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許願的習俗從哪裡來?

2020-12-20 新京報

新年許願的習俗從哪裡來?

我們中國人的春節,當然也是在慶祝辭舊迎新,但我們似乎沒有在大年初一為新的一年列願望清單的習俗。春節更多的是強調親人團聚,因此我們慶祝春節的方式是走親訪友。

但新年許願在英美等國家已經形成一種約定俗成的慣例。關於這一習慣的來源,現今能考察到的記載都與宗教有關。早在公元前1000年,古巴比倫人就有在新年時候向他們的神許願及承諾的傳統,內容大多關於他們會按時歸還借來的工具及器物。在中世紀,騎士們在每年聖誕季結束時,要舉行「孔雀誓言」典禮,承諾對騎士精神的堅守。在基督教中,封齋節期間,基督徒也會有類似的習俗,反思過去一年中自己行為上的過失,並且為新一年立下行為的準則。

聖灰節時,人們在身上或頭上撒灰表示對自己過去行為的反思與悔改。

我們不難發現,新年許願這一傳統跟「反思」、「悔過」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如同我們在列下2020年新年願望的時候,也會為自己2019年的生活做一個梳理和反思。這一點,在基督教傳統中表現得十分明顯。每年的聖灰節(Ash Wednesday,復活節前的第七個星期三,一般在二月份),根據聖經及教會的訓導,人們會在身上或頭上撒灰,象徵為過去一年自己的行為做懺悔。聖灰節到復活節期間的40餘天,都屬於「封齋節」,在這期間,人們通過齋戒的形式,清理、沉靜自己的身心。

雖然如今在英美等國家,基督徒也並非全然嚴格按照聖經訓導,過「聖灰節」及「封齋節」,但這一反思、悔過、改正自己行為的習俗一直保留在人們的生活傳統中。每年新年,這樣一個辭舊迎新的時刻,正好是個絕佳的契機,用來反思、總結、展望。於是,宗教傳統中種種對自我反思及成長的要求,就被人們潛移默化地集中到了新年時刻。

在我們中國人的文化記憶中,似乎沒有這樣一個傳統節日,是專門用於反思悔過、總結人生的。但這樣一種總結與展望,簡直可以說是人類的本能,我們的老祖宗孔夫子早就有關於「吾日三省吾身」的訓誡。於是,我們也逐漸將陽曆新年用於同樣的用途。

只有10%的人,能真正完成新年願望

相信這兩天,大家都感受到了朋友(和自己)爭相開列新年計劃躍躍欲試的激動心情。但我們也在心裡隱隱地擔憂:這些計劃估計大部分會隨風而去,並不會真的變為現實。英國布裡斯託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理察·懷斯曼(Richard Wiseman)曾在2007年針對「新年願望」這事兒做了一個樣本量為3000人的研究。他發現:制定新年計劃的人群中,88%的人最終都失敗了。也就是說,只有10%左右的人能夠真的完成他們在年初制定的計劃,雖然52%的人在一開始時都感覺自己勝券在握。

美國有群數據控們創建了一個名為「統計學大腦」(statisticbrain)的網站。在該網站上,他們引用斯克蘭頓大學及《臨床心理學雜誌》的數據,發現最受美國人歡迎的新年願望清單都與改善外表、時間管理以及自我成長有關。位居前五位的新年願望清單為:減肥、讓日常生活更有條理、學會理財、充分享受生活以及保持身體健康。其他受歡迎的新年願望還有,戒菸、學習一項新技能、墜入愛河、有更多時間跟家人相處。稍加留意就會發現,咱們的新年願望也跟美國人民差不多。在爭先恐後地開列新年計劃的同時,在年底鬼哭狼嚎地表示虛度時光的趨勢,全世界人民也都大同小異。

去廣場參加集體新年倒計時,成為許多城市居民選擇跨年的方式。

為什麼願望總是如此容易出現,而實現卻總是如此困難?拖延症,大概是我們很容易想到的答案。現代社會,幾乎人人都感慨自己有拖延症。事實上,就連開列新年願望這件事情本身,也是一種拖延症。

當我們說「我要在新年完成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們指的「新年」是一段抽象的、模糊的時間概念。它給了我們足夠的緩衝,不管到底能不能完成,我們至少擁有未來的365天去完成這些願望,這聽起來總是充滿希望的。希望令我們感覺良好,這種感覺良好的感受往往在每年12月31日晚上的23:59分達到頂峰。不信,回想一下前面兩天的情緒變化,我們最享受的,是新年倒計時即將從2016年12月31日跨進2017年1月1日的那個瞬間,即使這個瞬間短暫到只有一秒鐘。

隨著新的一年真正開始,我們列下的新年願望清單就逐漸顯得不那麼誘人了。對中國人來說,等到春節也過完,我們那顆蠢蠢欲動的心才會真的停歇下來,開始為還未執行的願望清單感到些許焦慮。等到一年過半,我們大概已經把新年願望這回事兒拋到腦後了,剩下來的只是忙著應付當下的每一天。

我們真的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嗎?

當然,除了拖延症,大多數人無法完成新年計劃也有其他的原因。比如說,計劃趕不上變化,總有些計劃之外的突發事件,它們累積起來足以導致自己難以完成原定計劃。再比如,我們可能並不真的了解自己,我們以為自己想要的是A,但嘗試了一段時間之後才發現我們想要的是B,等我們朝B努力了一段時間,或許我們又發現自己想要的是C。

弄清楚自己想要什麼,遠比我們想像中更困難。如果說,我們並不真的了解自己的欲望,又或者,我們定下了自己的願望,卻根本無法達成它。那麼,根本的懷疑最終會指向:我們真的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嗎?

《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意識、抉擇與背後的大腦科學》,Michael S. Gazzaniga著,鍾沛君譯,貓頭鷹出版社 2013年3月版

自制力、自律、意志力……,在講究效率的現代社會,這些是我們常常聽到的詞彙,也是「成功人士」必備的素質。但是,人類是否真的擁有自由意志是心靈哲學上一直在爭論的話題。

所謂自由意志,是說我們有能力擺脫身體與本能的束縛,完成自己內心所做的選擇。我們認為人類應當有超越頭腦的能力,或者說,我們應當擁有心靈。這種靈魂意識,或者說自由意志,正是我們超越其他動物的特質所在。人類的法律正基於自由意志所建,比如我們認為一個人如果用刀將人刺傷,那麼應當負責任的是這個人,而不是那把刀。因為人有自由意志,而刀卻沒有,因此人應當為自己的自由意志所做的選擇承擔責任。一個精神病人則通常被認為不擁有自由意志,基於此理念,精神病人殺人並不承擔刑事責任。

但自由意志是否真的存在?不少生物學家都曾經對人類大腦的選擇行為進行過研究。研究人員使用大腦掃描器掃描人類執行一個決定的過程,發現當我們產生一項行為之前,大腦總是能提前7秒鐘獲知我們的行為。也就是說,我們以為自己的行為是由自己的意識(自由意志)決定的,而實際上它只是大腦執行一套神經傳輸代碼的必然結果。

《自由意志與道德責任》,徐向東主編,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這會推導出,意識不是決定我們行為的原因,而是在我們行為做出過程中的外顯。決定我們行為的計算在未進入我們意識時早已進行或完成,而當我們意識到我們該做出選擇時,選擇已經完成。這意味著,我們實際上無法依靠「意識」決定自己的選擇。如果我們的科學有一天能夠進展到破譯大腦內進行各種選擇與行為的代碼,那麼我們就完全能夠模擬建造出人類的心靈,並能夠預知這一「心靈」將做出的所有行為。

當然,有很多學者、生物學家、哲學家並不同意這種決定論,堅決地為人類的自由意志辯護。人類是否擁有自由意志,仍然是哲學史上爭論不休的話題。不過,在經歷了這些懷疑之後,還是讓我們先回到我們的新年願望上來。如果你相信自由意志,那麼你當然應當通過增強自控力來實現自己的新年願望,並且你的自由意志將完全可以幫助你完成這一過程。

如果我們以「最壞」的結果——即人類的自由意志並不存在,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的選擇來假設。那我們的新年願望則只是大腦執行了一套程序的結果,能否完成這套程序,也得有賴於大腦是否能執行另一套程序。那麼,我們需要做的,是發現並且保持住大腦的這套程序。換句話說,這個過程可以理解為,如果我們能夠不斷發現大腦中有利於我們執行新年願望的那個反射過程,並且不斷強化它,那我們就可以利用大腦的反射慣性,不斷靠近和完成自己的「新年願望」。

希望等到下一個年底,我們回望2020年的時候,能夠發現自己屬於那少數的、完成心願的10%。

作者丨張婷

編輯丨李永博

校對丨薛京寧

相關焦點

  • 許願樹下許個願 太歲廟裡拜太歲
    不妨在這個新年,帶上你的願望和家人,避開洶湧的人流,到這些地方過個地道香港年吧。    林村許願樹    拋一個寶牒,實現你的新年「小目標」    大埔林村早在700多年前的宋朝末年,就已經有鄉人聚居。村裡的許願樹和天后廟是本地人與遊客祈福許願的勝地,在農曆新年時尤其熱鬧。
  • 噴泉裡的許願幣最後都去了哪裡?
    又到了許願的季節。提到許願,人們往往會想到那些噴泉許願池。很多人都喜歡往噴泉裡扔硬幣許願,那麼多的硬幣最後都去了哪裡?你好奇過嗎?懷著對過去的感恩,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渴望,你從口袋裡掏出了一枚硬幣,對噴泉許願後,將硬幣丟到了水裡。水底下都是別人留下的硬幣。你不僅有點好奇,這些錢最終都去了哪裡。Let's head to Las Vegas, a city that operates on a palpable current of luck.
  • 日本的新年及相關習俗的由來
    對於中國人來說,農曆的春節才是傳統意義上的新年,而對於我們的鄰居日本來說,公曆的元旦就是新一年的開始。從飛鳥時代至明治初期的一千多年間,日本一直是效仿中國唐朝,在農曆的正月慶祝新年。最早日本的新年是祭祖以及向歲神祈求豐收的節日,後來在宮廷和民間發展,今天所見的日本新年習俗很多保留了江戶時代後期的形式。
  • 傣族人獨特的新年習俗
    說起傣族,我們最先能想到的可能就是潑水節了,但您知道,潑水節就是傣族的新年嗎?跟我國大多數民族把冬去春來的正月當做新年不一樣,傣族是在每年農曆清明節前後十天左右慶祝新年的,也就是潑水節,也可以叫它「浴佛節」。那麼為什麼會有潑水節呢?
  • 大馬華裔傳承農曆新年習俗 「團圓飯」不可或缺
    中新網2月15日電 據馬來西亞《詩華日報》報導,農曆新年將近,馬來西亞大街小巷散發新年味道,但近來,人們開始覺得「年味」越來越淡,有不少人認為過年,好像就只剩下一家人團聚的年夜飯了,吃過年夜飯就過了年。現代人面對各種壓力,加上農曆新年也漸漸趨向商業化的同時,究竟還保留了多少的華人新年傳統習俗?又融入了多少新派文化呢?
  • 走,去感受日本的新年
    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是用農曆的,新年也是過農曆,日本飛鳥時代的推古天皇從中國唐朝引進當時的農曆元嘉歷,並且仿效中國過節的習俗,包括春節、端午等。明治維新時日本開始學習西方,社會文化各方面開始效仿西方國家,農曆也被公曆代替,所以如今的元旦就是日本的新年。所以,我們也因此有了十來天的假期。
  • 眾說紛紜:世上許願祈福最靈的地方是哪裡?
    第一個問題:哪座寺廟許願祈福最靈驗?有的說,許願最靈的地方,理所當然首選是中國的四大佛教聖山:普陀山的觀音菩薩道場、峨眉山的普賢菩薩道場、五臺山文殊菩薩的道場、九華山的地藏菩薩道場。第二個問題:在佛前許願、祈求加持,如何才能得到感應達成心願?首先要有虔誠心、恭敬心,一分恭敬,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十分利益。其次是要對佛法生起大信心,華嚴經云: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我們要深信只要虔誠祈請,就一定能得到加持。
  • 日本新年有哪些和我們不一樣的習俗?
    用如此神聖的年糕來做紅豆湯,雜煮,或者炸年糕都是非常美味的。除此之外,還要在有神明氣息的地方裝飾上注連繩,現在一般都是裝飾在自家玄關或者凹間,以及神社的祠堂外等等。據說裝飾在玄關可以在家門口建立起一道結界,防止外面的災難進到家裡來。注連繩在12月28日這一天就要掛好了。
  • 你知道日本人是怎麼過新年的?來看看日本不一樣的新年習俗吧
    新年,在我們中國文化的認知中通常說的是農曆新年。但是在日本,元旦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和我們中國一樣,新年對日本人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樣也有極具文化底蘊的新年習俗及習慣。今天,花水木君就來和大家說說道日本人是怎麼過新年的。
  • 日本人的新年習俗
    日本人的新年習俗 時間:2009-01-19 15:35   來源:中國新聞網   迎接新一年的來臨對日本人來說是一件大事,從12月下旬開始,家家戶戶就把家中裡裡外外打掃得乾乾淨淨,有些人家還在門前上方懸掛一根繩子,據說是用來驅逐鬼怪的
  • 點亮2021主題直播活動入口-加福星空許願
    點亮2021,有福不孤單新的迎春模式新的開春願望和祝福快來看看如何設置暱稱後的【福】字哞哞哞點擊下方文字進入直播間許願吧!2017年揚州春節習俗作文  中國人幾千年來總把過年當作件大事,過年之前要做很多準備,小編收集了2017年揚州春節習俗作文,歡迎閱讀。
  • 向流星許願,向蠟燭許願,向菩薩許願,向誰許願更靠譜?
    「不行,忙得熱火朝天的,顧不過來!」「喂,月嗎?」「嗯!」「向你許個願行不?」「行啊,把你願望拿出來看看!」「諾,在這了!」「呃,天有點黑,看不清啊!」「喂,星嗎?」「嗯!」「向你許個願行不?」「行啊,把你願望拿出來看看!」「諾,在這了,看得清不?」「沒事,我下來看看!」 ……生活中兩大唯心:睡時入夢、醒時許願!也是對抗現實生活枯燥和無奈的兩大法寶。
  • 日本動漫裡有哪些和我們類似的新年習俗呢?
    好了,開個玩笑,在這裡還是要祝福大家「豬年快樂」,萬事順心哦~說起「新年習俗」,我們身為中國人,自然是最為熟悉不過,但是如果說起島國的新年習俗,大家似乎又有些陌生呢。適逢新年伊始,作為「阿正工作室」新年的第一篇文章,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日本動漫裡有哪些「新年習俗」吧,沒有介紹到的大家也可以踴躍參與討論哦~首先要科普一下,日本新年指的是「大和民族」的「新春」,又稱正月。
  • 日本人原來是這樣過新年的!快來了解一下中日不同的新年習俗
    隨著2019結束,新的一年也隨之而來,在中國的新年通常都是指農曆新年,不過日本的新年假期則和跨年是同一期間,也是日本人一年之中相當重要的一段假期。而日本身為一個文化大國,當然也有各式各樣的新年習俗及習慣。今天就來帶大家認識日本新年的各種習俗及背後意義,並加碼介紹相對應的中國新年傳統,一起來吉祥又如意吧!
  • 共同來尋訪下日本新年習俗?
    日本新年又稱「正月」(しょうがつ),即是我們的1月1日元旦節。飛鳥時代的日本,從唐朝引入元嘉歷,效仿中國農曆公元計算並模仿唐人習俗進行新春慶典等相關活動。明治維新後,日本全面西化,民間開始應用西方太陽曆,不但開始重視聖誕節,連新年也提前至1月1日。日本留學申請,日本人是如何過年?共同來了解下吧。日本留學申請,日本人是如何過年?
  • ——看世界各地新年習俗
    據備考君了解,新年習俗在國內各地都有所不同:比如南方地區會買金桔等盆栽、在茶裡放入橄欖寓意「捧元寶」、表演舞龍舞獅等;而北方地區會貼剪紙窗花、表演社火秧歌等節目。對於國內的新年習俗,想必大家是非常熟悉、如數家珍。今天,備考君就帶大家把眼光放到遠處,看看全球各地都有什麼慶祝新年的傳統習俗吧!
  • 元旦是公曆新年,是什麼來歷,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習俗
    元旦是公曆新年,是什麼來歷,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習俗文/@成長新視點元旦,是中國公曆新年的稱呼,也叫陽曆年、公曆年和新曆年。元旦,也是世界人民的新年。元旦的來歷,在中國頗為曲折,節日的形成背後有著很多故事。元旦習俗,也與春節的習俗有所不同。
  • 天秤座新月許願日-有關你的愛情與人際關係
    天秤座由代表了和平、愛和美的金星守護,因此各位寶寶許願適合對應著金星與天秤座的事物、你可以許願相關於愛情婚姻,人際關係的協調與拓展、法律事務上的成功、祈禱它們朝著更好的方向進行發展。
  • 五爺廟許願注意事項
    在我國有很多傳統文化,還有一些習俗文化,有一些人會在特定的時間裡進行祭祀活動,關於祭祀活動你知道五臺山五爺廟許願的禁忌是什麼嗎?五爺廟又是什麼地方呢?五臺山五爺廟許願禁忌首先第一點,許願每人最多可以許三個願望,多了就不靈了,可以為家人、為事業或者財運官運等許個大願,步驟是先燒香後拜佛,然後才能跪在殿前許願,許願時不能發出聲音,在願望未實現之前也不可以把願望告訴別人,願望一旦說出去就不靈了,另外在心裡默默祈禱之前,要先把姓名和地址報給五爺
  • 春節有哪些習俗正在消失?又有什麼習俗在出現?來領略春節的變化
    貼年紅是中華傳統過年習俗,增添喜慶的節日氣氛,並寄予著人們對新年、新春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當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貼年紅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習俗。現在人們祭祖一般都是祈求保佑來年平平安安,順心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