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張蓉
四川新聞網成都1月29日訊(陳連波)1月26日上午,四川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成都開幕。尹力代表省人民政府作工作報告。省人大代表、巴中市文化旅遊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蓉在接受四川新聞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她最關心的是文化發展,「文化實力是一種軟實力,文化是『五位一體』發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文化自信是更廣泛、更深沉、更基礎的自信。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四川,需要文化的支撐;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需要文化的引領。」
講述:堅定文化自信,巴文化煥發新活力
「始源於巴人巴國、根植於巴山蜀水的巴文化,厚重燦爛、源遠流長,是多元一體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瑰麗飛揚的巴人神話、古樸精巧的巴國銅器、巧奪天工的巴人技藝、鏗鏘剛烈的巴地歌舞、『忠勇節義、豪放包容』的巴人精神滋養了生生不息、繁榮發展的巴人。」巴中處於巴文化的中心區域,歷史悠久,文化積澱豐厚。談起巴文化,張蓉向記者娓娓道來。
省政府工作報告在對過去五年工作回顧中提到,「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初步建成,巴蜀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傳承保護。」對此,張蓉有著切身的感受和理解。
「這些年,巴中先後牽頭舉辦了五屆巴人文化藝術節,舉辦了巴文化發展論壇,開展了巴文化考古發掘,加強了巴文化宣傳推介,提煉了『忠勇節義、豪放包容』的巴人精神,設計了巴文化logo,開發了巴山剪紙、巴適巴食等系列巴文化產品……」張蓉表示,通過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巴文化正在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張蓉告訴記者,近年來,巴中市將巴文化中心名片打造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取得了顯著成效。積極推動米倉道申遺,提升以南龕石窟為代表的歷史文物保護力度和展示水平;加快打造大型劇目《米倉神韻》,紮實做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文學《十裡坪》《月兒落西下》劇目研討、論證、開發工作,創作打造一批文藝精品;加強《翻山鉸子》等非遺項目和民俗文化的保護傳承利用,為巴文化留根固魂;接續申辦巴人文化藝術節,在節會內容上再豐富,在活動組織上再提升,將巴人文化藝術節辦成展示巴中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推進區域開放合作、提高巴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水平的大平臺。
建議:加大巴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力度
省政府工作報告在2018年工作安排建議中提出,「促進旅遊與工業、農業、文化、體育、健康等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鄉村旅遊和紅色旅遊」「推動文化事業產業繁榮發展」。
在張蓉看來,巴文化保護傳承利用還任重道遠,面臨著重視不夠、機制不活、人才斷層、投入不足等問題。「巴文化在巴蜀文化中佔半壁江山,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引起足夠重視,加大保護傳承利用的力度。」
為此,張蓉提出幾點建議:由省級文化部門牽頭成立巴蜀文化研究院或巴文化研究院,對巴文化的來源、發展等進行系統研究;由省級文化部門牽頭制定巴文化保護傳承發展專項規劃,統籌推動巴文化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工作,建設巴文化專題博物館、展覽館;加強巴文化藝術作品、文創產品開發和巴文化產業園區、街區、景區、特色鎮和巴文化生態保護區等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