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本「平等意識」「女權主義」繪本推薦!不僅是女寶媽需要看!

2020-12-11 三毛溜娃記

前些天,李佳琦直播中的一句開黃腔,引發了粉絲極度不滿,李佳琦本人也火速發表微博道歉。攻擊點主要在於「尊重女性」方面有失偏頗,在現代社會,很多寶媽都已經有「平權意識」,那麼如何從小培育寶寶這方面的意識呢?在此便介紹幾本繪本,希望能有幫助。

如果你有一個女孩,這些繪本能幫助她成長為獨立而又勇敢的女性;如果你有一個男孩,這些繪本能教會他尊重女性,平等地看待女性並與女性相處。

小女孩大夢想系列

這是一套女性專集繪本系列,講述了各行各業優秀女性的成長故事,如居裡夫人、弗裡達、香奈兒等,畫風非常可愛。這個系列的繪本主題只有一個:每個小女孩,都可以有大夢想!每一本的主角都是一位影響世界的女性,通過她們的經歷傳遞給小朋友們堅持夢想的力量,無論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過怎樣的人生,都可以通過努力、堅持和勇氣去追尋。

同上系列

消防員、工程師、法官、廚師、作家、醫生、太空人、動物學家,這本書為女孩子們展現了未來職業豐富多彩的選擇和各種可能性。從A 到 Z 這26個字母代表了26種不同的職業道路,而這26種職業也僅僅是女孩子們能做的事情之一,只要你想,你就可以!

She persisted系列

這個系列也是以那些傑出、多樣、勇敢的女性為主角的合集,作者將這些女性的故事帶到孩子身邊,傳遞給孩子們奮鬥、堅持、聽從自己內心的力量。

《朱家故事》

通過一個幽默的故事告訴孩子:做家務並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兒。家庭中男性「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也不應該是常態。

長襪子皮皮

雖然這並不是一本直接講述女權的童書。但小女主角自由勇敢開朗的個性,以及圍繞在她身旁展開的另類逗趣的故事,給了女孩們有別於「公主」類型故事中被動、等待被拯救的女性形象。啟發著小女孩去更廣闊的世界去為自己而活。雖然本書歷史悠久,但是不容錯過。

小恐龍佐格的飛行醫院

這本書的插圖明亮有趣,想像力滿溢。不想當公主只想當醫生的女孩兒,尊重讚賞女孩兒的騎士都充滿了力量。

威廉的洋娃娃

男生可以喜歡粉色嗎?男生可以喜歡洋娃娃嗎?一個不想要火車,不想要籃球,卻想要洋娃娃的男孩子,只有奶奶理解他,給他買了洋娃娃,而父親卻生氣了,問奶奶:「他是個男孩子啊,為什麼需要洋娃娃?」 奶奶微笑的回答說:「因為想要啊,要給孩子他想要的東西」。

頑皮公主不出嫁

童話裡公主得到幸福的方式,就是找到自己的王子。公主得救,永遠要靠王子的吻。《頑皮公主不出嫁》徹底顛覆了舊童話裡公主的幸福觀。在眾多以「公主嫁給王子」就等於是幸福和成功的童話之中, 有這一本「反童話」的繪本,何嘗不是告訴孩子們:人可以選擇自己以為的幸福, 公主不一定要嫁給王子,幸福的婚姻只是眾多幸福道路中的一條。

對女孩子的來說,給她講這樣的故事,她能明白人生可以有多種選擇,女性的指望不完全在家庭。對男孩子來說,這樣的繪本也讓他懂得尊重人的個性,尊重女性的獨立意識

如果有關此主題,還有遺漏的好繪本,歡迎留言探討哦。

相關焦點

  • 能給予孩子「性別平等」意識的繪本清單
    「女權」意識的繪本。當然了,也有人會很不喜歡我們介紹這些,但不管怎麼說,童辦在這個選題上受到的鼓勵多過於打擊,童辦很自豪擁有一批相當有「現代意識」的用戶,這也激勵我們把「平權繪本」這個選題繼續更新下去,不斷發現新的「女權「繪本,擴充到這個專題中去。如果你有一個女孩,這些繪本能鼓勵她做一個獨立的勇敢的女性;如果你有一個男孩,這些繪本也會教會他尊重女性,平等的看待女性並與女性相處。
  • 冠姓權爭議之下:偽女權主義的狂歡
    5月10日,自媒體博主papi醬發微博曬娃,卻因孩子隨父姓一事,被不少打著「女權」名號的博主,使用極其骯髒的詞彙進行詆毀與辱罵,由此掀起了新一輪的網際網路罵戰。顯然,在如此暴戾直接且流於形式的輿論和方式之下,這是一場網絡偽女權主義的狂歡。
  • 每日考點丨「女權主義」的含義及流派
    女權主義是一種學術作品和實踐體系,是一個關於婦女遭受壓迫和以何種方式,方法賦予婦女權力的政治運動,在哲學淵源上看,女權主義是西方父權父權制殘餘同西方社會個體化發展相互矛盾,相互衝突的產物,是西方哲學思想一一個體主義的一個分支。
  • 中國女權主義發展簡史
    女權主義者追求的是一個不需要呼籲女權的社會。然而,起源於19世紀下半葉歐洲,在1919年五四運動的時候傳到中國的女權主義,經過一個世紀的演變,失去了它原有的意義。民國後期和新中國初期,經歷了封建王朝到西方民主意識的更迭,中國女性,中國女權開始覺醒,中國一大批有識女青年走出國門,學習西方文化,將女權帶入中國,給正處於封建社會末期的女性以新的希望,最顯著的就是上海,南京當時比較開放的城市,人們的思想逐漸開放,女性的權利逐步提升,當時就出現很多女權主義典範:宋慶齡,向警予,何香凝,秋瑾,鄭毓秀等等,他們參與中國社會建設,為女權奔走
  • 由成龍吳京等現身央視婦女節特別節目看我國女權主義的發展
    我國最早的女權思想家是明朝的李贄,在其著作《答女人學道為短見書》、《夫婦論》、《司馬相如傳》中大力宣傳兩性平等思想、抨擊婦女低人一等的道學觀,可謂中國「女權運動的前驅」。西方女權思想最早在20世紀初傳入我國, 1902年斯賓塞的《女權篇》被介紹到中國,這是中國近代翻譯的第一本女性主義著作。
  • 訪談|從美國婦女史到中國女權運動史,女權主義如何改變世界
    本次訪談中,澎湃新聞記者請王政教授講述了她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赴美留學時美國女權運動的狀況、她從美國婦女史到中國女權運動史的學術轉向、中國現代化過程中的社會性別建構、今天中國社會存在的性別不平等問題以及在中國推進社會性別研究學科建設的成果和困局等問題。本訪談經受訪人審定。王政正在接受澎湃新聞的專訪。
  • 女權?女拳?—談談女權主義的「前世今生」
    這是一個很值得討論的社會現象,因為「女權主義」本身是一個舶來品,其發源於西方的女權運動,並在現當代發展壯大,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逐漸傳入中國並擁有了相當大的市場,女權主義究竟是什麼?它是如何演化發展的,筆者整理了一些相關資料進行簡要論述,聊聊女權主義的」前世今生「。
  • papi醬孩子隨父姓 偽女權主義挑錯了刺
    5月10日,剛當上媽的Papi醬發微博曬娃,感嘆以前覺得考研累、讀研累、拍視頻累、熬夜累、出差累……「如今才發現,啥都不如當媽累。當媽最累」。緊接著網絡上出現大量攻擊性留言,有的吐槽其獨立女性人設崩塌,「此前還『標榜』獨立,轉眼不僅生了孩子,而且孩子還隨爸爸的姓。」
  • 佟新|女權/女性主義認知共同體的形成與發展
    摘要:』95世婦會的召開有效地促進女權/女性主義知識在校園的生產,並延續到網際網路中的各類新媒體寫作,新的社會空間作用於女權/女性主義的認知共同體的發展。從大學校園看,首先,性別研究課程使學生有機會將自身性別社會化的經驗納入反思中,學生對自我認知的渴望和探索直接或間接地形塑了性別知識的生產。
  • 女權主義的流行,已更像一場關於身份的營銷?
    不惜睜眼說瞎話來獲得女權主義者的標籤,可以想像這一標籤的意義,或者說,好處。隨著性別平等意識的傳播,受我們讚美的女權主義代言人也越來越多。她們藏在女權主義者標籤之後,大家就忘記她們的成功與性別平等有什麼關係,她們的強大背後是否正義。仿佛女權主義就等同於個人爭取獲得力量,個人的勝利就等於女權主義的勝利。在克裡斯賓看來,這樣的女權主義標籤,如果就是真正的女權主義,她並不想成為女權主義者。
  • 女權主義社會,男人要「潛規則」,網友:性別平等,性別平權!
    女權主義社會,男人要"潛規則",網友:性別平等,性別平權!男女倒置來看看:女人需時刻注意衣著,不可裸露上身,不可穿透視的衣服;商場路邊廣告牌上隨處可見的性感裸露美女;酒吧餐館服務員多為女性,且遭到客人的言語調戲乃是常態;獨自在酒吧喝酒的女性很容易被醉酒男人調戲甚至強姦;校園裡的一個女孩喜歡上一個帥氣男孩,卻遭到為對方口交的要求,且她別無選擇只是選擇接受,而對方只是拍拍屁股走人,什麼也沒給她;婚姻中丈夫出軌,長輩們卻勸導這完全不算什麼,常有的事兒,作為女人該看開點
  • 陳雁:女權主義術語在近代中國的翻譯與流轉
    將女權主義從官方話語中驅逐出去不僅從公眾頭腦中抹去了中國女權主義的歷史,並且構成了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婦女解放者的論調。」就連1995年出版的《中國婦女大百科全書》也匪夷所思地將「女權主義」和「女性主義」分成兩個詞條,「女權主義」被釋為「男女平權主義」,是以資產階級自由、平等思想為基礎,要求結束婦女從屬地位,主張男女兩性平等,是資產階級婦女運動的主要理論基礎。而女性主義則是「西方19世紀到20世紀60年代之前流行的婦女運動理論和基本婦女觀」。
  • 如何正確認識「女權主義」?「偽女權」的本質是什麼?
    女權主義是怎麼發展的?女權主義思想是什麼時候萌芽的?現在一般認為女權主義思想萌芽於18世紀末期,代表性事件就是英國女權主義者瑪麗.沃爾斯通-克拉夫特出版了世界歷史上第一部女權主義著作《女權辯護:關於政治和道德問題的批判》。
  • 中國式「女權主義」,逐漸被汙名化
    你是我的朗讀者,我是你的擺渡人古代女子講究三從四德,隨著時代變遷,女性開始高舉女權主義大旗,在這個男女平等的時代,女性在職場上擁有一席之地,她們智慧證明了自己,用實力贏得了男性的尊重。但由於有的人矯枉過正,過度化導致女權主義變得扭曲,產生一種只要男生不符合自己的要求,就會遭到網絡暴力的現象。因此只要現在談起女權主義,就會想起那些給男生貼「直男癌」」媽寶男」標籤的女性。這種所謂的女權主義讓男生產生了譏諷與厭惡。
  • 為"女權主義"正名:女權運動與性別理論雜談(上)
    前言「女權」、「女權意識」、「女權主義」,這些頻頻出現在微信公眾號的爆款文章或是微博熱門討論中的詞彙,似乎成為了部分人的「政治正確」,又成為了另一部分人的鄙夷對象。在進行一次有關性別問題的訪談時,我發現接受採訪的大學生大多對於「女權」評論不佳,有人稱自己支持平權而非女權,很多人並不清楚女權是什麼、但對微博中的「女拳師」頗有微詞。
  • 我國的女權主義是否已經變味?讓我們捋一捋女權主義的發展歷史……
    最近幾年,我們能發現,網絡上關於「女權」的話題越來越多,然而在這些話題下面,往往是吵得不可開交的男女群體。女權主義主張男女地位平等,消除對女性的壓迫,那麼為什麼這樣一個合理的訴求卻在我國逐漸變味,逐漸引爆男女群體之間的戾氣呢?我們先來捋一捋世界上女權主義的歷史。
  • 為餘秀華貼上「女權主義」的標籤是對女權主義的褻瀆
    總體而言,我並不認為中國有所謂的女權主義者,頂多就是鼓吹女權主義的人。男權主義是顯而易見的存在。正因為此,作為挑戰男權主義的女權主義者才讓人心生敬佩。不知什麼時候起,詩人餘秀華被一些女權主義鼓吹者貼上「女權主義」的標籤。
  • 2017年性別平等狀況出現倒退,女權主義成為公共輿論焦點
    這是十年來性別平等狀況首次出現倒退,暗示著該領域的博弈正進入某種膠著狀態,而這也許正是「女權主義」在2017年度成為公共輿論焦點的原因之一。2017年12月12日,美國《韋氏詞典》宣布,「女權主義」(feminism)因為多次搜索量激增而被評為2017年度詞彙。那麼,2017年發生了哪些與「女權」相關的大事件呢?
  • 由男權主義引發的女權主義運動從未停止
    引起一部分男性的不適其實很好理解,有些男性天生就是男權主義,他們不理解為什么女性的私人物品可以放在公共區,即使他周圍再多的人跟他解釋男女平等,跟他解釋女性也需要權力,他們也是處於聽不懂的狀態。其實也不能說他們不對,他們只是生活的環境跟現代文明有些脫節,而且更多的原因是他們自卑,他們沒有辦法相信有女性能夠比男性更加的成功,他們不願意相信自己不如女性。
  • 你還在誤解女權主義嗎?
    女權主義是一種原是20世紀60年代起源於美國的一種政治思潮,其最終目標是爭取男女平等。關於「女權主義」一詞的定義,向來眾說紛紜、各執一詞。事實上,「女權主義」一詞的含義一直處於不斷的變化中。基於這些認識,女權主義者試圖通過理論和實踐來改變現狀,最終消除性別不平等現象,使得女性的價值和貢獻得到承認和尊重。