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日,《七寶瑞光——中國南方佛教藝術展》在臺北歷史博物館開幕!展品匯集了江蘇、浙江、四川等地的館藏精品。朝天宮(南京市博物館)的七寶阿育王塔堪稱焦點!
更絕的是,早在3年前臺灣就為開始此次展覽預熱,並出版了《七寶瑞光》一書,在資料、觀點等方面都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書中援引了江浙多出出土的阿育王塔,堪稱一本阿育王塔合集。現列舉一二如下:
北宋木胎銀鎏金七寶阿育王塔(通高119公分,底座邊長40公分)2008年南京市中華門外長幹寺地宮出土,現藏於朝天宮·南京市博物館。
出土時最外層石函題銘「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由塔剎、塔身、塔基三部分組成,表面鑲嵌452顆白、紅、藍、黑等各色珠寶。塔身內置檀香木函、漆函、金棺銀槨、雙重銀質寶函,內供奉舍利。這座寶塔氣勢恢宏,是迄今為止全國出土的體型最大、製作最精美、工藝最複雜、銘文最多、最具史料價值的阿育王塔。
北宋銀阿育王塔(通高36釐米,底邊長12釐米)2001年浙江省杭州市雷峰塔(吳越國王錢弘俶建造之皇妃塔)地宮出土,現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塔身四角山花蕉葉,塔剎五重相輪,頂部摩尼寶珠。
五代銅鎏金阿育王塔(殘高13.1釐米,基座寬8釐米)1957年金華市萬佛塔出土,現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塔剎缺失,塔身內側鑄陰文「吳越國王錢弘俶敬造八萬四千寶塔乙卯歲記」鑄塔題記。「全」字編號。
五代銅鎏金阿育王塔(殘高16釐米,基座寬8釐米)出處同上。塔剎殘缺,尚存四重相輪,一山花蕉葉缺失。塔身內側陰文鑄塔題記:「吳越國王錢弘俶敬造八萬四千寶塔乙卯歲記」
五代銅鎏金阿育王塔(殘高13.4釐米,基座寬8釐米)出處同上。塔剎缺失,塔身內側鑄塔題記:「吳越國王錢弘俶敬造八萬四千寶塔乙卯歲記」
……
(來源:考古小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