微信版的感覺,而且可以切換夜間模式,很容易上手操作,用戶體驗極佳。
  • 產品分析報告:keep突圍之後,悅動圈將如何構建自己的運動健康生態?
    上圖總結了悅動圈與其它競品的業務分布圖,從中可以看出:悅動圈、keep、咕咚、步多多四個運動類產品所涉及的業務版塊有很大的重合度,都涵蓋運動社區、運動商城、健身課程和運動類智能硬體等業務模塊。同時,keep還推出keepland線下體驗店,並為用戶提供豐富的場景化訓練課程,實現線上到線下業務閉環。在運動類商城方面,keep做的相對更加完善,涉及的商品品類和促銷模塊更全面更多樣化。
  • 與咕咚app開啟合作,安踏跑步的目標不止「一年賣2000萬雙跑鞋」
    記者 | 石一瑛2020年12月15日,國內運動品牌巨頭安踏通過和運動數據app咕咚的合作、以及安踏A-tr∞n「創」跑鞋平臺問世後的首發產品,同時安踏品牌發布對國內跑步品類的布局和規劃。對於安踏跑步品類來說,與咕咚的合作,看中的正是咕咚過億的用戶數據。
  • 咕咚和Keep,誰才是國內的Peloton?
    雖然近幾年健身很火,也迎來資本們的追逐,將其堆成了一個風口。而且從發展速度上看,過去十年健身行業市場規模一直在上漲,有數據預測2020年中國健身產業總產值將達到1850億元。但是實際上,中國的健身產業仍然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
  • 咕咚產品分析報告 | 讓運動不再孤獨
    作為全國首款GPS運動+社交手機軟體,它是如何從一個簡單的跑步工具蛻變為一個具有精準的運動記錄、豐富的賽事活動、同城活動、達人社區、種類齊全的運動裝備以及專業訓練課程的一站式智能運動健康生活平臺呢?那麼咕咚到底是如何發展的,就讓我帶你們穿越時空一起來看看吧!
  • 老黃牛數碼:減肥減脂的運動好裝備 咕咚智能健步運動鞋
    初次接觸到咕咚的運動鞋,還是上周的周末,小編拿到這款運動鞋以後,迫不及待的穿在腳上,去公園裡進行了一次小幅度的鍛鍊。主要嘗試一下這款運動鞋對健身人士都有哪些幫助和提高。眾所周知的,運動健身或者是運動瘦身,需要翻越三座大山。
  • 四款好用的運動APP,你PICK哪一個?
    2、咕咚運動「咕咚運動」是中國最大運動社交和賽事服務平臺,運動涵蓋類型包括:跑步,走路,騎行,登山,跑步機。APP通過遊戲化、社交化和碎片化的方式,來鼓勵人們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和生活方式,從而達到健康標準。咕咚APP的設計十分清爽,綠色的頁面能緩解視覺上的疲勞,軟體升級後其可操作性、實用性更完美。
  • 咕咚App上線"體考專區" 科學助力青少年運動訓練
    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倡導下,以及青少年增強體質,"體考"等的現實需求下,咕咚作為國內"網際網路+體育"的頭部品牌,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基於多年的產品、技術、創新積累,在其App運動首頁上線"體考專區",旨在助力青少年能健康、科學的進行體育鍛鍊。咕咚App"體考專區"由五大板塊組成,分別為訓練測試、相關資訊文章、裝備推薦、名師課堂及精選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