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刺史用波斯國玻璃杯 七寶阿育王塔藏進口香料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東晉玻璃杯。本報記者 馮芃攝

明代嵌寶石金盒。本報記者 馮芃攝

  3月27日,「絲路帆遠——海上絲綢之路九城文物精品展」將亮相南京市博物館。屆時,「海上絲路聯合申遺團」的9座城市——南京、北海、廣州、漳州、泉州、寧波、揚州、蓬萊、福州將一同曬出各自的「海絲珍寶」。昨天,南京方面遴選的134件(套)「海絲文物」率先進駐展廳,記者第一時間來到布展現場,提前探訪海上絲綢之路的「南京遺珍」。

  A 東晉刺史用上「波斯國玻璃杯」

  「海上絲綢之路」由兩大幹線組成,一條是由中國通往朝鮮半島及日本列島的東海航線,另一條是通往東南亞和印度洋地區的南海航線。經由這兩條海上通道,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遠渡重洋銷往海外,而海外諸國的珠寶香料等物產也源源不斷地輸入中國。

  作為六朝東海航線的起點以及明代南海航線的始發站,南京留存著大量「海絲遺珍」,其中不少還是當年從海外進口的「洋文物」。

  在布展現場,記者發現了一件南京象山東晉墓出土的透明玻璃杯。玻璃杯色澤泛黃,杯壁厚度僅有0.5釐米,腹部還裝飾有一圈花瓣及橢圓形紋飾,頗具異國風採。據專家考證,這件玻璃杯並非「國產貨」,而是來自波斯薩珊王朝的舶來品。

  公元三至七世紀,是伊朗高原玻璃業最為興旺發達的時期,當時,做工精美的高級玻璃器皿除了專供上層社會享用之外,還大量出口外銷。這一時期伊朗高原處于波斯薩珊王朝的統治之下,這些玻璃器皿也稱為「薩珊玻璃」。專家介紹說,這件玻璃杯的腹部和底部飾有四周磨光略內凹的橢圓形花紋,這種磨花工藝是薩珊玻璃的特有風格。玻璃杯殘片的成份檢測顯示,其材質成分為鈉鈣玻璃,不同於中國的鉛鋇玻璃。

  在1000多年前的東晉王朝,玻璃器皿還不是如今家家都有的平常器物。據專家考證,與玻璃杯一同下葬的墓主人是東晉荊州刺史、平南將軍、武陵侯王廙,只有地位如此顯赫的達官貴人,才能有資格用上這種「進口玻璃杯」。

  B 七寶阿育王塔內藏著「進口香料」

  在中國古代各類進口商品中,以香料所佔最為大宗,海上絲綢之路也因此被稱為「香料之路」,各類進口香料極大地豐富了中國香文化的內涵。昨日亮相展廳的一批「香文物」來頭可不小,它們和七寶阿育王塔一樣,都出土於宋代長幹寺地宮。

  看過2008年開啟長幹寺地宮鐵函電視直播的觀眾或許還記得,當鐵函頂蓋打開後,現場的考古專家下意識地用手捂住了鼻子——這一舉動,讓很多觀眾以為鐵函內有「異味」傳出。事後,專家解釋說,鐵函內散發出的是淡淡香氣。之後的檢測研究揭開了謎底:原來,鐵函和阿育王塔內瘞藏有大量香料。

  專家對這些千年香料的植物纖維進行了取樣分析,鑑定結果顯示:長幹寺地宮出土香料主要包括木本香料和樹脂香料兩大類,具體成分包括沉香、乳香、丁香、豆蔻等。

  記者在展廳內找到了一個圓形玻璃盤,裡面並排擺放著3根長條形的木片。原來,這就是阿育王塔內瘞藏的木本香料——沉香。據專家介紹,沉香是特殊木材長期吸收樹脂出現的「變異」結果,需要數十年甚至上百年時間才能形成,因其「色黑質重,入水即沉」而得名。沉香作為一種極其稀有的高級香料,古時便有「一片萬錢」之說,這批北宋時期的香料很可能是通過海上航路,從印尼、馬來西亞、越南等東南亞地區進口而來。

  C 鄭和航線

  成明代「寶石通道」

  展廳裡還專門闢有一塊「珠寶專區」,裡面光芒奪目的珠寶首飾,都是出土於明代沐英家族墓:嵌寶石蓮紋金盒、嵌寶石金戒指……這些珠寶首飾並非舶來品,而是「海外供料、中國加工」。

  一團「珠光寶氣」中,最吸引眼球的是一件嵌寶石蓮紋金盒。金盒出土於明代黔國公沐斌繼室夫人梅妙燈墓中,重214克,雙面分別飾有蓮花、如意雲紋和「福」字、梵文六字箴言,上嵌紅寶石、藍寶石、綠松石,並綴有一根金質掛鏈。手掌大小的一件首飾盒上,便鑲嵌了10枚各色天然寶石,墓主人的高貴身份由此可見一斑。

  在明代,金銀細工已經達到了鼎盛階段,工匠們可以鍛造出精美絕倫的金銀首飾,但要鑲嵌寶石補上「點睛之筆」,還得依靠海外進口原材料。當時,天然的紅、藍寶石大多來自緬甸、泰國、斯裡蘭卡等東南亞國家,得益於鄭和開闢的南海航線,這些海外的奇珍異寶得以跨越重洋輸入中國,經過能工巧匠的加工製作,成為達官顯貴們的珍玩。 本報記者 朱凱

相關焦點

  • 最強蝸牛七寶阿育王塔怎麼獲得-七寶阿育王塔獲取攻略
    最強蝸牛七寶阿育王塔怎麼獲得?七寶阿育王塔是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的聯動貴重物,下面爪遊控為大家帶來最強蝸牛七寶阿育王塔獲取攻略,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最強蝸牛七寶阿育王塔獲取攻略下載爪遊控遊戲盒領取最強蝸牛福利禮包【點擊下載】
  • 七寶阿育王塔內藏兩套金棺銀槨
    ,外形已經基本修復完好的七寶阿育王塔依然散發出熠熠光彩;放置在鐵函以及塔身內的銅錢、珠寶等30件文物也眾星拱月般陳列在寶塔周圍……在經歷了數次延遲之後,今天,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出土的宋代長幹寺阿育王塔及文物終於在市博崇聖殿展出。
  • 七寶鎏金阿育王塔將在南京朝天宮展出
    2009年3月28日,《聖塔佛光——七寶阿育王塔特別展》將在江蘇南京朝天宮舉行。記者探訪了正在緊張布展的展覽現場,採訪了接受此次布展任務的設計師南京市歌舞團舞美設計師劉海峰先生。 展外氣氛 8根阿育王柱分立御道左右 劉海峰首先帶領記者從神秘的地庫大門向朝天宮的正大門靈星門走去,他說,要了解整個設計意圖,必須要從最南面的照壁說起。
  • 雲錦「七寶阿育王塔」:佛光用4000顆太湖珍珠(圖)
    雲錦「七寶阿育王塔」:佛光用4000顆太湖珍珠(圖) 2014-05-16 15:01:44雲錦「七寶阿育王塔」記者 顧煒 攝  昨天,「第二屆南京國際佛事文化用品展覽會」在南京國際展覽中心召開,展出面積達22000平方米。
  • 南京七寶阿育王塔和它的兄弟們
    朝天宮(南京市博物館)的七寶阿育王塔堪稱焦點! 書中援引了江浙多出出土的阿育王塔,堪稱一本阿育王塔合集。現列舉一二如下: 北宋木胎銀鎏金七寶阿育王塔(通高119公分,底座邊長40公分)2008年南京市中華門外長幹寺地宮出土,現藏於朝天宮·南京市博物館。
  • 珍藏版佛頂真骨七寶阿育王塔在南京展出
    原標題:珍藏版佛頂真骨七寶阿育王塔在南京展出 佛事用品博覽會上的289尊珍藏版頂真骨七寶阿育王塔。本網記者 程遠攝  中國江蘇網5月23日訊(記者 程遠)由南京市博物館授權,按照北宋金陵長幹寺「七寶阿育王塔」原版古法打造,等比例縮小的289尊珍藏版頂真骨七寶阿育王塔今日在南京禮佛月全國佛事用品博覽會上精彩亮相。據佛頂舍利七寶阿育王塔迎請活動執委會總執事謝龍介紹,目前展出的有銅胎鍍金塔及純銀貼金塔兩種,該塔由手工製作,要經過200多道繁瑣工序,塔身則通過切片組裝而成。
  • 七寶阿育王塔的發掘解說,南京博物館「最年輕的一組鎮館之寶」
    ,很快鐵函的最後一層被打開了,此時考古專家臉上表情卻十分失落,因為他們並沒有看到任何珍寶,而是整整一箱的水,鐵函的水開始一點點地抽出,水中泛起了一點藍光,等水函的水被抽乾後,一尊神秘和寶塔顯現出來了,儘管長期浸泡在水中,這座寶塔的保存情況還算完好,這應該就是石壁上所說的「七寶阿育王塔」,隨後經過一天一夜地清理工作,這尊鎏金寶塔的上半部分終於呈現在大家眼前。
  • 南京七寶阿育王塔將赴臺灣巡展 估價高達4000萬
    南京七寶阿育王塔將赴臺灣巡展 估價高達4000萬 2014-09-12 14:00:52據介紹,這次「國寶總動員」集結了南京文物家底中的豪華陣容,七寶阿育王塔、金棺銀槨、青瓷蓮花尊、大報恩寺塔琉璃構件等眾多「明星文物」都將出境展出,向觀眾展示南京明王朝和佛文化的璀璨歷史。  9月18日,大英博物館將與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合作,在其新建的塞恩斯伯裡展館內推出大型中國特展「明:盛世皇朝五十年(1400—1450年)」,展期至2015年1月5日。
  • 直播:阿育王塔佛頂骨舍利今「盛世重光」
    阿育王塔金棺銀槨今日將露真容,密藏千年的佛頂骨舍利和感應舍利迎來「盛世重光」。棲霞山風景名勝區今日相應將全天閉園。上午8時,七寶阿育王塔和金棺銀槨從朝天宮運往棲霞寺。沿途將實行一級押運。而棲霞寺景區也已做好了一切安保措施。供奉法堂周邊都布滿了攝像探頭,考慮到棲霞寺木結構較多,南京市消防部門特地準備好了幾輛消防車。
  • 南京長幹寺地宮阿育王塔首次公開展出
    其中長幹寺地宮出土的阿育王塔及兩套金棺銀槨是首次公開展出。  長幹寺地宮出土的阿育王塔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尤其是其中的兩套金棺銀槨更是充滿神秘色彩。如今,在朝天宮大成殿的密室內,市民可以隔著一層玻璃看到這兩套金棺銀槨。雖然隔著玻璃展櫃,但金棺頂蓋上的蓮花、鳳鳥紋及棺體兩端裝飾的持劍護法神都可一覽無遺,讓觀眾感受到佛都金陵的昔日盛景。
  • 阿育王塔形造像碑
    【阿育王塔形造像碑】西魏、青石、高78釐米、座邊長43釐米,1975年西安市雁塔區夏家莊出土。阿育王塔形,略呈方柱體,分塔剎、塔身、基座三部分。塔剎殘存覆缽式剎座,剎座四周雕刻捲雲如意紋,下疊澀出簷,塔身四面雕刻佛龕。
  • 大聖湖邊的阿育王塔
    年前曾到連雲港參加一個新媒體峰會,會後主辦方邀請我們瞻仰了坐落於花果山大聖湖畔的海清寺,近距離地觀瞻這座始建於唐的蘇北地區古老寺院,並禮拜供奉其中的臥佛和阿育王塔。可能是由於雨天的緣故,寺內有人不多,非常安靜。
  • 七寶阿育王塔金棺銀槨今日開啟 佛頂真骨盛世重光
    星雲大師在盛世重光大典上致辭 南京市市長季建業在盛世重光大典上致辭 佛教在線南京訊 2010年6月12日上午9點15分,在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傳印長老、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澳門佛教總會理事長健釗長老等兩岸四地的108位高僧大德的見證下,七寶阿育王塔金棺銀槨在南京棲霞寺被打開
  • 文保單位旁開店掩護打盜洞,團夥盜走阿育王塔、佛金骨等文物
    中國裁判文書網近期公布的判決書顯示,該團夥所盜的古蹟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1處;所盜文物包括疑似舍利子、佛金骨、銀質阿育王塔、金棺、銀棺、銅棺、鎏金棺、銅鏡等珍貴文物。該團夥將所盜文物倒賣牟利,其中一批文物,經多次倒手後,被人以2300萬元收購回家供奉。
  • 「源·流:99件文物裡的南京」特展藏著哪些「彩蛋」?
    宋代木尺出土於中山門外孝衛街宋墓,長31.4釐米,應為墓主人日常生活所用。而明代木尺出自寶船廠遺址,是造船工匠使用的工作尺,背面刻有「魏家琴記」字樣,31.3釐米的長度,與明代工部頒布的尺度一致。600多年前的工匠們,正是用一把把木尺,通過複雜的造船圖紙精確地製造出一艘艘標準化的寶船,成就了鄭和七下西洋的航海偉業。
  • 嗜血國王最終皈依佛門:阿育王孔雀王朝的傳奇
    唯一一位受認可度比較高的,便是孔雀王朝的傳奇之王,自稱眾神之愛的阿育王。關於阿育王殘忍的故事不勝枚舉,當然,因為後來阿育王改信了佛教,有一部分應該是佛門為了強調宗教教化作用,誇大前後對比編出來的故事,但是無風不起浪,歷史上真實的阿育王也絕非善類。這位名垂青史的阿育王,威名首先來源於他空前絕後的對外徵服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