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揚優秀潮文化 煥發時代新活力

2020-12-20 南方新聞網

「上大學後一定會更加努力學習,爭取獎學金,力爭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學業,回報社會的愛心和關懷。」近日在湘橋區,考上中山大學的優秀貧困學子蔡同學如是說。在準大學生們奔赴校園之際,湘橋區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青春情暖·愛心助學」專項慰問,團湘橋區委和愛心企業代表一起為貧困家庭學子送去溫暖。

事實上在湘橋,大愛如潮湧,以公益慈善、孝親敬祖為典型的潮文化特質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點點滴滴中展現。湘橋區在系列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在傳習中傳播,在傳播中傳承,繼而擴大文明實踐影響力。

●南方日報記者 蘇仕日 實習生 王欣 通訊員 陸霄爍

守望亦相助

公益慈善裡有文明接力

「居委會主任老跟我說20號可以來剪頭髮,我聽著感覺還不錯,就趕緊來了。」在湘橋區意溪鎮寨內社區,潮州市首家專門為老年人打造的「長者髮屋」裡,社區老人點讚。這裡不僅可以免費理髮,環境也好,天熱了有空調、有水喝,志願者服務態度又好,還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預約上門理髮的志願服務。

潮州可謂公益之城,「長者髮屋」在湘橋的出現並不稀奇,守望相助的慈善文化在湘橋長久已有。自湘橋區成為省級、國家級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後,志願服務作為其中一項重要內容,自然將潮人認同的慈善文化傳承開來。

今年抗疫期間,更多的守望相助在湘橋湧現:當口罩成為稀缺商品時,金山街道的黨員與志願者們為孤寡、五保、貧困、扶貧對象裡的獨居老人分發口罩等物資;潮州唯愛慈善會的志願者們在今年疫情期間,連續27天堅持在凌晨為戰疫工作人員送粥。在此期間他們共送出了約2500份「愛心粥」,愛心路程超6500公裡;在紅色高溫預警之時,牌坊街上,太平街道的志願者帶著解暑涼茶,為一線工人、遊客送來清涼……

年屆七旬的來生伯是秋暉文明勸導隊的副隊長,他帶領巡邏隊隊員不畏嚴寒酷暑,一年四季守著古城的平安。也許不少人會認為,能夠堅持做公益的人,都是家庭條件比較好的人。事實上並非如此,來生伯家庭條件很困難,他每月退休工資只1000多元,一家8口人到現在還借住在親戚家裡。

有些人不理解:「你年紀這麼大了還這麼拼命幹,圖啥啊?」來生伯總會笑呵呵地說:「我不圖啥,只要看到我們的鄰居能夠安安穩穩地過日子,就值了。」

正如來生伯一樣,這些公益之舉感染著周邊的居民群眾。文化有溫度,社會有力量。文化是引領社會向上、推動經濟發展力量。湘橋區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帶動更多人參與公益事業中,同時以「微身份」「微場景」「微角度」的「三微百姓宣講團」,將「文明接力棒」交到群眾手中,用真情實感打動聽講人,更有文化認同感。

親家更忠國

孝親敬祖裡有文化認同

「正人先正己,治國如治家,先須重祖宗,慎勿慢親族……」在古城義井巷的汝南茶舍裡,門板上的家訓不僅感動著經營者林伯,也讓在此喝茶的遊客對潮文化的孝道文化有了更多認識。這裡是湘橋區的一個家風家訓館,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常在此舉行。

汝南茶舍對面有個「湘橋區好人館」,而位於中山路的湘橋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則有個「好人長廊」。在這些地方,更多的「潮州好人」「廣東好人」在此亮相,更多的孝道文化在此得以展示。

在鳳新街道雲梯村,章秋娥家獲得「全國最美家庭」稱號。她說,他們一家所做的都是平凡人該做的事,比如孝順公婆、團結兄弟姐妹,而這些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劉秋燕、鄭四川、盧瑞音、許曉展、周紅才、許鎮強、黃嬙……「好人長廊」上孝老愛親的眾多故事在感化著許多人。

潤物細無聲,耳濡目染的文化認同更在平時。

暑假期間,湘橋街道義安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聯合潮府工夫茶文化博物館,開展「傳承傳統文化,樂唱潮州歌謠」暑期親子活動。在潮州歌謠聲中,孩子們懂得了工夫茶裡蘊含著的和諧和敬老之禮。

「田間潮韻香拾裡,中華雅曲傳八方」。今年母親節前夕,鳳新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聯合田中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潮韻雅曲」潮劇票友會活動,作為獻給母親節的特別禮物,倡導敬老愛老良好風尚。

家庭的孝親是國之大忠的基礎。

端午期間,在鳳新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來自宜園社區的黨員幹部、志願者、教師、學生先後誦讀了《端午》《滿江紅》等十幾首抒發愛國情懷、歌頌民族精神主題的詩詞。學生們帶來的《春江花月夜》《感恩的心》等美文朗誦,也博得陣陣掌聲。

「看到老爺爺的傷疤,我們很心疼。」在臥石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裡,聽了年過九旬的抗美援朝老戰士丁錦坤講述抗戰故事,學生丁佳榆如是說。

西湖街道劉察巷李春濤烈士故居、金山街道李厝祠、西湖公園裡的涵碧樓等,這些散落在湘橋城鄉各地的古建築,因其所含有的「紅色文化」而被改造為新時代文明實踐場所,成為群眾文化傳習的新場所,使得封存的歷史建築煥發了新的光彩。「我們不要辜負先烈,要好好建設我們的國家。」百姓宣講團成員、革命烈士李春濤侄子李科斌如是說。

老樹育新苗

非遺傳承裡有文脈賡揚

日前,潮州市青少年宮聯合湘橋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在鳳城文化廣場舉辦文藝演出。在活動現場群舞《剪紙姑娘》拉開了演出序幕,孩子們可愛有趣的造型和富有創意的舞蹈形式很快點燃了現場氣氛。精湛的舞姿、歡快的節奏、整齊的動作獲得觀眾們陣陣掌聲,演繹出對民間傳統文化藝術的熱愛。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前夕,非遺傳承人紛紛走進意溪鎮中心小學。省級非遺項目潮州菜烹飪技藝省級傳承人方樹光,現場演示潮州春餅、鴨母捻、苦刺丸的製作方式;國家級非遺項目「潮州花燈」市級傳承人黃韜指導學生們動手製作潮州花燈,引起學生們濃厚興趣;國家級非遺項目潮州工夫茶藝市級傳承人李淡榆,為學生們演示了潮州工夫茶的衝泡技巧,在陣陣茶香中,同學們感嘆熟悉的工夫茶原來另有一番味道……

「鳳凰名茶——鳥嘴,溪口熬薯——膠而,這些歇後語你了解多少?」日前在古城區修繕一新的雙忠廟裡,基層文化能人盧錦標為街坊們講述潮語道德俗諺的故事。

潮州是歷史文化名城,非物質文化遺產種類繁多,僅國家級非遺項目就有15項。湘橋區作為潮文化的發祥地,以非遺文化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傳承既是其優勢,也是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所要承載的責任。

近年來湘橋區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不斷推進傳統文化走進基層、走進村居、走進校園。這給大人小孩們帶來了別樣的體驗,大家親身體驗了潮州各式各樣傳統文化的魅力,還將傳統文化蘊含的許多道理融入到學習和生活中。

基層城鄉社區的文藝晚會、曲藝表演、燈謎競猜、科普集市;古建築、博物館、圖書館的經典誦讀會、展覽會、宣講會……在湘橋,文化傳承的方式不一而足,傳統文化這棵老樹正發新芽。

傳文化,習技能。文明實踐在滿足群眾文化需求的基礎上,同時也培育群眾力量以推動文化傳承,更添文化參與感、獲得感和認同感,帶動形成向上向善的社會文明風尚。

■記者手記

文明實踐有用心

文化自信可立人

在文明實踐中助力潮文化傳承,是湘橋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一大特點。潮州是潮文化的發源地,潮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感恩的孝親文化、包容的慈善文化、多元的非遺文化……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推動下,潮文化與社會多方面相融合,滲透在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

新時代文明實踐的踐行,正是要這樣與深入民心、群眾熟悉的傳統文化藝術相結合,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文化內涵,才能真正樹立良好的文明風貌。惟其如此,才能讓優秀的傳統文化浸潤在心靈深處,吸收其精華,提升文化自信和人民群眾文化素養,增強社會的文化軟實力。

文化有溫度,才能喚醒人們心中的文化認同感,文化傳承才有動力、才有底蘊,才更有文化自信。文明之花遍開湘橋,文明之風時時吹拂,暖心的善舉、知心的交流、交心的傳遞,帶來更多溫暖的故事,會在新時代中綻放潮文化的新活力。

相關焦點

  • 賞花文化煥發時代活力
    我們今天仍可在為數眾多的詩文和遊春圖中一窺當年古人賞花盛況,而歷經千年,人們踏春賞花的熱情不僅未減,線上直播等「雲」賞花形式更令人耳目一新,還帶火了鄉村旅遊,催生出「賞花經濟」,為賞花文化注入時代內涵。  在古代,賞花是一項受眾廣泛、幾乎人人可以參與的審美活動。不用香車寶馬、鳴鑼開道,隨便是誰,只要有一顆不誤春光之心,便可呼朋引伴,親近自然。
  • 漫評:網際網路+端午,讓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
    端午節是中國文化的醒目符號之一,承載的是融入民族骨血的天人合一、活力賁張與家國情懷。無論是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還是紀念孝女曹娥說、古越民族圖騰祭等等,端午節無不閃爍著中華文化的光芒。網絡時代,當端午節遇上網際網路,沉潛不語的傳統文化,立刻煥發出時代的張力。當下,網絡直播風生水起,也讓端午文化有了新的傳播渠道。
  • 活態保護讓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 聚焦泉州文化保護經驗成效
    兩天時間裡,採訪團深入泉州的大街小巷,市鎮鄉村,在金魚巷、中山中路和閩南技藝展示館等老宅舊街巷中探訪歷史文脈的清晰延續,在晉江梧林傳統村落中體會尚未商業化的閩南特色歷史風貌,在源和1916創意產業園中感受舊工廠園區如何煥發新活力,了解泉州在傳統文化活態保護方面的成效與先進經驗。
  • 擦亮南京特色 讓傳統曲藝煥發新活力
    擦亮南京特色 培養明星人物 尋求學術支撐讓傳統曲藝煥發新活力本報記者 王峰「南京白局」校際聯盟展演。曾威 徐琦攝南報網訊 曲藝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國家層面對傳統文化的高度重視,曲藝藝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傳承和發展,但仍難掩其日漸邊緣化的境地。南京是中國曲藝三大發祥地之一,南京白局、高淳送春、打五件、相聲等曲種都曾繁榮一時。曲藝是民間文化的傑出代表,是傳揚家國故事的優秀載體,歷來海納百川的南京曲藝如今又該如何煥發出新的活力?
  • 省人大代表張蓉:堅定文化自信 讓巴文化煥發新活力
    省人大代表、巴中市文化旅遊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蓉在接受四川新聞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她最關心的是文化發展,「文化實力是一種軟實力,文化是『五位一體』發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文化自信是更廣泛、更深沉、更基礎的自信。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四川,需要文化的支撐;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需要文化的引領。」
  • 老牌景區如何煥發新活力?
    尤其是放在經濟下行壓力大、旅遊景區競爭日趨激烈的大背景下來看,以冠豸山為龍頭的連城旅遊產業老樹開新花,讓人看到其巨大潛能。  然而,這老樹開新花的過程頗為不易。目前來看,這類老牌景區的旅遊品牌成色不足,缺乏國內頂級和世界級旅遊品牌支撐。這讓這個30年前即與武夷山齊名的「丹霞一絕」,掩蓋在廈門、武夷山等強勢旅遊品牌的陰影下。
  • 東華大學機械學院學子煥發上海地攤文化新活力
    上海都市網訊:2020年八月十七號開始,東華大學暑期社會實踐機械學院「融合時代青年新文化,煥發上海地攤新活力「重點實踐團,針對上海市繡花針項目,對上海市的地攤經濟和夜市經濟進行為期七天的調研活動。豫園夜市的創新則如同華麗轉身,令這個上海盛名已久的旅遊景點在疫情之後重新煥發出新的生機,將歷史底蘊文化和流行集市文化相結合,集文化韻味與吃喝玩樂為一體。
  • 千方百計讓「老校區」煥發「新活力」
    第二,辦學上要有活力,要緊扣新形勢,突出時代感、現代感,要積極探索研究「小班化教學」等特色辦學,」想方設法、千方百計讓「老校區」煥發「新活力」。第三,育人上要有內涵,走文化引領、內涵發展之路,更好地利用挖掘學校的人文歷史、深厚底蘊,更好地凝聚向心力和號召力,激髮帶動廣大教職員工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 臺灣寫真:瑞芳老礦區煥發新活力
    中新社臺北4月10日電 題:瑞芳老礦區煥發新活力  中新社記者 鄭巧 董會峰  臺灣知名導演侯孝賢的電影《悲情城市》,讓鏡頭裡的九份小城聞名遐邇,幾乎成為到臺灣的遊客必去之地。而同屬瑞芳區的金瓜石、水湳洞,近年來也有了特殊風貌,讓整個老礦區煥發了新活力。
  • 青島老商圈煥發新活力 地鐵助力臺東商圈升級
    青島老商圈煥發新活力 地鐵助力臺東商圈升級來源:聯商網2017-03-25 13:18說到青島的商圈,臺東則是不得不提的濃重一筆。在牆面和整條路上增加一些老臺東的文化元素。雖然李滄商圈近幾年來的發展勢頭勁猛,甚至在新商業建設規模上有超過臺東商圈之勢,但臺東商圈的火爆程度從目前來講仍然是青島其他商圈所不可比擬的。上到百貨商場、各類品牌,下至夜市地攤各色小玩意兒,臺東可以滿足你購物清單上的所有需求,「吃喝玩樂一站式」讓臺東成為青島名副其實的最成熟商圈。
  • 煥發出新活力!舊城改造 打造歷史文化街區
    前不久,江西貴溪茨荸弄歷史文化街區項目正式開工了,而瀋陽中街作為當地歷史悠久的商業步行街經過改造之後煥發出了新活力。  江西貴溪茨荸弄歷史文化街區項目以老貴溪街區文化、民俗文化、非遺藝術、特色產業為脈絡,打造集遊覽觀光、民俗體驗、特色餐飲、節慶活動、民俗演藝、民宿客棧於一體的贛東北歷史文化旅遊街區。
  • 祁門縣奇嶺村:古村煥發新活力
    溶口鄉奇嶺村是中國傳統村落,村莊自然環境優美,人文底蘊深厚,近年來,村兩委把改善鄉村環境、激活鄉村經濟作為工作重點,古老的村落煥發出新的活力。古村要煥發新活力,保護尤為重要。近年來,奇嶺村在美化環境的過程中,加大了村落歷史人文的保護和挖掘,不僅重建聚秀橋、奇源橋兩座廊亭,修復了石板路,還改建了民俗館和村史館,對外集中展示村莊的歷史與變遷。如今的奇嶺村,傳統村落的古色古香與優美自然環境和諧統一、相生共榮。 「村裡現在搞得越來越好,乾乾淨淨的,也恢復了古村落該有的樣子了,大家再也不抱怨糟糕的環境。
  • 五大定位,五大優勢,廣州將這樣煥發老城市新活力!
    4月10日,廣州日報刊發了署名「廣言」的《奮進的城市出新出彩》大述評,在全市掀起了一場「搶抓大機遇 煥發新活力」坐言起行大討論。如何善用「老城市」的優勢、摒棄「老城市」的疲態、破解「大城市」的難題,搶抓大灣區的機遇,煥發新時代的活力,文章拋出的一系列問題引發社會各界熱烈討論。
  • 「非遺」讓山東青州煥發新活力
    古城讓「非遺」有了更大的展示平臺,「非遺」也讓古城煥發新活力。記者:王歡編輯:張昕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CNC)出品
  • 永春:留住「古早味」煥發新活力
    永春縣在傳統村落保護過程中,不斷挖掘文化內涵,讓老傳統、老工藝、老行當煥發新彩,成為開啟當地群眾走向富路的「金鑰匙」—留住「古早味」 煥發新活力劈竹、剖篾、編制、上漆……6月2日,永春縣仙夾鎮龍水村古大厝漆籃製作中心,幾位村民正按照各自分工有條不紊地進行漆籃製作
  • 700歲真如古鎮煥發新活力
    真如鎮街道黨工委書記張韶春介紹說,乘著長三角一體化的時代快車,舊時依水而建、依水而興的真如,在新時代只爭朝夕、搶抓機遇、主動作為,真如副中心正如火如荼建設中。活動現場,在羅店、南翔、大場的見證下,真如與浙江省南潯鎮結對籤訂友好合作備忘錄,切實發揮兩地經濟交流中的優勢,增進兩地合作。
  • "十三五"我們的故事|稅惠助力 非遺手藝煥發新活力
    重慶商報-稅惠助力 非遺手藝煥發新活力重慶商報-上遊新聞記者 孫瓊英 通訊員 譚銳重慶作為一座具有豐厚文化歷史積澱的城市,在多年的歷史變遷中,形成了許多極具特色的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守護「非遺」傳承,促進「非遺」企業發展?
  • 汕頭小公園:百年開埠地煥發新活力
    10月1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走進這裡的開埠文化陳列館、僑批文物館等地,看歷史、問細節、談開放、聽民聲。小公園也因此為更多人所知。集中坐落在小公園裡的博物館群,則在各個主題展覽中傳達出汕頭豐富的文化內蘊——開埠文化、華僑文化、紅色文化、非遺文化等。
  • 華東交大開設「刺繡課」 傳統技藝煥發新活力
    傳統文化課程走進高校,傳統技藝煥發新活力在不少人看來,諸如刺繡類的傳統技藝正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而高校選擇開設這門課程,無疑是為這項傳統文化的傳承打開了一扇窗口。2017年,同樣在華東交通大學人文學院,一堂題為「淺談民間剪紙——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特色剪紙藝術課,讓學生興致盎然。傳統文化課程在高校裡的普及,折射出的是傳統文化不斷得到重視,以及文化傳承的深入人心。
  • 美麗鄉村丨鶴峰:山間「民宿」煥發鄉村新活力
    美麗鄉村丨鶴峰:山間「民宿」煥發鄉村新活力 2020-12-15 15: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