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血國王最終皈依佛門:阿育王孔雀王朝的傳奇

2021-02-13 國家人文歷史


經公眾號「時拾史事」(ID:historytalking)授權轉載。


本       文       約   2748 字

閱       讀       需       要

                                                                            

7 min

在印度漫長而詭譎的歷史上,因為宗教民族問題複雜交織,不太容易找出來一個全民認同的精神領袖作為文化核心供養。唯一一位受認可度比較高的,便是孔雀王朝的傳奇之王,自稱眾神之愛的阿育王。

能讓印度教、伊斯蘭教、佛教以及各種土邦原生教達成一致,做到這點非常不容易,印度人把阿育王當成傳頌對象,用阿育王的獅子作為現代印度的象徵,如今印度國旗上,正中央那個原力無限的法輪兒,便是出自阿育王的紀念碑。

所以這位傳奇滿滿的阿育王到底有怎樣的過人之處,能讓印度民族服氣呢?我們可以用排除法。

首先,肯定不是靠美貌。傳說阿育王長得相當一言難盡,不僅五官不整齊,而且皮膚還很差,相貌比較有違小說中霸道君主的人設。可能因為顏值低於皇家水準,阿育王年輕的時候不受父親待見。

這位父親名氣也不小,名叫賓頭娑羅,一生繼承了開國高祖旃陀羅笈多的擴張志向,把疆域拓展到溫德亞山脈以南直到邁索爾地區,人送外號「殺敵人者」,可惜的是賓頭娑羅沒有長一雙識人的慧眼,資深外貌協會會員賓頭娑羅險些耽誤了自己最能幹的兒子阿育王。還好阿育王沒有因為顏值低而自暴自棄,他勁頭十足地參與到奪嫡大戰中,最終在皇位的撕逼大戰中獲勝,成為為數不多用實力戰勝相貌的勵志英雄。

在阿育王成功登臨九五之後,有關他「天選之子」的說法也應運而生。

有說是一名阿耆毘伽聖人告訴賓頭娑羅你這個兒子(阿育王)是最有能力當偉大國王的;也有說是佛託夢給賓頭娑羅說阿育王將要統一印度;還有傳說阿育王在奪嫡過程中一舉殺死了99個兄弟(這麼一個吉祥如意的數字未免太誇大賓頭娑羅的生育能力了……)

總之在手握權力的阿育王面前,無論宗教世俗都千方百計建立了誇誇群,賭咒自己早已知曉這位面容並不怎麼姣好的候選者渾身散發著王者氣息。雖然傳說比較扯淡,但是我們也可以推測阿育王上臺並沒有特別順利。

其次,阿育王的豐功偉績肯定不是靠「仁政」。傳說中的阿育王是一個殘暴狡猾的人,驕奢淫逸,好色縱慾,江湖諢號「阿欲王」(直接翻譯過來是「追求欲望的人」),誰敢讓他聽說曾經對他的醜陋說三道四,他就立即殺了誰,還發明了一系列酷刑折磨不順眼的人。正是這種殘暴讓他好大喜功,沉迷殺戮,連續發動徵戰,擴大疆域的同時也讓所到之處生靈塗炭。

看來孔孟之道也就騙騙我國的諸侯,放在印度是不怎麼奏效的。關於阿育王殘忍的故事不勝枚舉,當然,因為後來阿育王改信了佛教,有一部分應該是佛門為了強調宗教教化作用,誇大前後對比編出來的故事,但是無風不起浪,歷史上真實的阿育王也絕非善類。

這位名垂青史的阿育王,威名首先來源於他空前絕後的對外徵服活動。他的父祖兩代、旃陀羅笈多和賓頭娑羅本就不是省油的燈,把摩揭陀的基業擴大了多倍,到了阿育王不僅不願意收手,反而更加窮兵黷武,四處發動侵略,逼迫鄰國俯首上供,最輝煌的時候,除了大陸南端的一點硬骨頭沒能吞併,幾乎整個次大陸都被阿育王收入彀中。疆域大概與今天的印度國家相當,由此奠基了現代印度的國家基礎,這也是印度人敬奉他的原因之一。

阿育王持續對外擴張長達八年之久,這期間他幾乎所向披靡,無人能出其右,就像歐洲大陸的查理大帝,蒙古的成吉思汗,是個令周邊諸國談之色變的強悍君主。而直到八年後的一場戰爭,似乎改變了阿育王秉承已久的強勢個性。這就是印度史上著名的羯陵伽戰爭。

讀者沒聽說過也是正常,這場戰爭在業內很著名,在大眾認知中遠沒有希波戰爭、亞歷山大東徵那樣的知名度。羯陵伽這個國家在奧利薩的東岸,風景秀美,國力強盛,阿育王之前兩任國君都沒能拿下這個倔強的沿海國家,羯陵伽也一直堅守著抵制孔雀王朝的擴張運動。

到了戰爭狂魔阿育王這裡,也許羯陵伽並不是個障礙而是個挑戰,他於公元前261年發動了對羯陵伽的徵服戰爭。現場的戰況如何慘烈我們不得親眼再見,但是規模應該是不容小覷的,根據阿育王的銘文,我們可以了解到戰爭的結果:

眾神之最愛(阿育王)攻打了羯陵伽。(他)俘虜了15萬人,10萬人直接在沙場戰死,還有10萬人又在戰後死去……

一將功成萬骨枯。

阿育王看到死傷如此慘重,昔日寧靜美麗的羯陵伽一片狼藉,不禁感到雖勝猶敗,悲從中來,對發動戰爭生靈塗炭的舉動懊悔不已。他的內心噴湧出一股巨大的衝動,那就是要放棄原來的暴虐殘忍,徵服帶來的快感並不能讓人得到幸福感,他應該去尋找生命真正的意義。但是,這時候,誰能出手幫助一個剛剛屠戮數十萬生命的他呢?

我佛慈悲。

殺了無數人之後突然大徹大悟的阿育王就這樣皈依佛門,成了佛教的俗家弟子,雖然聽起來非常諷刺,但是此舉顯然是符合佛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訓誡。阿育王后來說,他明白了發動戰爭是最為錯誤的舉動,所有的人、不論是殺人者還是被殺者,是婆羅門還是奴隸、僕人,都有著「共通的人性」,他們都有喜怒哀樂,都有美好或黑暗的品質,也都有親人和摯愛。但是這其中就要有人不得不成為刀下鬼,為什麼呢,難道這不是一種令人痛心的悲劇嗎?

這位曾經的撒旦老爺總算是明白過來點事了,可惜啊遺憾,他是殺了那麼多人才頓悟的,這代價也是沒誰了。

不過這種胸懷寬廣、接納眾生的非暴力理論拿出手來非常冠冕堂皇,作為宣傳材料那是在合適不過了,所以阿育王頓悟之後的仁善理論被廣泛傳頌,直到現代的聖雄甘地都在用。阿育王也因此成為印度推崇的古代精神領袖。

從此之後,阿育王就將推行佛教當成了自己畢生之重任,根據這位又醜又兇的國王以往的嗜血性格,我們應該可以推測改換信仰不是被其他什麼人逼的。不僅自己享受大徹大悟的極樂,阿育王還派遣使者將佛教精華向外傳播,向南散布到斯裡蘭卡、泰國一代,向北則進入中亞、我國新疆、直達內地。

在他後來留下的銘文敕令中,他公開自稱佛教教徒,極為尊敬僧人,甚至建議(命令)臣民們儘量不要吃肉——呵呵,他明明幾年前還在瘋狂命令砍人,而且從羯陵伽戰爭中俘虜來的可憐人也從來沒有打算放回去,成千上萬的奴隸也沒有得到解放。

所以,阿育王皈依佛門應該也有不少政治因素在其中,他首先依然是一個頭腦清醒的統治者。他的臣民們也並沒有完全接受國君的改弦更張,阿育王所謂的「善行推廣」活動進行得不是特別順利,舊勢力在頑強地反抗,與其說佛教是阿育王救贖自己的途徑,不如說更像他控制國家的新手段。

阿育王,這個古老王國的統治者最偉大之處不在於他發動了多少成功的徵戰,而在於他能在殺戮正酣時意識到戰爭的可怕性,為了控制手中積累三代的龐大帝國,主張順從善意的佛教成為最好的宗教工具。至少在他在位期間,孔雀帝國還沒有因為長年的血戰而走向崩潰。

當然,在阿育王死後,他的大帝國便毫無懸念地走向下坡路,孔雀帝國也在歷史的迷宮中悄悄走遠。在此之後,印度人再次丟失了控制他們腳下次大陸的權利,又雙叒叕要遭受外來力量的打擊了。


相關焦點

  • 七寶阿育王塔的發掘解說,南京博物館「最年輕的一組鎮館之寶」
    阿玉王遺址阿育王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國王,又被稱之為轉輪法王,他所處的年代大約相當於中國的隋朝時期,傳說這位國王早年間是好戰喜殺戮到處徵戰,然而到了晚年的時候他非常後悔自己的所作所為,不僅自己受了五戒專心禮佛,還把佛教立為國教,後來他覺得光在自己的國家宣傳佛教還不夠,於是又在他所能夠觸及的範圍內全世界宣揚佛法,據說一夜之間他在世界上建立了84000座寺塔,還建造大量供奉舍利的寶塔,而這些塔就被稱為「阿育王塔」。
  • 阿旃陀石窟:印度佛教歷史變遷的縮影-光明日報-光明網
    阿旃陀石窟是印度佛教跨地域傳播的歷史產物     佛教產生於公元前6世紀的中印度,因得到大批商人和多位國王的支持並贏得大量民眾的皈依而迅速紮根。     公元前271年,孔雀帝國的阿育王繼位,他繼續實行前兩位國王的軍事擴張政策,除了南邊很小的地區外,整個南亞次大陸在歷史上實現了第一次空前統一。
  • 「皈依佛門」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皈依?
    那麼皈依佛門是什麼意思呢?這裡有「概念」要說下,歸依佛門不是出家,兩者有著本質區別的。皈依佛門:指佛教用語。皈依的意思是:身心歸向它、依附它。皈依佛門乃佛教徒之根基入門。「皈依」也可以寫成「歸依」,「皈」與「歸」的讀音和意義相同。皈依佛門,相當於是一個入學證。就是皈依三寶,皈依後相當於你是正式的一個佛教徒。三寶就是佛、法、僧三寶。
  • 和周豔泓、秦海璐相戀,與李湘閃婚的李厚霖,為何最後皈依佛門?
    一個人經歷過人間富貴,見識過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之後,還能夠選擇皈依佛門到底是何種心理呢?很多人都想不通,大多數普通人也不願意步入佛門,因為我們都是一個俗人,但是李厚霖卻選擇了皈依佛門,而他這一生過度也頗為傳奇。
  • 南京七寶阿育王塔和它的兄弟們
    朝天宮(南京市博物館)的七寶阿育王塔堪稱焦點! 書中援引了江浙多出出土的阿育王塔,堪稱一本阿育王塔合集。現列舉一二如下: 北宋木胎銀鎏金七寶阿育王塔(通高119公分,底座邊長40公分)2008年南京市中華門外長幹寺地宮出土,現藏於朝天宮·南京市博物館。
  • 李玉剛臺北寺廟皈依佛門 粉絲否認其剃度出家
    昨日18:04,臺灣著名作詞人方文山在微博中說:「滾滾紅塵,緣淺緣深,有些人出世入空門,有些人選擇放下情仇愛恨……在此祝福好友李玉剛皈依三寶,歡喜圓滿!」有許多「剛絲」(李玉剛粉絲暱稱)也稱,李玉剛只是皈依佛門,即表示自己從此信奉佛教,而不是剃度出家。  熱議:紅塵寂寞,為情所困?
  • 瘋狂英語李陽皈依佛門 少林寺人士稱皈依不是出家
    近日,瘋狂英語、瘋狂漢語創始人李陽在河南登封少林寺皈依佛門,拜少林寺方丈釋永信為師,賜法名延依。皈依當天,李陽表示願意為少林慈幼院眾僧提供英語培訓,使少林寺更好地與世界接軌。同時皈依佛門的還有易太極創始人職勇,法名延同。此舉引發網友熱議,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不敢相信」。但實際上,李陽和職勇均是俗家弟子,並未「出家」。
  • 最強蝸牛七寶阿育王塔怎麼獲得-七寶阿育王塔獲取攻略
    最強蝸牛七寶阿育王塔怎麼獲得?七寶阿育王塔是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的聯動貴重物,下面爪遊控為大家帶來最強蝸牛七寶阿育王塔獲取攻略,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最強蝸牛七寶阿育王塔獲取攻略下載爪遊控遊戲盒領取最強蝸牛福利禮包【點擊下載】
  • 費玉清姐姐:皈依佛門事出有因,表象珠光寶氣堪稱人間寶藏?
    在自己歌壇和演藝生涯大火的時候,毅然選擇皈依佛門,參禪悟道。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讓她做出如此選擇?皈依佛門事出有因有人說,皈依佛門的人,一定是看破了紅塵事,或者換句話說,經歷了紅塵中的瑣事,不願再被紅塵之事所累,決定放下過去的執念,來換回內心的一份安寧。
  • 李玉剛澄清「皈依佛門」:十多年前就已皈依
    2014年12月3日訊,聽聞李玉剛皈依佛門的傳言,我趕緊發微信給他,問「是真的嗎?」起初一直沒有他的回應。 昨晚,忽然接到的李玉剛從臺北發來的一條微信,寫道:「我的確有皈依佛門的想法!謝謝關心。」我問他可否針對此事採訪他,他很痛快地回答:「可以!」於是,便有了這次獨家專訪。 其實十多年前就已經皈依了 李玉剛說,這件事情他原本並不想出來解釋,「這是我的個性,就像以前我也發生過很多的事情,我從來都沒有出來說。
  • 李陽皈依佛門,要去少林寺教英語?
    昨天,記者從河南登封有關方面了解到,瘋狂英語、瘋狂漢語創始人李陽在千年古剎——河南登封少林寺皈依佛門,師從少林寺方丈釋永信,法名延依。(7月29日《廣州日報》)    你可能不會英語,但你不可能不知道李陽這個人,除了家暴,最近一次聽到他的新聞是在去年,他在博客中高調宣布加入著名直銷公司安利。
  • 孔雀公主的傳說:她是孔雀王的七女兒,因下凡洗澡被迫與凡人成婚
    正巧遇到孔雀王國勐董板的七個公主在湖中洗澡,只見孔雀公主個個貌美如花,身材傲人。王子看得直流口水,就藉助神龍的幫助,偷走了最年輕那個公主的衣服,七公主沒了孔雀衣無法飛走,最終被迫與召樹屯結為夫妻。其他的六位公主逃回孔雀王國,向自己的父親孔雀王控訴了這件事,孔雀王大怒,發誓要踏平勐板加,找回自己的女兒。
  • 阿育吠陀的起源、歷史與傳說
    阿育吠陀,梵文為「Ayurveda」,ayur意指「生命」,veda意為「知識」,阿育吠陀即「生命的知識」。阿育吠陀的起源在印度,阿育吠陀的起源同印度教一樣古老。在這場聚會中,巴拉瓦伽聖哲(Sage Bharadvaja)走上前來,向天神因陀羅學習了阿育吠陀這門古老的科學,又將這門科學傳授給阿特雷亞(Atreya),阿特雷亞將之傳播於世。阿育吠陀的歷史記載隨後阿特雷亞的弟子阿格尼維夏(Agnivesha),寫下阿格尼維夏吠陀本集(Agnivesha Samhita),這本書至今被引為阿育吠陀最完整的經典著作。
  • 阿育王塔形造像碑
    【阿育王塔形造像碑】西魏、青石、高78釐米、座邊長43釐米,1975年西安市雁塔區夏家莊出土。阿育王塔形,略呈方柱體,分塔剎、塔身、基座三部分。塔剎殘存覆缽式剎座,剎座四周雕刻捲雲如意紋,下疊澀出簷,塔身四面雕刻佛龕。
  • 「鑽石王老五」李厚霖,情斷三任皈依佛門,最終看破了紅塵
    李厚霖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應該都有聽說過的吧,當年的他也是很有名的鑽石王老五,不過那時候的他因為很有錢又很愛玩,和很多圈內的女明星們之間都有緋聞,不過他也經歷過坎坷,也經歷過失敗的婚姻,在經歷了一切之後他最終看破了紅塵選擇皈依佛門。
  • 第十九章 阿拔斯王朝 ∫ 《耶路撒冷三千年》20
    今天是第十九章  阿拔斯王朝:遙遠的主人們(750-969)第十九章阿拔斯王朝:遙遠的主人們(750-969)第一節薩法赫哈裡發:劊子手阿拔斯王朝比倭瑪亞王朝更出名,年代也更長,但也更依靠武力。唯一跑掉的一個後裔(第十位哈裡發希沙木的孫子),逃到了西班牙,建立了西班牙的後倭馬亞王朝,去過西班牙的人大多知道,西班牙有過數百年的穆斯林統治,但可能並不知道,這個穆斯林王朝與東方的阿拔斯王朝有著不同戴天的仇恨。阿拔斯王朝已經失去了對西班牙穆斯林的控制,阿拉伯帝國已經分裂,敘利亞的光榮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